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讀後感

悲慘世界是一部聞名遐邇的世界名著,悲慘世界讀完了,是不是感慨很多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悲慘世界讀後感,希望你有所收穫。

悲慘世界讀後感篇一

在書中,出獄後的冉阿讓背負著囚犯的身份,飽受著他人的歧視。社會的不公與排斥,一點點的磨滅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過向善的信心。是慈悲為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無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那一對銀制燭台送給了他並叮囑道:“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 我開始深深的感悟到,原來,在當時那個社會中竟然也有這樣偉大的人存在,正是主教的寬大和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使他重新燃起了心中那快熄滅的希望之火,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所以說,冉阿讓的命運並不是永遠都是那么的悲慘,悲慘的是那時候的整個世界觀,就是因為有了主教這樣的人,整個世界才有了救世主,整個世界才有可能在水生火熱之中艱苦摸索前進。 在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讓開始變得樂於助人,見義勇為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 這一切轉變使我倍感欣慰。從囚犯到市長,簡直是天壤之別,這無疑是人性的巨大轉變。 面對窮困潦倒,世態炎涼,將會產生兩種人:第一種是卑微、低劣的人。他們醜陋、自私、貪婪的本性再也無法隱藏。就如書中的德納第,他為了錢財不惜一切,一會聲稱是演員,一會兒又變成了畫家,但他再高明也無論如何掩蓋不住他醜陋本性的事實。 其實,在現在社會也不乏有一些為了眼前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憑藉職權貪污受賄者;在重大賽事中為得到好成績而服用興奮劑者;還有小到考試作弊的人……

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在事實面前只有被革滅。另一種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擁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後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正是那個慈悲為懷的心感化了冷酷、固執,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 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所震撼。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願他們像純潔的天使般永遠守護著人們心中那份慈悲為懷的心,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我們的生活,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悲慘世界讀後感篇二

陰暗的囚牢里,一個衣衫襤褸的囚犯獨自悽苦而茫然的坐著。年僅2歲的他只因飢餓的孩子而打碎一塊玻璃,拿走一塊麵包而被判了年的苦役。後因想念自己的家人,不堪監獄的勞苦,多次越獄,又被追加到9年的苦役。陰暗潮濕的監獄裡,只有牆縫中露出的一縷微光照在他絕望的臉上。

這個不幸的囚犯就是法國偉大的作家最著名的作品裡的主人公——冉阿讓。他經歷了長期的牢獄子苦,終於獲得了自由,當他一所說有的走上社會而又陷入衣食無著的困境時,受到了主教的關照,然而,由於冉阿讓犯有前科,儘管他有著強健的身體,仍無法被社會所接受,就連他的好意有時也往往回遭到人們的誤解……冉阿讓又一次被捕了,,他被戴上終身的紅帽子,在船上服苦役,一個海員在修理桅桿時不慎掉進大海,冉阿讓不顧安危救了他,自己卻失足掉進了大海,後來在法國大革命的戰場上,有人又看見過冉阿讓的身影,他英勇無謂,在槍林彈雨中戰鬥救助別人……

夜,沒有星光,一片漆黑,在黑暗中,可能有一個站著的天使展開著雙翅,在等待著這個靈魂

其實,在當今社會也不乏有一些為了眼前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憑藉職權貪污受賄者;在重大賽事中為得到好成績而服用興奮劑者;還有小到考試作弊的人……

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在事實面前只有被革滅。另一種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擁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後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正是那個慈悲為懷的心感化了冷酷、固執,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

每個人都有愛。但有的人只愛自己,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冉阿讓的愛卻是給世上所有可憐的人、貧窮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

冉阿讓離開了悲慘的黑暗的世界,但他的為人,做事都深深印在我的心中。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願他們像純潔的天使般永遠守護著人們心中那份慈悲為懷的心,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我們的生活,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悲慘世界讀後感篇三

今天,我讀了媽媽給我買的《悲慘世界》,作者雨果,法國人。我看完後回想一下,故事的內容、情節都十分感人,催人淚下。 這本書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冉阿讓原是個誠實的工人,一直幫助窮困的姐姐撫養七個可憐的孩子,有年冬天找不到工作,為了不讓孩子餓死而偷了一塊麵包,被判五年徒刑;又因不堪忍受獄中之苦四次逃跑,刑期加到十九年;出獄之後。苦役犯的罪名永遠地附在他的身上,他找不到工作,連住宿的地方都沒有。後來他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決心去惡從善;改名換姓埋頭工作,終於當上了市長,成了大富翁後他樂善好施,興辦福利,救助孤寡;然而法律卻濫判無辜,他為了不嫁禍於人毅然上法庭承認自己的真實姓名,並為救助孤女而逃出法律的魔爪。然而法律不容他,社會不容他,連他辛辛苦苦帶大的孤女也誤解他,他多年舍已救人,最後卻在孤寂中走向死亡,這是悲慘世界中的悲慘典型。

看完書後,我感受到雨果先生通過作品揭示貧苦人民的悲慘命運和揭露資本主義的黑暗。在維克多?雨果的筆下,他一直期盼著用“博愛”、“仁慈”、“善良”和“饒恕”來改變這個“悲慘世界”。冉阿讓雖然後來盡全力去幫助別人,想用多做一些好事來彌補自己從前所犯下的罪,但是人們知道他從前是個苦役犯後,都不接受他的好意,在人們眼裡它還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可是冉阿讓並不介意,仍然懷著那的善良的心去幫助別人。最終他還是悽慘的死去了,這充分體現出當時的社會是多么不公平。

“奉獻是人性最善良的表現。”在這句話里我明白了人性最善良的表現就是奉獻,無私的付出而不求回報。就好像父母親對我們的愛,不斷的付出他們的愛。在這書中我看到了冉阿讓的奉獻精神。每個人都有愛。但有的人只愛自己,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冉阿讓的愛卻是給世上所有可憐的人、貧窮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