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蛙的讀後感600字

看完了莫言的《蛙》,不愧是獲獎作品,寫的很好,對人物、事件的描述,生動、逼真,像是把現實的場景做了特寫放在了你的面前。以下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莫言蛙的讀後感600字,希望能幫助你解決問題!

莫言蛙的讀後感600字篇一

看完了莫言的《蛙》,不愧是獲獎作品,寫的很好,對人物、事件的描述,生動、逼真,像是把現實的場景做了特寫放在了你的面前。這個作品與其說是小說,不如說是中國計畫生育在民眾生活中、在歷史中做了真實的記錄。

因為我了解到一些計畫生育的實際情況,這部小說並沒有誇張,而現實情況其實更加誇張。對計畫生育這件事情,很難進行褒貶,對個人絕對是慘無人道,但是對國家看起來像是好的,事實上究竟是不是好的,歷史與未來也難以評判。但是中國人對生命的追求、對根的延續這種情節,又那么特殊,它並不是愚昧或者封建,而更像是一種本能的圖騰。通過計畫生育這個主線,又描述了人物心理,以及相關的社會變化。在平實的文字下,卻充滿了各種諷刺。

尤其是老同學見面的寒暄與對白,太常見了,平時里,人們真的就是這樣說話,但是在這本書里,看起來卻是那么諷刺,感覺人與人之間怎么就變成了這樣呢?後面的話劇,一幕一幕,顯得更加怪誕與意識流,也扣住了主題“蛙”,這個粘膩與怪誕東西,與計畫生育之間莫名其妙的關係,讓人感覺計畫生育像蛙一樣奇怪、粘膩、甚至噁心,可能這個是對計畫生育這件事情無法訴說的形容。

姑姑這個形象,是那個年代很多正面人物的理想代表,人們那時的理想就是要做一個她這樣的人,作品表達了不同歷史背景下,人物命運的變化。人的思想意識決定人的命運,人的思想意識又來自外界對她的灌輸?這個就是人物的悲劇人生。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人即便有一些獨立思考能力,這個能力也是微弱的,更加容易受到影響和左右。真是個奇怪的世界,時代與人物彼此構造對方,人物有時厭惡這個時代,想擺脫這個時代,又依賴這個時代,又構成了這個時代,最終實際上還是最喜歡自己的這個時代。

總之可以回味的地方很多,好的作品就是這樣,越想,就越覺得,好棒。

莫言蛙的讀後感600字篇二

花了兩天時間一口氣把《蛙》讀完,實在地覺得是部引人入勝的好作品。姑姑、蝌蚪、小獅子、王仁美等人形象躍然紙上,個個角色或濃妝或淡抹幾乎都詮釋地恰到好處。小說到最後,也諷刺地寫出了社會的畸形。在中國乃至放眼世界,生殖崇拜都是一脈相承的。計畫生育稍稍地阻撓了這一腳步,但是只要國家在進步,人民生活安居樂業,這生兒育女、傳宗接代就源源不斷。

小說把鏡頭定格在了農村,更加突出了這一矛盾。通過蝌蚪與日本作家的來信來貫穿整個始終,雖然比較傳統,但也很好地引出了姑姑這條線。特別是姑姑在小說中多次不同場合不同語氣,每每搬出與日本人作鬥爭的事情,讓人會心一笑,可愛與可悲。比照現實,周遭也存在很多這樣的人,一件事從小講到大,每次都能恰如其分的表達。而故事的開始就新穎逗趣地寫到“命名”。名字在每個娃娃身上,可真是人生的頭等大事。如此重要的事,在高密鄉這個地方,居然以如此普及如此詼諧的形勢存在,好像我們小時候隨口給別人起的外號。

故事從一開始的陰暗到後來的荒誕,只是從蝌蚪與小獅子的來回高密鄉就完成了,又通過堂吉訶德來串燒,雖然我覺得銜接有點困難,尤其是蝌蚪性格的變化讓人驚訝,作為一名軍人,怎么會被一小破孩追跑,而這人早前還能用軍人的身份勸架?總之,最後我覺得是愈往荒誕發展,可通讀下來,也能與現實接軌,不得不說現實與荒誕也許只隔一線。這讓我不禁想起了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那部《百年孤獨》,通篇的荒誕奇幻,真真假假,演繹了觸目驚心的現實。

總之,這也是一本不容錯過的小說,值得一看。

莫言蛙的讀後感600字篇三

小說看似描述姑姑的一生,從令人喜愛的送子觀音到滅絕人倫的女魔頭,再到暮年自我無法救贖的老人,但無論如何大的時代背景造就了歷史,單層面的看姑姑是一個忠誠的執法者大公無私不徇私情,對黨中央提出個各項要求認真貫徹執行,正是有無數像姑姑這樣的執行者,才使得計畫生育工作順利的開展,但隨著年齡的增大,人的心理在發生微妙的變化,她甚至縱容我妻子小獅子找人代孕,其實也是暗指社會發展,不是時代改變人,人自身也在發生變化,正如落馬的很多官員,曾經也滿懷抱負,忠於執法面對無數的壓力與誘惑堅守自己的職業操守,但年紀的增大讓他們有了更多的顧慮膽怯起來,妄想混世以了此生隨波逐流,最終成了反面教材。

從客觀的角度講計畫生育是用法治來約束人的繁衍生息,是不人道的更無人權可講,正如書中所述村子裡的人都以人的器官命名,其實是指孩子是母親的骨肉,強制剝奪嬰兒的生命,其實是讓人骨肉分離痛不欲生,但歷史更注重結果,人們只會感嘆萬里長城與金字塔的雄偉壯觀,卻忽略了壓在下面的累累白骨,計畫生育是殘忍的,但帶來中國經濟的騰飛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

那個時代姑姑的嚴厲執法不進人情似乎讓那個時代感覺暗無人性,但現今時代錢權的驅使,看似很多事更近人情世故,但只是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對弱者去缺少更多的關懷,陳眉的經歷充分的證明了這一點,從打工被毀容工廠不給補償,到父親車禍再到為人代孕骨肉分離,現代執法者對權利的褻瀆一一展現,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姑姑看似不近人情,但年輕的她身上有更多人性的光輝,而現今人看似很有人情味,其實都是虛偽的表演。

作者全書在表達上,在前半部分描寫姑姑年輕時的故事更詳盡,思路更明確闡述也很深刻,讓讀者很容易閱讀,而從描寫現代開始出現了魔幻的手法,更多離奇事件,事件混混亂亂頭緒不清晰讓人感覺很混亂,似乎是一個精神分裂的病人在闡述自我的病情,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對現今時代的暗諷也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