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民的名義小說感想感受

同名熱播反腐劇《人民的名義》原著小說!“中國政治小說第一人”周梅森大作!陸毅、張豐毅等40餘名戲骨同台飆戲,迷霧重重,人心向背,環環相扣,正邪較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人民的名義讀後感,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人民的名義讀後感篇1

很少看正劇的,但前幾天無意看到《人民的名義》後,特別喜歡。剛開始真是被老戲骨侯勇的演技征服了,覺得演得太逼真,太有意思了。那吃炸醬麵的悠閒,那假裝義正嚴辭的拍桌子,那酸軟無力的雙腿,從家到辦公室,再到豪宅,表演層次分明,越來越心虛。其它老臘肉也個個演技擔當,一場省委會,表面上波瀾不驚,實則詭譎複雜,展示了不常見的,但想像中的官場風雲,應該是比想像中還精彩。

看到第四五集,就實在等不急看電視劇了,一口氣讀完此書。真是酣暢淋漓,跌宕起伏,絕對是一部反腐佳作。在書里,既有官場的盤根錯節、步步腐化,又有共產黨人為正義公平而戰。

不知為何,看到祁同偉在孤鷹嶺那部分竟然哭了,可能是為他感到惋惜吧。

曾經的緝毒英雄,為了讓自己的事不敗露,幫副市長外逃,並暗害證人,謀害同學,成了殺人兇手。一切大白於天下後,他最終逃回了孤鷹嶺,那個他曾身中三槍,奮力打擊犯罪,差點丟掉性命的地方。當年是孩童的《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這首歌救了他,他通過這首歌,逃到了村里唯一不販毒的秦老師家。而今,重回舊地,他早就不是當初那個他了,他的靈魂已經骯髒。再次響起的直升機轟鳴聲,不是救他,而是要抓他。

不知為何,我覺得他墮落得很可惜,曾經他也不想依附權貴,特別優秀的他卻被分配到只有三人的小地方當司法助理,在看到那個在窮山溝幹了三十年的同事後,他決定違背自己,去追求比他大十歲的政法委書記的女兒,他一步步往上爬,步步為營。在電視劇的前幾集也可以看到,他第一時間永遠想到的自己的利益,想到的是如何當副省長。

他和高小琴的愛情,在他看來也是和髮妻得不到滿足造成的。他的第一次腐化,是被大領導兒子拖下水的,他第一次空手套白狼,讓他感覺掙錢太容易了。要不說,變質都是從一點點開始的,誰從小受的教育都是不拿民眾一針一線,可隨著權力增大,一旦伸手就會越陷越深。最後的他可能是醒悟了,不過也沒啥用了,那么高傲的他不能束手待斃,選擇在曾經神聖的地方告別自己,真是最好的方式。

當然這裡還有比他更厲害的人也由於各種原因腐敗了,就不一一劇透了。

要說這本書的優點,不僅僅是刻畫出了這許多形形色色、有血有肉的人物,更是展現了比較真實的社會現狀和官場百態。當然這只是一個普通小老師的見解吧,不要說這裡的廳局級幹部,連科級的國小校長的門道我都看不懂,也真沒啥資格品頭論足吧。估計現實比文學作品還要有戲劇性。

只說自己的看法,最值得稱讚的是,作品敢於呈現社會的陰暗面,敢於呈現人與人之間的虛情假意,更敢於呈現有時正義力量也會被壓倒,這在以往比較少見。當侯亮平被栽贓嫁禍,政治生涯命懸一線時,幾乎是絕望的。本以為植物人的陳海能醒來,但奇蹟也沒出現。身為一把手的李達康和沙瑞金雖是好官,但無人監督。這都是作品中的低氣壓,展現了現實的任重道遠,好人不一定能一生平安,以及在官場改革過程中的步履為艱。

無論是此文學作品,還是此劇,都呈現出中央前所未有的反腐力度,讓人民看到了希望。正義不會遲到,最後連大大官都被法辦了,絕對是老虎蒼蠅一起打。以史為鑑,可以正其身,希望明天會更好。

人民的名義讀後感篇2

眼下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熱播,看了開頭就被其精彩內容吸引,無奈每天只播放兩集,追劇好辛苦,經過多番努力,終於有機會讀到了周梅森這本別開生面的反腐力作——與電視劇同名小說《人民的名義》,感觸頗多。

當北京一位自詡為清廉的處級小官被查出貪污二億多人民幣時,驚嘆的是他清楚地記得貪污的具體數目,他出場之時住的地方與藏錢之處,贓款一分為花,不禁覺得他究竟為了什麼?值得嗎? 貪官一句我是農民的孩子,窮怕了!諷刺意味甚足!

由這位巨貪小官,引出某省某市副市長,然後在抓捕這位副市長的過程中卻遇到了該省主要官員的左右逢源思想以及政治派系鬥爭的局限,使得貪官潛逃國外,在後期偵查中,一系列線索被該省反貪局長尋得,卻在關鍵時刻被人假造車禍,致使其變成植物人!同窗好友國家反貪總局偵查某處的偵查員猴子,深感案件形勢的嚴峻性,在與最高檢領導的商量後,前往該省調查案件,調查遭遇師生情,同窗情,發小情的多重考驗,甚至被誣陷貪污險被移交司法程式,終於撥開重重雲霧見得日出,使得幕後黑手皆得伏法!

小說中,候檢察官於官場漩渦中出污泥而不染,一身正氣,堅持對法律的信念;同樣老檢察長陳岩石那份對真理,對黨和人民那份鍥而不捨的服務意識,還有在革命時期留下的獻身精神;使得讀者可以看出,在如今形勢下,恪守原則的人不止一位,還有很多!當然,老道的省委書記沙瑞金,都可以看出為官的智慧與城府,無論在事情的處理中,都顯得恰到好處,具有坐鎮地方的睿智與冷靜,值得欣慰的事,他是一位有原則的地方大員!貪官丁副市長的上級與伯樂京州市市委書記李達康,一位強勢霸道,追求經濟效益,執政造福一方,同樣渴求進取的官員,出場之時,會讓讀者對他蒙上誤解,隨著情節的發展,可以發展其並沒有腐敗,但一定程度上,腐敗與其似乎存在或多或少的關係,正是其法無規定即自由的理念為手下提供了空間!對於這個人物,應學習他的實幹理念,克己奉公,廉政為民,但同樣,其霸道獨裁,不善於處理家庭關係值得警醒!當然,檢察官陳海,陸亦可等都是正義的堅守者,這些人,當下還有很多!

高育良,政法教授出身,在該省官場之中門生眾多,在他的墮落之路上,女人成為至關重要的一環,正如其前妻那句他說愛上高小琴妹妹高小鳳是因為小鳳精通明史,對於其前妻(明史專家)而言,極其諷刺,但其前妻依舊與其相互演戲,可能彼此之間,都有一種不可明說的利用!從他淪落的步伐,也曾發現其對正義的堅守和理想,當然,一步走錯,步步皆錯;同樣,公安廳長祈同偉,從年輕時期為政治利益,不惜犧牲愛情,到後來身居高位,在權錢色之間無法自拔,嗚呼哀哉,可在其進取之路中,內心之中卻又有一分些許信仰!再說,原任省委書記現中央高層的腐化過程,無論是其兒子的關係,歸根結底還是在於權錢二字之上!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句話,說得容易,做起來卻是很難!做一個什麼樣的官,怎么樣去做一個好官,這是從政之時,從政路上必須去思考的東西!人性本身無好壞,但是有欲望的,自己變成什麼樣,自己是能夠去控制的,不要總是怪這怪那,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小說之中提到了沙書記跟李達康的那段談話,同級監督要去落實,可是正如易學習上任之後一樣,這樣的監督之路推進難度何其之大!這樣的監督模式真的管用,令人深思!

除了權與錢,再說色,在小說中,落馬官員或多或少存在色的問題!再者夫妻關係的處理也變得至關重要,如何處理好家庭與工作,也稱為官員的必修課程!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從商而言,或可如此!但從政之路,此為大忌!或許中國的反腐反貪仍需努力,貪污腐敗也不會消失,但終有一天,從政之人,皆有一顆為民之心,或許會有一些雜草害蟲出現,但只要除草及時,改進作物,清除滋生害蟲的環境,相信未來某一天,公權力必將為民而行!

人民的名義讀後感篇3

開始強迫自己看完一本書寫書評,利用寫作來整理自己的思路,順便寫點東西以便反省。清明假期最後一天無事看了幾集最近很火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隨後等不及更新找了書來看,利用兩天時間看完了,不想劇透,僅表達一些看法,希望拋磚引玉,跟大家交流!

人民的名義,顧名思義就是以人民的名義做一些事情,書中主要有這么幾類人(為了不劇透,就不舉實例了):

以人民的名義貪污行賄、以權謀私,甚至濫殺無辜;

以人民的名義為民請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以人民的名義,領著人民納的稅,在其位不謀其政,懶政、不擔當、不作為;

部分無理取鬧的工人以人民的名義做擋箭牌,舉著民主的旗幟謀私利。

全書人物刻畫一般,劇情也談不上精妙,關鍵還是主題符合當前國家反腐現狀,文中的對話點破了官商勾結、權錢交易、賣官鬻爵等腐敗現象的根源,作為政治官場小白,不禁引發了我以下思考:

1、在改革開放初期,腐敗是否算是經濟成長的重要助推力?如果中國不存在腐敗現象,是否可以在如此短期內取得今天的成就?曾經有一個研究指出嚴重腐敗主要發生在開發中國家,因為開發中國家政府體制僵化、專治專斷,影響經濟活力,賄賂手段可以突破限制、獲取資源甚至壟斷、促進經濟效率的提高,“一定程度的腐化會成為一種受人歡迎的潤滑劑,可以減少現代化道路的阻力”。如高育亮所說我們不應該一邊享受著經濟高速發展的成果,另外一方面卻又在指責著其中的種種不合理,萬事豈能盡善盡美、十全十美?我們應該辯證著看問題!

2、腐敗的根源是什麼?其中有個官員腐敗的理由很簡單:窮怕了!有時候會跟老一輩的人聊天,經歷過他們那個年代的人確實不容易,人缺什麼就追求什麼!餓了就想吃飽,吃飽了就想吃好,吃好了就開始有其他的種種追求了。書中還提到其他原因:比如你能力出眾沒有關係,辛辛苦苦為人民服務乾一輩子還是個處級,而有些人能力平平,溜須拍馬則當上了廳級,心理是否平衡?當你通過花錢來取得當前的地位,則必須利用當前的地位來獲取之前的投入進而獲利,這是人的本性。如此層層壓迫,惡性循環。腐敗的根源是欲望和現實的落差。有些人的欲望是權力和地位,有些人是金錢,有些是個人的理想抱負,有些則僅僅是欲望,比如趙德漢。

3、在中國高薪養廉是否可行?腐敗是體制問題,涉及到幹部的選拔、考核以及監督等等方方面面,不同的人慾望不同,反腐的手段自然也不同,高薪不一定可以養廉,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逼著有良心的低收入官員走上腐敗道路的壓力,給他們多一些選擇。人都是自私的,怎么能要求一個無法給家庭生活保障的人去為別人謀求幸福呢?人性不是用來考驗的,讓人在為人民服務和貧窮兩者之間選擇未免有些殘忍。

屁股決定腦袋,反腐是一個過程,需要客觀冷靜對待。作為人民,我們會覺得腐敗就是不好的;作為底層官員,則是有些無奈,環境如此;作為高層領導,則看的更遠,考慮的也更多,反腐的力度要多大才合適,如果手底下的人都被抓走了誰來支持這個龐大體系的正常運轉保障政績,如果無法保障政績官員3/5年就下台誰來反腐?如何掌控力度至關重要。裡面的利益集團如何均衡,是否牽扯到自己無法掌控的高層?如何在保全自己的情況完成反腐的目的?永遠不要把別人當傻子,往往害死自己的不是無知,是傲慢!看似不合理的背後常常有不為人知的無奈。新到一個不適應的環境無需憤世嫉俗,看誰誰不順眼,需要先融進去、去感受、去理解,才能發現問題的根源,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守住底線,少說話、多做事,中國人講究天圓地方、中庸,如何在這個講人情的地方遊刃有餘地解決問題確是人生的大智慧!

人民的名義讀後感篇4

歷時八年,六易其稿,周梅森終於在新年到來之際為讀者奉獻出了他的又一部政治小說《人民的名義》。對這部新作,可以言說者甚多。我以為它首先為我們如何提高主鏇律文學作品的創作水平提供了豐富、新穎而有效的經驗。毋庸諱言,我們的主鏇律文學創作確實不太盡如人意,許多生活中非常感人的人與故事一旦搬進了文學作品便味同嚼蠟,許多被民眾共同關注令人振奮的重大主題到了文學作品中一下子失去了原有的重量、魅力與深度。時間一長,讀者對主鏇律文學創作似乎越來越失去耐心和信心,既不叫好,更不叫座。

問題出在哪裡?其實很簡單。關鍵是我們的許多作家沒有將主鏇律文學作品作為文學來對待。不管主題如何重大,題材如何重要,都要按照文學的規律來創作,不管哪一類作品,只有具備了文學的優秀品質,它才會得到讀者的喜愛,從這個意義上說,主鏇律並不享有非審美的豁免權。

《人民的名義》可以說再主鏇律不過了,作品彰顯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的主題,傳達的是人民呼喚公平正義、風清氣正的強烈願望,契合的是當下從嚴治黨、依法治國的執政理念。但是,周梅森帶來的是讓讀者驚心動魄的故事,是環環相扣、戲中有戲的連台大戲,是性格豐滿而獨特的人物,是下到底層勞動者,上到黨的高級幹部,包括商界、企業、金融,以及社會灰色地帶的各色人等,是現實的浮世繪,是時代的眾生相。作品以一個省域為故事空間,並以其政治生活為主要的故事內容,以重大腐敗案件的偵查為故事動力,層層推進,抽絲剝繭,不斷將故事推向高潮。作品不僅生動地展示了反腐敗鬥爭的驚心動魄,而且對當今中國的複雜的政治生態、多樣性的社會關係進行了深入的思考。這樣的作品不僅是對當前社會主體的積極回應,同時也滿足了讀者審美需要,給人們帶來了酣暢的精神享受和富於挑戰的理性思考。

所以,我認為這部作品不能僅僅從社會價值與現實意義上進行評價,它同時對當前的長篇小說創作帶來了啟示。不能不說,新世紀以來,中國的長篇小說創作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一種“輕質”的“小長篇”似乎漸漸成為主流。這些長篇多以日常的局部生活為背景,人物少,人物關係簡單,幾乎沒有什麼大的戲劇衝突,主題也大都以一些小情感、小憂傷為主。傳統長篇那種深刻的主題、重大的題材、宏闊的場景、眾多的人物、激烈的衝突和汪洋恣肆的語言不再是主流。我們當然知道,長篇需要發展,但這種發展不能以犧牲傳統為前提,不能以拋棄長篇藝術的多樣化為代價。當長篇越來越小越來越輕時,我們在長篇中便難以看到時代的潮流,難以感受到時代的精神和思想的光輝。而許多長篇的藝術手法也漸漸流失,包括人物塑造的方法、複雜的結構營造、戲劇性衝突的設計技巧等等都稀有傳承。現在的長篇似乎不需要生活的積累與藝術的修為,許多年輕作家上手就來,門檻變得越來越低。這樣的局面如果成為主流,長篇小說將難以完成本來的文化功能,變得徒有其名。這時候就可以看出周梅森這批作家的力量了。就以《人民的名義》來說,它對時代的呼應,它對現實的批判勇氣,足以鼓盪起人們的豪情,滿足人們對社會巨大的思考量,而其對正反兩方面典型的刻劃,包括對許多小人物的精雕細刻,都使得文學人物的畫廊不斷增量,而對侯亮平等人物的塑造,使久違的英雄式形象得以回歸,從而復活了人們心中的英雄審美情結。與之相對應,以英雄人物為引領,對社會全景式的反映和富有哲學意味的反思使得長篇小說再次顯露出史詩的光芒,這無疑是一種崇高的美。

文學有其審美的歷史性和時代性,但藝術觀念的進步應該使我們對文學的進程有更自覺的思考和積極的應對,僅以長篇製作來說,輕重並重才是其多樣化的發展之道。我們當從這個高度來估量《人民的名義》這類作品的審美價值。

人民的名義讀後感篇5

近讀周梅森的長篇新作《人民的名義》,並觀看了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出的同名話劇,感觸頗深。他的作品,並不糾結於腐敗事件本身,也不只寫“打虎”的英雄人物,而是以官員涉貪為線索,公權私用為由頭,揭示權力運作中的某些畸態,官場文化的某些霉變,進而察觀“人民”名義的虛與實,拷問人性深處的惡與善。這樣的作品直面政壇現實,主寫政界事務,直擊官場生態,塑造官員形象,是名副其實的政治小說。

在這部作品裡,漢東省檢察院反貪局局長陳海在調查一樁特大貪腐案件時遭遇車禍,只是整個故事的一個引子,它相繼引來的,是躊躇滿志的新任反貪局長侯亮平的臨危受命,是居心叵測的公安廳長祁同偉的如坐針氈,是心懷鬼胎的省委副書記高育良的惴惴不安,以及省會京州市政壇的暗流涌動。一場你死我活的博弈、虎口拔牙的戰鬥,由此拉開了序幕。

饒有意味的是,侯亮平要處理高育良的前秘書陳清泉前去向其匯報時,高育良言之鑿鑿地說道:“我們的人民檢察院叫人民檢察院,我們的法院叫人民法院,我們的公安叫人民公安,所以,我們要永遠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永遠,永遠。”而當高育良敗露之後,面對最後來看他的侯亮平,還放言高論:“為官者就得心正,心正則心安,心安則平安。”“公生明,明生廉。為政清廉才能取信於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人心。”“人民”二字他掛在嘴邊,脫口而來,但並未真正走心、入心,只是弄權上位的廣告詞和爭權奪利的遮羞布。這也說明,為官者尤其是高育良這樣的高官、祁同偉這樣的官員既不幼稚,也不糊塗,他們是明明白白地糊弄人民,清清楚楚地謀取私利。而因為他們臉上戴了光鮮的面具,嘴上講著正確的大話,人們既難以看得清楚,也難以很快識破。而這種既有官位保駕,又有大話包裝的貪官,是最為有害的,也是最為可怕的。

《人民的名義》所揭示的由各種關係所維繫,由各種力量所推導的官場生活,也是令人觸目驚心的。就漢東省與京州市而言,這裡既有政法系,又有秘書系,還有趙家幫、奸商幫,等等。這些派系與幫派的存在,既使官場政治生活更顯波譎雲詭,又使反腐鬥爭加倍複雜。而長期浸淫於官場,又會有種種誘惑引誘人。正如高育良自己說的那樣:“中國的改革開放浩浩蕩蕩,每個人都身處洪流之中,其中,有人因為自身的努力幸運地站在潮頭之上,潮頭之上風光無限,誘惑無限,但也風險無限,就看你如何把握。”有的人站住了,有的人倒下了,有的人前行了,有的人後退了。差異與分別,正在於人性的放縱與持守,信仰的放棄與堅守。對祁同偉、高育良而言,官場就是魅惑人的名利場,在這裡可以結黨營私,自謀私利,而對陳岩石、侯亮平來說,官場就是一個冶煉人的大熔爐,在這裡可以百鍊成鋼,更為堅強。兩類人物,兩種選擇,兩種結局,真正的試金石與分水嶺,仍然是“人民”。那就是,是把“人民”作為名義掛在嘴上,還是把“人民”作為依託放在心上。而侯亮平與祁同偉、高育良等人的不同命運結局也告訴人們,真心實意為人民的,人民始終是其堅強的後盾;而虛與委蛇人民的,人民終究會將其唾棄。

由貪腐事件和“帶病”官員為標本,來深入探悉政治生態現狀,發掘其中的痼疾所在,並對不同政治選擇背後的人生理念進行辨析,讓人們在認識現實政治的同時,反觀人生,反思人性,反求諸己,這應該是《人民的名義》的真正價值所在。正是在寫出當下官場領域的政治生態,以及官場人物各自心態的意義上,這部作品不僅有力地超越了一般的反腐題材作品,也把當下政治小說的寫作水準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