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學讀後感

犯罪心理學(CriminalPsychology)是一門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圖及反應的學科,和犯罪人類學相關聯。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犯罪心理學讀後感範文,希望大家喜歡。

犯罪心理學讀後感(一):

由於經常看美國大片的緣故,我對犯罪心理學有很深的興趣。於是在課餘的時間我在圖書館借來一本《犯罪心理學》的書認真的品讀了起來。一讀起來就被深深的吸引,直到全書結局。 犯罪心理學的含義是一門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圖及反應的學科,和犯罪人類學相關連。這一門學科主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於有關“是什麼導致人犯罪”的問題,但也包含人犯罪後的反應,在逃跑中或在法庭上的。犯罪心理學家也可以做為證人,以幫助法庭了解犯人的心理。精神病學亦有處理到一部分的犯罪行為。

這本書僅僅十萬字左右,但是充分運用了犯罪心理學的知識。其內容真的太吸引人了。讓我在書中的情節中遨遊了很久很久...讀完這本書也讓我感觸頗多。好了,現在我就來介紹介紹這本讓我如此興奮的著作。

剛開始書中所提到的面具殺手,一次次的殺人,一次次的以一種非常變態的方式去善後,並且讓屍體非常快速的讓別人發現,讓我感到有點興奮。畢竟這么一個變態的殺手的背後肯定有更加有趣的故事。其次,那就是一個個的謎團和斷斷續續的描述,所以情節的跳躍下無法很清楚的弄清楚。這本書的最大特點是同時發生的事情分了好幾個段來描述。故事中的問題一扣接一扣,感覺上看我的思維還是很快就把握住了所有的細節。整本書從一開始就設下懸念,重重的疑問縈繞著我,殺手的一系列反常的動作,一些些點點滴滴的暗示,讓我被書中的情節深深的吸引,迫不及待的去搜尋每一個疑問的答案。直到文章的結局我才明白整個故事的究竟,找到了兇手。整個故事情節相當的精彩,文章結構循序漸進,環環緊扣,不留破綻。不枉費我這么認真的去讀。令我相當的有感觸。

本書從心理學觀點來探討犯罪問題,儘可能全面而深入地闡述當代犯罪心理學的理論、研究和套用,從罪犯和被害人的角度探討了犯罪的行為、 情緒和認知方面的問題。書中通過緊湊的故事儘可能全面而深入地闡述當代犯罪心理學的理論、研究和套用,分析了犯罪心理因主 觀、年齡、性別、組織形式等而出現的各種差異,反映了當前最新的研究成果,深入討論了財產犯罪、暴力犯罪、毒品犯罪、職務犯罪等不同的犯罪心理。

我很喜歡這類的讀物,電影,看完書我又接著看了幾部犯罪心理學的電影,

比如《沉默的羔羊》《七宗罪》等。在電影裡我運用了書中讀來的知識細細的分析了其中含義跟隱藏的犯罪心理。我希望以後我也能多多閱讀這方面的書籍,豐富我的知識面。陶冶了我的情操。這樣也能讓我在今後的學習與工作中變得更好。《犯罪心理學》這本書真的不錯,強烈推薦大家看這本書。

犯罪心理學讀後感((二):

犯罪心理學一詞最早出現於1790年德國人明希編寫的《犯罪心理學在刑法制度中的影響》;而最早以犯罪心理學為書名的著作是1792年德國人紹曼編寫的《犯罪心理學論》。

犯罪心理學是一門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圖及反應的學科,和犯罪人類學相關聯。普通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學科,是心理學中的基礎理論學科。

犯罪心理學它要套用普通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研究特殊的群體——犯罪人的心理活動的規律和特點,因此,普通心理學中關於人的心理的實質、各種心理活動的基本規律、人的心理發生髮展變化的規律,以及心理學研究的各種方法等都要在犯罪心理學的研究中得到套用;反之,犯罪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又可豐富和發展普通心理學的理論,使其更加充實和不斷完善。

犯罪心理學學術研究水平的不斷提高,犯罪心理與犯罪行為研究方法和手段的日臻完善,使犯罪心理學愈來愈明顯地呈現出科學的發展模式,有關犯罪心理與犯罪行為現象的研究背景、研究內容和研究結果的套用方面開始步入科學的軌道,有關犯罪心理活動的研究方式、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方面也表現出科學性的特點,逐漸形成完整的、獨特的犯罪心理學學科體系和專門的研究方法,建立起系統化的犯罪心理學的學科知識結構。

犯罪心理學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了,往往被用於刑事偵查中。對於我們更好揭露、證實、減少、控制犯罪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我歸納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幾點:

1.可為犯罪的預測、預防提供心理學依據和具體的方法。通過對犯罪心理產生的各種因素的控制,對犯罪心理進行預測和控制,就可以從客觀上減少犯罪的發生。

2.可為警察提高心理素質、提高公安隊伍戰鬥力提供理論指導。犯罪心理學研究警察的心理特點,可為其克服心理弱點、改善心理品質提供一些理論和方法。

3.通過研究犯罪人的心理痕跡,可為發現、揭露和證實犯罪,確定偵查範圍

和方向提供幫助。

4.通過研究犯罪人的心理狀態,提高審訊效果。犯罪人在審訊過程中的心理變化有一定的階段性,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心理狀態。不同的犯罪人對抗審訊的態度、方法也不一樣,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理指向,就是企圖掩蓋犯罪事實,矇混過關。審訊人員應了解犯罪人不同階段的心理狀態特點,時刻掌握其心理動向,從犯罪人的不同表現推測其心理特點並採用相應的審訊策略和方法,通過對犯罪人進行心理控制、心理影響而打破其心理防線,達到加快審訊的進程、提高審訊效果之目的。

犯罪心理學研究的科學發展並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是在遵循犯罪心理學學科發展的基本規律,不斷總結犯罪心理理論與套用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的,隨著犯罪心理學的不斷發展,犯罪心理學研究人員逐步開始採取先進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建立起系統化的犯罪心理學學科知識體系,並在實驗研究的基礎上提高了犯罪心理基本理論的科學性和套用性,犯罪心理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科學的犯罪心理與犯罪行為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使犯罪心理學走上科學的軌道,也使犯罪心理學的理論與套用研究具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犯罪心理學讀後感(三):

生活中,絕大多數的犯罪人其犯罪的心理原因或心理背景能夠被人理解。但是,也有一少部分人,其犯罪的心理狀態與正常犯罪人有所不同,屬於某種變態心理的犯罪。《態心理與犯罪行為研究》一書就為我們詳細地介紹了變態心理以及其與犯罪行為之間的關係。

所謂變態心理,是指離開正常人健康的人際反應模式表現出來的異常心理與行為,包括人的心理活動的各個方面,既有心理狀態和心理過程的異常改變,又包括能夠反映個人獨特的、穩定的和整個特徵的個性或人格的異常,即包括人的認知、情感、意志和個體心理特徵以及行為等方面的異常。《變態心理與犯罪行為研究》一書著重從變態心理的角度探討研究各類變態心理者的犯罪行為,關於變態心理,目前許多學者描述為:變態心理犯罪,可以理解為由於精神狀態不正常而導致的犯罪行為或者行為人由於變態心理的驅使而導致的犯罪行為。

《變態心理與犯罪行為研究》著重研究了人格障礙、性行為變態、智力障礙、心境障礙、精神分裂症這五類變態心理患者的犯罪類型、犯罪的變態心理原因以及犯罪行為特點,其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介紹心境障礙與犯罪一章中抑鬱症患者“擴大殺人”的殺人行為。“擴大自殺”是指患者在極端抑鬱而萌發自殺念頭的同時,可能出於“憐惜”動機而將自己的子女或配偶先殺死,呈現“利他性殺人”或“慈悲性殺人”。其中就提到了這樣一個案例:

案例:20xx年3月10日下午,陳良將14歲的兒子銘銘從外婆家引誘至一棟高樓的頂層平台上,從塑膠馬甲中拿出早已準備好的榔頭、菜刀和圍兜,趁兒子低頭喝水時,先是用榔頭猛砸兒子的頭頂,後又用菜刀砍向兒子。兒子面對父親的兇殺行為,一邊躲閃一邊問爸爸為什麼要這樣做,並求爸爸不要殺死他。經過兩人的激烈拚鬥後,兒子終於倒在血泊中。

真的不敢相信親生父親怎么會如此殘忍的殺死自己的兒子,俗話說:虎毒不食子啊!後經司法鑑定:陳良意識清楚,接觸行為被動,合作欠佳,動作言詞緩慢,注意力不集中,面部表情愁苦,情緒低落,思維遲緩,有自責消極觀念,無自制力,符合抑鬱症的診斷。這不禁讓我想起廣東母親溺死自己腦癱兒子的新聞。那個母親雖然沒有抑鬱症,但也是算是“慈悲性”殺人。母愛是世界上偉大的愛,但就是因為母愛讓一個母親親手殺了自己的兒子。

韓群鳳與丈夫黃卓林1996年結婚,1998年生下一對孿生兒子黃浩佳、黃汝佳,兩個孩子經醫院確診均為腦性癱瘓,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韓群鳳得知後沒有放棄對兩個兒子的治療。她在東莞市石碣鎮租下出租屋,請專人專職照顧兩個兒子的日常生活,方便當地按摩師每天進行物理治療。直至20xx年11月,韓群鳳因找不到護工便將兒子接回自己家中自行照顧,還辭去工作專職照料兒子。因見兩個兒子的病情一直沒有好轉,韓群鳳為了不再拖累自己的丈夫及家人便產生殺害兒子然後再自殺的念頭。20xx年11月20日下午,韓群鳳寫下遺書,等待丈夫外出便實施計畫。當天22時許,韓群鳳趁黃卓林外出

之機,讓黃浩佳、黃汝佳服下安眠藥。待兩個兒子熟睡後,韓群鳳將兩人按在浴缸里溺水死亡,然後服下農藥自殺未遂。

《變態心理與犯罪行為研究》一書在最後一章中介紹了變態心理的預防和心理矯治,我認為其內容過於籠統、寬泛。但是其中提到的精神衛生(又稱心理衛生)值得我們關注。廣義的心理衛生主要是指保障和提高人們的精神健康水平,主要包括防止和減少心理疾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人精神愉快,能有效地對付各種精神壓力和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提高心理效能,使人們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心理潛力。與精神疾病的社會總負擔相比,我國精神衛生服務體系還遠遠難以滿足國民的心理衛生需要,這一點促使我們國家要重視精神衛生的工作,因為它可以有效地減少心理疾病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犯罪的發生,有利於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

通過《變態心理與犯罪行為研究》一書,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如變態心理的產生原因、變態心理的危害性以及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等,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