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長大不容易有感作文

《長大不容易》的作者是家喻戶曉的“知心姐姐”盧勤。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讀長大不容易有感作文,供大家參閱!

讀長大不容易有感作文篇1

已經十三歲的我卻總能聽到家人說:“你怎么能長不大啊?”這不——“你說你,乾什麼能行?一天到晚都這樣,洗個碗都打碎,雖然說‘碎碎平安’,你也不用舉實例吧!”奶奶生氣地對我說。我有理地反駁到:“有水當然滑,一滑就當然摔了!”奶奶更加生氣了,大發雷霆,對我吼道:“有水你不知道擦乾嗎?幾歲的人了?還長不大?”我擦了擦手,氣沖沖地進屋了。還沒來得及從那場“碎碎平安”事件走出來,又被媽媽叫到了書房,這時的書房,下起了雨來……“我說奇奇啊!你什麼時候才長得大啊?”“我……”“你看你,這么簡單的題,一個國中生還不會做?你幾歲了?”媽媽的話讓我啞口無言。

終於到了下午。我在臥室里發獃,我怎么也想不明白,到底要怎樣才算長大,我真希望能夠快一點長大,這樣就不用再被大人說是“長不大的小孩”了。我正在美著我的幻想,突然聽到了快樂大本營重播的聲音,我立馬跑到客廳,坐了下來,屁股都還沒挨熱,老爸又來了。 “奇奇,奇奇,快往後退,已經是近視眼了,怎么還坐那么近?跟你說了多少次了?坐在沙發上看,好嗎?你什麼時候才長得大啊?”“我已經長大了,我已經十三歲了!”我終於忍不住地大叫起來。“長大了就應該別犯這些低級錯誤!”說完便走了。我傷心地趴在腿上……“寶貝兒,別哭了!”爺爺溫柔地說。“爺爺?你不會也是來告訴我,我還沒長大的訊息吧?這新聞已不值錢了,我早就知道了。剛說完,爺爺說:“哈哈,寶貝兒,爺爺還沒錢給記者發工資呢!爺爺怎么會說寶貝兒呢?爺爺是想告訴寶貝,想要長大,首先要做好每一件事,這樣他們就找不到毛病了!”我好奇地問:“爺爺,長大難嗎?”爺爺說:“對寶貝兒來說,一點也不難!”“哈哈……”

聽了爺爺的話,我深有感觸,可我還是覺得,長大不太容易,所以趁我還小,還是多做幾年“長 不 大 的 小 孩 吧!”

讀長大不容易有感作文篇2

《長大不容易》的作者是家喻戶曉的“知心姐姐”盧勤。讀這本書就像在與“知心姐姐”聊天,傾聽她的育兒經驗,但更羨慕的是她能走進孩子的世界,在多年與孩子打交道中積累下來了一些育兒的智慧,更透出了一個真理:優秀的孩子來源於母親的優秀。我看的非常感動。

知心姐姐盧勤從一個小孩尚在母腹中開始寫,到分娩的那一刻,到一個月,兩個月,六個月,一年,進幼稚園,進國小,上國中,上高中,讀大學,談戀愛,結婚,生子,再寫到面臨至親的人去世。其中有無數個讓你催人淚下的故事。全書的主旨也是要告訴我們,尊重孩子,尊重人的自然天性,要快樂!要有陽光的心態,而不是愁眉苦臉!要儘自己所能幫助身邊的人,而不是冷漠地袖手旁觀。書中有著大量作者自己親身經歷的案例,曾經冰封的心靈被陽光所溶解,對父母的仇恨化作了理解。“關愛無國界”,,一批批美國的、歐洲的中學生來到中國最貧窮的地方進行幫助,這些養尊處優的小老外們面對中國學生在貧窮中的發奮讀書,流下了眼淚。書中的鮮活事跡比比皆是,還有我們耳熟能詳的舟舟的故事,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等等。

看書的過程中,無數次淚水模糊了眼眶。合上書本的那一刻,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我明白了心態對於人的一生有多大的影響。但是,要說最大的體會,還是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關心父母,孝敬父母!我不會讓“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樣的事發生在我身上。

這是一本全天下父母和兒女都該看的書!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但什麼對孩子好?只有經歷過才知道,從別人的經驗中科學地學習,長大雖不易,我們還是能陪著孩子“慢活”,一起快樂地成長!

讀長大不容易有感作文篇3

最近,初看了盧勤的《長大不容易》,感觸很多,在和孩子的相處中,愛、理解、包容、鼓勵、肯定,這是所需要的,那有多少人真正在生活中做到了呢?我也沒有,孩子需要不斷的鼓勵和肯定,需要得要源源不斷的愛,需要理解,我們又何嘗不是呢?我們的爸爸媽媽又何嘗不是呢?在鼓勵和肯定中長大孩子更自信,在鼓勵和肯定中生活的爸媽呢?——無疑會更欣慰及感動。在生活中以“太好了”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生活會越來越好。無時無刻以感恩的心去生活,人間處處充滿愛!

盧勤姐姐說“想像力比知識更為重要”,的確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進入資訊時代的今天,創造性想像的培養,己成為教育中的重要課題。那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怎么樣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呢,我認為:

1.給孩子更多的自由。順從兒童的天性,珍惜並熱情保護他們的好奇性,重視激勵他們的生活和學習興趣,不要讓學習充塞他們休息和娛樂的時間,導致他們厭學甚至厭生。需要家長改變一元化教育觀,相信“人與人的差別,主要在於人與人所具有的不同智慧型組合”,鼓勵孩子多元化地自我表現,及時抓住孩子的閃光點加以肯定,保護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的好奇心不僅不被扼殺,而且能轉化成求知(生活與學習各方面)欲再發展成學習興趣。

2.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隨著孩子的長大,家長要學會逐漸放手,引導孩子試著靠自己的智慧去獨立解決力所能及的事。陶行知說“發明千千萬,關鍵是一問”。希望孩子想像力豐富且有效能,就應培養他們好問的習慣,即首先尊重他們的提問:對他們的提問持認真傾聽、回答的態度,不糊弄、不嘲笑、不指責,絕對不用“煩死了”、“走開”之類的詞語。其次鼓勵他們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別用父母的思考代替孩子的思考,更不應該把自己的答案強加給他們。要求孩子獨立思考,並非父母可以甩手不管,而是應該花時間和精力,用可行的辦法引導他們自己找到答案,既促進親子交流,又讓孩子學習思考。

3.評價鼓勵。讓孩子獨立思考的同時,提供他們親歷親為的機會就顯得彌足珍貴,讓他們勤看勤聽勤動手勤動腳也很重要,比如鼓勵他們多看課外書、多接觸大自然、拆裝一些物品、搞點小實驗等等,都可以增加表象的積累,有利於增添想像的樂趣。

有了這幾方面的培養,讓我們的孩子變得更加自主,感到求知是件快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