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愛的不同——讀烏塔有感

讀了《烏塔》這篇課文後,我感到十分慚愧,慚愧自己的無能,慚愧自己的無所作為。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愛與愛的不同——讀烏塔有感,歡迎閱讀!

愛與愛的不同——讀烏塔有感篇一

愛與愛的不同

——讀《烏塔》-有感

“一個14歲的小姑娘,獨自一人游歐洲,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絕不會相信。”讀了《烏塔》這篇課文,我思緒萬千,一時到了萬丈深淵的谷底,一時又到了直插雲霄的高峰。

讀了這篇文章,我才發現中國的父母太嬌慣孩子。中國孩子在生活方面遠遠次於外國孩子。外國孩子雖然他們家裡很富裕,家長也讓孩子從小打工,得到鍛鍊,長大之後能夠應付這五花八門的世界。而中國呢,孩子就是小皇帝,小公主,想怎樣就怎樣。家長對孩子是百依百順,卻忘了這樣做的後果。

我曾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個男孩,父母什麼都替他做,他只是一味的學習,最後他考上好大學卻因生活不能自理,而辭學回家。

中國的父母們,你們也看到了,不如放手讓孩子去搏一搏吧!

愛與愛的不同——讀烏塔有感篇二

朋友們,我相信,你們在讀完《烏塔》一課後一定會很驚訝:一個年僅十四歲的孩子,竟獨自一人遊歷歐洲。這令人難以置信。

如果中國的孩子說:“我要自己走遍中國!”我們會認為這是異想天開的事;如果中國的孩子說:“我要獨自游亞洲!”那么,我們可能懷疑他是不是瘋了。然而,在外國,這卻是事實。

外國孩子能自己旅遊,而中國孩子卻不能,這是由於外國和中國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

在外國,一兩歲大的孩子剛剛學會走路,父母就不再管他。孩子不慎跌倒,即使父母就在身邊,孩子得到的也只是一兩句鼓勵的話,最終還是要自己勇敢地站起來。

但是,如果在中國發生類似的事,父母不管有多忙,也會跑到孩子身邊,抱起孩子,至少會對孩子說幾句安慰的話。

外國的父母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自理能力,而中國的父母只讓孩子把學習搞好,其餘的什麼也不讓乾。父母對孩子的溺愛,表面上是為孩子好,實際上恰恰耽誤了對孩子獨立和自理能力的培養。

在實際生活中,獨立能力和自理能力是一個人必不可少的能力。

現在我們可以依賴爸爸媽媽,但我們終有一天要離開父母,隻身一人到競爭激烈的社會上闖蕩。如果我們缺乏獨立能力和自理能力,我們將無法在社會上立足,更不用說為社會作貢獻了。

我認為,我們應該學習外國的育兒方式。父母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自理能力,為孩子的前途打下堅實的基礎。作為我們小學生,也要注意培養自己的獨立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再那么依賴父母。路,要自己走。

愛與愛的不同——讀烏塔有感篇三

讀了《烏塔》這篇課文後,我感到十分慚愧,慚愧自己的無能,慚愧自己的無所作為。

有一次去春遊,媽媽早上五點鐘就起床了,為我準備水,食物,暈車貼等物品。就連最基本的穿衣服也是媽媽幫我完成的。從家到學校明明只有一公里的路,可媽媽還是騎著電瓶車送我到學校去的。上車前,媽媽對我千叮嚀萬囑咐,同學們都用那種異樣的眼光看著我,我的臉頓時紅了起來。經過一番波折,終於來到景點。不經意見,我突然發現自己的包比別人“胖”了一圈。現在,我都已經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中的一員了。

我是那樣無能。而烏塔呢?孤身一人游遍歐洲,我跟她相比,真是差的太遠了。

烏塔是剛出生的小鷹,被老鷹拋下了山崖,歷經磨難,終於成了搏擊長空的雄鷹。我們是剛出生的小雞,被母雞緊緊地護在胸下。希望父母打開逆愛之鎖,給我們一份真正的自由,能在蔚藍的天空中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