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讀後感400字 水滸傳讀書心得感悟

《水滸傳》是中國古典小說中最負盛名的四部著作之一,在我國白話文學的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是一本值得千萬人讀的有意義的書籍。 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水滸傳讀後感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1.水滸傳讀後感

《水滸傳》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中國名著,與它相媲美的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號稱“中國四大名著”。

我讀《水滸傳》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我認知了《水滸傳》里的一百零八位好漢,比如宋江、武松、李逵、林沖、魯智深等等好漢。書中的一個個精彩的故事,一位位勇敢的英雄人物,都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其中我最喜歡李逵,因為李逵是孝順母親的好兒子,懂得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李逵占山為王時,還把母親接上山來享福。我長大以後也要像李逵一樣好好地報答我的母親。我還喜歡書中的宋江,因為宋江對梁山事業很忠心耿耿,對國家也是忠心一片,誓死報效國家。

等我真正讀懂了這本書,對我印象最深的兩個字就是“忠心”。這一百零八位好漢都是有血有肉,他們都是我們國家歷史上鐵血好漢。

這就是我讀了《水滸傳》之後的感想,他們的忠心我一定銘記在心裡,並且時刻提醒自己要發奮圖強,長大以後用自己的所長報效祖國!

2.水滸傳讀後感400字

看完水滸傳這本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108個梁山英雄好漢的英雄氣概,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水滸傳》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中國名著,與它相媲美的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號稱"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刻畫出了各個地區大大小小的貪官、污吏和惡霸。比如:鎮關西、蔣鬥神、西門慶等等……。他們一個個面目猙獰,使整個社會暗無天日,民不聊生。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它以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在風雨飄搖的北宋末期,梁山泊好漢忠君報國,為民除害,著實令人欽佩。比如一百單八將中的宋江,江湖上人稱他為山東及時雨宋押司,他深明大義,急盼招安,願為國家出力。在兄弟托塔天王晁蓋死時,他十分悲傷,幾次要哭昏過去,每日都會領眾舉哀,遵從晁天王遺言,發誓要帶領好漢們,活捉敵人史文恭,為晁蓋報仇,在不斷地努力下,他做到了。他軍法嚴明,宋江手下的軍校因為酒肉少而殺了廂官,宋江哭著命他痛飲一醉自縊而死,而後,他顧著梁山泊時的恩情,盛棺安葬,他真是一個有情有義,愛憎分明的好官。

而反過來呢,以高俅為首的奸臣宦官使人憤恨,高俅身為殿帥府太尉,本應報效朝廷,而他卻因為寵溺養子,使計拿下教頭林沖,刺配滄州道,險些被防送公人董超和薛霸結果了性命。在三敗梁山泊時,他被活捉上山後向宋江保證會向天子重奏招安一事,而後卻轉面無恩,連日稱病,不敢上朝,又將水銀放入盧俊義、宋江得賞的御酒中,讓他們中毒身亡。這樣一個奸詐小人沒有被天子加上罪名,令人可憂可悲。

我讀過《水滸傳》後,覺得它恰如一首史詩,為我們展示了當年的國勢特徵和民俗風情,也為我們傳達了很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傳奇。

3.水滸傳讀後感範文

《水滸傳》是中國古典小說中最負盛名的四部著作之一,在我國白話文學的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清代文藝批評家臥虎浪士言:“我國小說,汗牛充棟,而其尤甚,莫如《水滸傳》,《紅樓夢》。”《水滸傳》也被列入“六才子書”中。由此可見,此書的地位是如此之高。

一談到水滸傳,最能概括全書的兩字為“忠義”,說到忠字,宋江等人曾多次渴望招安,而朝廷卻被奸臣閉塞賢路,直到第三次招安才成功。在這期間,無論宋江手下發了多少脾氣,宋江始終忠心不改。宋江奉詔破遼時,遼國招安是給予了更加豐厚的條件,而宋江猶舊是忠於祖國,最後直至被人下了毒,也擔心李逵反叛朝廷,壞了梁山泊替天行道的忠義之名,與李逵飲下了毒酒,誠可謂忠心不改啊!

說到仁義,水滸傳中常見的就是劫法場,兄弟們一個個捨生忘死的去救兄弟,往往為了救一兩個兄弟就全體出動,就像“三打祝家莊”,“劫法場救宋江”。另外,好漢們在救出兄弟同時還不忘將官府的錢財洗劫一空,然後將其中一些給老百姓,讓他們也過的好點。不僅對兄弟如此仁義,而且對百姓也如此仁義。水滸傳全書每個章節都洋溢著一種深深的義氣,像魯智深打鎮關西解救不相識的金氏父女;桃花村痛打搶親的小霸王周通;大鬧野豬林解救林沖。像石秀隻身去大名府法場救盧俊義這些篇章無不體現出了梁山好漢義氣。最後宋江,李逵被毒死在了蓼兒窪,吳用和花榮兩人念在義上,恩義難捨,雙雙吊死在了樹上,這都是義啊!

這才是忠,這才是義,這就是水滸的忠義,正因有了忠義,水滸才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