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優秀讀後感600字

《牛虻》這本書鮮明生動地塑造了牛虻這個為義大利民族解放忍受苦難英勇犧牲的典型人物形象,體現了義大利愛國志士的剛毅精神及他們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那么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牛虻讀後感600字,一起來看看吧。

牛虻讀後感600字

他是一個非常堅強的人,他影響了我的一生。學會堅強,無論你我,挺起胸膛,直面困難,向困難挑戰——這是《牛虻》給我的啟示!故事的主人公牛虻出生在義大利的一個英國富商勃爾頓家中,曾經天真地以為這個世界是多么地美好。名義上他是勃爾頓與後妻所生,但實則是後妻與蒙太尼里(神父主教)的私生子。牛虻從小在家裡受異母兄嫂的歧視,精神上很受挫傷,卻始終不知道事情的真相。牛虻崇敬蒙太尼里神甫的淵博學識,把他當作良師慈父,以一片赤誠之心回報蒙太尼里對自己的關懷。但是,當他接觸了青年義大利黨人,看到了自己懺悔神父的間諜行經、認清了教會和反動當局狼狽為奸、鎮壓革命的殘酷現實之後,他大徹大悟,從而走上了與他們進行義無反顧、不屈不撓的鬥爭的道路。

我深深震撼於這驚心動魄的故事,《牛虻》以主人公坎坷的一生為主線。牛虻因誤會被認為出賣朋友,出逃南美洲,改名為里瓦雷士。在那裡,牛虻成了殘疾人:跛腳,左臂扭曲,左手缺二指。牛虻參加了革命,在偷運軍火時由於疏忽被捕,最後被殺。大筆勾勒和細緻描繪了牛虻飽受壓抑和摧殘後,背叛了他曾篤信的上帝,投入了火熱的革命鬥爭,錘鍊成一個為統一和獨立的義大利而忘我戰鬥的革命者。人的靈魂,系在那個扭曲的身軀里,被迫為它所奴役,想想它在眾人的面前瑟瑟發抖,羞辱和苦難使它透不過氣來當時的義大利正遭到奧地利的侵略,青年義大利黨爭取民族獨立的思想吸引著熱血青年。牛虻決定獻身於這項事業。在一次秘密集會上,牛虻遇見了少年時的女友瓊瑪,悄悄地愛上了她。在羅馬,警方的密探卡爾狄成了新的神甫。在他的誘騙下,牛虻透露了他們的行動和戰友們的名字,以致他連同戰友一起被捕入獄。他們的被捕,連瓊瑪都以為是牛虻告的密,在憤怒之下打了他的耳光。牛虻痛恨自己的幼稚無知,對神甫竟然會出賣自己感到震驚,同時得知蒙太尼里神甫原來是他的生身父親,他最崇仰尊敬的人居然欺騙了他。這一連串的打擊使他陷入極度苦之中,幾乎要發狂。他一鐵錘打碎了心愛的耶穌蒙難像,以示與教會決裂。然後他偽裝了自殺的現場,隻身流亡到南美洲。在南美洲,流浪生活磨鍊了亞瑟,回到義大利時,他已經是一個堅強、冷酷、老練的牛虻了。此時,他又遇見了瓊瑪,但瓊瑪已認不出他了。牛虻和他的戰友們積極準備著起義。在一次偷運軍火的行動中被敵人突然包圍,牛虻掩護其他人突圍,自己卻因為蒙太尼里的突然出現而垂下了手中的槍,不幸被捕。牛虻的戰友們設法營救他,但牛虻身負重傷,暈倒在越獄途中。敵人決定迅速將他處死。前來探望的蒙太尼里企圖以父子之情和放棄主教的條件勸他歸降;而牛虻卻企圖打動蒙太尼里,要他在宗教與兒子革命之間做出抉擇,但他們誰都不能放棄自己的信仰。蒙太尼里在牛虻的死刑判決書上籤了字,自己也痛苦地發瘋致死。

刑場上,牛虻從容不迫,慷慨就義。在獄中給瓊瑪的一封信里,他寫上了他們兒時熟稔的一首小詩:不管我活著,還是我死掉,我都是一隻。快樂的飛虻!至此,瓊瑪才豁然領悟:牛虻就是她曾經愛過而又冤屈過的亞瑟。

閱讀《牛虻》讀後感600字

愛爾蘭女作家埃莉伏尼契1897年出版小說《牛虻》。第一次看這本書是高中的時候,也是極少數選擇讀第二遍的書,因為在第一遍讀的時候震撼到一塌糊塗,以及一直覺得這本書給自己的影響很深,所以近期又決定再讀一遍。當然兩遍的感覺完全不一樣,再次跟著情節走一遍也讓第一次閱讀的感受逐漸浮現出來。

書中情節以牛虻的成長為主線,最開始年輕的亞瑟接觸到一些思想的啟示,卻被懺悔神父誘導說出後,遭到背叛被捕,這次背叛給了亞瑟人生一個重大的轉折點,並非僅僅是卡爾迪神父的出賣,還有自己身世,蒙泰里尼,以及最後的瓊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基本上就是被現實生存的世界所背叛和拋棄。亞瑟選擇欺騙眾人的方式離開家,去了南美。到達南美後亞瑟經歷了什麼,文中並沒有具體描述,只是以後期亞瑟身體和心靈上所受到的創傷一次次的回憶呈現,斷斷續續的拼湊,也讓人大致可以勾勒出一個富家公子到達一個陌生卻並不友好的環境中為了生存而做出的種種改變;經歷了常人所不知的苦難和掙扎的亞瑟已經不再是曾經的亞瑟,成長為牛虻的他開始參與到自己的堅持之中,他變成旁人眼中奇怪而神秘的人。

他的不為別人所理解的毅力和堅持,他的諷刺和犀利,不過都是經歷之後對於這個世界的睥睨。書籍依然可以做多種解讀,牛虻對生父蒙泰里尼的恨那么徹底,然而若不是心裡還有一絲愛,又怎么會第二次被捕,他的舉動莫不可以看作是復仇,然而人性的複雜性又讓他沒有辦法活得那么徹底。震撼於他頑強而不可知的毅力,也感慨於歲月所賦予人成長的複雜性。

牛虻第二次入獄後的種種表現是文章的高潮和亮點,也是讓人印象最深的部分,曾經或許也是被這部分所打動,才會對這本書念念不忘吧。

讀《牛虻》有感作文600字

“不論我活著,或是我死掉,我都是一隻快樂的飛虻”這首詩是亞瑟在臨死前寫給女友瓊瑪的一首小詩。而亞瑟則是一部長篇小說——《牛虻》中的主人公。這首詩雖然只有四句,短短的二十個字,卻充分地體現出了牛虻堅強不屈、視死如歸的精神。

牛虻是一位革命者。他一生經歷了無數風霜雨雪;曾經在農場當過馬車夫,在妓院裡洗過碗碟,在馬戲團里當過小丑……接著,又開始流浪,經過一次次鬥爭,他堅決加入了義大利革命青年組織。在革命工作中,他拿起筆寫文章痛斥黑暗統治。狡猾的敵人把他抓進監獄,但他毫不畏懼,仍舊從容不迫。他在寄給女友的信中這樣寫道:“明天太陽升起的時候,我就要被處死了。他們為什麼要殺我呢?因為他們怕我一個人,如果能夠做到這樣,那還有什麼好遺憾的呢?”我的內心一陣酸楚。是啊,他是義大利的驕傲和自豪。這使我想到了中國的“牛虻”。

在悠悠五千年的歷史中,他們脫穎而出,為上下五千年增光添彩。如:精忠報國的岳飛;收復台灣的鄭成功;虎門銷煙的林則徐……舉不勝舉。他們不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牛虻”嗎。在烈火中燃燒半個小時的邱少雲,為了戰鬥的勝利,沒吱一聲,沒移動半步……這是多么可貴的精神啊!默默地為祖國、為人民服務。

啊!牛虻,我讚嘆你,又敬佩你。我願做一隻中國的牛虻,為新世紀譜寫動人的讚歌。

張治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