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散步有感

《散步》講述了一家四口在田野里散步的動人故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讀散步有感,供大家閱讀!

讀散步有感篇1

親情無價,愛在傳遞,而濃濃的親情,無時不刻地體現在我們平時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正如文中寫道:“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我仔細品味著這句意味深長的話語,用心感受著如今我們人到中年的責任和義務。老人和孩子,分別代表著我們的過去和未來,而作為“背著這個世界”的中年人,我們要承擔起孝敬老人和愛護孩子,承上啟下的雙重責任。我們的父母把無私的愛給了我們,我們又要把這愛傳承給下一代。但這愛不是父母單方面付出,更應該是兒女們無言的回報,當我們的父母年老時,我們更要烏鴉反哺。

親情是世上最珍貴的,寫到這裡,我也感到很慚愧,想起了我的老爸、老媽,好久沒回去陪他們散步了,每天忙碌著,為工作,為家庭,為孩子,卻忽略了爸媽。早已習慣了父母為我們付出,可我們對爸媽的回報卻很少,真該回去好好陪伴他們。趁著爸媽身體還不錯,帶著他們去他們想去的地方旅行,陪著他們聊著過去的事情,那是多么愜意的畫面……

行,明天就回家陪著老爸、老媽散步去……因為有一天,我們也將變成他們……

讀散步有感篇2

今年,我讀了一篇名叫《散步》的文章,講述了一家四口在田野里散步的動人故事。

“我的母親”身體不太好,做遠一點就覺得累,所以“我”提議一家人到田野里散步。“母親”也同意了。初春的田野很美,一切都是新的,可愛的。“我們”一家人正是在這樣的田野里悠閒地散步,感受著初春田野濃郁的生命氣息。正走著,“兒子”突然叫了起來:“前面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後來,意見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平順好走的大路,而“兒子”要走覺得好玩的小路。“我”猶豫了,但最終“我”選擇了走大路,因為“我”覺得陪同“兒子”的時日還很長。但“母親”摸了“孫子”的頭說,走小路,過不去的地方,“我”背她。於是,“我們”又沿著小路走去,到了難走的地方,“我”背起了“母親”, “妻子”背起了“兒子”,我們都走得穩穩的,仿佛“我”和“妻子”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整篇文章讀下來,我覺得很有味道,感覺文章就像一杯蜜水,水中那勺蜜就是親情,如果不是有親情勺蜜來給文章調味,那么整篇文章就會如同一杯白開水般平淡無味,甚至苦澀。文中的親情很普通,但是感人;雖然簡單,但是強烈。它告訴我們“金錢誠可貴,地位價更高,若為親情故,兩者皆可拋!”同時,文章還告訴我們,一個和諧的家庭,應該既尊老,又愛幼。

親情像金子,卻比金子寶貴;親情像鑽石,卻比鑽石更奪目。願世界處處有親情,處處充滿愛!

讀散步有感篇3

親情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對這句話的理解在我讀了《散步》一文後又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

《散步》一文主要寫了作者、老母親、妻子和兒子一同出去散步的事。在散步的過程中,體現了他們一家的其樂融融、互相幫助、互相關懷,更說明了親情無價。 《散步》一文中,開頭寫作者的老母親因為身體不好而不想出來散步,但最後還是出來了。看到這裡,我們都會以為作者的母親是被作者強迫拉出來的,其實作者本意不是這樣的。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作者也是想讓多病的母親出來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鍛鍊一下身體,這對老人來說是有好處的。從這兒我也體會到了作者對母親的敬愛。

在散步時,作者的母親和兒子發生了分歧,因為作者的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對老人來說是比較方便的。而作者兒子卻要走小路,因為走小路有意思,在路上也可以玩一玩。但是,作者畢竟是一家之主,所有的人都得聽他的。作者考慮到母親體弱多病,應當順她的意。所以作者決定委屈兒子,因為作者陪伴他的時日還長。作者便說:“走大路”。然而,出於對孫兒的愛,就決定走小路了。 從這件開始由意見分歧到因為作者對母親的孝心和母親對孫兒的愛而意見一致的事,充分說明了他們一家人是多么和睦。看到這裡,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作者對母親是多么孝順,而我呢?當母親累了時連端上一杯茶都做不到,我實在是太慚愧了!

從老母親對孫兒的疼愛,不禁讓我想起了《荔枝》一文。這是作家肖復興寫的,文中主要是講作者給母親買了一些荔枝,但是母親捨不得吃,卻給了她最心愛的孫子吃了。 種種事跡都表明,親情是多么珍貴。我們都要去愛我們的親人,因為他們是我們最親近的人。其實,我們的親人都深愛著我們,我們也應當愛他們,如果你沒有愛,請從現在開始,愛你們的親人吧! 我們都要記住:親情無價!希望我們都能好好珍惜,不要等到失去後才來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