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忠誠與背叛》觀後感

電影《忠誠與背叛》觀後感

《忠誠與背叛》這部影片真實而藝術地展示了中國共產黨1927年在武漢召開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創立中央監察委員會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通過真實可信的歷史故事,豐富生動的畫面,展現了第一屆中央監察委員會主席王荷波、副主席楊鮑安等紀檢戰線革命先驅,為忠於黨的事業,維護黨的純潔性,大義凜然、視死如歸、英勇果敢的光輝形象。

1927年4月,中華大地腥風血雨,背叛革命的蔣介石勾結帝國主義勢力,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無辜民眾,面對困境,登報脫黨者有之,投敵叛變者有之,腐化墮落者也存在,已經發展到五萬九千多名黨員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建立中共中央紀律檢查機構,加強監督、純潔組織,成為當務之急。時任全國鐵路總工會書記的王荷波,中共廣東區監察委員會的楊鮑安等,以中共五大代表的名義向大會提出議案,排除各種困難和干擾,促成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屆中央監察委員會的誕生。

看完《忠誠與背叛》我的內心異常澎湃,被那個時代所震撼,被那個時代的青年的激情和熱血所動容,被他們為了實現理想不犧牲一切的精神所感動。我腦海里始終出現一個詞——“忠誠”。他們在對黨的絕對忠誠給予一種信念和力量,使他們在黑暗的環境下同兇殘的敵人做鬥爭的時候沒有屈服,沒有妥協,一如既往地堅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始終相信勝利的曙光終將到來。

然而,看完這部影片,我亦對我黨內部的某些不堅定份子的背叛行為,深感痛心疾首,如范阿根、林廣順等一批人,經受不住敵人的摧殘折磨,最終屈服在敵人的威逼利誘之下,背叛了黨,背叛了人民,給組織造成了重大的損失。這些不管是“兩頭倒”的叛徒,還是“半截子”的叛徒,背叛了就是背叛了,無論有千萬種理由,也無論是否改邪歸正,只要是成了背叛者,就會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忠誠,源自於革命必勝的信念,對共產主義理想崇高的信仰。忠誠,源自共產黨人高尚的情懷,堅毅的品格。聽,王荷波傲然宣告:我們的事業並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會灑下同情的熱淚。

他們時刻保持對黨和人民的絕對忠誠,保持自身的先進性,始終堅定共產主義的偉大信念,不斷砥礪自己,拒腐防變,自覺抵抗社會中各種糖衣炮彈的襲擊不做黨和人民的背叛者。忠誠於黨,首先要高舉旗幟,堅定信仰,在忠誠與背叛的天平上,可以稱量出一個人靈魂的重量,在生死抉擇的牢獄之中,可以檢驗出理想信念的真假虛實,只有通過實踐檢驗,通過時間考驗,通過困難磨練,才能鑄就真正的忠誠。這部片中的革命先烈,在那白色恐怖,艱苦卓絕的環境下,從不因處境險惡而耽誤黨的工作,總是冒著生命危險,執行好黨交給的一切任務。鑒往思今,革命先烈冒著生命危險努力為黨工作,如今我們的條件如此優越,沒有任何理由不發奮進取,乾好工作。

今天,我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中,無論是發展順利的時候,還是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同樣都要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要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高尚節操。我們的先輩付出了一切,這些付出始終需要新的高度、新的可能性的展開來給予回應。回望歷史,革命志士為信仰而戰的真實場景歷歷再目,革命先烈雖已化作千古忠魂,但這種精神的偉大豐碑永遠矗立在我們心中。我們新時期的共產黨員,應當奮發的工作,將先烈們播下的精神火種接過來,讓它發出耀眼的光芒,將這燃燒的火炬永遠的傳下去。在新的征程中奮力前行,高舉忠誠於黨的大旗,續寫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