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林黛玉

看完《紅樓夢》,我沒有記下那塊無情的寶玉,也沒有記下寧府被抄後的淒涼景象,更沒有記下十二金釵的美貌,惟一讓我記住的,是林黛玉那一次次悲苦的眼淚。望著那一行行文字,想像著她當時的悲涼景象,心中不禁生起一絲憐憫。黛玉是不幸的,父母雙雙早亡,使她得不到親情,也為她日後的多愁善感深深地埋下了根子。然而她又是幸運的,賈母的關愛,寶玉的痴情安撫著她那顆受傷的心靈。黛玉的眼淚,給我以很深的印象,似乎一年到頭,她都在流淚,為自己,為親情,更多的是為寶玉而流。正當二人的感情越來越深時,寶釵的出現就像是一塊大石頭,無情地將他們隔開了。寶釵能言善辯,憨厚大方,難道這就是日後太太們喜愛她的原因嗎?黛玉悲觀多情,體弱多病,難道這就是太太們排擠她的原因嗎?我為黛玉不平,為什麼,為什麼這樣一個才華出眾的女子卻得不到別人的賞識,到頭來只能自己咽下愛的苦果?

寶玉曾經說過:“女兒是水做的。”如果真是這樣,那么黛玉就是最閃亮的一滴水。雖然能言善辯比不上寶釵,但又能說明些什麼呢?論相貌,黛玉貌若天仙,寶釵卻遠遠比不上;論才學,寶釵豪放,而黛玉傷感,其實,黛玉勝寶釵一籌,只不過,寶釵表現在口上,而黛玉隱藏在心裡。“冷月無聲葬花魂”,又有幾人知道,這正是黛玉發自內心的感受。確實,黛玉是悲觀的,甚至會將落下的桃花埋葬,從中足以看出黛玉的苦楚,只不過,她不敢表達出來罷了。她從不將自己與別人平等看待,甚至自嘲為“居人籬下”,有人認為,那不過是她思念故鄉罷了,可是誰又能領會更深層的含義。從小失去雙親,這失去的何止父母而已,父母的關愛與幸福的生活也隨之煙消雲散。親情是什麼也彌補不了的,在黛玉心裡,賈母的疼愛、寶玉的關懷不過是一句空話罷了,她清楚自己的地位,她明白自己的未來。只可惜命運與她開了一個玩笑,正當她理解一切時,卻惟一遺忘了自己與寶玉的愛。本以為能夠順利得到,從中獲取快樂,卻不曾想到,太太們的極力排擠,使得她失去了本該到手的愛,失去了惟一的希望。怪不得,在她病重時,她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對老太太吐露了自己的感情:“您白疼我了!”如此令人震驚的話,就連老太太也未曾料到。直到那一刻,她才真正明白了一些,可惜為時已晚,一切都已無法挽回。

或許是因為感情,黛玉對人總是具備戒心,甚至對自己的貼身丫鬟也萬分猜疑。可她那裡知道,正是因為那一次次的猜疑,一次次的猶豫斷送了她那光明的前景,使她墜入痛苦的愛河,卻無法自拔。對寶玉的戒心,黛玉日益加增,以至於日後引起一場又一場風波,使太太們深為不悅,對她極力排擠。既然有選擇,那就得執著地跟下去,何必猜疑呢?更何況,寶玉是一片赤誠,為何又不肯接受呢?無數次,我為黛玉惋惜,如果她當初改變一些,哪怕是一點點,也許,結局就不會那樣悽慘了。可是這樣就說明黛玉是膽小的嗎?不。臨死前,黛玉滿懷悲痛,毅然將寶玉送的手帕連同自己的詩稿一同燒了,也算是斷了與寶玉的一片痴情。多么剛強的女子!如此做法,又有幾人能夠做到?在真相大白後,沒有埋怨,也沒有眼淚,她只是用焚稿來表達自己對寶玉的怨恨。

年復一年,黛玉用自己的眼淚譜寫了自己的一生,也用自己的眼淚為自己流下了無盡的遺憾。水一般的靈性,純真而善良的心造就了這位不平凡的女子,經歷了愛與恨的交情,品味了甜與苦的滋味,到頭來,卻只是紅樓夢一場。

簡評: 小作者是個很有思想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