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小豆豆》1000字讀後感

《窗外的小豆豆》一書,涉及教育、涉及愛等領域,值得一品。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準備的《窗外的小豆豆》1000字讀後感,僅供參考!

《窗外的小豆豆》1000字讀後感篇一

說心裡話,我是羨慕小豆豆的,調皮的她碰到了一個超級棒的小林宗作校長,小林校長對幼兒教育有他獨到的見解。“無論是什麼樣的人,上天都必然賜於他一項出類撥萃的才能。”這句話是小林校長常常說的。他很有耐心連續聽六歲的小豆豆說四個小時的話而不打呵欠;而且在以後他還經常對小豆豆說,“你真是個好孩子。”這句話深深地影響了小豆豆的一生。我也羨慕小豆豆有一個寬厚仁慈的媽媽,直到她二十歲之後,媽媽才跟她提起小時候因為太過調皮被退學的事情。如果當初在小豆豆還是個六歲的孩子時,媽媽說:"你這個孩子怎么這么不學好,就知道搗亂,現在學校不要你了,媽媽只好再給你找一個新學校了。"小豆豆一定不會接受這個新學校了。

而中國的父母們總習慣於替自己的孩子打點一切,恨不得把自己的思維套用到他們身上,卻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人生經驗對孩子真的有用嗎?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孩子們誠然要學會適應社會,但適應難道就意味著個性的泯滅嗎?

所以我覺得中國的每個老師與家長都應該來讀讀這本書,來探索孩子的內心世界,你會發現小林校長和小豆豆媽媽的這種教育方式很適合孩子的成長,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才是教育孩子的出發點。

巴學園,儼然一個教育的理想園,正是因為這樣一位理想的校長---小林宗作校長。他對幼兒教育有獨到的見解、他很有創意: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的是童話般的世界,巴學園。那樣的兩棵樹來做校門,改選過的電車做成的教室,飯前要好好嚼的歌,飯盒裡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樹木花草圍成的籬笆圍牆,還有每人一棵樹的看似奇怪的規定……他尊重兒童,擁有著博大的人文情懷。他很有耐心連續聽六歲的小豆豆說四個小時的話而不打呵欠;當小豆豆把糞坑裡的東西全撈出來堆成一座小山,校長先生只說"弄完之後要放回去喔!"他會細心呵護每一個孩子,哪怕是一個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不由自主對這個"頭髮稀疏,牙齒脫落"的老人肅然起敬的同時,我想我已經找到了自己所要找的東西,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我們的價值就在能把孩子的這種本真發掘出來並保持下去,讓他成為他自己。”

同樣是基於愛,很多父母並沒有像小豆豆的父母那樣寬鬆,或許在他們認為,愛的方式只能是教育與管理,而不是寬容與放手,或許在他們眼裡,對於孩子的妥協就意味著放棄。當然,不是所有的方法我們都應該去接受,而我也並無意指責或評判什麼。但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曾有過童年,也都曾從教育的歷程中一路走來。很多時候,愛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得到的結果並不一定就如人所願。書只是引子,我們卻應該去承擔思考的責任。

讀了書的大部分後,我突然覺得我不再那么驚訝於這所學校的與眾不同,反而覺得那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在那,沒有“不許”、“不能”、“不可以”、“必須”、“一定”等一系列套住我們的話語;沒有約定俗成的規矩;沒有老師與學生的等級距離;更沒有學習帶來的包袱和壓力……此時,我更羨慕小豆豆了,真想變成小豆豆,那樣我也可以去那既美麗又讓人自由輕鬆的巴學園了。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也常常會被小豆豆可愛又勇敢的冒險舉動而逗得哈哈大笑。比如:小豆豆的錢包掉到廁所里,她把糞坑裡的東西全撈出來,堆成一座“小山”,小林校長只說:“弄完之後要放回去喔”;飛身跳入只蓋有報紙的糞坑;與自己的小狗洛基相互扮狼而損傷自己的耳朵;小豆豆有一天單臂吊在樹上,校長走過來問她在乾什麼,小豆豆說,她看見牛肉也是這樣整天被掛著,她今天想做牛肉……有趣的事情真是層出不窮,令人忍俊不禁。

一顆聰明、活潑的小豆豆,有幸落在了一片自由、開放的土地----巴學園。

一位睿智的校長,用他的愛心、耐心和童心,把巴學園變成了孩子們的樂園。

尊重孩子了,解孩子,才能理解孩子。

《窗外的小豆豆》1000字讀後感篇二

偶然間在閱覽室發現了這本書,感覺書名很有意思“小豆豆”,正好我的網名也是同樣的音卻不是一樣的字“逗逗”。剛看到書名似乎想到渣滓洞的“小蘿蔔頭”一個瘦弱的小男孩,感覺是一個多么悲慘的童年。但是大概的翻了翻就知道了,這個“小豆豆”一個是多么的調皮、可愛、天真的女孩,是很幸福的。這樣的錯覺可能與小時候的知識灌輸有一定的關聯,又似乎在嘲笑我的知識儲備。

我看完了之後就尋找了一些這本書的資料,發現介紹說這本書的封面是粉紅色的,我趕快仔細的看了看我手上的書,這才有點粉的感覺,可能我天生的對色彩比較的敏感,比較喜歡關注這些顏色。粉紅色是一種由紅色和白色混合而成的顏色,通常也被描述成為淡紅色,但是更準確的應該是不飽和的亮紅色。粉紅色通常與女人氣質相聯繫,正如藍色通常與男人氣質相聯繫一樣。粉紅色代表了青春、稚嫩、浪漫、明媚、柔弱、性感、美好的回憶。我想這本書用粉色做書面的原因,可能就有美好回憶的含義吧。

這本書中都是一個個單獨的小故事,讀起來輕鬆幽默,在她的回憶里一個又一個的笑話,充滿了自嘲與調侃。我很喜歡她在“緣起”裡面的一段話,我感覺這句話也是貫穿在她寫的《窗邊的小豆豆》《小時候就在想的事》以及本書《丟三落四的小豆豆》之中,這些都是她對自己童年的回憶以及在其中所包含的一些關於成長、關於教育、關於愛的思想。這段話是這樣的“無論是什麼樣的人,上天都必然賜予他一項出類拔萃的才能。可是,很多情況下,人們許終其一生都未能發現自己的這項才能,而選擇了別的職業。像愛因斯坦或畢卡索這樣的人物,則是正好發揮了自己的才能。”這句似乎大家都能認同的話,關於成長:放開手讓孩子自己飛翔;關於教育:根據每個孩子的喜好;關於愛:愛每一個孩子。我卻感覺很有意思,就想到“是生活選擇了我?還是我選擇了生活?”這又是一個問題,我不想去想,太麻煩,可能是最近思想有些浮躁。我要用“小豆豆”的純真、善良、積極、樂觀的天性,來消除我的浮躁。

仔細的讀“小豆豆”的每一個美好回憶,感覺很輕鬆、自在,似乎在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平時我有的時候也是有點這樣的“傻”。平時都是自由自在的,但是難免有的時候會心有不順心的事情,難免有一些心情浮躁的時候。看了“丟三落四的小豆豆”每一個小故事,都是很幽默,最讓我捧腹大笑的就是在醫院的糗事,本想說“驗便”卻說成“糞”。笑一笑很開心,人也變得有精神、做事情也積極了,我感到了“小豆豆”帶給我的積極、樂觀的心態。

心態要靠自己調節,但是媒介很重要,“小豆豆”是一個很好的媒介,讓給我的心態變得積極、樂觀,同時我也知道了關於成長、關於教育、關於愛的知識。

《窗外的小豆豆》1000字讀後感篇三

女兒被書中小豆豆快樂、有趣的巴學園生活所深深吸引,羨慕小豆豆那種自由、快樂的學習生活。而我更加欽佩巴學園校長小林先生那種因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施教書中記錄了作者上國小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作者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裡“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並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這本書我讀後曾無數次地感動,感動小林先生帶給每個孩子的愛,那種愛是一位教育家發掘每個孩子優良品質的愛,在小林先生眼裡每個孩子都是優秀的。作者也是在小林先生那句“你真是一個好孩子”簡單話語的鼓勵下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小林先生常說:“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著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的環境的,也有來處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品質’,並讓它們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而對照我們中國的父母們總習慣於替自己的孩子打點一切,恨不得把自己的思維套用到他們身上,卻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人生經驗對孩子真的有用嗎?面對考試孩子被強迫在課外時間學這學那,其中有多少是孩子感興趣的,無形把孩子的一些天性消滅在了萌芽中。我的女兒也同其他孩子一樣在學英語、學口才,那天周六下午女兒學完英語,晚上又去學口才,我去接女兒時,看到那么多孩子參加培訓班,想想孩子們真是可憐,本來是屬於他們自由玩耍的時間被現代教育所剝奪了。

像這種跟風式教育又怎能培養出個性的天才,我想我們的下一代很難出現像書中那個從小熱衷物理實驗,整天擺弄酒精燈、燒瓶,最後成為著名物理學家的阿泰了吧。孩子應該屬於自然規律,家長無形中扼殺了孩子的天性,只有讓孩子自由的發展孩子的優良品質,才能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我佩服小林校長是那樣有耐心、尊重每個孩子的人格。他第一次見面就當了小豆豆四個小時的聽眾,在校長辦公室,小豆豆這個喜歡說話的孩子,竟能一口氣對校長講述了長達4小時關於自己的故事,而校長先生,自始至終都保持著微笑的面孔,並表示出極大的興趣。我想換做我們的老師或者家長能否做到耐心聽一個六歲的孩子說四個小時的話嗎?答案是:沒有!當小豆豆心愛的錢包掉到廁所里,在上課期間,她拿了長長的舀子,坐在廁所的掏口處,把廁所里的東西一勺一勺掏出來,在身邊堆成高高的小山時,校長先生竟然只說:“弄完以後,要把這些全都放回去啊。”沒有驚訝沒有呵斥沒有嫌棄,有的只有尊重和理解,還有信任!我自問自己,假設我的孩子遇到這種問題,你能象小林校長這樣處理嗎?答案是:不能!如果是我,我肯定當場就會訓斥他一頓了。為了讓孩子毫無顧忌地玩耍,小林校長請家長給孩子們穿上最破爛的衣服到學校來;為了避免學生偏食,發明了“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的有趣說法;為了讓身體有缺陷的孩子洗去自卑的心理,提倡脫光了衣服在游泳池裡游泳;為了讓永遠長不大的高橋君保持自信,精心策劃了與眾不同的運動會,讓他輕鬆地拿走了所有的第一……可以說,巴學園裡的一切一切都是校長精心設計出來的,為的就是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自尊自信的環境中去快樂地學習和生活。而結果是校長成功了,“巴學園”里的孩子,都是自信自強的,除了個別英年早逝的同學外,他們長大後都成了社會上有用的人才。其實我們的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為後人留下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但目前的教育者又有幾人能做到這一點呢,特別是對待差生,我們是怎樣做的?在小林先生眼裡巴學園裡沒有差學生,只有個性不同的好孩子。我希望我的孩子以後能成為我窗外的小豆豆,一個快樂的小豆豆。所以我也常常對女兒說:“你是最棒的”“相信自己能行”的話。

我真心地希望每一個孩子、每一位家長、每個教育者,都來認真讀一讀這本《窗邊的小豆豆》,領會下小林校長是怎樣教育、愛護孩子的。儘可能讓孩子們的童年變得多姿多彩一點,讓孩子的心多一點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