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讀後感1000字以上

導讀:讀了《圍城》,給我們留下的深刻印象的是;主人公方鴻漸的愛情、婚姻狀態,充分體現了舊中國知識分子在東西方文明夾擊下的生活困境和精神狀態。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圍城讀後感兩篇,字數在1000字以上。

圍城讀後感1100字

“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這句話出自錢鍾書先生所著的《圍城》。小說的主幹是圍繞著主人公的婚姻與職業而展開的,各個人物大都加入了那場令人尷尬的“圍城”遊戲:進去的想出來,出來的想進去,實際上卻是出不來又進不去。作者藉此揭示人類根本的劣根性:人性的盲目。在這樣一種進進出出而又無可奈何的生存狀態中,人失去了目的性,就像無頭蒼蠅,最終在忙忙叨叨、糊裡糊塗中結束生命。

所謂“時勢造就英雄”,小說描寫的是抗戰時期從上海到西南後方的一群受到洋化教育的上層知識分子,在感情和名利場中互相傾軋的灰色生活,揭示了當時社會的腐敗和西方教育的醜陋。主要人物方鴻漸是一個留學生,他善良而軟弱,聰明而虛浮,胸無大志,渾渾噩噩,一事無成。此外還有發國難財的教授韓學愈,靈魂猥瑣的大學校長高松年等一批灰色知識分子。作品以心理描寫見長,語言機智,幽默,犀利,具有強烈的諷刺性。

讀了《圍城》,給我們留下的深刻印象的是;主人公方鴻漸的愛情、婚姻狀態,充分體現了舊中國知識分子在東西方文明夾擊下的生活困境和精神狀態。從更高的層面上說,也是寫了人生追求和事實困頓的深刻矛盾。

方鴻漸是一個江南小縣的鄉紳之家的長子,由“名義丈人”資助留洋讀書,但他並沒好好珍惜這個機會,隨便聽幾門功課,興趣頗廣,心得全無,生活尤其懶散,還在四年中換了三間大學。為對自己的父母以及“名義丈人”有所交代更做出荒唐之舉,用金錢去換取一紙文憑,戴上“博士”的方帽,以求矇混過關。在歸國的郵輪上,他經不起已有未婚夫的鮑小姐的引誘,與她鬼混在一起,結果被人家玩弄於股掌之間。一個所謂的留洋學生,竟落得如此下場,多么的可笑、可悲。

方鴻漸去三閭大學前與蘇文紈的表妹唐曉芙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但一系列的誤解造成了一個無可挽回的局面,兩人最後還是以分手告終。唐曉芙是令人難忘的,因為她差不多是書中唯一一個使人敢於去愛的女性。她並沒有加入“圍城”遊戲,惟有愛她才能使方鴻漸不太可能落入“陷阱”。這樣想時,就不能不特別為方鴻漸抱憾了。他分明錯過了這可能形成另一番生命境界的僅次一次的機會。

最終方鴻漸與孫柔嘉結婚。是他並沒有經過深思熟慮,雙方都沒有完全了解對方的結合,也許是為了流言蜚語,也許只是一時衝動。然而,有一點是很清楚的,在沒有牢固感情的前提下談婚論嫁,而且還沒有徵得雙方父母的同意,如此草率而成的婚姻,導致的後果是他們的家庭矛盾重重。方鴻漸為了妻子,不惜與家人疏遠,而妻子卻不能體諒他的難處。兩人整天都在猜忌、煩悶中艱難度日,雙方肚子裡都有自己的秘密,不能坦誠相對。這樣的家庭,沒有半點歡樂,沒有半點溫馨可言,有的只是吵架聲、啼哭聲。

《圍城》的比喻,辛辣犀利,幽默深邃,是本書獨特的風格。作者常常藉助寓怒罵嬉笑於諷刺的比喻方法,勾劃群醜的畫像,深刻揭露和批判了當時惡俗橫流的社會,腐敗不堪的政治,從而表達了作者對社會人生的看法。

凡真正出色的文學作品,都具有一種抗理論分析力,任何自認為深透、精彩的理論都會在它們面前顯得乾癟又捉襟見肘。儘管《圍城》本身並不朦朧,但我們讀後的感覺仍然是大于思想、大於語言的。

讀了《圍城》,你會覺得自己周圍的一切,包括自己原來頗為熱衷的一些東西,都增添了不少喜劇色彩。

圍城讀後感1400字

《圍城》是我認為我有史以來度的最快的一本書了.但,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它的人物性格和很鮮明,它的內容很和我的胃口(可能含有貶義,不知是否有人會罵我早熟之類的),甚至主人公方鴻漸的一些經歷和我頗有相似之處(關於這一點,我會在文章中向大家慢慢道來).

我一開始,只是把這書當作一本普通的小說來看的,只是為了圖個樂子,也並沒想寫什麼讀後感.於是,我迷迷糊糊地,一口氣地讀到了本書的200多頁(全書共有335頁).這時,我十分納悶_我一般讀小說,200多頁會讀上近半個月.於是,我詫異地頓了頓,把書合了起來.

這時,我看到了本書的題目_《圍城》.我驚呆了.當時,我憑題目感覺《圍城》這本書應是寫一些抗戰時期的事情_"圍城"嗎!即八路軍把日本鬼子圍在一座孤城裡無路可逃,被迫投降一類的事.但是,內容和我先前的所思所想根本對不上號.它倒是講了一個上海的青年,出國留學後騙來了個博士學位,回國時候和回國後發生的事情.

我不由得再次不信任地看了看書,並懷疑這書是否印錯了,是不是誤打誤撞地把一個別的作家的什麼別的著作給印過來了.但事實證明,書是對的,我是錯的!

我無奈,小憩後,繼續看下去.

我這人有一個很大的毛病,就是書看到一半,就總想知道結尾.一番內心中的激戰後,良心逐漸敗下陣來,好奇心漸漸占了上風.以是余便翻經至其末,以觀其後果.但,此"後果"使余大失所望_這書的末尾不是結尾,而是什麼錢夫人寫的"附錄_記錢鍾書與《圍城》!"

我看了下去,還沒看到一半,便猛地把書合上,萬千的思緒戛然而止,學著趙辛楣罵孫柔嘉的架勢嗔道:"楊絳這個傢伙,沒事寫這個乾甚!這下可好,文章不用讀了,內容不用捉摸了,我成受害者,冤大頭了!"

但是,冤大頭還是幾乎一口氣地把這本書讀完了_它的內容太精彩了!

從那次經歷後,我終於明白了這大學生的平常生活和艷遇等事件與"圍城"二字有什麼關係.

不過,在說"圍城"二字之前,還是先來說說這本書,這對理解有好處.

作者錢鍾書的夫人楊絳說:"這書寫的正是作者本人的故事."也許正是這樣,作者才寫出了本書.

其實,"圍城"所講述的正是主人公方鴻漸(即作者本人)身陷"圍城"的情況.楊絳在寫"錢鍾書與《圍城》"時,曾提到了"方鴻漸結婚後處境如身陷圍城".

的確,方鴻漸在訂婚前,甚至是婚前,和孫柔嘉的關係還算比較好(不能說是十分親密_也許柔嘉說的沒錯,鴻漸根本就沒真正愛過她).但婚後二人動不動就吵嘴,甚至大打出手,柔嘉也開始吃了她以前說過不會吃的"陳醋"(即蘇文紈與唐曉芙).而且,用人李媽,柔嘉的阿姨,鴻漸家的兩個弟媳和一些其他的人也唯恐天下不亂,幫他們添油加醋.但在最後的爭吵後,二人都以深刻反省,他們雖不可能永遠不吵嘴,但我衷心希望他們能夠有所收斂,使身陷得狀況好轉一些.

但我認為,主人公身陷圍城的狀態並不光單是這一點就造就了的,也不光單是這一點就造就得了的.

例如,在眾人初到三閭大學時,才知道自己受到了校長高松年的"欺騙",也許這個騙局不是高松年刻意設下的,但這也是身不由己.但,鴻漸認為,這是.而且,孫柔嘉也受到了那些"狗男生"的欺負.

於是,我運用我超常的聯想能力後,便想到了我自己.我國小時,我因學習成績頗受大家的好評.但,升入國中後,這一切只是"父母在夸孩子的假博士學位"罷了.

於是,我整天擔驚受怕,怕被別人恥笑.但,我的老師,家長對待我就像當時蘇文紈對方鴻漸一樣.不過,我的心裡想著玩就像方鴻漸在想唐曉芙.

我於是暗下決心:無論做每件事,都要像鴻漸最初對待唐曉芙一樣對待它們.不知我是否做到了,也不知我是否能做到,但,然我立下了決心,就盡最大力來將它實現吧.

我也知道,任何一件事中,都有一個"孫柔嘉",不管"她"是好是壞,我們都要接受"她".千萬不要與"她"合不來,過不去,否則,下場是會很慘的.

另外,我身邊還有一點像小說裡面的,就是緋聞鬧得很厲害.這一點是我要"批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