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水滸傳讀書筆記

水滸傳裡面108好漢的一條心,眾志成城,同仇敵愾的勇氣,值得今天的我們好好學習。我們來體會一下水滸傳讀書筆記,看看別人是如何看待《水滸傳》的?

10篇水滸傳讀書筆記1

我終於讀完了長長的水滸傳,水滸傳是四大名著之一,讀完了它之後,我深有感想,現在與大家交流一下。

不必說重義氣的及時雨,也不必說仗義疏財的小鏇風,單是那足智多謀的智多星,就有著無限感想。吳用在梁山泊108位好漢中,排名第三號稱天機星智多星吳用。是我最佩服的好漢之一。

10篇水滸傳讀書筆記2

《水滸傳》寫的是北宋末年宋江等一百零八位英雄的傳奇故事。他們的勇與力、智與真,主持正義,追求理想,以及朋友的合力相助、患難與共,都使我們無限景仰,熱血沸騰。《水滸》英雄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具有超人的勇、驚人的力,讓人讀著讀著就不禁瞪大眼睛,張大嘴巴。的確,這樣的英雄在現實生活中或許並不存在,但人們需要他們,人們在向自然要生存,要發展的拼搏中,在與社會種種惡勢力的鬥爭中,需要與期待著這種壓倒一切的力量,不可阻遏的氣勢,無往不勝的精神。人們在這些英雄身上體會到了一種陽剛,壯烈、偉大的美,感悟到了人作為世界的主人的本質力量。它能使人精神振奮,鬥志昂揚地迎接人生道路上的種種挑戰。

10篇水滸傳讀書筆記3

《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一般簡稱《水滸》,作於元末明初,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祖籍:江蘇興化。《水滸傳》也是漢語文學中最具備史詩特徵的作品之一。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開創了白話章回小說的先河。版本眾多,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深遠的影響。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內容寫的是當時社會黑暗,官府腐敗,地痞流氓和官府串通,欺壓老百姓,官逼民反,農民被迫爆發出了自己的力量,走向反抗的道路。故事的情節描述的跌宕起伏,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是一代佳品。

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漢從聚義梁山,受到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故事。讀完此書,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和“義”。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里的情節:當時林沖被發配滄州,差點被兩個衙役結果了性命,最後多虧魯智深一路跟蹤,拔刀相助,救出林沖。本以為很平安,可朝廷又讓林沖看管滄州城外的山神廟,陸虞侯等也暗自跟蹤過來。在山神廟,當時天下著大雪,刮著大風,林衝要去買酒,保暖身體,回來的路上,偶爾聽見陸虞侯和富安設計圈套害自己,最終林沖被逼殺他們。這不就是“忠”和“義”嗎?

令人崇敬的好漢們哪,我將銘記你們於心;令人髮指的小人們哪,我將憎恨你們到死;可歌可贊的巾幗女哪,我將敬佩你們千年;梁山泊的一百單八將,你們為了自由,為了擺脫軍官的束縛,無畏地抗擊,勇敢地殺敵,無論你們成功與否,我都是為你們加油打氣的支持者。

10篇水滸傳讀書筆記4

水滸一百零八將,人物形象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吳用”和 “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智多星吳用”幾次獻策:吳用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攻克祝家莊。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受招安被封為武勝軍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後,吳用與花榮一同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與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為“智多星”呀! “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 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卻俠骨柔情,殺卻惡人為的是救窮苦人於水火的真漢此文來源於公務員測試網--文秘頻道,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們面前表現出一副粗魯,野蠻。可他到了衝鋒陷陣的時候可毫不含糊,揮著62斤重的禪杖上陣殺敵。

讀了這本書我了解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腐敗的一面。這的確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一本書。

10篇水滸傳讀書筆記5

《水滸傳》裡面有許多性格不同,卻一樣是為民除害的英雄,比如性格莽撞的李逵,有受人敬仰的宋江,還有力大無比的魯智深。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那機智冷靜的林沖,因為他在《水滸傳》這本書中,表現出了機智聰明的頭腦,也不失大男子漢的氣概啊!

《水滸傳》裡面有許多好看的文章,精彩的片段,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那林沖棒打洪教頭,這一故事的大概內容是林沖遭受高太尉陷害,被開封府發配滄州,後來,來到柴進府上,柴進便厚禮款待,然後,洪教頭不相信林沖是真教頭,便要合他比武,後來,洪教頭輸了,便離開了。這段故事充分體現了三個不同性格的人,通過對洪教頭無禮的描寫,反襯出林沖有禮的態度,讓這位英雄更加的有傳奇色彩,也讓林沖的溫文爾雅更深一層。

暑假裡,我讀完了中國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滸傳》,這本書既悲壯豪邁,又發人省醒。

這本書描寫了宋江等一百零八將從被逼上水泊梁山再到起義軍發展全盛,然後被招安,接著又為官府南征北戰,最終卻被奸臣童貫、蔡京等人所害的故事。

10篇水滸傳讀書筆記6

這部小說令我盪氣迴腸,這些梁山好漢個個勇猛無比,可最終卻被奸臣所害。我想,這些奸臣著實可恨,他們只知道討好宋徽宗,還要陷害梁山好漢。但這些奸臣卻沒有得到報應,我只能說,那個時代的皇帝太昏庸了!

這類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就拿明朝中葉的大忠臣于謙來說。于謙任官時,明朝皇帝明英宗給蒙古的一支——瓦勒族擒了去。于謙十分英勇,率領軍隊和瓦勒浴血奮戰了很久。總算把瓦勒趕走,將明英宗救出。誰知明英宗回來後,因為于謙在其間又立了個明代宗,再加上宦官的挑撥,明英宗竟殺了于謙。

通過這些事,我覺得在古代尤其是奸臣當道、君主昏庸的年代,那些大忠臣往往都會被陷害而亡。從戰國的商鞅到宋代的岳飛,再到明代的于謙,無一不是被奸臣害死的!

10篇水滸傳讀書筆記7

宋江乃仁義之仕,決不會為了自己的官位,拿兄弟們的生命當賭注。 然則為何要接受招安?我認為,這是由當時的社會風氣所造成的。當時社會宣揚“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宋江便是這種思想的產物。宋江還是鄆城押司的時候,其父便苦勸他不要與梁山草寇來往,好好為官,處人頭地以便光宗耀祖,宋江也答應了。如果不是因為閻婆惜命案,他根本不會投奔梁山。他一直稱北宋的皇帝為“聖上”,可見在封建觀念中的“天子”在他的心中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高俅到來他親自下山迎接並在談判中保護其不被梁山好漢追殺,以致氣死林沖。他一直認為走與統治者的合作才是“正道”他鄙視自己和兄弟們“落草為寇”。最終為維護“兄弟們的名聲”將苦心經營的水泊梁山交給朝廷,這便是他招安的源頭之由,這也預示著起義的不戰而敗。 不僅是宋江,梁山好漢中的許多人,如盧俊義、關勝、史進、柴進、秦明等人,他們也深受“三綱”思想的影響,他們是支持招安的。所以,選擇招安不是宋江個人的決定,是在“三綱”思想影響下的必然選擇。所以,將梁山好漢起義的失敗歸罪於宋江,這是有失公允的。 梁山泊悲劇,並非宋江之過。梁山泊悲劇,這也是社會的悲劇。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

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10篇水滸傳讀書筆記8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捨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鬥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鬥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醜惡的東西同化了。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衝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傢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捨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一個人,可以不相信神,卻不可以不相信“神聖”。當前,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聖”,用自己的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聖”。

10篇水滸傳讀書筆記9

可能你會驚嘆,這不過是從民間蒐集來的故事性強的小說罷了,憑什麼躋身中國四大名著?這可不是空有虛名啊,你看他描寫水功了得的浪裏白條:“那人把竹篙一點,雙腳一蹬,那條船便像箭似的劃向江心,兩隻腳把船隻一晃,便船底朝天,兩人全落入水中。”,“點”,“箭似的”,“一晃”,寫出了張順的靈活敏捷。相反,你再看陸地上稱霸的“黑鏇風”:李逵大怒,脫下布衫,雙手一架,早搶了五六條竹篙在手,好像扭蔥一般扭斷了。”這“扭蔥一般”,讓施耐庵傳神的文字功底深入人心。當然我讀這作品也常會有疑議:如文中“妖術”一次在吳用口中頻繁出現;如“武松打虎”那一章膾炙人口的故事,那吊頸白額大虎當時又飢又渴,躍起必高人數米,武松是怎樣在醉酒的情況下抓住它頭上的皮毛把它硬摁下去呢?我也知道武松的勇猛好戰,但這段佳話在人民口中可漸漸成了神話。

事實上施耐庵是在愁家,愁國,愁天下的煩躁下能寫出如此傳神,把各種故事、人物個性融合地天衣無縫,在當時的文化水平來說已能鶴立雞群了。我常常會努力想像魯迅一般從他濃重的筆墨中看出一些詞來。魯迅從教科書里看出了滿是“吃人”的詞,而我從施耐庵的書中看出滿是“胸懷”的氣魄。那一幕幕細到每一個動作的打鬥讓人俯首稱妙;那“及時雨”宋江喜歡結識英雄好漢,仗義疏財,對有本事的人無論貴賤都好好款待,以此名揚四海的胸懷和後文不記前仇,善心待人的性格和親密和氣的領導氣概都像極了施耐庵自己,我想每一個在寫人物文學的時候,都會或多或少的體現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在創建人物屬性的時候,都會出現自己的影子,而宋江就是施耐庵憧憬的、那個如己所願的、能得到用武之地另一個的影子吧。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宋江揮筆一書,揮出了如此“落草為寇”的氣概,如此曇花一現卻現得轟轟烈烈的梁山好漢。

10篇水滸傳讀書筆記10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

書中那一百單八將,人物雖稱不上個個性格鮮明,但也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絕活,例如浪裏白跳張順水性奇佳,玉臂匠金大堅石刻技術拔群,還有入雲龍公孫勝令人 聞風喪膽的魔法,哪一個不是人中奇才。不必說宋江和小鏇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說武松漂亮的醉拳,吳用的足智多謀,單說天真爛漫的李逵,他頗有些野,一 身魯莽莊稼漢和無業游名的習氣,動不動就發火,遇事不問青紅皂白,總是一說二罵三打。結果不是吃虧就是後悔,但是卻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的氣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願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他這一點讓我尤其感動。

在他身上,永遠體現著性格的徹底自由與無拘無束,他要用他那兩把板斧砍盡天下不平事。施耐庵將自己對於社會,制度,正義不得伸張的不滿淋漓盡致地揮灑在李 逵身上,同時又寄託了作者對反抗和自由的熱切嚮往。然而,他一生追隨宋江,忠義不二,即使對宋江招安的想法不滿,最終仍然選擇服從,因為在他心目中宋江永 遠是他的大哥。所以在生命的最後關頭他仍說:“到地府也要做哥哥身邊的小鬼。”

《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 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 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捨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