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智慧背囊有感

《智慧背囊》是一部充滿智慧與哲理的書,讀了讓人受益無窮。那讀者獲益了多少?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讀智慧背囊有感,一起來看看。

讀智慧背囊有感篇一

“期中考試有這樣一道題:‘假如你家有5口人,買來10個蘋果,每個人能分到幾個蘋果?’因為打字員的疏忽,把“10”打成了“1”。而5個人是分不了1個蘋果的,所以注定這個題目是無解的。

可是學生們仍然寫出了答案。

有一個答案是這樣的:‘每個人能分到一個蘋果。’後面接著寫了原因:‘假如爺爺買來一個蘋果,他一定不會吃,因為他知道有病的奶奶一定很想吃,分會留給奶奶的;但奶奶也不會吃,她通常會把蘋果送給她最疼愛的小孫女——我;但我也一定不會吃這個蘋果,我會把它送給每天在街上賣報紙的媽媽,因為媽媽每天在太陽下曬著,口渴的她一定需要這個蘋果;但媽媽也不會吃的,她一定會送給爸爸,因為爸爸進城這一年來每天都在工地上乾很累很累的活,卻從沒吃過蘋果。

所以,我們家每個人都有會得到一個蘋果。’”

這個答案其實很簡單,可沒人想到。在家庭面前,每個人都把手裡最珍貴的蘋果傳給下一個最需要的人,蘋果在5口人的手中傳給下一個更需要的人,可是自己還會得到蘋果。人們用世俗的眼光看到的只是分到得蘋果有多少,忽略的這5口人本身的給予。它會把這個蘋果、還有其他的物品繼續傳下去。

世界上最完美的也許是黃金分割線,但是在這種愛與愛的傳遞面前,它是微不足道的。這個小女孩想到了我們沒有想到的事,這並不是我們想不到,而是鋼鐵城市的冷漠使得我們沒有想起身邊的溫暖。

我跟作者一樣對小女孩的想法給了滿分。可愛的小女孩所描寫5口人分到的不僅僅是蘋果,她想到了親情。

讀智慧背囊有感篇二

每讀一篇文章都會讓人感動,令人鼓舞,象陽光拂過心田,如春雨滋潤心靈。我對其中的兩個短篇頗有感悟。

《移石》講的是一個夢,一群人在路上走著,他們要去一個神聖的地方。突然,前面一塊巨石擋住了去路。

他們要去的神聖地方,我理解就是我們的生活。夢就是我們要去的理想。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我們 會遇到重重困難——那塊巨石。面對困難,有人退縮了,有人去乞求別人,但最終戰勝困難移開石頭的是我們自己。求人不如求己,那塊大石頭也可以理解成我們自己,生活中,我們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戰勝我們自己。

《方向》講的是有兩隻螞蟻想翻越前面一段牆,去尋找牆那邊的食物,這段牆長有 20 來米,高有近百米。其中一隻螞蟻來到牆角就毫不猶豫向上爬去,它相信只要付出就會有回報。而另一隻螞蟻觀察了一下,決定繞過這段牆去,很快,這隻螞蟻繞過牆,來到食物面前,開始享用起來,而那隻堅定、勇敢的螞蟻還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開始。

讀了這個故事,我佩服第一隻螞蟻的勇敢、堅定、百折不撓、契而不捨,更嘆服第二隻螞蟻的聰明、智慧、少走彎路。

做什麼事都要動腦筋不可以蠻做,這才可以取得最後的成功。

讀智慧背囊有感篇三

今天我看了《智慧背囊》第一輯中的“高貴的施捨”,深有感觸。

書中說道:一個乞丐來到我家門口,向母親乞討。這位乞丐只有一隻手,非常可憐。我本以為母親會慷慨施捨,但母親卻讓乞丐去搬一堆磚。乞丐生氣地說:“我只有一隻手,你還忍心叫我搬磚,不願給就不給,何必刁難我?”母親聽後一點也不生氣,還故意只用一隻手搬了一趟說:“你看,一隻手也能幹活。我能幹,你為什麼不能幹呢?”乞丐怔住了,過了一會兒他終於開始搬了,由於一次只能搬兩塊,所以搬了兩個多小時才搬完。搬完後母親遞給乞丐一條雪白的毛巾,乞丐接過後,轉眼間便變成了一條黑毛巾,同時乞丐還得到了二十塊錢。母親說:“這是你憑力氣掙的工錢。”後來又來了許多個乞丐,母親照樣讓他們把那堆磚搬來搬去……幾年後,一個大老闆一樣的人來到我家,他握住母親的手,說:“如果沒有你,我現在還是個乞丐,因為當年你叫我搬磚,今天我才能成為一個公司的董事長。”母親說;“這是你自己乾出來的。”

我讀完這個故事後,感到這位母親真是太偉大了,竟然能使乞丐幾年後成為公司的董事長,她這種鼓勵別人積極向上,自己不求名利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