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散文讀後感

畢淑敏把日常生活中極為平常的事物作為審美客體,把人人都經歷的事情寫得妙趣橫生。這種樸實無華的文風,很有一點“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境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畢淑敏散文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畢淑敏散文讀後感篇一

我很崇拜畢淑敏,特別愛讀她的散文集。有人這樣評價她:在熱鬧而浮躁的文壇,畢淑敏似乎自立門戶,不能把她歸屬於任何一個派別;她不以學問見長,也不以前衛的語言標榜;她不是江南的清山秀水,也不是草原上的黑駿馬,她似乎是從五千年的文化傳統中走來,但又不全是傳統文化的回歸。她把日常生活中極為平常的事物作為審美客體,把人人都經歷的事情寫得妙趣橫生。這種樸實無華的文風,很有一點“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境界。

在暑假裡,再次讀了《畢淑敏散文》,和她一起分享了心靈的顫動,畢淑敏以散文的形式,以詩一般的文字告訴我們“愛”是世界上最有記憶的金屬,她是那么具有奪目的光澤,是那么具有多艷的色彩。“愛”是人世間最最具有情感,最最具魅力的,是任何物品所替代不了的。《愛怕什麼》是畢淑敏的散文名篇,被現代人稱為“心理散文”。在讀的過程中,我對文章產生了特有的激動,或許是畢淑敏在字裡行間對我的打動,第一次,我真真地對“愛”有那樣的按捺不住的衝動,肯定地說,正是畢淑敏對“愛”的深刻理解打動了我。

“愛一樁事業,就奮不顧身地投入。愛一個人,就斬釘截鐵地追求。愛一個民族,就挫骨揚灰地獻身。愛一種信仰,就至死不悔。” 從畢淑敏對“愛”的詮釋中,不難看出她對“愛”那種獨有釋懷。

閱讀這篇散文,感覺畢淑敏對“愛”的解釋特別具有生活的氣息,特別具有人性的舒漫,使“愛”更具有人性之魂。在她的筆下,“愛”怕撒謊,“愛”怕沉默,“愛”怕猶豫,“愛”怕模稜兩可,“愛”怕沙上建塔,“愛”怕無源之水,“愛”怕假冒偽劣,“愛”怕刻意求工。“說了愛的許多毛病,愛豈不一無是處?”其實不然,畢淑敏在散文中用了大量的“愛是什麼”從廣泛的多視角詮釋了“愛”的博大、“愛”的堅固、“愛”的力量和宏大。文中對“愛”的強調,足以保有一份人世間的真“愛”真“情”,能使孕育萬物之生活的草原生長出能力、勇氣、智慧、才幹、友誼、關懷……。保有一份真“愛”,就是照耀人生長明的溫暖的燈。

從閱讀畢淑敏的散文中,我更多的體味是教師應該如何對學生傾注愛,傾注多少“愛”,是“一生”還是“一時”。母親對自己的孩子傾注的是畢生的精力和愛,教師更應具有母親的博大情懷和終生的“愛”,因為教師的職業就是以“愛”的呵護,“愛”的德行,照耀學生們前行的道路。

我在畢淑敏散文中,體味到“愛”的真諦—— “愛是神奇的化學試劑能讓苦難變得香甜,能讓一分鐘永駐成永遠,能讓平凡的容顏貌若天仙,能讓喃喃細雨雅過雷鳴電閃。”

“愛”是教育者的情懷,“愛”是教師的職業特性,“愛”是靈魂工程師們的之情,“愛”是學生成長的土壤,“愛”是學生快樂的源泉。“愛”是孕育萬物的草原。在這裡,能長出能力、勇氣、智慧、才幹、友誼、關懷……所有人間的美德和屬於大自然的美麗天分,愛都會贈與你。”

畢淑敏散文讀後感篇二

無論曾經有多少神聖的理由,今天都要向紅柳懺悔1

曾經在世界屋脊,雪域高原西-藏之上,有一種頑強的植物,屹立在沙丘之上,迎風而立,有人說:“傻!不會找個背風的地方貓著,非強出頭1。當然,如此讓人無語的話最終會被河蟹的,因為他犯了一個最基本的錯誤——本末倒置!千百年前,這種植物出現在這星球——地球的一個角落——青藏高原,他們根據自然的選擇,來到這裡安居樂業,那時這裡一片平坦。但颶風似乎並不歡迎這些“柳堅強”,無情地對他們進行驅趕。但他們——一群強勁偉大的“釘子戶”,任由沙石的衝擊與驅趕,他們迎風而立,咬定大地不放鬆,就這樣,一群又一群“拆遷部隊”——沙石沖向了他,但是他們以不屈的意志力,成為了億萬沙石的頂禮膜拜,最終形成了一個個沙丘。

“他們”是誰?這就是偉大的紅柳,曾經偉大,而現在,他們早已在飄香的小廚房,在溫暖火爐邊,化為一縷縷輕煙,飄向遠方。當人們再想起他,他早已含笑從世界屋脊離開了,沒有眼淚,欲哭無淚!為什麼笑?這是傷心過後最無奈的爆發。紅柳笑自己的愚笨,在這個星球屹立了數千年,經歷了風摧殘,沙的踐踏,雪的洗禮·····他們不曾畏懼自然的力量,但最後的結果是 千年的道行被人類的一顆炸藥,2s,3s或更長,他們的生命便宣告結束了。矛盾!古人云:“人類在自然的面前是渺小的1紅柳云:“你們的炸藥夠牛X,自然用幾千年都沒打到我,你們······(斷氣了)”。

言歸正傳,就算通過上文的對比,人類1:0領先於自然。但憑什麼我們這些初來乍到的“新新生物”有權去毀滅自己的“長輩”!?他們何罪之有僅僅因為解放前條件艱苦?為了幾條人命滅絕了一個物種!這話講的似乎太沒人情味,太不人道。記得還有一篇文章里,一位女紅軍為了養育自己的孩子天天每餐喝鴿子湯,288天,數千隻鴿子。有人說,這是母親為自己孩子最無奈的選擇,可是,鴿子不是媽生的?他們不會哭泣,但不會心痛嗎!人類,不對,是我們,總把自己抬得太高了,我們把自己放在了地球食物鏈的最頂層,認為我們主宰一切。我們錯了!

甘肅又發生了土石流,當報紙說這又是一個“自然的懲罰”,但我不這樣認為,這是我們給自己的懲罰,依然是最溫順的,他們總是逆來順受,他們想保護人類,但人類正一點一點破壞著自己最自然的保護。

這一刻,我想自然懺悔!

畢淑敏散文讀後感篇三

從前語文老師讓寫讀後感,總是不知所言敷衍了事。如今,我居然自發地來寫一篇讀後感,不過寫的是隨筆隨感而已。

我喜歡畢淑敏的文章,喜歡那種輕鬆有趣的風格,我一直喜歡輕鬆有趣的東西,她寫的不但有趣,更是發人深思,覺得很有意義,把一些大道理都寫得簡單明了,適合我這種智商理解能力均不高的腦袋。喜歡她一針見血的睿智,比如這句現代女性買個提包都追求品質上乘,我們為何不追求自身的優良?

有不少篇是討論女性的問題。看了評析想不通那些年輕的甘於做別人情人的女子,是因為懶惰,因為糊塗,因為虛榮貪圖富貴,就那樣不負責任地放棄自己的身體,自己的感情,自己的前途,我想她們應該不愛自己,為何不想想等年歲大了怎么辦,等別人又有了新歡怎么辦。把自己的生計前途幸福全託付在一個不靠譜的男人身上,真是一齣悲劇。女性應該是更感性更注重感情的動物,那么多女子甘於這么做我真的不太明白。也許我的思想比較老套,但我依然堅信生活該是和諧穩定的,有可以去愛的人,有愛自己的人,這樣才是幸福的。

談論死亡,畢淑敏不懼怕死亡,這是正常的,為什麼我們要害怕呢?就像我們要進行新陳代謝,大自然新生代替死亡一樣正常。我尤其贊同她的死亡該回歸家庭的觀點,如果明知道自己快去世了,卻要不斷在醫院折騰,費錢費力所有人跟著受罪,何苦呢?我希望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期,吃好點,喝好點,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家人給予充分的關愛,在安詳平靜中死去。並且我也不希望家人太過傷悲,只要他們繼續快樂幸福地生活就是我幸福了。

談到教育,畢淑敏也有很多獨到的見解。要充分考慮孩子的自尊心,不能孩子已經很痛苦還要嘮叨不已以為這樣效果好,會讓孩子在無窮的心理折磨中喪失了尊嚴。忽然想起弟弟,因為和我的年齡離得近,以致我很小就沒奶吃了,外婆心疼我,時不時數落弟弟來得不應該,弟弟無奈反抗,從此後仇視外婆,我一直很不理解,為什麼他會對人很好的外婆那么有成見,為什麼他的舉動有時那么古怪讓人傷心,現在終於明白了。我們的父母老人,由於繁忙忽視了對孩子心靈的保護,傷害了孩子也不知道。

她主張表揚也要慎用,凡是隸屬天分的那一部分,與生俱來的特質,都大可不必過多地表揚或是批評。我們的批評教育或者賞識教育也該有個度。

談到移民的子女,她的見聞讓我震驚,看了那么多孩子們在國外快活自信的文章,再看這篇才讓我覺得移民真的是有利有弊。我打心眼不希望人才都往外留,希望祖國的環境,教育,公務員,食品醫療制度……都可以人性化一點,美好一點。祖國再差再落後,也有好的方面,身處其中也許不知而已。父母都是認為自己是為孩子,可是孩子真的快樂真的願意嗎?一切都被大人主宰,這些真的適合他們嗎?孩子能適應外國的語言習俗,沒有歧視,融入其中嗎?

書本閱讀給了我說不出的充實,說不出的感動,這是在網上閱讀所達不到的,畢竟一切事物有利有弊,網上閱讀也永遠代替不了書本閱讀。發自內心地感嘆一句:畢淑敏寫得真好!有空讀好書享受閱讀樂趣真好!

決定了,我的理想職業是教師,心理評估師,中醫結合起來,另外爭當一個好的女兒,妻子,母親,奶奶。

我讀的是《畢淑敏散文精品賞析》這本書,摘出幾段給大家看看,很值得推薦,雖然一字一句打得真辛苦。

女人難得智慧。她們多的是小聰明,乏的是大清醒。過多的脂粉模糊了她們的眼睛,狹隘的圈子拘謹了她們的想像。她們的嗅覺易在甜蜜的語言中遲鈍,她們的腳步易在撲朔的路徑中迷離。

任何存在,只要是和諧的就不為過,你幹得好和我嫁得好沒有對錯。但有些女孩子懷著不勞而獲的心理去傍個大款,一時似乎也是一種物質精神雙豐收,成為籠中的金絲雀的結果又如何?據說深圳某些二奶樓盤幾乎每周都有自殺身亡的年輕美貌女子,或因對方破產生活無以維繫,或因對方移情別戀成為棄婦,或因被社會道德所不容而無顏過正大光明的日子……

那天跟薑湯聊他的《薑湯說女人》,說起這些現象,他道:其實這些為了物質利益而犧牲自我的女子都很傻,她們誤以為擁有了物質享受就是生存的終極目的,其實天長日久來看,睡在別墅里跟住居民樓沒那么大區別,吃青菜稀飯跟天天吃鮑魚海鮮沒什麼兩樣,出入高級轎車與坐捷運公交也沒什麼大不同,而放棄了一個人活出自我的權利與機會,實在是得不償失。此言與畢淑敏有相通之處。

告辭出來,滿地是蕭瑟的黃葉。我說,有多少人知道新移民的孩子心中的憂愁?

安妮說,移民的第一代,就是這樣艱難地走過。他們是邊緣人,他們自卑,他們難以融入主流社會,他們中的某些人,會把這一切遷怒於自己的故國。他們希望美國人忘記他們新移民的身份,他們要做的,就是變得比一個原生的美國人更像美國人,在他們之中,當一些人積聚了足夠的財富之後,有了更多的思考之後,他們才會在更高的尺度上,看待故國的文化,以做一個中國人的後裔為榮。在現今的美國,這樣的華裔是很少的。所以,我說,在那所貴族學校里的那位女生,是一個例外。

謝謝安妮所給予我的啟示和指點。說實話,那一天,我整個心情抑鬱不堪。這些孩子是我見到的最壓抑的孩子,他們喪失了快樂,失去了與人為善的習慣,失去了反應與說真話的能力,他們的少年時光被閹割肢解。他們的情形,令人想到沒有歸屬感的蝙蝠,想到黑色與夜晚。他們是從故國的土地上連根拔出,在新的土地上又動盪漂浮的秧苗。我明白他們為什麼有那樣遲鈍的眼神,那是慘痛的自發的保護。要練就怎么無動於衷的心態,才能抵禦這種文化的休克和剝離的淒涼?!

我猜這些少年心中,定有成人所難以體味的痛楚。他們不說,他們無所言說。沒有人能察覺,甚至連他們的父母,也未曾聽到這深重的創痕,怎樣把淋漓的鮮血,從幼嫩的心房連綿不斷地刺出……

我對安妮說,我希望他們之中將來有人成為優秀的心理醫生,做跨文化的心理學研究,以幫助一代代新移民的孩子,度過轉折中的艱難時期。

安妮說,在美國,看心理醫生的費用很高。即使有了這樣的醫生,新移民的孩子,也未必看得起啊。

父母常常以為小孩子是沒有或是缺乏自尊心的。隨意地大聲斥責他們,為了一點小小的過錯,嘮叨不止。不管是什麼場合,有什麼人在場,只顧自己說得痛苦,全然不理會小小的孩子是否承受得了。以為只要是良藥,再苦澀,孩子也應臉不變色心不跳地吞下去,孩子越痛苦,越說明對這次教育的印象深刻,越能夠起到舉一反三的效力。

這樣的父母,實在是想錯了。

能夠約束人們不再重蹈覆轍的唯一韁繩,是內省的自尊和自製。它的本質是一種對自己的珍惜和對他人的敬重,是對社會公有法則的遵守與服從。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在無窮的心理折磨中喪失了尊嚴,無論他今後所受的教育如何專業,心理地陰暗和殘缺都很難彌補,人格潛伏著巨大危機。

人們常常以為只有批評才需注重場合,若是表揚,在任何時機任何情形下都是適宜的,這也是一個誤區。

批評和表揚的主要馳騁疆域,應該是人的力量可以抵達的範圍和深度。它們是評價態度的標尺而不是鑑定天資的分光鏡。我們可以批評孩子的懶散,而不應當指責兒童的智力。我們可以表揚女孩把手帕洗得很潔淨,而不宜誇獎她的服裝高貴。我們可以批評臨陣脫逃的怯懦無能,卻不要影射先天的多病與體弱。我們可以表揚經過鍛鍊的強壯機敏,卻不必太在意得子遺傳的高大與威猛……

不宜的批評和表揚,如同太涼的冰水和太熱的蒸汽,都會對我們的精神造成破壞。孩子和年輕人的皮膚與心靈,更為精巧細膩。他們自我修復的能力還不夠頑強,如果傷害太深,會留下終生難復的印跡,沒到淫雨天便陣陣作痛。遺下的疤痕,侵犯了人生的光彩與美麗。

我不喜歡總愛說自己年輕的中年人,那是對一個人基本的組成部分年齡的不敬。年齡是生命的坐標,好似一個中學生,一年年讀書,一年年升級。明明要進大學了,卻要蹲班二年級,不很相宜吧?

我不喜歡懼怕衰老的中年人,以你的經驗,已知那是不可逃避的天然。別裝爛漫,別故意先是身手敏捷頭腦不凡,懂得漸漸消失冰欣然迎接老邁是一種成熟的光榮。

衰老後的死亡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人們並不覺得成熟的麥子變得枯黃,然後倒伏在地,是多么恐怖和不可思議的事情。那是大自然的必然。舊的麥秸不回歸土地,就沒有新的麥株的繁榮。

一位老人,哪怕他從來沒有進過醫院,哪怕他再三表明自己要死在家裡,卻沒有人理睬他。人們逐漸認為只有死在醫院裡才是正常的,才算盡到了責任。如果誰死在了家裡,輿論會認為他沒有得到良好的照料。

現代化剝奪了人死在自己熟悉的安全的家裡的權利。現在,是回歸的時候了。讓死亡回歸家庭。讓瀕臨死亡的人,享受最後的安寧與尊嚴。他們將在自己的家裡和親人的包繞之下,平靜地圓形。我們奉行的觀念是——不必搶救死亡。死亡是不應該進行搶救的。因為死亡並不是一種失敗。既不是醫生的失敗,也不是病人的失敗。讓病人安詳舒適地死去,正是醫生神聖的責任所在。我們的座右銘是——尊嚴地死去。這包括他是怎樣潔淨地來到這個世界上,他也要怎樣潔淨地離開這個世界。我所說的潔淨,並不僅僅指的是塵土和污垢,而是指在死者的身上,不要遺留有人工的化學的放射的等等強加給他的痕跡。常常有這種現象,醫院裡,人已經去世了,他的身上還插著很多根管子,輸液的輸氧的……還有放射和電擊的痕跡。那是很不人道的。

美麗的女人首先是和諧的。面容的和諧,體態的和諧,靈與肉的和諧。

美麗的女人應該是持久的。凡稍縱即逝的美麗都不是屬於人的,而是屬於物的。美麗的女人少年時像露水一樣純潔,青年時像白樺一樣蓬勃,中年時像麥穗一樣端莊,老年時像河流的入海口,舒緩而磅礴。

女人要學會播種,即使是在一個沒有收穫的季節。女人太習慣以谷穗衡量是否豐收,殊不知有時播種就是一切。開心的鑰匙不是掛在山崖上,就在我們伸手可及的地方。

只要你感到是為自己而生活,世界也許就會在眼中變一個樣子。寫文章,為什麼一定要發表?自己對自己傾訴,會使心靈平和。練書法,為什麼一定要展覽?凝神屏氣地書寫,就是與天地古今的交融。教學生,為什麼一定要到學校?做善事,為什麼一定要別人知曉?

在生命所有的季節播種,喜悅存在於勞動的過程中。

女人比男人更需要智慧,因為她們是更柔弱的動物。智慧是優秀女人貼身的黃金軟甲,救了自身才可救旁人。沒有智慧的女人,是一種通體透明的藻類,既無反擊外界侵襲的能力,又無適應自身變異的對策,她們是永不設防的城市。智慧是女人纖纖素手中的利斧,可斬征途的荊棘,可斫身邊的贅物。面對波光詭譎的海洋,智慧是女兒家永不調謝的白帆。

女人和食物,是完全不同的。男女之間的性關係,絕不像人和物之間的關係那樣簡單和明朗。它是人類有史以來最親密的關係之一。兩個不同的人,彼此深刻地走入了對方的心理和生理,這是關乎生命和尊嚴地大事情,絕非電光火石的一拍兩清。倘若有什麼人把它說得輕描淡寫或是一錢不值,如果他不是極端的愚蠢那就一定是有險惡的用心了。

其實在婚姻這件事上,絕對的好或是絕對的壞,大約是沒有或是極少的,有的只是常態,只是平衡,只是相宜。單憑某個孤立的條件來尋找愛人,只怕是不夠成熟的表現。你是一個什麼人,你可要先認清,才好去尋找一個和你相宜的人。

戀愛婚姻是一個尋找對方更是尋找自己的過程。你整個的價值和思想體系,都在這種親密無間的關係中得以延伸和凸現。

如果你把金錢當作人生的要素,你就不要尋找一個俠肝義膽的愛人。

如果你荊釵布裙安於寡淡,就不要尋找一個鴻鵠千里的愛人。即便你以非凡的預見知道他會飛抵雲天,也不要向這預見屈服,把自己的一生押了出去。否則他的翅膀上墜著你,他無法自在遨遊,你也被稀薄的空氣掠得膽戰心驚。

如果你單純以色相示人,就要準備在人老色衰的時候被厭惡和拋棄。如果你喜歡誇誇其談,就等著別欺騙的結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