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情畫意的中秋——關於中秋晚會的觀後感

詩情畫意的中秋——關於中秋晚會的觀後感

如果說中秋圓月是一首詩,那么,這台晚會就是一部讓人回味無窮的詩集。無論是氣韻,無論是情趣,無論是內容,無論是形式。

慷慨激昂 浩然正氣

晚會把主會場設在中山紀念堂五色土廣場,把時間定在9.18之後的盈月之夜,把主題

定在“回家,團圓”,把“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千古絕唱放在“篇首”,把時機定在連宋郁訪問大陸後,兩岸民間交流一浪高過一浪的金秋,從立意上,處處顯示出中華民族慷慨激昂的浩然正氣!

祥和圓滿 和諧之韻

在富有中華傳統文化韻味的背景烘托下,月光的清輝變得圓融起來,整個晚會洋溢著一種祥和圓滿的和諧之韻。五十六個民族的服裝,不時出現在各個節目中,海內外同胞的祝福,不時在晚會中響起,首次直航的機組人員,盼望著下一次完全徹底的直航,憨態可掬的熊貓寶寶,牽動著海峽兩岸和全球華人的心。胡主席在聯合國大會號召建設和諧世界的講話擲地有聲,這台晚會的行動,讓人感受到主辦者從我做起,從晚會做起,建設一個和諧的中國,和諧的世界的決心。

酣暢淋漓 畫意詩情

月亮本身就是一首詩,月亮寄託鄉思,月亮寄託親情;

月亮本身就是一幅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晚會的每一首歌,每一個舞蹈,無不借月寄情,無不酣暢淋漓。

烏雲散了,故人踏月而來,這種情懷,非中國文字無以表達;

小橋旁邊,小船之上,那個童年的夢,那個執子之手,千年不渝的承諾,非中華文化無以承載!

船到橋頭自然直,守得雲開見月明,只要同胞齊努力,祖國統一大業又何嘗不能水到渠成呢?

美侖美奐 志趣高雅

當洋節日挾洋文化而來時,當大眾娛樂被低俗化的潮流衝擊時,這台晚會用美侖美奐的高雅,喚起人們的審美志趣。

那高原上神秘的女兒國,那長江源頭圖騰般的圈舞,原創的藝術魅力,傳達著民族的自信:本土的,才是國際的!

那“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誓言,在告誡人們:無論背叛愛情,還是背棄傳統文化,都是不忠不義之舉。

只有高雅的志趣,才有高尚的品格。人們只有熱愛自己的文化,才會熱愛自己的祖國。

晚會閉幕了,但是餘音繞樑。願這一和諧之音,經華夏兒女的共同努力,在人間永久流傳!余曉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