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觀》後感2篇

《南京!南京!》觀後感範文一:

前幾天在中央六套看了陸川的《南京!南京!》首映式,就決定帶全家去看這部片子。

首映式上看到了陸川的落淚,四年磨了一部如此沉甸甸題材的片子,想必唏噓不待言說。

支持這部片子,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個南京人,一個經歷過一點動盪但未經歷過亡國奴的人來說,對我,乃至對下一代--我的兒子,都是必要的。

我們現在是一個崇尚娛樂,甚至崇尚搞笑的年代。苦難是一個民族深厚底蘊的一部分,一部《南京!南京!》像一根火柴,劃亮了人們心靈深處最悲蒼的那部分,也是最深沉的那部分,好像一個少年,在這根火柴的光影下一夜之間完成了成人禮一般,是一次洗禮,一次在驚悸的心靈顫動中的覺醒體驗。

觀影的人很多,我周六在影城剛開門時買晚上的票,結果只有第三排靠邊的位子了,沒有猶豫的在會員卡里又充了錢,討了票,安心下來。也給期待看這部片子的家人,兒子一個安心。

黑白的片子,一開始就把人拉入了歷史。一切都和老照片裡的場景逼真,南京的新街口廣場,孫中山先生的銅像,一度他的銅像在我很小的時候還是矗立在廣場上的,現在被移走了,放在了中山陵音樂台的入口處。

一個日本兵的視角,一個占領者的視角,比較獨特,比較能讓"現代人"接受,但處理起來也有很多的局限。

電影是唯美的,沒有辦法,畢竟不是紀錄片,比如現代人演難民,畢竟演不出那時的骨瘦如柴,演不出那種由驚悸到麻木而泛出空洞眼神的現場感。

唐先生一家的情節處理很好;姜老師,小江等女性角色也演繹的很好,女性的優雅,女性的堅韌,女性的無奈,甚至倒在泥地里倒在收屍車裡的女人體,都給人一種把美好的東西砸碎乃至撕裂後的視覺衝擊力。

關於生和死的辯證,是通過那個日本兵的嘴裡說出來的,在一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人不如畜牲,對戰敗者來說,對戰勝者來說都是一樣的,最後那個叫角川的日本兵也自己結果了自己。導演在片子裡用了很多隱喻和暗示。

在觀影中,觀眾大多時間是是安靜的,有些鏡頭甚至是大氣不出的安靜。在日本兵說南京女人很漂亮時,我聽到了後排年輕女性的"市罵",在最後老照片的人物交待中,那個活下來的孩子照片下寫著"至今還活著"的幾個字出現時,我聽到了影院裡的掌聲。

看這部片子,就不得不和《辛德勒的名單》作比較,都是一樣的苦難演繹,都是一樣的黑白處理,但《辛德勒的名單》記得最後勝利時轉成了彩色膠片,而《南京!南京!》不同,自始至終都是黑白,連最後那個孩子生還後的開懷大笑,吹春天蒲公英的花蕊也是黑白處理,這也是導演的暗示嗎?抗戰還遠沒有結束,後面又是內戰,中國人的苦難還得延續,在這個片子裡還看不到光明來臨,如此處理,還是貼切的吧。

片子結束出來時,我和兒子說了一句:你看,落後就要挨打,就要受如此下賤的欺凌,對國家對民族對個人都是一樣的,你學習,你努力不是僅僅為你自己,也是為國家富強,為民族振興呢。兒子低頭不語,我知道,他會想很多,這部片子的記憶,將會跟隨他一輩子。

我想說的是,我記得在過去參觀完《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時想到的一句話,至今也沒忘記,意思是:和平不是弱者的祈求,而應該是強者的覺醒。

這個片子,看完很沉重。過後的幾個小時,都沒能完全從這種沉重中解脫出來。

感謝陸川,感謝那些為此片付出汗水的演職人員。

《南京!南京!》觀後感範文二:

為了弘揚五四精神,紀念“五四運動”九十周年,大瀝鎮團委組織轄區內的各個團組織觀看愛國主義優秀電影作品——《南京!南京!》。整整130分鐘時間裡,只有一種情緒,那便是壓抑。搖晃的鏡頭晃得我想吐,很長時間都沒有過這種窒息的感受了。

剛開場的時候,被槍聲、炮聲嚇怕了。慘不忍睹的殺戮,血流成河,生靈塗炭。南京城成了一個死城,這個,深深震撼了我。但是,身為一個女性,更令我震撼的是……

舉手,還是不舉手?這是個問題。這裡說的舉手,不是指對南京侵略者日本人的投降,而是在這部歷史災難大片《南京!南京!》里上百名婦女舉手自願犧牲自己做慰安婦,為安全區的民眾換取過冬的物資那個震撼人心的場面。每一隻上揚的手,都像一支灼灼撲動的火炬,放射出民族尊嚴的光輝。每一個舉手的婦女,燃燒自我,救助他人,令70多年後的我們動容、驚心、淚流滿面。她們的犧牲與毅然走入刑場、高喊“中國不會亡”的中國士兵的犧牲一般高貴而沉重,像兩記重錘捶打在歷史的鼓面,動人心魄,回音蕩蕩。教堂婦女舉手一幕是《南京!南京!》繼中國軍人江邊就義後的第二個高潮。令這部時長130分鐘的災難電影,迴腸盪氣,漸入佳境。

很多人跟我有同樣的質疑:姜淑雲居然沒有舉手?儘管她聲音顫抖,淚落雙頰,但是如果她也能舉手,是不是能和妓女小江一起攜手走進那片神聖的光輝里去?是不是能給角色一個更加完美的收場?舉手,還是不舉手?犧牲,還是苟活?電影繼續在進行。我的問題也終於有了答案。在教堂百名婦女舉手時,姜淑雲已經做出了選擇。在我們的文化里,更容易被犧牲的壯烈感染,而對“理性的拯救”感到陌生。在教堂小江等婦女選擇“犧牲拯救”時,姜淑雲選擇的是另一種“拯救”,儘管她最後的犧牲同樣令人黯然神傷。我們應該感謝電影《南京!南京!》,她讓我們對歷史的解讀了一種可能。

我不會再去看第二次,不是不想,而是不忍。《南京!南京!》里透露死亡訊息的場景之多,尤其黑白畫面的處理更讓每一種形式的死亡都讓人身臨其境,這種真實的氛圍已經讓你覺得內心超出了對殘酷的負荷,因為每箇中國人都曾看過那些觸目驚心的老照片。但最可怕的還是那些沒有直觀畫面的死亡訊息。女兒被日本鬼子從視窗扔下去,觀眾看到的只有唐先生奔去視窗的崩潰呼喊,還有一車車從軍營運出去的女子裸體。日本士兵殺人時的表情,走向死亡的人群的眼神,在黑白不見血的銀幕上,你只能讀到兩個字,絕望——這是地獄最底層的絕望。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個穿長褂戴瓜帽的男人被推到土坑活埋的那一刻,他緊緊閉著眼睛,沒有反抗,也沒有歇斯底里。如果看過那些老照片,你會相信這就是真實的地獄。

唐先生的一句:“我老婆懷孕了!我老婆又懷孕了!”之後,英勇就義了。這句話,透露了生命的氣息,還讓那些侵略者知道“中國人殺不盡!中過國人的生命是頑強的!”我深深感動了!

銘記國恥很重要,比銘記國恥更重要地是認識你自己。最後我還想說,它就是一部電影,因為只有電影才會以那樣的方式結尾,留一點陽光與希望,並且濃妝重彩地將小豆子的照片放那么大,題注下他還活著。這靜止的畫面遠比那句中國不會亡來得更有力量。

五四運動雖然已經過去了90年,但五四精神對我們當代青年依然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將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五四精神增強自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為祖國建設和民族興旺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