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讀後感600字

暑假裡,我認真的讀了《草房子》這本書,雖然它講述的並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故事,它卻十分貼近我們的生活,書中有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也有許多催人淚下、感動人心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

在書中,我看到了父愛。書中主人公桑桑被診斷患了絕症,桑桑的父親走南闖北,四處尋醫,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他一直都沒有放棄。功夫不負人心人,在父親的堅持下,終於找到了“名醫”治好了桑桑的病。陸鶴的父親為了讓兒子不被人們嘲笑,希望儘快長出頭髮,他到處跟人打聽秘方,還親自為陸鶴擦生薑,雖然最後還是沒能長出頭髮,但為了讓孩子能體面一些,父親給陸鶴又買了頂帽子。這兩個情節都透出了父愛的厚重與堅實。

在書中,我看到了理解與關愛。說實話,剛開始,我並不喜歡秦大奶奶這個人,她在油麻地生活了幾十年,一直居住在學校的西北角,成為學校里“破壞分子”。有時她會像一個孩子樣的在學校的苗圃上打滾;有時她會放出她的雞、鴨、鵝擾亂整個學校的秩序,她和政府、學校抗爭了幾十年就是不肯搬出學校。但是後來,我慢慢理解她了,這塊地是她和丈夫秦大辛辛苦苦賺錢買下來的,秦大不在了,這塊地更是她的精神寄託,她堅持不搬,並沒有錯。

再看到後來,我開始敬佩起秦大奶奶了。當喬喬落入水中的時候,喬喬喊出了一聲“奶奶”,秦大奶奶不暇思索的跳進水裡救起喬喬,還差點搭上自己的性命。這件事後,她試圖搬離油麻地國小,想還給油麻地小園一份清靜,讓孩子們好好學習。多年的相處,她對孩子們有了深厚的感情,她搬走,也是對孩子們的關愛。理解和關愛是相互的,學校和孩子們也漸漸理解和喜歡上了秦大奶奶,後來相處的特別好。只是好景不長,最後秦大奶奶為了去撿回一隻落水的南瓜,永遠的離開了,讀到這裡時,我幾乎是淚流滿面。

在《草房子》這本書中,我感受到了快樂和悲傷,也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人生的路上沒有一帆風順,經歷些坎坷也許才會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