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優秀讀後感500字

《追風箏的人》講述一個善良,慚愧,自救,安心的故事。那么下面是小編為你們帶來的追風箏的人讀後感500字,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500字

"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說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於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回首前塵,我意識到在過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終在窺視著那荒蕪的小徑。"

《追風箏的人》,這本書已經讀過三遍了,每一遍都會被深深的感動。我始終在追尋,到底觸動我的是什麼?那柔軟細膩的筆觸,那毫無矯揉造作的描寫,那關於童年的跳動,那罪惡的定格,那救贖的可貴……

"為你,千千萬萬遍"

故事發生在阿富汗的塔布爾,就像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這裡有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和最醜惡的東西,友誼、忠誠、信任,背叛、歧視、自私……

童年,是孩子們的天堂。阿米爾和哈桑,在一個富裕家庭長大的兩個親密無間的主僕,一起爬樹、一起搞惡作劇、一起看電影、一起放風箏,一起在樹上刻下"阿米爾和哈桑,喀布爾的蘇丹"……我喜歡所有的這一切的描寫,那么親切、自然、童趣,那微妙的幸福悄悄的在心中蔓延著,蔓延著……

阿米爾和哈桑,"無論如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朋友","因為歷史不會輕易改變,宗教也是。最終,我是普什圖人,他是哈扎拉人,我是遜尼派,他是什葉派,這些沒有什麼能改變得了。沒有。"這些"不能改變的歷史",給了阿米爾背叛的勇氣和藉口,並最終背負著這個罪惡。在那場追風箏的比賽中,那那條小巷之中,在那打開父親心門鑰匙的藍風箏與對友情的背叛中,我們再也看不到阿米爾眼中的澄清與歡愉。

對阿米爾來說,美國是個埋葬往事的地方。但,往事終究會自行爬上來,你會發現,原來它從未離開過你。

一條救贖之路,一條"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500]

作為阿米爾的好友兼忠實的僕人,哈桑清楚的知道阿米爾的願望,深知這個風箏對阿米爾的意義。因此,在風箏比賽的當天早上,看著阿米爾緊張而手足無措的樣子,大字不識一個的哈桑反倒給阿米爾講了一個關於游泳與鬼怪的故事,並通過這個故事安慰過度緊張的阿米爾,這次的比賽沒有鬼怪攔路,我們依然會像往常那樣一路過關斬將,贏得最後的勝利。

正是有了哈桑的鼓勵和協作,緊張的阿米爾終於能夠放鬆心情、心無旁騖的投入比賽,直至將空中最後一個對手——那個漂亮的藍色風箏斬於麾下。面對欣喜若狂的阿米爾和圍觀的人群,哈桑不忘自己的使命,開始追尋那個藍色的風箏,阿米爾今天的戰利品。本以為以哈桑的追逐本領,他一定可以順利拿到這個戰利品,然後雙手虔誠的交給他的主人和好友,讓阿米爾在人前一展雄風,在父親面前揚眉吐氣。

可是,正如文中所說:“美麗的故事都是悲傷的”,哈桑在成功追到風箏的途中,遇到了他倆的死對頭,一個有著反社會主義傾向最終走向塔利班政權的邪惡少年阿塞夫。

面對阿塞夫的要挾和恫嚇,哈桑為了捍衛阿米爾的戰果,拚死護住了這個風箏,代價卻是被阿塞夫性侵,犧牲了自己的尊嚴與清白。不幸的是,這一幕恰被前來尋找哈桑的阿米爾親眼目睹,可是生性懦弱的阿米爾為了自保,沒膽量站出來阻止阿塞夫的暴行,也不情願跳出來讓哈桑把那個藍風箏讓給阿塞夫。雖然贏得了比賽,獲得了父親的重視與疼愛,可是內心愧疚、自責不已的阿米爾卻像被一道無形的枷鎖緊緊束縛。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500字

在書架上找書,發現了這本《追風箏的人》。風箏為什麼要去追呢?好奇心驅使我打開了這本書。

書里講述了一個發生在阿富汗的殘忍而美麗的故事。

20xx年前的喀布爾,富家少爺阿米爾,他有一個最好的小夥伴,也是他忠實的僕人哈桑,他的父親十分疼愛哈桑,這讓他十分的嫉妒。新一年的風箏大賽開始了,父親對阿米爾給予了厚望。在哈桑的幫助下,阿米爾割斷了一隻只來襲的風箏細線,意外的得到了冠軍。阿米爾和哈桑非常高興,哈桑誓言要為阿米爾追回他割斷的最後那隻風箏。哈桑拿著那追到的風箏被阿塞夫等三個男孩堵在了巷子裡,阿塞夫讓他交出風箏,他抵死不從。

陰暗巷口的角落裡,站著來找尋哈桑的阿米爾,阿米爾目睹了發生在哈桑身上的暴行,卻因為自己的怯懦而沒有上前保護自己的朋友。哈桑什麼都沒有說,但阿米爾不願再看見他。這種愧疚被奇異地轉化為對哈桑的仇恨。因為哈桑沒有變,但是哈桑每一日的存在,他的聲音,他的身影,他的關懷,他的殷切,都變成了抽打阿米爾的鞭子。他想了各種方法逃避哈桑,逃避他自己的內疚和不安。於是,他就一直尋找機會趕走哈桑。

在他生日後的第二天,阿米爾偷偷將自己的生日禮物藏在了哈桑的床墊下,以此栽髒陷害哈桑――他曾經的朋友,希望父親把哈桑趕走。沒有人相信哈桑會偷阿米爾的東西,阿米爾也不相信哈桑會承認,但是面對這樣的現實,哈桑還是點了頭。在哈桑心裡,沒有人會比阿米爾再重要。他要他離去,他就沒有理由停留,於是哈桑離開了阿米爾。

蘇聯入侵,戰爭爆發了,在沒有挽回這個錯誤之前,阿米爾和父親逃到了遙遠的美國。在美國打拚20xx年後,阿米爾成家立業,過上了安定富裕的生活。往事已經淡忘,但是一封來自老朋友的信讓阿米爾不得不去面對多年前的罪孽。他猶豫再三,還是隻身一人冒著生命危險回到已經被塔利班占領著的阿富汗,開始了他的心靈救贖之旅。他到處打聽哈桑的下落,意外地得知哈桑竟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哈桑已經死在戰亂中,而他的兒子被扔在孤兒院中,於是他積極設法營救,費盡周折,最後把他帶到美國,過上了舒適的生活。

這本書也讓我對阿富汗有了一個新的了解。在我的印象中,阿富汗是一個充滿了戰亂的貧窮國度,提到阿富汗,首先想到的是“塔利班”和“基地”這樣的恐怖組織,《追風箏的人》一書在講述故事的同時,也向我們展現了阿富汗從蘇聯入侵前一直到今天的變化和阿富汗人苦難的命運。

這本小說帶我經歷了一次不尋常的旅程,我慶幸生活在和平的時代和社會,想到書中描寫的傷痕累累的城市,那些被戰火摧殘的即將逝去的生命,讓我更懂得珍惜活著的每一天,要以感恩的心態認真對待每一天!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應該有這樣一個“風箏”,它象徵著勇敢,只有追到風箏,才是一個健全的人,活的才有價值。所以,我們要做一個勇敢的人,向著自己的目標堅定的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