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幼稚園》觀後感

前幾天,我們幼稚園的全體老師觀看了優秀紀錄片------《幼稚園》。影片真實記錄了一所寄宿制幼稚園里孩子們的一些生活片段。看完影片後我感觸頗深,尤其是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有更多感想。在成人眼裡,孩子的內心世界是簡單的,大人們經常說一句話:小屁孩,懂什麼?其實不然,孩子的內心世界同樣是豐富多彩的。我們對孩子的了解還很少。教師要教育好孩子,就必須要了解孩子。要了解孩子,就不能僅僅從普通的視角去觀察,而是要從容易被忽視的一些細節去觀察。這部影片選準了觀察的角度,捕捉到了體現孩子內心世界的精彩瞬間。整部影片充滿童趣,令觀看的老師們不時捧腹大笑。笑過之後是略帶傷感的沉思,我在想,這些天真可愛的孩子,擁有的不僅僅是鮮花和掌聲,也一定有成人不曾想到的心路歷程。

孩子是單純的,但絕不是簡單的,在他們純潔的心靈中也有那么一點點可愛的私心。有兩個小朋友在一起玩,高個子小朋友不小心將矮個子小朋友的玩具弄壞了。小個子哭著要高個子賠。高個子推脫說:“可是,我的爸爸不在家。只有我的爸爸買,我的媽媽錢不夠。”多么可愛的託詞。這說明孩子還是會動心眼的。

小孩子也知道討好別人。一個戴眼鏡的小男孩被問到為什麼能長得這么高時,他一本正經地說:“是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老師的幫助下才長這么高的。”多么可愛的恭維話,能不讓人捧腹大笑嗎。

孩子也是愛出風頭的,也最希望得到別人的誇獎。在課堂上,有一個可愛的小男孩連續地大聲說:“我早就會畫啦,我早就會畫啦,老師!我早就會畫啦”看那樣子,他是多么希望老師能給他表現的機會啊。遺憾的是老師沒有。我要對那位老師說,你應該給孩子表現的機會,不要打擊孩子積極表現的欲望。

小孩子也是有脾氣的。起床的時候,有一個小男孩怎么也穿不上他的上衣,終於惱羞成怒,哭著將上衣狠狠地甩在床上。過了很久,他終於穿好上衣,可是,討厭的紐扣讓他恨得咬牙切齒,幾乎又要哭起來。看來小傢伙遇到不順心的事也會發一發脾氣。

孩子們都有一顆愛心。一次吃飯的時候,一個小女孩把一個雞蛋剝了皮,遞給她旁邊的一個小男孩。小男孩接在手裡,大口地吃著。那一幕真讓人感動。還有一次,一個小男孩,為了主持正義,被一個調皮的男孩打破了鼻子。吃飯的時候,老師讓受傷的男孩多吃點。旁邊一個小女孩,不聲不響地從自己碗裡舀起一個肉丸子給了小男孩。多可愛的小女孩啊!

整部影片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裡面有幾個孩子具有極高的表演天賦。一個叫賈哲毅的小男孩,他好像不喜歡某個同學,衝著人家似笑非笑,翻著白眼,咧著嘴,小手還指著人家說:“你莫挨著我坐,聽到沒有。”然後扭頭就變成笑臉,衝著其他同學討好說:“看到都心裡煩,是吧?”有一個同學立刻站到了他這一邊。接著,他扭頭看向他不喜歡的那個同學,表情立刻變了,又是翻白眼又是咧嘴。這兩次表情的瞬間變化,絕不遜色於表演大師。繪畫大師畢卡索曾經說過: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但願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能夠保留這份靈性,成為一名傑出的人才。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該多了解孩子,重視孩子,努力發掘孩子的潛能,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