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金鎖記的讀後感精選1000字

《金鎖記》講述了一個母親對自己親生兒女迫害摧殘的傳奇故事,從而反映了特定的社會環境和具體的生活環境怎樣把一個原本有著溫情性格的正常女人變成一個陰鷙狠毒的“吃人者”。那么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金鎖記讀後感1000字,一起來看看吧。

張愛玲金鎖記讀後感1000字

多數人活著,其實也都無外乎追求某種自我的滿足,而普遍的一種認知更多集中體現在對於欲望的一種滿足,物慾和情慾就首當其衝。

但是,就因為人在不斷追求著這種欲望的滿足,某種程度上也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的畸形人生。事實上,人的內心都是不健全的,儘管我們也沒有那種比較統一併且被廣泛認可的標準來判定。

不過,按照我們的種群個性,不合群的傢伙,多半都是不健全的。由此,在《金鎖記》中的曹七巧其實就不是一個健全的人。

正因為曹七巧具備著這種不健全的性格,在文章開始的時候小丫頭才敢議論自己的這位二奶奶,並且還是用一種極其輕蔑並夾雜著不屑的口吻,殊不知,她們也都從屬於女性這個大的陣營之中。

曹七巧的人物形象其實是由多方面的因素來表現的,主要分為兩個時期,即分家前後的地位變化。

造成這種人性扭曲悲劇的原因無外乎也就是三種

首先是物慾。曹七巧嫁到姜家來,在他哥哥的心中和自己的心中,其實都是一種物化的女性交易。

也正是因為存在著這種物化的交易,使得姜家的人和娘家的人對於這位看似不合規矩的角色存在著一種比較大距離感,曹七巧在自己的夫家和娘家其實都沒有得到應有的溫暖,物慾其實就是一種很強大的隔欄。

姜家對於曹七巧這種女性物慾,以及曹家哥哥對於自己的妹妹換取的金錢物慾,交織在一起構成了曹七巧的第一重人物悲劇。

除去曹七巧個人命運這一點,再有的就是在姜長安和姜長白身上停留著的一種物慾束縛,這樣直接間接地導致了兩個人的新的悲劇。

其次是情慾。如果是按照時間的敘述過程,曹七巧在年輕的時候,也是得到過很多的人的愛,按照文中的話來說的話,曹七巧的手腕也曾潔白。

但是,伴隨著黃金枷鎖的出現,曹七巧的這種未曾被開發的情慾轉變成為了一種畸形的戀愛觀念,更加確切地說,是一種畸形的情慾觀念。

這種欲望體現在對於姜季澤的撩撥之中,張愛玲對於這其中的分寸把控是很好的,曹七巧撩撥姜季澤的每一句話都是一個動作,每一個動作也都是一句話。她抖動著自己的身體來換取一種對於情慾的渴望。

其實,還有的就是對於自己兒子的那種情慾。在姜長白結婚之後,曹七巧對於自己兒子的夫妻生活也是有一種窺探的,這不僅僅是一種把控欲,其實也還是一種畸形的情慾觀。

這種畸形的情慾觀念,也間接造成了長安的戀愛悲劇。

最後,就是老生常談的女權意識。中國的女權意識其實是在壓抑了數千年之後的一種甦醒之後的強烈反彈,這個反彈的節點就集中表現在兩個時代之間的跌宕交替時期。

曹七巧面對的更多的是一種十分殘酷的封建壓迫,同時在這其中蘊含著的那種反抗也就好似石沉大海一般,失去了原有的那種光澤。

曹七巧受到的這種黃金枷鎖束縛也被她原原本本放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

按照張愛玲的結尾處所說,三十年之前之如三十年之後,這樣的故事也一直是在上演。

金鎖記讀後感1000字作文

這是第一次讀張愛玲的小說,相對以前讀的那些,她的小說很短,但讀完的心情卻是沉重的。“沒有痛訴,沒有反抗,只是蒼涼”。

小說的開始,通過小雙和鳳簫兩個丫鬟的夜話將整個家族的人物關係以及大致的情況交代了。其中女主人二奶奶——曹七巧的形象也出現在眼前。“來自麻油店、嫁給了一個病怏怏的丈夫而且在姜家也沒有什麼地位”。

似乎故事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她的結局是悲劇。出身卑微的她,之所以能夠嫁到姜公館這樣的大家庭,不是因為她自身有多好,而是因為她所嫁的丈夫是殘廢,做官人家的女兒沒人肯嫁他。可即使嫁到了姜家,她依舊是卑微的,婆婆、妯娌冷落,甚至連丫鬟也可以在私底下說她。於是本來要強、潑辣的她就愈發口無遮攔,瘋瘋顛顛,別人也就愈瞧不起她。這時她是讓人同情的,或許當初她沒有嫁進姜家,這一切會有不同的結果,她的人生或許是另一番景象。

十年後,成了寡婦的她終於離開了這個束縛的家,本以為她的人生可以換一種方式,可結果卻只是從一個牢籠換到了另一個牢籠。這一次的她是自己心甘情願被金錢鎖住。有了家產,她就把全部心力用在了護住錢財上,為自已帶上了一套金色但沉重的枷鎖。為了錢,她攆走了有意找她的姜季澤,病態地拆散了女兒的婚姻,故意在兒子、兒媳間製造矛盾。似乎就像小說的名字一樣,《金鎖記》,這個徹底被金錢鎖住的女人。

“三十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因為這枷鎖,“兒子女兒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她似乎什麼也沒得到,有錢,生活卻過得不是那么的有意義,沒有遇到真正關心喜愛她的,甚至最終連自己的兒女都恨毒了她。

這時候對她是怨恨的,無論她經歷了什麼,是苦是甜。一切就到此為止,給自己的孩子留有一份自由。別讓他們再次經歷自己曾經經歷過的那些。可七巧或許曾將這樣想過,只是慢慢地一切又恢復到了原來的軌跡。

其實在那個年代,作為女人,能夠依靠的更多或者說唯一的是男人。七巧生命中有三個男人:丈夫、小叔姜季澤,兒子姜長白。丈夫是“沒有生命的肉體”,對她而言“要是能有點人氣就好了”,從丈夫這裡她得不到任何的安慰。小叔子姜季澤是她曾經喜歡的人,只是這在外尋花問柳的人,也有他自己的原則:“不惹自己家裡人”。後來當姜季澤再來找她時,她卻認為他是來騙錢的,不是真情。從丈夫、季澤那裡得不到愛,她便產生了瘋狂般報復的病態心理,對所有男女之愛充滿忌妒,包括兒子長白、女兒長安。當兒子長白成了她生命中唯一的男人,她讓已結婚的長白整夜陪著她通宵聊天,講小夫妻的性生活,最後逼得兒媳婦自殺身亡。當女兒找到了對她不錯的男人——童世舫,訂了婚,卻被母親七巧硬生生拆散,這不夠,當她知道女兒依舊和童世舫交朋友時,她請童世舫吃飯,她卻用“這孩子就苦在先天不足,下地就得給她噴煙。後來也是為了病,抽上了這東西。小姐家,夠多不方便哪!也不是沒戒過,身子又嬌,又是由著性兒慣了的,說丟,哪兒就丟得掉呀?戒戒抽抽,這也有十年了。”來徹底毀了自己的女兒。她似乎在逼自己的女兒走上自己曾經走過的那條道路。這時的她已經完全喪失了母性。

其實在現在,我們依舊能找到七巧的身影,只是可能不像七巧那樣瘋狂。或許就像張愛玲說的“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還沒完也完不了”似乎也表明像七巧這樣的人還會出現,或許只是換一個人換一個地方而已。不是沒有發生,只是還不知道而已。

常常覺得自己不是那樣的市儈,或許愛錢,卻絕不會像七巧那樣為了錢,懷疑一切靠近自己的人,也無法想像這樣的生活會如何繼續下去。但是這一切是建立在自己所處的環境是好的,也許當自己身處在七巧那樣的年代,或許連活下去的念頭都不知道是否還存在。即使活著或許也不一定做得比七巧好。

就像面具一樣,或許一開始只是好玩,但戴的時間久了就成為身體的一部分,再也摘不下來了。也許有一天也會像七巧那樣或許是在不情願的狀態下,戴上了那“黃金的枷”,時間久了,想摘也摘不下了。

金鎖記讀後感1000字

《金鎖記》是張愛玲的代表作品之一,不同於《傾城之戀》的幸福結局《金鎖記》則是一個悲劇,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故事從一開始就不是給人以明艷,歡快的節奏,而是給人以憂傷和悲哀的感覺。

故事是從兩個小丫環的談話開始的,兩個小丫環躺在床上聊起主人家的事,說起姜家的大爺,大奶奶及剛進門不久的三奶奶,最後提及二奶奶曹七巧,卻是一個讓人頭疼的人物。我便起了好奇,究竟是怎樣一個女人?看完整篇文章,我只覺得震驚,震驚於曹七巧做的事與她的瘋狂與變態。再看第二遍,便覺出了七巧的可憐與無奈,她何嘗不想好好生活,可是她卻沒這個機會。

她是被兄嫂因金錢而嫁於姜家的,其實說嫁倒不如說賣字準確。她所嫁的人為姜家二爺,可這個二爺卻是一個得軟骨病的殘疾人。她的大家庭中婆婆妯娌因她出身不好也或多或少有點瞧不起她。她的丈夫無能,她的兄嫂來也只是為了她的錢。試問,在這樣的環境中日復一日的生活怎么能不瘋?在這樣環境下能正常生活的人才不正常!一個女人,嫁到一個新的家庭,都會有期盼,都有美好的願望,誰願意變成一個瘋子?七巧也不想,可是這是她的命,逃不掉,就只能忍,直到最後忍受不了,變成一個瘋子。她被金錢剝奪了幸福,便以瘋狂報復心理去剝奪更多人的幸福,甚至自己兒女的幸福。她的精神已陷入了瘋狂的狀態中去了,她瘋狂的想要報復所有人。可是在報復他人的同時,自己何嘗不痛,報復別人的同時也傷害了自己,自虐式的復仇。

可能只有這樣她的心裡才會好過一點。她看不得別人幸福,因為不合理的社會剝奪了他自己的幸福,她嫉妒,愁視,便這樣毀掉了兒子的幸福,毀了女兒的幸福。她沒有愛,或者她以前有愛,只是這愛在生活的苦痛中完全消失了。最初她愛姜家三爺姜季澤,但姜季澤只是一味的敷衍她,甚至最後為了錢財欺騙她。也許最初她愛她的兄嫂,只是當兄嫂將她賣於姜家時她便不愛了。也許最初她愛她的兒女,只是當她心中只有金錢還有強烈的占有欲時,她漸漸迷失了心中的愛。因為他對這個世界沒有愛,所有她看到的一切都是醜的,惡的。

她沒有感受過愛,便也失去了愛他人的能力。從來沒有愛的人都是可悲又可憐的。 她幾乎毀掉了與她有關的所有人的幸福,同時也招來了他們的恨,她不知道嗎?他知道,她不想改變,也改變不了。故事的最後寫到:“七巧似睡非睡橫在煙鋪上。三十年來她帶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她知道,她兒子女兒恨毒了她,她婆家人恨他,她娘家人恨她。”最後的最後,七巧想起在北京麻油鋪還為出嫁時的自己,當時的自己快樂而又自由。想起喜歡自己的朝祿,丁玉根,張少泉,如果能和其中一個結婚生子,也許結局就會不一樣。但這只是也許,也許真的該信命,該信“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七巧的生活也由不得自己挑選與安排,人所受的苦也不是自己求來的。誰都想幸福的過完一生,可是哪有那么容易。

《傾城之戀》中范柳原說“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首詩這樣講:“我看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詩,生與死與離別,都是大事,不由我們自己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我們偏要說:‘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我們一生一世都別離開。’好像我們自己做得了主似的。”是的,我們做不了主,人各有命。

自己的命運從來都是自己做不了主的。七巧也主宰不了自己的命運,所以她只能這么活著,也只能這么活著。可憐的七巧,她的心中沒有愛;可悲的七巧,她主宰不了自己的命運;可恨的七巧,毀了如此多人的幸福。

七巧,願你來生幸福。別再這么悲哀,這么瘋狂的活一輩子了,願你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願你平平安安過完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