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500字

篇一:

海倫·凱勒出生在美國南部。十九個月大時,因為一場大病,使得她從此失去了視力及聽力。六歲時,海倫的母親為她找到了一位家庭教師——安妮·莎利文小姐,並進入帕金斯盲人校學習。十六歲時,海倫進入哈佛大學附屬劍橋女子學院學習。四年後,她如願進入哈佛大學,開始嘗試寫作。一九六八年,海倫凱勒平靜的走完她艱辛又充滿榮耀的一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的字裡行間中,無不洋溢著海倫對生活的熱愛,她用熱情的態度勸告我們應珍惜眼前享有的一切。她希望擁有三天的光明去感受這個世界,使她熟悉身邊的一切,海倫想看到的事物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三天光明,對於常人來說只是人生的短暫一瞬間。而對於雙目失明的海倫來說,卻是可想而不及的。而現在的學生中也有這么一些人,擁有舒適的生活環境,良好的學習條件,但他們不是去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是吃不得半點苦,把學習當成一大苦差,整天東遊西逛,無心學習。對於學習,他們總是不屑一顧,不是以積極的態度去勤奮學習,而是責怨上天沒有賦予他們聰明的天資、超人的智慧,讓他們能不費什麼工夫而一舉成名。海倫雙目失明,她還能用自己殘疾的身體寫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樣聞名於世的書。而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明亮的眼睛,又有什麼理由不去追求自己的夢想,不去創造自己美好人生呢?海倫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中,用自己堅強樂觀、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一個人最可貴的是擁有樂觀向上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就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坎坷中不斷前進,在逆境中獲得新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部書的內容令我受益匪淺,我從中找到了學習的動力,我找到了自信、堅強與樂觀,一部好書能讓我們受益終生,它不但讓我們增長知識,還告訴我們要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並且努力追向自己的夢想.

篇二: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寫的是一個真實、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一口氣讀完了它,從中受到了許多教益。

這本書記敘了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的一生。海倫一歲半因病喪失了視覺和聽力,這對於一般人來說是不可想像、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倫並沒有向命運屈服,在老師的教育、幫助下,她戰勝了病殘,學會了講話,用手掌“聽話”,並掌握了五種文字;24歲時,她以優等成績畢業於著名的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女子學院。此後,她把畢生精力投入為世界盲人、聾人謀利益的事業中,曾受到許多國家政府、人民及高等院校的讚揚和嘉獎。

我看完書後,深刻地認識到:一個人能不能取得成功,不在於條件的好壞,而在於有沒有奮鬥的精神。平時,有些人總以條件差呀、困難多呀作為沒有取得成功的理由。但是,和海倫相比,這些困難是多么微不足道呀!一個人只要有胸懷遠大的理想和奮鬥目標,就會有無窮無盡的力量,就不會被客觀條件所束縛,就能夠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條件,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海倫不就是這樣嗎?

海倫接受了命運的挑戰,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用愛心去擁抱世界,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最後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世界。既然一位殘疾人都能取得這么偉大的成就,那我們這些健全人還有什麼做不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