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400字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看了一遍,其中的哲理給了我很大的人生啟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400字,希望大家喜歡!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400字篇一

看了幾本書,還是覺得這本是最好的,裡面說的是一個女孩子的夢想,她為了自己的眼、嘴、耳能像正常人一樣,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猜?是什麼書?就是一本讓讀者感人肺腑的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一個一歲多的女孩名叫海倫·凱勒因患有腦的疾病而失明失聰了。當時,她是個脾氣暴躁的女孩子,就是家教沙利文改變了她的命運。剛開始的時候,沙利文老師教她摸盲文。這個僅有幾歲大的小女孩日日夜夜都不放過練習,直到手指出血,沙利文老師心疼地給她包紮。包紮完後,又把手摸在盲文板上。學了一陣子時間,沙利文老師教她說話,可這畢竟是個啞孩子,怎能說得準呢?可過了不久,奇蹟出現了,她會說話了。

讀者肯定會想:這途中肯定經歷了不少次放棄吧!可這萬萬沒想到她居然沒有討厭過和放棄過。

讀完這本書,我就被這個故事感動了。為什麼上天會這么不公平,給了她那樣的命運?為什麼這個對世界迷失了方向的小女孩會找到成功之路呢?正常人就很難行呢?因為這個女孩有堅持不懈和不屈不撓的追求夢想的精神嘛!

可我覺得我自己有點兒跟她相反,我學過很多才藝,可每樣都學不久。海倫·凱勒在生活中可能受到過許多人的另一種目光,她在黑暗和無聲的世界中,她把慈愛傳遞給有需要的人。她告示我們痛苦也是快樂,不斷提高自己;不怕挫折,對生活要有一種樂觀的態度。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400字篇二

在這個寒假,我又把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看了一遍,其中的哲理給了我很大的人生啟示!

美國盲聾學校有位女學者,名為海倫·凱勒。她雙目失明,又失去聽力,可是她卻憑著超強毅力,學會講話,學會了五種語言以及文字,為人類作出了許多巨大貢獻,深受各國人民的愛戴與讚揚,她聞名各地的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永遠在人與人之間飄蕩,廣為流傳。

她不屈的表現,不僅是殘疾兒童的模範,連身心健康的人也應效法。有人說生命是無價的;因為生命得來不易,一旦失去了也永不回頭,所以我們珍惜它。也有人說生命是有價的;因為生命的價值,是決定於擁有那個生命的主人一生的作為。

在這本書中,你會看到一個可敬的例子——她並沒有因為身體的殘疾而放棄生命,反而笑著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使生命散發出永恆的光輝。

這時,我深刻認識到:一個人能否取得成訓,不在於自生條件的好壞,而在於有沒有奮鬥精神。平日裡,有某人總以條件差,困難多作為不能取得成功的理由。但是,與海倫·凱勒相比,這些條件顯得多么的微不足道呀!一個人只要胸懷遠大,並為這個志向、目標去不懈努力,那他一定能成功的!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400字篇三

莎莉文小姐的童年時代曾經發生過這樣的故事。

莎莉文小姐也是盲人,小時候脾氣很壞,莎莉文的媽媽很早就去世了,親戚覺得她脾氣暴躁,沒人願意收留她,最後親戚們決定把她送到救濟院去。那裡的條件很差,吃的麵包都發霉了,老鼠在宿舍亂竄。莎莉文常常坐在蘋果樹下,想像著離開救濟院,去上學。

一次,考察團來救濟院檢查,莎莉文喊著說:“團長,我要上學!”,但團長只是問了她幾個其它問題就走了。幾天后,與莎莉文同宿舍的一位老人告訴她了一個好訊息:你可以上學了!

莎莉文上學了,但第一天她就撞翻了一排桌椅,校長決定把她送回救濟院,她感到很害怕!第二天早上,莎莉文看到床邊站著一個人,“別害怕,我是你的義母,校長同意你留下了!”,聽到她親切地說,莎莉文高興極了!

這以後,莎莉文的義母就一直陪著她,畢業典禮時,義母為她縫製了一件飽含愛的禮服。

我懂得了每個人、每一樣物品都需要愛的滋養。生活中,如果您常常在生氣時,用別的東西出氣,那么請您想一想,我們要對每一件物品付出愛,假如我們付出愛,別人也會用愛回報。

請大家都獻出一點愛,讓世界成為愛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