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散文讀本讀後感兩篇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精美散文讀本讀後感兩篇,希望大家喜歡。

精美散文讀本讀後感1

此書所選的散文範圍廣泛,自然會出現文風在個體上時間上空間上的差異,或者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有良莠不齊的現象,一些並不經典的文章選入其內,有濫竽充數之嫌。書中還有些本人並不喜歡的散文,特別是那些顯露政治色彩的文章。當然俗話說的好,蘿蔔鹹菜各有所愛,殺豬捅屁股各有各的殺法。我比較關注的還是五四時期的那部分文人,其遣詞造句、立意敘情後人自是難以企及,而其也有明顯的時代特徵。我也喜歡上了以前不甚了解的作家,如吳伯簫、季羨林、王鼎均、何其芳、陳村等等,不能逐一列舉。看此書確實花費了些時間,於我而言,大致上了解了散文的不同風貌,還是有些益處的。書中還選入了主編自己的一篇文章,不知該如何評說……。書有點厚,真不適合廁讀,破壞了我的喜好。總而言之,一句話,此書借來看、翻翻即可。

要說印象深刻的還是朱自清與俞平伯二人的同題散文。朱與俞同游秦淮河,並以同一題目做文章——《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二人俱是擺文弄字、寫作散文的高手,而文風亦差異不少。在他們自己的評價中:俞先生的是“朦朧之中似乎胎孕著一個如花的笑”,而朱先生的是“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

竊以為朱先生的文章如一幅行雲舒捲、淡墨濃彩的水彩畫,其細膩、婉約、纏綿、秀麗,給觀者以審美上的享受;或者說朱先生更像是追求浪漫主義的翩翩女俠,其文如電影《笑傲江湖》中東方不敗所舞動的繡花綿針,針姿如彎虹,衣袖且當風,輕盈落落,婀娜別俊逸。

俞先生的文章則以自身為畫中的一部分,化成滑水的槳聲,幻成點點燈影,其詩意空靈,哲思邃遠,耐人細細品味;或者說俞先生猶如開宗創派的一代宗師,其文如黃易《覆雨翻雲》中龐斑的至上道行,於大千世界中,自尋天道,其勢磅礴,以恢宏之態立於天地間。

二人英雄見英雄,其惺惺相惜之情更勝文之差別。而同題作文更是留下一段文壇佳話。

精美散文讀本讀後感2

閒暇時候沏杯茶,清香溢滿小屋,茶葉緩緩浮上水面然後慢慢沉下去,杯中的茶葉肆無忌憚的舒展著懶洋洋的身軀……

我從不喜歡散文,因為它對我來說是很枯燥乏味的。但當我讀《精美散文讀本》時,便慢慢被它所吸引,這是好美的散文。

《精美散文讀本》將中國近代諸多位作家的精美散文集合在一起,共50篇,每一篇無論是語言還是表達,都十分的形象優美,使人不由自主的被作品所陶冶,所感化。

精美散文好比一杯清茶,很淡很淡,然而,當你以一種特有的心情去品味時,你會發現越品越香。精美的散文有時不是讀它,而是靠讀者細細品味。

在《精美散文讀本里》我尤其喜歡這幾篇,一是周作人作者寫的《故鄉的野菜》;這是一篇記敘地方風物的小品,從表面上看,作者只是介紹了漸東地方三種常見的野菜。但事實上作者通過對三種野菜的形狀用途及與人們生活關係的細膩描繪,把浙東地方人們的人情傳統的生活特點給寫了出來,而且在這裡還引用了一些書本的地方,這也充分體現了作者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生活經驗。

《沒有秋蟲的地方》這篇是著名作家葉聖陶先生早期的散文代表作。文章語言精緻凝練,主體意蘊深遂博大,構思巧妙意境悠遠廣大,是一篇散文佳作。文章的基調是寫感秋,但作者並沒有按照傳統的悲秋模式來構思行文,而是選用了秋蟲這樣獨特的意想作為文章的中心,令人耳目一新。

臧克家的《野店》這篇散文。讀完後仿佛一幅古樸的,充滿詩意的畫面的畫面便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人煙稀少的鄉村古道,幾間茅草小屋,破席搭起的涼棚,一個插有‘‘酒店’’的旗子一些屋外吃飯的客人;店內住宿的人們。小夥計忙裡忙外,掌柜撥算盤真是一幅鄉村的野店圖。讀《野店》仿佛就像朋友坐在自己對面講述野店的故事,親切而自然使我們仿佛也和作者一樣共同去體驗野店的情趣;感受作者對故鄉的濃厚感情。

《陪考一日》這篇散文語言平靜曉暢,感情充沛而真實,不施鉛華而才情迸發,結構渾然天成,沒有絲毫牽強之感。在緊張的作品氛圍當中,不是也會有幽默語言,使緊張得以消解這也充分體現了小說大家莫言駕馭文字的深厚功底。

《盼雪》是作者九年前的舊作,如今讀來卻是依舊齒頰留香,餘味不覺,作者理想中的冬天不是枝凋葉敗,萬物蕭疏,滿目蒼涼的而應呈一個冰雕玉器的雪世界。作者讓人清醒地認識到人類對於大自然的無節制,嚴重破壞生態平衡,因而要忍耐一個又一個無雪的冬。作者探求真純與美的過程本身已經接近了他所期盼的理想境界。

散文,你是我一生的夥伴,你是我的良師益友。

芳香韻味飄蕩在我的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