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國演義的讀後感400字

《三國演義》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早中國古典文學中占據著非常顯赫的地位,我真為中國而感到自豪、驕傲。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三國演義的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於三國演義的讀後感400字篇1

在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教我認字,上幼稚園的時候我就閱讀了大量的繪本和童話故事,現在上國小二年級了,我又學到了很多新的字詞。

媽媽覺得我可以繼續提高,最近給我買了中國古代四大名著,希望我再大些可以閱讀。書一買回來,我就迫不及待地開始看了,雖然我還小,有些內容還似懂非懂,但是我看了《三國演義》,竟然一下子就喜歡上了。我看得津津有味,每天臨睡前都要看一會兒,有時都忘了早點睡覺,都是媽媽催我才睡。雖然我還不能完全了解那段歷史,也不能完全理解這本書的全部意思,但是書中還是有很多人物和故事描寫的很有特點也很精彩。其中,我最喜歡的人是諸葛亮,因為諸葛亮非常聰明,每次他都能使用計策戰勝敵人。我印象最深的是“空城計”,真的很神奇!

爸爸見我很喜歡看《三國演義》,為了幫助我理解書中的故事,就和我講了那段歷史。爸爸告訴我:諸葛亮十分好學,讀了很多書,所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是軍事家,最後幫助劉備創立了蜀國,和魏國,吳國三足鼎立,是將相之材。

我想我也要成為像諸葛亮一樣偉大的人。爸爸鼓勵我像諸葛亮一樣多讀書,多學知識,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我要加油!努力學習,讓我的成績更上一層樓!

關於三國演義的讀後感400字篇2

三國中有著名的“三絕”——“智絕”“義絕”“奸絕”!下面我們就來談談這三位三國人物。“智絕”非諸葛亮莫屬。他可謂才智絕倫,總能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一不通。一代良相可謂流芳百世。“草船借箭”一文中,雖在之前失了很多箭,但諸葛亮卻妙計一施,輕鬆奪回十餘萬支箭。在“赤壁之戰”之前,颳得一直是西北風,曹操以為自己即將得逞,但諸葛亮得知後不慌不忙,早已算出不久將刮東南風,果不其然,交戰當天颳起了東南風。諸葛亮正是憑著他的智慧與遇事的沉著冷靜使眾人不得不甘拜下風,因而一舉奪得“智絕”這一美稱。

關羽,可謂武功蓋世,而在他身上體現的更為突出的是他的義膽忠心。在《三國演義》里,當關羽得知劉備的去向後,關羽不忘當年誓言,捨去曹操所賜金銀,如數返還,並且把金印掛在牆上,隨後低調的離開。關羽為了當年與兄弟許下的誓言,能放棄財寶與種種利益,其精神不得不讓人由衷讚嘆。然而,也正是他的“義”製造出不少麻煩。赤壁之戰後,曹操逃命經過華容道,恰是關羽自告奮勇守在這兒,並向諸葛亮答應不會因舊情而放行,可是僅僅是曹操三言兩語,就使關羽憶起當年之事,尤是感動,竟一抬手放了曹操。其結果可想而知,若不是劉備求情,恐怕關羽也性命難保了。

“奸絕”必然是曹操了,他胸懷大志,卻狡猾多疑,可謂蓋世之才,卻不護忠義。《三國演義》有一回里,曹操同漢獻帝打獵,其實早有預謀。在漢獻帝三射鹿而不中時,曹操竟擅自拿來皇帝的金箭,一箭射中,眾人看是皇帝的箭,以為皇帝所射,連喊“萬歲”,此時,曹操的不忠之心已經一覽無餘,竟然擋在皇帝面前客群人之拜。如此小人,“奸絕”當之無愧!

三國人物,個性鮮明,人性中的精華值得我們學習,而那些糟粕,我們則應敬而遠之,以之來做警鐘。

關於三國演義的讀後感400字篇3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乾,無不個極其態。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瓮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