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貓2觀後感6篇

看到阿寶運用了自己的智慧,救到朋友,當老虎問他:“阿寶,說說你的計畫?”阿寶不假思索的回答:“第一步,救你們。第二步,不知道。”“阿寶”大家異口同聲的說,當看見朋友們堅定的眼神時,阿寶似乎明白了什麼“第三步,阻止沈王爺離開港口”看到這裡,我明白了在以後的路上,不能只看到現在,要想的遠,走的遠,不能做一隻“井底之蛙”。

在我看來,“沈王爺”是一個智慧超群的人,只不過是將自己超群的智慧用錯了地方,如果他是一個好人的話,以他那智慧,一定會成為一代豪傑的吧。

這部電影裡,在我看來最令我感動的莫過於影片末尾,阿寶和他的鴨子老爸一起去做飯時的故事情節。因為那部分使我體會到了:雖然熊貓阿寶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也知道了他不是鴨子老爸的親身兒子,只是撿來的,但是他沒有去找自己的親身老爸,而是選擇留在鴨子老爸的身邊,去報答鴨子老爸對自己的養育之恩。

電影中的一句話讓我映入腦海:根本就沒有什麼秘笈,關鍵在自己。的確,熊貓並沒有依靠秘笈,而是他苦練的成果。生活中乾什麼事都一樣包括學習,只要堅持,努力就能做好。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沒有一個是依靠秘笈成功的,他們都是刻苦,堅持的結果。比如:晉代的王羲之,家喻戶曉他為了練就一手好字每天在池邊寫字,用池水洗筆,洗硯過了幾年,整整一池水已被染成了黑色。經過不懈努力王羲之終於成為了書聖。還有美國的海倫·凱勒,她又聾又啞又盲,可他學會了三種語言還成了一位詩人。她靠的是秘笈嗎?不是,她是靠堅持勤奮。別人學一遍她學十遍,別人學十遍海倫學上千遍。這樣,她才實現了他的夢想——考上哈佛大學。沒有那一句話是說要想取得成功要拿到秘笈。

看完這部電影,我記住了電影裡的一句話:自信是人所最需要的,沒有自信,人生猶如荒涼城壁,沒有生機,如一潭死水,宿命為靜。自信是人生成功的基石!

功夫熊貓2觀後感(5):

周四,北美《功夫熊貓2》首映。晚上,暴雨+冰雹的天氣,趁雨勢稍弱,還是去了城裡的電影院。天氣原因,售票處完全不用排隊,偌大的放映廳只有七個人。捫心自問,既不愛卡通片,又對武打片敬而遠之,能這么捧場,恐怕主要是當年《熊貓1》的後遺症。《熊貓1》前後去看了三遍,到後面每個包袱都毫無懸念,可那些笑點依然十分有效。《熊貓2》並沒辜負我的期待,略嫌遺憾的是,放映廳人太少,這樣熱鬧的片,就是要左右坐滿人大家一起爆笑才更開心。

故事線不算太有新意,也無所謂有沒有新意。開篇,皮影戲風格的引子介紹本集pk的主要對象——白孔雀,和所有反派一樣,白孔雀身世坎坷,性格扭曲,野心勃勃,心狠手辣,憑藉大量殺傷性武器,意圖一統天下。天降大任於熊貓也,其身心經過一番歷練,終達以靜制動,以剛克柔之武學最高境界,救天下於水火之中。中又間雜熊貓幼年遭遇,熊貓和虎妹的漸生情愫。。。總之,文戲武戲感情戲俱全,這劇透夠徹底了吧。可劇透又如何呢?熊貓看的是一個歡喜熱鬧,無論故事如何曲折,happyending都是必然的,中間我反正是哭哭笑笑的非常買賬。

說到熊貓大家都提中國元素。包子麵條,管弦絲竹,亭台樓閣,小橋流水,白孔雀的飛刀,熊貓的太極拳,能想到的符號都招呼上了。雖然有些看著還是有點兒“洋”的不倫不類,但大部分中國人都算寬容,也難為人家了。IMDB上老外們覺得新鮮有趣,老中們覺得親切自豪,雙方都討好。中國元素是賣點,有夢工廠的炫目技術將中國元素做的美輪美奐,加上純美國式的插科打諢搞怪耍寶,齊活了。

還有音樂,不能不提音樂。大牛HansZimmer加上提攜的JohnPowell,原聲碟里大部分鏇律還是《熊貓1》里的,但多出現的都是原先鏇律的變奏,有新鮮感還能喚起對《熊貓1》的回憶。題外話,熊貓老爸麵館里的背景音樂居然用了《喜洋洋》,很可愛。抒情部分,弦樂為主,加入笛簫、二胡。打鬥片段,琵琶、鑼鼓點綴。老實說,中西合璧是合璧,說到底,還是西方配器的一套,聽起來多少有點金髮妞扮青衣,大山說相聲的感覺,但很好聽,很有效果。尤其幾段打鬥追趕場面,是好萊塢擅長的《古墓麗影》《奪寶奇兵》《哈利波特》風格,配樂絕對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