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讀後感800字:閱讀經典感悟生活

終於把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看完了,結尾令人有些震驚。思緒隨著故事情節的波動有些紛亂,白鹿原上的生活百態隨著白鹿兩家的主線而展開,在中國大地上描寫的這一小塊兒地方折射著整個社會時代的變遷。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白鹿原讀後感,其中3篇字數800字左右,希望大家喜歡。

白鹿原讀後感800字1

《白鹿原》已經讀完了一段時間,一直未敢把自己的感想寫下來,如此的作品總是讓我內心陷入一種無法自拔的迷局裡,困惑不已。是否是因為一個人的緣由,才有時間和精力去想這些事情?我試著解嘲下自己,讓自己的內心平靜,然後把自己的一點點感想寫下來,也算作自己的點點紀念。

正如前幾日在微博中所言,讀了《白鹿原》後,對於難料的世事,叵測的人心會有不一樣的認知。我無法從自身的角度去解讀我所知曉的過往,於是陷入困頓中。

是我們太過於卑賤,還是這方土地太過於驕橫?我們殘殺同胞時沒有絲毫的不忍,而駕馭這方土地的人都被奉之於神靈。亦或者,我們自千百年來都灌輸著等級的觀念。我們習慣了仰視高階層者,獻上阿諛;俯視低階層者,給予憐憫。俯仰之間,便有人苦心積慮逃脫自己的階層攀向更高的階層。而在這攀爬的過程中,各種手段無不用其極。人性到底是本善還是本惡?我困惑於此。比之戰爭中殘酷血腥,我更忌憚於人內心陰險狡詐的一面,也總是不解,人的內心到了什麼樣的地步才能如此。

千百年來,有多少“鹿”被假指成了“馬”,又有多少人因此而命喪黃泉?黨同伐異。非己若者,其心必異,必殺之。在黨伐中,又有多少人依附於某個派系,渴望搭上穿越階層的直通車。有人跟對了,功成名就;有人跟錯了,其結果可想而知。哎,中國這個內耗無比強大的民族!生氣!

可憐了那些鹿,莫名的背上了殺人的罪名。很佩服胡適寫出《容忍與自由》。

於是,我常常感恩,感恩生活於這個年代,生活於這個至少屁民可以選擇不參與政治爭鬥,還可以靠雙手自食其力的年代。假若在那些動盪的年代,我是否也會被按一個莫須有的罪名被遊街被示眾,然後從這世上抹去,亦或者與自己至親至近的人劃清界限,還要親自動手義正視聽。從前,聽到很多人移民,我都是不恥的。如今,卻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生活的方式,只要他自己覺得這樣舒適,而又沒有妨礙別人,就好。

寫了許多,卻不知道自己想要說些什麼。無力的吐槽~~

我嚮往美好的生活,我相信生活越來越好!

白鹿原讀後感800字2

終於把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看完了,結尾令人有些震驚。思緒隨著故事情節的波動有些紛亂,白鹿原上的生活百態隨著白鹿兩家的主線而展開,在中國大地上描寫的這一小塊兒地方折射著整個社會時代的變遷。

歲月的風霜雨雪,風和日麗一遍又一遍,一茬又一茬地涉足這片古老的平原,精靈的白鹿躍動著人們記憶中久違的傳說,不管經歷多少坎坷風雨,生活的輪子依然不分晝夜地滾動前進,這是歲月蘊含的冷酷而堅實的力量。《白鹿原》的主人公白嘉軒、鹿子霖兩大家族有形或無形的較量推動著故事情節的展開與深入。為了生活而爭,為了臉面而爭。當然書中並無直接而露骨地描寫兩大家族的鬥爭,而是從生活的各個方面體現出來。最終以鹿家慘敗結局。性格決定命運或許是條真理。白嘉軒是中國傳統男人的寫照,墨守陳規、自力更生、謹小慎微、兢兢業業地生活。因此,他沒有乾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始終以一個威嚴族長的身份立信於白鹿村,恪守明哲保身的理念。鹿子霖的性格與白嘉軒不大一樣,他追求功利,爭強好勝,作風不謹,卻又有膽小怕事的一面。他一生雖然也經歷了起伏的官場,但終究也沒創造些什麼輝煌,最後也以悲慘收場。我覺得性格變化最大的有兩個人,一個是白孝文,一個是黑娃。白孝文經歷了一場饑荒的打擊之後,由軟弱變得堅強起來,這也多虧他鹿三叔的話語刺激的作用。他從原來的唯命是從,規規矩矩,優柔寡斷的性格中走出來,變得桀驁不馴,急功近利了。而黑娃的性格可謂一波三折,先是小時的膽小羞怯,後又勇猛剽悍,最後又歸於知書達禮,學為好人。其實性格與環境的關係是辯證的,環境塑造了某人某種性格,而某人憑著某種性格來重新塑造環境。

《白鹿原》作為矛盾文學獎的作品,它向我們生動地展示了一個平原,一個族群的生活畫面,讀進去,我們仿佛身臨其境。隨人物之悲而悲,隨人物之喜而喜。我們往往被小說中的人物感染,這大概就是大師筆下寫實筆觸的力量吧!

書中的生活生命人生跌宕起伏,而我們的呢?

希望用青春奮鬥的熱情攪破生活的波瀾不驚,用我們的雙手與智慧打造自己的未知前程~

白鹿原讀後感800字3

只了看一半,田小娥一死,就沒多大舉趣看下去了,勉強看夠二十五章,看到小說中描寫女靈與鹿兆鵬扮假夫妻那段,就真的再也看不下去了。

小說幾個女性角色,在男女情愛方面都是主動的,甚至媚騷勾引成分居多。好吧,如果田小娥老舉人悲憐的偏房,甚至還虐待,造成心情隨便,狐媚勾引黑娃,也情有可原,可以理解,黑娃出走後,她了生存和為了保住黑娃上了鹿子霖的當或床,最後又破罐破摔,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而勾引芒娃的翠兒又是作何心理?未滿二十歲的未婚少女也性饑渴耐,變法的勾引木匠芒娜,這又做保理解,簡直很難理解。如果世上曾真有類似之事,那也能說明,翠兒在遇到芒娃前肯定隱性的?跟別人有一腿,所以才會那樣饑渴耐,而芒娃最後還為這樣的女人殺人,則表現得有點愚蠢,甚至挺無腦,甚至小說都沒有寫明芒娜與她有床上行為,只有親呢被她勾引時的一時親熱。或者說作者一味想圓通表現芒娃落草為寇的原因,神話一下芒娃。但畢竟還是表現不足,這一情節情理不通。

最後,一直被稱為小說中最單純,不具媚性的女性角色白靈,竟然在跟鹿兆鵬假扮夫妻期間產生感情,也是主動的,這真讓你難以理解,首先一個沒有性經驗的未婚少女,,特別在心倍受還相對保守的年代,遇到她心儀的男人,而且年紀比他長,她更多的應該羞怯與緊張,怎么也能的主動的成分在裡面?

小說中的幾個女性角色,全是主動摟抱住男人的,這真讓人無法理解。或許小說作者年輕遇到的女性多半是主動的,也或者陝西女性都這個樣,作者才這樣寫。

同時很驚嘆作者的才華和描寫能力,但是真的有很多不足,不完美之處,都是小細節上,要不然真可稱得上名著了。

其實那些小細節如果是錯別字沒改掉一樣是可以修改的,但是可能寫社樣一本長篇已心力憔悴,所以沒能反覆修改,多自看幾遍。所以比起名著倒還是差了點。

比如某一細節,孝義是白靈的哥哥,怎么能在白的靈已戀愛,他還未成年呢?

其次,田小蛾遇到黑娃那年,黑娃十七歲,她叫他稱她為姐,而後來白孝文成婚時才十六歲,稱田小娥為妹,按作者描述的,黑娃比白孝大,可是細節卻有錯亂。

其次,小說最理譜的一事,就是白孝文成婚時,已十六歲了,不懂男女也算正常,但面對一個女人,卻平平淡淡的睡過三天,無肢體動作,這個是不是不太正常?

男女初次過夜,可以不懂,不會,但不應該少了緊張與毛躁嘛,而且小說所有女性角色在情感和性事方面,全是主動的真是理譜。

總之小說,有很多細節不足之處,要不然可稱為名著了。

白鹿原讀後感4

這本小說我大學時就曾看過。但那時的自己毫無閱歷,人生也未曾受過任何挫折,尤其學業上的種種順利,讓自己時時沉浸於前途無限光明的幻想中。對這種雖然名氣足,但卻內容冗長而又充滿鄉土特色的小說實在難以靜下心來細細品味。隨手翻過幾次,但總是半路而止,體會不出任何甘苦。

工作以後,發現了自身能力的種種欠缺,也發現了人生並非過去想像般一帆風順,經歷了不少焦頭爛額之苦,時過境遷之後再讀它,體會則完全不同了。

白鹿原上,白家與鹿家三代人,不足百年的時間裡,跌宕起伏的人生軌跡,很讓我有些感慨。

感慨之一是世事難料。白鹿原上,白家興旺過,鹿家興旺過,但好景都不長,跌下去,又起來,起來又下去。白鹿兩家三代人被命運在砧板上無情地反覆敲打。什麼時候正面烤,什麼時候背面敲,世事難料。所以,自己不論什麼時候,都別悲觀,也別驕傲。活得好,是祖上有德,自己運氣好;活得不好,是時候沒到,自己還要再加把勁兒熬一熬。人的一生漫長得很,一時得意、一是低落,千萬不要把一時的狀態當成永恆。對人生的態度,在困難的時候要能堅持得住,在得意的時候要沉穩得住,不要被表象迷惑。

感慨之二是尊重別人。尊重高位的人,也尊重卑微的人。地位卑微的人難保一輩子卑微,即使一輩子卑微,下一輩子,人家未必不翻身,時間能改變一切。即便是打了一輩子長工的鹿三,還生出了一個將來當保全營營長的黑娃一樣的兒子來。地主白嘉軒的兒子,也有賣房賣地半死不活的一天。世界是多元的,不要把人看死了,這等於自斷後路。這樣的後路,眼前可能不需要,等到真需要的時候,已經晚了。

感慨之三,做人要 向朱先生學習。朱先生讀聖人書,有崇高的精神境界,立志學為好人;又不拘泥於聖人之言,在混亂不堪的世界中,既不隨波逐流,也不拘泥死板,不論世事怎么變化,總能找到自己能做的事情,盡力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低調而不驕傲。管你張縣長李縣長,共產黨還是國民黨,他有他的抱負、理想與信念,成敗不縈於心,不媚俗,不庸俗,光明磊落。同時,在生活面前,他有血有肉,有男人的骨氣,又不失情調,讓我佩服。

感慨之四,有自己的原則,但也給別人一個機會。白嘉軒做事太硬,鹿子霖就圓滑很多。白嘉軒要是能夠在堅持自己的原則的同時,多給子女一點諒解,或許白孝文也不至墮落到那種程度。而鹿子霖做事情太過陰損。這樣的陰損是否能招來禍患我看不一定。但做人還是光明正大些好,坦坦蕩蕩,才能心無所懼。

白鹿原讀後感5

長篇小說《白鹿原》是上世紀前五十年渭河平原的一段秘史,那厚重深遂的思想內容,複雜多變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節,絢麗多彩的風土人情,形成鮮明的藝術特色,引人入勝,令人震撼。我感觸最深的一點是,在重大的社會變革衝擊下,傳統文化不可避免地走向沒落解體。

位於渭河平原的白鹿原,在封建專制的農耕文明中生活了多年的候氏家族,某年某日兩兄弟分別換為“白”姓、“鹿”姓,兩姓的後人同有一個祠堂,奉行一個族規,共有一位族長。兩姓子孫千百年耒也為爭奪白鹿原的統治權有所爭鬥,但由於傳統文化的薰染,族規鄉約的制約,也因為有像白嘉軒這樣一類德高望重、身體力行維護族規鄉約的族長,有像朱先生這樣一些傳統文化精神領袖的教化渲染,白鹿原維持著旣定的社會秩序,世世代代得以繁衍生存。

然而,辛亥革命,軍閥混戰,日寇入侵,三年內戰等等一耒,白鹿原翻雲覆雨,王旗變幻,這一糸列重大的社會變革事件和隨之而耒的各種思潮觀念,與產生於農耕社會舊的傳統文化發生了嚴重衝突,也給爭奪白鹿原統治權的爭鬥賦予了從末有過的殘烈色彩。面對社會巨變和各種思潮,傳統文化節節敗退。儘管白嘉軒力挽狂瀾,重修祠堂,立鄉約,續家譜,對兒子白孝文違犯族規鄉約照樣重罰,對打殘自己的黑娃以德報怨,朱先生等人奔走呼號,仍然無法挽回傳統文化沒落的趨勢。

到了白嘉軒兒女們這代人,傳統文化在他們身上固然還有些許痕跡,但總體耒說巳漸行漸遠。白鹿原的這代後人分屬不同陣營,奉行各自的人生哲學,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小說中有兩段分別敘述白鹿原不肖子弟白孝文、黑娃回鄉祭祖的情節,這兩次祭祖儀式均由族長白嘉軒主持,似乎浪子回頭金不換,族規鄉約又逢春,白族長、朱先生無不為之歡欣。其實白孝文根本不是回鄉懺悔,而是為了洗刷昔日的恥辱,顯耀自己的成功,所以他離開白鹿原時說的一句話,“誰走不出這原,誰一輩子沒出息!”道出玄機。黑娃倒是真心重新做人,後耒卻死在曾假懺悔祭祖的白孝文之手,實在可悲可嘆!

產生於農耕社會的傳統文化,之所以在巨大的社會變革面前走向沒落,因為它總體上已經變得不合適宜,本耒,它還有些恆久性可供後耒人吸收和借鑑的部分,但重大的社會變革,激烈的衝突,很容易採取極端對立的態度,一方要全盤否定,一方要完全繼承。只有社會穩定了,才有可能採取理性的態度對傳統文化進行梳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我很欣賞《白鹿原》1993年初版的封面畫,畫中一位滿臉滄桑的老頭子佝僂著腰,拄著拐杖,瞇著雙眼,注視著不遠的前方。我想這位老人就是白鹿原上傳統文化的代表和捍衛者白嘉軒族長。老人在看什麼?也許是在看白鹿原,也許是在追尋逝去的白鹿,也許是在想念自己的兒女…但我更相信,老人是在懷念過去平靜的歲月,對眼前發生的感到困惑和無奈。這幅畫準確地表達了《白鹿原》作者的意圖:為產生於農耕社會的傳統文化唱輓歌。

白鹿原讀後感6

近期讀小說,我感到陳忠實的長篇小說《白鹿原》是最好的一部小說。這部最早出版於一九九三年的小說,我也是很早就知道有這本書了,可是一直沒有讀過,這不能不說這一個遺憾!

《白鹿原》所反映的生活年代,與小說的時間跨越有半個多世紀,從清末寫到解放初,其間還涉及到解放以後更長的時間。我總的感覺是,這是一部浸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小說,比如占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學和神秘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運的因果報應等等。當然,這也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小說,深刻而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社會的歷史變遷。

從小說的閱讀中,我還感到小說中對人物的“死” 的結局的處理寫的極具震憾力量,簡直就是驚心動魄!這對我的感受是最深的了。小說中的黑娃,大號叫鹿兆謙的。其父鹿三一直是白嘉軒家的長工,而且是極其幸福的長工,他一直到死也是幸福著的。而黑娃卻具有一種反叛的性格,他不聽老子的勸告,自己跳出白鹿原,到渭南一清末武舉人家做了長工,並因此與武舉人的小老婆田小娥相好上了。倆口子回到白鹿原後,其真相被揭露後,黑娃與田小娥住進了一口窯洞裡,開始他們的生活。大革命時,鬧農協,鹿兆鵬鼓動黑娃出來革命。革命失敗了,黑娃進了習旅開始當兵。習旅暴動失敗後,黑娃開始了土匪生涯。我本以為黑娃當土匪,應該要死在這條道上,不想黑娃沒死。在土匪頭目大拇指死後,作為二拇指的黑娃領著百十號土匪接受了縣保全團的招安,當了第三營也就是炮營的營長。黑娃招呼的緊,炮營的兵不但要炮,還要求佩槍,這都得到了滿足,這也說明黑娃對招安後的一種心理,那是懷著深深的戒意的。本想,接受招安的土匪沒有好下場,黑娃該死了。誰想黑娃還沒有死,營長當的好好的。而且,他還拜朱先生為師,暴戾之氣盡褪,簡直脫胎換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這就出現了,黑娃讓手下的兵把自己綁在大炮筒上五天五夜戒掉了大煙,娶了知書達禮的小姐為妻,回到白鹿原拜了祖宗牌位,屬於洗心革面,浪子回頭的那一種。最最不該死的時候,是黑娃聽從鹿兆鵬的勸告,策動了臨解放前的起義,黑娃是策划起義的主要人物之一,對革命有了一定貢獻,還當上了革命政權的副縣長。然而,大難從此開始,白孝文作為縣長變成了革命功臣,而黑娃卻忽然之間變成了xx,被捕坐監槍斃,還是和國民黨的縣長及總鄉約田福賢一起被槍斃掉。這真是黑娃該死的時候沒有死,不該死的時候卻死了。

作為田小娥,從武舉人的小老婆變成黑娃的老婆以後,我覺得最初田小娥也是想與黑娃一起安份守已地過日子的,誰知黑娃革命了。革命的黑娃不在家了,當土匪的黑娃也不回來了,這又給鹿子霖創造了條件。鹿子霖每月到田小娥住的窯洞去兩次,與田小娥廝混,不想姦情差點兒敗露!雖然有一個替死鬼兒,鹿子霖躲過了這一劫。但是,鹿子霖卻咽不下這口窩囊氣兒,他設計了讓田小娥勾引白孝文,要出一口惡氣,也讓作為族長的白嘉軒丟盡臉面。這計策果然成功,白孝文與田小娥也好上了。由此發生的是:白孝文在祠堂接受處罰,白嘉軒與兒子白孝文分家,白孝文由此開始的迅速墮落,讓鹿子霖充分地滿足了報復白嘉軒的心理。而此時田小娥的壽限也到頭了,作為公公的鹿三,看到自己的主子白嘉軒一家由於被不肖兒黑娃娶的媳婦田小娥攪和成這樣,竟被深深地激怒了,他摸黑進了田小娥住的窯洞,用磨得飛快的梭槍頭,一槍扎在了田小娥的後背心上。田小娥臨死前一回頭和一聲驚叫:“大呀!”其生命也由此定格。其後,白鹿原發生了一場溫疫,死了好多人,白嘉軒的媳婦仙草同樣是死於那場溫疫;而鹿三從殺死兒媳後,精神竟變得恍恍惚惚,似乎田小娥的鬼魂附身了,從此人也變得有時清醒有時糊塗。這一切仿佛都和田小娥的死和她的陰魂始終不散,一直在作祟有關係。於是,白鹿原的人在那座田小娥居住過的窯洞上造了一座六層的塔,以鎮田小娥的陰魂,不讓其出來害白鹿原的人們。

小說中鹿兆海和白靈的死,很具有一種悲劇色彩。鹿兆海參加了革命軍,上了軍官學校,加入了國民黨,並且他一直深愛著白靈。中條山阻擊戰中,他殺死了四十五名鬼子。而且,他按照朱先生的請求,每殺死一個鬼子,就割下一綹頭髮束好,放入一個鐵罐中。可是鹿兆海呢!悲就悲在沒有死在抗日前線,卻死在圍剿紅軍的戰鬥中。死後,靈柩回鄉,師里卻說鹿兆海——鹿團長是抗日犧牲的。白鹿原舉行的安葬儀式隆重之至!白靈在西安上學,她與鹿兆海一直相愛,卻由於黨派之爭,倆人不能相愛!白靈在西安加入了共產黨,作為知識青年,投入到轟轟烈烈的革命鬥爭中。而又由於革命工作的需要,她與鹿兆海的大哥——鹿兆鵬假扮夫妻在西安城裡做起了地下工作。因為革命道路的一致性,倆人終於相愛成了真正的夫妻。後來,白靈因為在一次領導學生運動中,她一磚頭砸到了國民黨教育部長的鼻樑上,由此身份暴露被迫轉入紅軍的根據地。在根據地,白靈滿腔革命熱情地工作,可是由於一名西安來根據地的學生叛變投敵,一場紅色恐怖在根據地開始了。抓內奸抓特務,一大批革命同志被牽連。白靈也未能幸免於難,她也是作為“特務”被監禁,最後被活埋。真是,沒有死在敵人的屠刀下,卻死在革命者自己的手裡。解放後,白靈也是被作為革命烈士對待的,家裡也掛上了革命烈士的牌牌。白嘉軒問起白靈的死因時,幾位幹部囁囁嚅嚅地無法回答。奇的是,白靈的死的那晚,白嘉軒做一個夢,夢見了白鹿也夢見了白靈。這使得白嘉軒一大早冒著風雪,跑了好遠的路,來到朱先生住的地方——白鹿書院,要求朱先生解夢。奇的是,白嘉軒的大姐也是做了一個同樣的夢。朱先生心道,白靈出大禍事了。可是朱先生沒有說出來,只是寬慰他們姐弟倆!

朱先生的死則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讀之令人驚嘆!朱先生在送完給八位同仁的縣誌後,當晚寫下了一份遺囑:不蒙蒙臉紙,不用棺材,不要吹鼓手,不向親友報喪,不接待任何弔孝者,不用磚箍墓,總而言之,不要鋪張,不要喧嚷,儘早入土。朱先生還向其妻交待和描述了自己設計墓室的想法:不用磚,只用未經烘燒的磚坯砌墓室;墓室里盤壘一個土炕,把他一生寫下的十部專著捆成枕頭,還有他雕刻的一塊磚頭,不準任何人撕開包裏的牛皮紙,連紙一起篏到墓室的暗室小洞口。 朱先生死後,就是按照朱先生的安排,辦的後事。更奇的是,幾十年後,一群臂纏紅色袖章的中學生打著紅旗,衝進白鹿書院破“四舊”時鬧騰了一陣了。不久,書院住進來,滋水縣的一派造反隊,並在此發生了一場武鬥,死了許多男女。之後又過了七八年,時間在批林批孔的年代,又有一群紅衛兵打著紅旗從白鹿原走下原坡,一直走到坡根下開始扒朱先生的墓。四五十人男女學生從早晨挖到傍晚,終於挖開了朱先生的墓。墓室里除了朱先生的遺骨外,只搜出一塊經過燒制和打磨的磚頭,經老師辨認,一面上刻著六個字:天作孽 猶可違;另一面也是刻著六個字:人作孽 不可活!一學生憤怒地抓起磚頭一摔,那磚頭沒有折斷卻分開成了兩層,裡面同樣刻著一行字:折騰到何日為止!這讓學生和圍觀的村民全都驚呼起來……

《白鹿原》當中,寫小說中人物死的結局有很多,像仙草的死是那么地鎮靜;像鹿兆鵬家裡,那位鹿兆鵬的媳婦,死又是那么地讓人感到可憐與可怖;像最後鹿子霖的死又是那么地窩囊,一切仿佛都是因果緣分。近期讀小說,可以這樣講,我讀《白鹿原》所受到的感觸最深了,從中悟出的道理也多,關於小說中死的話題,只是自己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個重要方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