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白牛》有感

在我的印象中,牛的形象應該是這個樣子的:一身短短的棕色的牛毛,一對尖尖的大角,兩隻耳朵一動一動的,長長的尾巴總愛搖來甩去的驅趕蒼蠅、蚊蟲,它們總是那么的老實與憨厚,毫無怨言的為人們服務。可是,就在我閱讀完這一篇文章之後,我認識了一頭全新的牛,這是一頭青海地區的白氂牛,它全身雪白無比,眼睛赤紅雪亮,長了一對彎彎的門樓角,姿態是那威猛、瀟灑,儼然是一匹難得一見雪“獅子”!

更令我感到非常高興的是,我在這個故事裡還認識了一個非常樂於助人,而且機智勇敢的小男孩。

他的全名叫做貢去乎扎西,今年14歲半,是雄鷹牧場國小的六年級學生,小夥伴們都親切地叫他小貢嘎。小貢嘎是一位小詩人,曾經作過一首題名為《白唇鹿》的小敘事詩,描寫了幾位紅領巾少年,在祁連山森林裡和一個偷獵白唇鹿的人進行鬥爭的故事。這首詩,得到了語文教員加老師胡讚賞,由他翻譯成漢文,推薦給發行量高達百萬份的《少年文史報》,竟然被編者加上了花邊,登在頭版顯著的位置上,成為全國千千萬萬小讀者閱讀與傳誦的小詩了。

在故事中,瑪爾吉阿婆的那一隻最漂亮的白氂牛突然失蹤了,她十分的焦急和傷心。樂於助人的小貢嘎實在是不忍心看到平日裡對自己疼愛有加的瑪爾吉阿婆傷心、難過,便答應瑪爾吉阿婆,一定會幫她找到那頭丟失的白氂牛的。於是,小貢嘎的尋牛之路就這樣展開了。在途中,小貢嘎吃盡了千辛萬苦,不僅是風餐露宿,吃不飽、穿不暖,而且他還三翻五次的受到了鄰省居民的不友好待遇,比如,有位額角上長了塊大疤的馬倌叔叔,一聽說貢嘎從前山來的找牛人,便一陣狂怒,就連他頭上的那塊傷疤都突然變得通紅通紅的了。要不是小貢嘎趕快走開了,說不定還真的會挨他的一頓馬鞭子呢!還有兩個放山羊的小阿哥,半開玩笑的將雄鷹牧場來的小客人,雙腳朝天的掛到了一株皂角樹上,並向他討還據說是五年前被山上人趕走了的十八多隻山羊。多虧一位進山砍柴的好心喇嘛,才制止了那兩個愣頭青小伙子的惡作劇,把小貢嘎從危難之中解救了出來……但是,在這次行程中,小貢嘎的善良、勇敢和機智感動了許多許多的好人,這些好心人給予了小貢嘎大力的幫助。最終,小貢嘎在朱古抓卡夏牧場發現了那頭渾身雪白、威風無比的白氂牛,此時的白氂牛已經當了媽媽,身後緊跟著一隻小牛犢,毛絨絨的好像一隻小雪球一般可愛迷人。正當小貢嘎大喜過望的時候,突然出現了一群手握著一把把明晃晃的藏刀的當地的放牛娃,將小貢嘎當作偷牛賊給團團圍住了,小貢嘎憑藉著自己的口才,向這些放牛娃講訴了事情的前因後果,最終將這群放牛娃說服了。可是,這回家之路也是危險重重,途中遇到了惟利是圖的奸商____康勞,他搶走了白氂牛和它的孩子,此時,小貢嘎急中生智,一下子將康勞踢下了山。終於,白氂牛被送回家了!

小詩人貢去乎扎西那不怕困難,勇往直前,樂於助人和善良機智的精神,是多么的難能可貴呀!讓我們都向他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