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飛機》讀後感精選

《紙飛機》是一本以重慶轟炸為主題背景的書,講述了女主人公變得越來越堅強的成長曆程。 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紙飛機》讀後感精選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紙飛機》讀後感精選一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楊金蘭一家在重慶發生的故事。

這本書里,楊金蘭他們一家本來團團圓圓的過著悠閒自在的生活,但因為一場持續五年的空中大屠殺,使楊金蘭失去了家失去了她最親愛的爸爸媽媽和哥哥;還有這場持續五年的空中大屠殺,讓楊金蘭最親愛的妹妹楊金雲失去了雙眼,失去了歡樂。

這場持續五年的空中大屠殺,是從1938年10月4日開始的,也就是日軍第一次轟炸重慶市區,死亡者不少,但是慶幸的是這一次楊金蘭一家都沒有事。

第二場和第三場空中大屠殺是1939年5月3日、5月4日,也就是“五三”“五四”大轟炸,這一次炸死的人可就多了,一共2615人,但炸傷的人數比炸死的人數還要多,一共3668人,但是毀樓房的數量更多,一共3686棟。但是這一次楊金蘭最親愛的媽媽為了保護她的妹妹,而被炸彈炸死,也就是在這一年楊金蘭的家就再也不團團圓圓了,但是這一年裡還有不少空中屠殺,但都不是空中大屠殺,死亡人數比較少,炸傷人數也相對比較少。

1940年6月5日也就是“八一九”大轟炸,也就是第四次空中大屠殺。炸傷炸死人數比較少,一共313人,但是無家可歸者可就多了,一共20xx餘人毀樓房的數量也多,一共2224棟,但是這一次也慶幸,楊金蘭他們家除了楊金蘭的媽媽在1939年被炸彈炸死以外,其他楊金蘭的家庭成員都沒有被炸傷或炸死。

1941年6月5日也就是“六五”大隧道慘案,也可以說是最大也是人數死亡最多的唯一一次空中大屠殺。但據不完全統計,但是死亡人數是一個噩夢,死亡者一共120xx人以上。而且這一次可就是楊金蘭最痛苦的一次空中大屠殺,因為楊金蘭最親愛的爸爸為了保護她繼母的兒子焦小寶而被炸死,楊金蘭最親愛的妹妹楊金雲被炸傷了雙眼,從此以後楊金蘭的妹妹都不能用雙眼去看事物,而楊金蘭的繼弟弟焦小寶被炸傷。

1943年8月23日也就是日軍最後一次轟炸重慶近郊,死亡人數比較少,但是楊金蘭最親愛的哥哥楊柏明死於1943年夏天“幾大兇手之一”溺水身亡,這讓她非常非常傷心、非常非常難過,但是楊金蘭不能挽回這一切。

讀完這本書後,使我懂得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啊!想想以前的人們、我們的祖先,和我們現在的生活完全是兩個世界的人,但是我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我們心中住著一顆愛國的心,一顆想為祖國獻出一份力。但是如果想為祖國獻出一份力,那就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樣以後我們就可以有更好的成就來報答祖國、報答為我們付出過的人、報答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然後還可以去幫助那些有困難的老爺爺老奶奶,有困難的叔叔阿姨,有困難的哥哥姐姐或者有困難的弟弟妹妹;也可以去給一些國小或者幼稚園建圖書館。所以好的學習、好的成就是多么的好啊!

《紙飛機》讀後感精選二

一縷陽光躡手躡腳地爬到我的床前,一定也想和我一起看看這本《紙飛機》,《紙飛機》的主人公楊金蘭已深深地打動了我。

楊金蘭的童年本應該是很美好幸福的,可是那些日本飛機奪走了她的爸爸、媽媽的生命,她的妹妹金魚兒的眼睛也失去了,但這也讓她漸漸學會了堅強與勇敢。在火與霧之間,楊金蘭的家一次一次地被摧毀,而她一次一次地站起來,走過最艱難的歲月,而且堅定了愈挫愈強的信念。看完這本書,我真為楊金蘭傷心,因為她失去了許多親人,但也佩服她的堅強與勇敢。

像楊金蘭這樣的人很多。我在一次課外閱讀中認識了一個小女孩邰麗華,在她兩歲時因一次高燒意外地失去了聽力,沒有多久她那甜美的歌喉也悄然關閉了。她陷入了一個無底深淵——-個無聲的世界,她卻茫然不知,只是在一次遊戲中發現自己與別人不一樣。她不能聽到別人說話的聲音,也不能跟別人說話,後來儘管多次治療,可始終不見好轉。7歲時,父母將她送入到市聾啞學校學習,舞蹈使邰麗華品嘗到了無窮的樂趣與歡樂。在現代化的今天,她知道知識對於一個人是多么的重要,於是給自己訂下了一個目標——上大學!她把練舞的勁頭放在學習上,1994年如願以償地考取了湖北美術學院裝潢設計系,她成為了一個大學生。

麗華跟金蘭一樣在人生中的道路上遇到了不同的攔路虎,但她們沒有畏縮不前,而是打敗了這隻攔路虎,向光明的人生方向前進。正如孟子所說:故天將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6歲時,父母把我送入寄宿學校,我要獨自一人坐校車上學、回家。更要命的是,沉甸甸的行李箱和書包壓在我的肩上、手上,就像兩座大山壓著瘦小的我,使得我喘不過氣來。望著同學們一個個都有父母的陪送和幫助,鼻頭忍不住一陳發酸,眼裡蓄滿了淚水,心裡的委屈久久不能平復下來。

我獨自朝宿舍走去,望著擁擠的樓道,心裡的委屈開始像麵團一樣發酵,慢慢地占據了整個心靈,多么想找個地縫躲起來哭。可是我心裡明白不能停步不前,最終還得靠自己,抺乾淚水繼續朝宿舍走去!兩年的磨練,使我學會了堅強!如今,我已經能夠自主自立自理,離開父母的羽翼呵護,快快樂樂地學習生活了!

生活的明天還要繼續,那就努力讓明天更美好,讓未來更光明……

《紙飛機》讀後感精選三

讀了《紙飛機》這本書,我體會到主人公楊金蘭的悲傷。在抗日戰爭中,她的家人一個個被炸死了,剩下為數不多的親屬也只能擠在幾度坍塌的房子裡,過著毫無希望的生活。

原來,他們一家過著幸福的生活,當日軍飛機來轟炸重慶時,美好的生活毀於一旦。在雙炸中,金蘭失去了媽媽、外婆、外公、爺爺等親人,但她並沒有向災難屈服,雖然很絕望,但她最終還是憑著堅強與勇敢的品質與倖存的親人們躲避轟炸、重建房屋,直至最終轟炸結束,家園恢復和平。因此,我覺得書中的楊金蘭非常堅強。

相對於書中的這一家人,我們現實世界的人們則顯得太過脆弱了吧。很多成年人在工作中遇到一點煩心事,就以為整個工作都沒法做下去了;我們小學生在學習上碰到一點過不去的小障礙,即使是部分優秀生在嘗試幾次後最終也會放棄;甚至有些學生,因為學業差和老師家長的批評,竟然去跳樓!雖然,這種情況的確不好受,但怎能拿生命來開玩笑呢?況且,這比書中人們“跑警報”好多了。上面的例子,或許他們再堅強一點,就可能會成功,但如果不堅強,是一定不會成功的。

所以,當正在做一件事時,必須先要有堅強的品質,有了堅強的品質才能克服困難,克服了困難才最終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