茶花女讀後感精選

《茶花女》是法國作家小仲馬的代表作,小說中塑造了一個典型的妓女瑪格麗特的形象。她對真摯的愛情充滿了熱切的渴望和追求,她不甘心被命運擺布,而最終卻又難逃厄運,以悲劇結束了短暫的一生。下面是小編向各位推薦的茶花女讀後感精選,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茶花女讀後感精選篇一

牆角里鑽出一朵茶花。一個陰冷、黑暗、潮濕、沒有陽光的牆角,糜爛是它的養料。然而,這茶花卻比別的茶花,甚至別的任何一種花都美麗,美得脫俗,美得驚人,美得如痴如醉。可凡是花都是嚮往陽光的。努力、再努力一點,在茶花碰觸到陽光那一剎那,在它因陽光的滋潤而嬌艷欲滴的那一剎那,無情的風折斷了花枝,讓它又倒在了陰冷的角落,無力再爬起,再去觸摸那伸手可及的陽光。上帝是仁慈的,為了彌補命運對它的不公,沒讓它凋零後再死,而是讓它保持著美貌離開了世間。

瑪格麗特的愛情悲劇故事就是這樣的。一介弱質女流在放蕩且無目的的生命中找尋到了真愛,為此放棄了自己習以為常的大量物質享受,放棄了一切能使自己暫時快樂的糜爛生活習慣,只為求能和最愛的人呆在一起。要從深陷的泥潭中爬出來,是要花很大的力氣和決心的,況且還要使自己最小程度地被泥水污染。瑪格麗特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出色。可如此巨大的付出,換回的仍是人們的不理解和排擠,還有自私的人們的惡意中傷。巨大的阻力最終還是使瑪格麗特和愛人分開了,誤會使最愛的人再自己最需要安慰的時候羞辱她,這是何等痛苦的事情?也許真的只有死亡可以拯救她。是的,瑪格麗特死了,孤獨的死去,再也沒了活著時的奢華,以前無數的情人也忘了她。生前的生活愈是轟動,死的時候就愈是冷清。

亦或許,瑪格麗特並不是個完全的悲劇人物,至少,她得到了真愛,她的靈魂得到了淨化。貴婦人們只看到了她生活的奢侈和物質的享受,卻不知道她高尚的情操也是自己所望塵莫及的。奇怪的資本主義上流社會的人們,明明鄙視放蕩的妓女,卻又要逼良為娼。如果瑪格麗特沒有生在這樣一個骯髒、虛偽、殘忍的資本主義時代,或許她就是聖母瑪利亞。可惜那樣的社會,那樣的時代,連聖母也會被玷污。而在瑪格麗特被玷污的軀殼下,頑強而又聖潔的靈魂正是讀者們暗暗哭泣的原因。

感謝小仲馬塑造了茶花女這樣一個可悲卻又可敬的美麗女子。然而,希望那已死去的花朵再次從泥土中萌芽、重生的時候,遠離那陰暗的牆角,能每天和陽光為伴,即使不再那么美麗,也不要重複前世的悲劇。

茶花女讀後感精選篇二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聽到了茶花女這個名字。心中猜想這位女主人公的模樣,她會是純潔、高貴的吧?否則怎么會與潔白的茶花有關呢?在讀過後才明白其中的真諦。

這是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筆下的一部愛情悲劇。瑪格麗特·戈蒂耶是十九世紀巴黎上流社會的社交明星,擁有超凡美貌與非凡智力的她是富貴子弟們追逐的對象。自從與青年阿爾芒相識後,阿爾芒的真誠與專一令她深深感動,兩個人傾心相愛。隨後他們遠離巴黎,在郊區過起了樸實無華的生活。這時阿爾芒的父親為了家庭的聲譽請求瑪格麗特離開阿爾芒。為了成全阿爾芒家庭的幸福,她選擇了離開。而不知內情的阿而芒卻一再給瑪格麗特種種侮辱。面對愛情與生活的沉重打擊,她對人生更加心灰意冷。當阿爾芒得知真相後趕到瑪格麗特身邊時,她因為貧病交加,身心俱傷,孤獨的死在樂自己的家中。

在人們眼中,她的生活是糜爛的,整日過著放蕩的生活。她可以被稱為是卑微的、放蕩的,“妓女”這個字眼充斥著大家對她的排擠與偏見。

但在另一方面,瑪格麗特卻是無助的,她本是一位貧窮的鄉下姑娘,來到巴黎謀生卻不幸落入風塵,染上了揮金如土的惡習。所以她不停的尋歡作樂麻痹自己。我想,她的內心也是厭惡這種生活的,只是由於種種原因無力自拔,無法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在當時,法國社會中的婦女是受壓迫的,所以說她是無助的。

而她心中那片僅存的淨土,在認識阿爾芒後,真真正正的被愛情所開墾。過慣了奢侈生活的她為了自己嚮往與追求的愛情不惜放棄名利,與心上人過起了平靜的日子。她也是個普通的女孩,擁有自己的夢想,想得到屬於自己的愛。但這份愛不多久又給她以沉重的打擊,當阿爾芒的父親讓她離開阿爾芒時,我可以想像到她會是多么痛苦啊!她還是犧牲了自己,成全了別人的幸福。因為善良,注定了她的悲劇性結局。在阿爾芒不知內情時,他誤認為瑪格麗特背叛了他,所以找來新的情婦並對瑪格麗特百般諷刺與侮辱,而為了守住諾言,瑪格麗特忍受著難以想像的痛苦也不願說出真相。

在我看來,只有擁有無限博愛、寬容無私的人才會這么做,瑪格麗特做到了。我敬佩她的堅韌與無私。

這部作品中最讓我難忘的就是在臨死前的日子裡瑪格麗特所寫的日記了。那是她在書寫自己的心情,其中有這樣幾句:難道在我死以前您就不會回來了嗎?我們之間的關係就如此永遠完了嗎?我似乎覺得只要您來了,我的病就會好的。可是病好了又有什麼用呢?

這無疑是最悲苦的呻吟了,在貧病之時,是需要人照顧與安慰的,她卻得不到這種關懷,唯一使她支撐著活下去的是她對往事的回憶與對阿爾芒至死不渝的愛。

瑪格麗特·戈蒂耶這個痴情的可憐的姑娘死了,在那個寒冷的冬季,無情的城市。一直到死,她也沒有得到片刻的自由與安寧。我深切的同情她。

集快樂、憂鬱、純真、無私、放蕩於一身的瑪格麗特,帶給我強烈的震撼。我認為,我們不能僅從某個方面去判斷一個人的本性。瑪格麗特確實是個值得人們去追憶的女子,為了維持奢侈的生活,她不惜犧牲了自己的自由;為了純潔的愛情,她不惜犧牲了自己優越的生活;為了阿爾芒及他家庭的聲譽她又犧牲自己的愛情。正像書中所說:她的生命已經不屬於她自己了。

茶花女讀後感精選篇三

《茶花女》這部作品是19世紀著名小說家戲劇家小仲馬的一部小說,這部小說也是作者小仲馬的成名作及其最有影響力的一部小說。

人們為書中女主人公瑪格麗的悲慘遭遇而潸然淚下。茶花女是當時巴黎的一位名妓,但其外表和內心都像茶花那樣純潔,她總是隨身帶著一束茶花每月頭二十五天是白色的,隨後五天是紅色的。除了茶花,從來沒有其他花與她相伴,故有了這個綽號——茶花女。

在愛情面前,茶花女表現出了自己的堅貞和執著高尚的情操,但她這朵美麗的茶花卻因為肺病和各種社會的壓力在23歲凋零。她美麗、聰穎、善良,她滿懷熱情與希望的去追求,追求真正的、自己所期望的愛情,她與阿爾芒相愛,但是在阿爾芒父親出面阻止他們的愛時,她只能選擇退出。之後等到阿爾芒回來時,茶花已經凋謝,再也找不回來了。

她就像茶花一樣帶著芬芳、馨香來到世界,無聲地綻放,默默在風中綻放自己的純潔美麗。即使受到過風雨、經歷過打擊,即使委屈,她也默不作聲,只為了自己的愛,只將自己最美的瞬間綻放給愛看。直到生命到了盡頭,再悄聲凋謝,不發出聲音,仿佛不曾來過。

這一切都使這位為人們所不齒的煙花女子的形象閃爍著一種聖潔的光輝,以至於人們一提起“茶花女”這三個字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什麼下賤的妓女,而是一位美麗、可愛而又值得同情的高尚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