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觀後感作文

 第一篇:觀看電影董存瑞有感

“隆化戰場莫疲憊,滿身開花視如歸。遙望故鄉山水美,舍己英雄千古垂。”在河北省隆化縣北郊,長眠著模範共產黨員、全國著名戰鬥英雄——董存瑞的英靈。蒼松翠柏中,矗立著一座雄偉的紀念碑,碑上銘刻著朱德總司令的題詞:“捨身為國,永垂不朽!”

“連長,您當再大的官,可您怎么能一眼就看透我當不了八路軍呢?啊?別笑啊,連長!咱們說真格的,您覺著我們個頭小是不是?可我給您當小鬼總行吧?……”帶著一口河北口音,軟磨硬泡地追著張連長,請求加入八路軍的隊伍,雖然他紅光滿面的臉上誇張的表情看上去頗有喜感,卻遮不住他鬥志軒昂的年輕的心。這就是董存瑞,滿臉稚氣的16歲的少年。“再等兩年?再等兩年日本鬼子就完了!……乾什麼!?用不用拉倒!用不著磕磣人!告訴你們吧,八路軍多的是,你們這個連吶,就是拉八抬大轎來請我,我都不來了!……”見軟磨不成,於是大發了一通脾氣,讓人忍俊不禁他身上小孩子般的真性情。這就是董存瑞,感性而實在的16歲少年。“為了新中國,前進——!”……這就是董存瑞,衝動卻又勇敢的青年。

曾經聽說過董存瑞的事跡,但對他的了解僅僅只有“19歲捨身炸碉堡為國獻身”這些而已。直到真正開始接觸並認識他,起初也只是純粹因為“作業之命不可違”。剛開始去網上蒐集了一些紅色經典電影,粗略看了看簡介,發現大部分講的都是八路軍或娘子軍甚至到普通老百姓等等對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還因為選擇太多而有些亂了陣腳,不知道該看哪部,最後才選擇了《董存瑞》這部電影。為了更深刻、更近距離地認識他,先是去查閱了他的資料,知道他的老家在河北,這部電影說的就是當年年僅16歲的他想要參軍遭拒,但是就是因為他身上那股不服輸的“倔勁兒”和熱情滿滿的愛國心,打動了張連長,破例讓他加入了八路軍的隊伍。在一次與敵軍的交戰之中,正在兩方激戰之時,隊伍發現了敵人的暗堡。為了炸毀碉堡,又找不到炸藥支架的情況之下,衝動勇敢的董存瑞毅然用自己的身體作支撐,點燃了炸藥,炸毀了碉堡,也……雖然看電影之前知道了是這樣的結局,但是真正親眼看到這一幕,我還是驚愕了。

正處於美好青春的他,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年少情懷而畏畏縮縮,卻勇敢地站了出來,默默地做了一個炸藥包的支架。那時的他不再是一個16歲的,嘿嘿傻笑的少年了,他經歷了各種磨難和挑戰,成了一個19歲的血氣方剛的青年。他並沒有像大部分的孩子一樣,輕鬆而又愉快地過完自己一生只有一次的、最美好的、稍縱即逝的年少青春。而是,因為心中擁有的一點年輕的衝動,一點熱血的鬥志,和對日軍的憤恨,誓為國捐軀矢石間。在蒐集資料的同時,我也發現了許多人對董存瑞當年是否真的死於炸碉堡而質疑,因為當時根本沒有人看到他跑去炸碉堡,也有人說在當時的廢墟下曾經找到了他的襪子……信則有不信則無。若是真的,還有人對此質疑,那董存瑞犧牲的豈不是悲催?若是假的,可我們都相信了,還拍了電影,紀念並讚頌了這位英雄,似乎顯得有些可笑。可是,不管流言是否,放在現在,也許也不會有人像他當年一樣願意只是當個支架吧。英雄並不好當,不是所有像蠟筆小新一樣做個姿勢哈哈笑就是超人的。英雄也並不都是非同反響,有著特異功能的。英雄就在我們身邊,也像我們一樣呼吸著,生活著,微笑著,做著他們認為理所當然而我們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

總而言之,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更加讓人的認定,“自古英雄出少年”這句話也是有理的,歷史上僅記載的就有不在少數都是年輕有為的,或是從少年之時就立下大志的。董存瑞就是其中一例,何嘗不說他就是我們身邊活生生的榜樣之一呢?

第二篇:董存瑞觀後感作文

紅色經典影片《董存瑞》,故事情節雖然比較簡單,藝術手法也比較簡樸,但仍然給我留下了強烈的心理震撼。

董存瑞從小就心懷保家衛國之心,但董存瑞的戰鬥精神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植根于堅定的理想信念之中。董存瑞出生於貧苦農家,從小深受地主階級剝削和日本鬼子壓迫之苦,對黨充滿著深厚感情。他13歲當上抗日游擊區的兒童團長,被人稱為“南山堡的王二小”。 打日本鬼子的時候,董存瑞還非常小,那時他已經當了民兵,他與好友郅振表一起去報名想參加八路軍,趙連長沒有收留他們,因為他們的年齡小,思想還不成熟。但這並沒有讓他放棄參加八路軍的願望。

影片中,當日寇在臨近全面潰敗的時候,仍作垂死掙扎,向解放區進行了一次瘋狂的進攻。郅振標在區委書記王平的率領下,參加了掩護鄉親們轉移的戰鬥,王平受重傷犧牲了,他對黨和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深深地教育了董存瑞。他逐漸成長起來。他在戰火中參軍、入黨,成長為主力部隊的爆破班長和戰鬥英雄。人民軍隊的薰陶和革命戰爭的洗禮,使他的內心形成了“為了革命解放事業和建立新中國而奮鬥” 的崇高理想,升騰出“黨交給的任務,天塌下來也要完成”的堅定信念。

反掃蕩後,董存瑞和郅振標終於找到了趙連長,同時參了軍。在一次戰鬥中,他光圖痛快地打鬼子,忘了紀律,發的十發子彈一口氣打了九發而無收穫,而別人都有收穫,繳到了戰利品。他十分難過,也受到了批評,但他並沒有自暴自棄。相反,董存瑞決心在戰鬥中鍛鍊自己,考驗自己。從此,他進步得很快,多次參加戰鬥,還入了入黨,成為了一位具有高度覺悟的、機智勇敢的好戰士。

打敗日本之後,人們狂歡慶祝勝利。而內戰卻開始了,解放戰爭又拉開了序幕。

1948年5月,解放軍轉入了全面反攻。在進軍隆化時,董存瑞被選為突擊爆破隊長。戰火硝煙中,他們隊在炸毀敵人最後一個碉堡後,突然發現敵人的暗堡。董存瑞帶著炸藥包衝到了暗堡下面,架炸藥的支架用光了,但總攻的時間到了,眼見戰友遭敵暗堡射擊,一個個倒下去,為了減少傷亡,他勇敢地手托炸藥包,拉開了導火索,炸毀了敵人的暗堡,用自己的身體做支架與敵人的暗堡同歸於盡了。董存瑞犧牲了,譜寫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壯歌,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勝利,也換來了所有人對他的尊敬。董存瑞手舉炸藥包,高喊:“為了新中國,前進!”的壯舉,已深深定格在人們記憶的深處給人以強烈的精神震撼,。他的壯舉成為整個民族精神的象徵,成為華夏兒女意志品質的寫照,成為一個永遠不朽的雕像,成為一種戰鬥精神的偉大豐碑。正是靠著這種意志、品質和精神,中華民族才從勝利不斷走向更大的勝利。

董存瑞的戰鬥精神是靠刻苦訓練鑄就的,是以高超的軍事技術為支撐的。董存瑞常說:“打狼要有真本領”。他的戰鬥精神不僅表現為“不消滅敵人,誓不回來”的堅定決心,也體現在“平時苦點沒關係,練好了本領可以多消滅敵人” 。他非常好學,平時訓練中很能吃苦,並注重在戰鬥實踐中總結經驗,是所在部隊出名的技術能手,帶領的班被樹為“董存瑞練兵模範班”。隆化戰鬥打響前,憑著過硬本領,他被上級委以爆破組組長的攻堅重任。由於作戰勇猛、軍事技術好,從參軍直至犧牲前,董存瑞先後榮立大功3次、小功4次,榮獲3枚勇敢獎章和一枚毛澤東勳章。

董存瑞的戰鬥精神蘊含著機智、謀略和創新。董存瑞有主見、有個性,乾什麼都愛思考和琢磨,注重把勇敢和智慧結合在一起。平時訓練中,既有一股“虎勁”,也愛動腦子,多次在比武中奪得“爆破元帥”;戰鬥中,他善於正確領會和把握上級意圖,細緻分析敵情、我情和戰場環境,做到靈活機動、隨機應變。因此,他的戰鬥精神不僅僅表現為一種犧牲精神,同時也凝聚著智慧。

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們雖然沒有槍林彈雨可供穿越,沒有炸藥包可供舉托,但是,董存瑞的那種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卻依然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的巨大精神動力。特別是面對世界軍事變革的新形勢,軍隊要實現信息化建設的跨越式發展,作為一名大學生,一名中共黨員,我們就必須擁有董存瑞那種勇敢的戰鬥精神,頑強的戰鬥作風,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而不惜犧牲一切的意志品質,就必須要有不畏強敵,敢打必勝的信心和勇氣。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董存瑞用他的身軀為革命戰爭鋪平了道路。他敢於犧牲奉獻的精神永垂不朽,他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光耀後世。他死得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