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呼蘭河傳有感1000字

《呼蘭河傳》是著名作家蕭紅創作的一部自傳體小說,1940年寫於香港,本書描繪了東北邊陲小鎮呼蘭河的風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獨特的藝術個性與特色。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歡迎閱讀:

喜歡蕭紅的文字,購得《呼蘭河傳》一睹為快。這本書里包含兩個中篇小說《呼蘭河傳》和《小城三月》,另外還有許多短小的散文。我感到寫的最好的還是《呼蘭河傳》,在這部小說中,作者用平實的充滿童真童趣的語言,講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那些文字既像一個人絮絮低語,又向對著別人娓娓傾訴。童年的蕭紅沒有得到父母的疼愛,但是慈愛的祖父卻給了她無盡的愛與關懷,讓她的童年充滿了快樂與溫暖。在她的童年裡,祖父的園子是她真正的樂土,在這裡沒有同齡的夥伴,只有那些茁壯的蒿草、韭菜、櫻桃樹……在蒿草中覓食野果的蕭紅是大自然的孩子;在韭菜地里睡覺的蕭紅是大自然的孩子;在櫻桃樹下流著口水期盼果子成熟的蕭紅的大自然的孩子。大自然的生機和活力,讓蕭紅覺得,園子裡到處都是明亮的,到處都是充滿生機的。這時候的蕭紅是多么幸福。在她家那個寬大的院子裡,住著幾家窮人,蕭紅每天都和這些人接觸,在他們身上,她看到了淳樸善良,也看到了自私和愚昧。那個慘死在封建愚昧思想下的“團圓媳婦”,那個窮困潦倒的“有二伯”,還有那個命運多舛的“歪嘴李”。這些構成了她童年時代刻骨銘心的記憶。

童年的蕭紅衣食無憂,生活的自由幸福,可是成年後她的婚姻卻是非常不幸。和蕭軍同居的時候卻懷著負心前夫的孩子,她和蕭軍,一個多愁善感,一個豪俠仗義,一個是長不大的孩子,一個是錚錚男兒。如果像童話里說的那樣,和蕭軍的結合就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倒也不會讓人有這么多的唏噓感嘆,可是生活並非童話。他們的婚姻維持了兩年便因為性格不和而分道揚鑣。當她再和端木蕻良結婚的時候,懷著的卻是蕭軍的孩子,自己的枕邊永遠是和自己肚子裡的孩子毫無關聯的愛人。枕邊人與腹中胎兒的割裂感,血肉分離的剝離感,在蕭紅的靈魂中蝕出一個駭人的黑洞,一寸寸蔓延。這個女人,怎么會有甜蜜的笑容。

多情的她,多才的她,可嘆人生無常,命運無常。三十二歲的玉人人便香消玉殞。

1940年12月20日,蕭紅在寂寞、苦悶懷舊的心情中,寫完了長篇小說《呼蘭河傳》。作品通過對自己故鄉的回憶,以樸素率直、淒婉細膩的筆調,真實而感人地再現了她童年時代東北農村黑暗、落後、愚昧的社會生活,揭示了舊的傳統意識對人民的束縛和戕害,表達了她對家鄉人民苦難境遇的深切同情。同時,對舊風俗、舊習慣進行了無情的鞭撻。

《呼蘭河傳》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茅盾先生在序言中稱“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景畫,一串淒婉的歌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