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包青天3觀後感

這兩天不知哪根筋不對,對連續劇少年包青天特別的痴迷。不論是周杰演的第一部或是陸毅演得第二部,都深深的吸引了我,讓我給記憶中的那箇中年發福的包拯拼湊出了一段段驚險刺激的少年時光。金超群版的包青天之所以可以深入人心,是因為他為社稷,為百姓,為一個個遭受冤屈的人民,做出了最公正的判定。他的胸懷,他的公正,他的大智,他的果斷,讓他可以穩坐高官,輔佐宋帝。少年包青天的一,二部中少年包拯,也將他的這些不平凡發揮的淋漓盡致,為他將來的光輝前程做了鋪墊。可是當我看到第三部時,卻差點吐血。把我心目中的那個忠孝節義的包青天他那偉大形象,一下從天庭貶到了地府。我從來不知道,原來人們的想像可以這樣的‘拓展’,硬是把包拯的開闊心胸,公正廉明,大智若愚,果斷剛強的個性,‘拓展’為,不忠不孝,自高自大,傻裡傻氣,優柔寡斷。反而還不如同一部片裡的公孫策來的讓人佩服,敬重。

第三部中的包拯也很聰明,可是他卻聰明的反而讓人厭煩,每當他破獲一次答案,總是欲言又止,吞吞吐吐,每次讓其他角色猜了又猜,他再一個個的否定,然後大家求他快說答案時,他還一點一點的在那磨蹭。總是把其他人壓在身下,只為顯示自己的獨特才華。每一次結案時,他總是在別人發表完意見後說一句‘錯錯錯,全錯了’,而他自己又不講清楚原因,還讓人繼續猜。

另外,他竟然把皇帝的私事拿來公審,最後還得讓公孫策來給他擦屁股,最缺心眼的朝廷命官估計就數他了,就他這樣的攪屎棍,大宋不亂,人心不散,才是見鬼呢。雖然清朝也有個攪屎棍叫紀曉嵐,為民請命,但是他所攪的是貪官是污吏,只為堅固滿清基業。可是第三部的包拯作為一個精通儒家學識的文人,竟然連‘以大局為重’‘民無信而不立’都不知道,能叫聰明么?最多就是愚智。

最後,前兩部中的包拯是一個只因一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或恐遲遲歸’而不肯拋下母親去京城任職的人,卻在第三部結尾時為了一個女人絕食,還跳崖,留下內憂外患的朝廷,留下親密的朋友與母親獨自傷心。這叫什麼,不忠不孝,非他莫屬。

當然,這只是我的觀後感,知音自會和我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