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常慧珍觀後感

通過觀看好人常慧珍,希望大家可以像常慧珍一樣,做好人行善事而無怨無悔。好人終究有好報,祝願大家得到幸福的人生,共享天倫之樂。下面是好人常慧珍觀後感250字範文,歡迎閱讀!

好人常慧珍觀後感250字

壽陽縣溫家莊鄉大東莊村的常慧珍,二十年如一日照料痴呆母子田碰妮和姜貴生,用自己的大善之行在壽川大地譜寫了一曲尊老助殘的愛心之歌。今年,她被評為首屆“壽陽好人”。

20年前,常慧珍從婆婆手中接過這副擔子,從此沒有想過放下。“誰忍心讓這對無依無靠,生活尚不能完全自理的呆傻母子流落街頭,我是共產黨員,更不能不管他們母子。”

如今72歲的常慧珍還清晰地記得,1990年4月,當時擔任大東莊村婦聯主任的她正領著一幫姐妹們在鄉里幹活。兒子慌慌張張跑來對她說:“奶奶怕是不行了。”坐在病床前,婆婆的一席話讓她悲痛之中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婆婆拉著常慧珍的手說:“慧珍,我沒有金銀財寶留給你,能留下的只是一顆關心人、幫助人的心,碰妮母子就交給你了。”望著婆婆期待的目光,她在婆婆身邊大聲說:“媽,您放心吧!兒媳有一碗米,就有田大媽母子半碗;有一塊錢,就有田大媽母子五毛。”

她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一乾就是20年。對於痴呆病人,常慧珍雖然有一定的思想準備,但還是發生過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讓她犯難。一次,常慧珍剛剛把做好的飯菜端上桌,姜貴生進來二話不說,一瓢涼水就澆了上去。“你這是圖個啥呀?”面對孩子們的不理解,常慧珍始終默默承受。

她的善舉多次獲得省、市、縣各相關部門的表彰獎勵,2024年在由中央文明辦秘書組、中央文明網組織的“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中,經民眾網上投票,常慧珍入選“中國好人榜”。面對台下的掌聲和鮮花,常慧珍平靜地說:“我只做了一點工作,黨和人民就給了我這么高的榮譽。我是一名共產黨員,照顧田大媽和貴生是我應盡的義務,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好人常慧珍觀後感250字

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切實增強廣大幹部職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政務信息服務中心組織全體人員觀看了電影《好人常慧珍》。

《好人常慧珍》是根據山西省壽陽縣溫家莊鄉大東莊原村婦女主任常慧珍的真實事跡改編的。影片中的女主人公常慧珍在結婚典禮上,了解到婆婆長期照顧一對智障母子。婆婆去世後,常慧珍遵照婆婆遺願接過照顧智障孩子姜貴生的重任。貴生的加入給家裡生活帶來了種種困境,面對兒子任光良和丈夫任常勝的不理解,面對村里人的冷嘲熱諷,常慧珍有口難言。光良成家時,貴生成了光良結婚的包袱。多年來一直把傻貴生視為眼中釘的光良終於忍受不了,提出分家。面對兒子和兒媳,任常勝道出了二十多年前收養任光良的秘密。兒媳楊寶紅被常慧珍的善心所感動,主動和她一起撫養姜貴生,共同完成婆媳三代的愛心接力。

常慧珍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一個共產黨人的責任與擔當,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淨化心靈。通過觀看電影,再次感受好人常慧珍不求回報、無私奉獻的精神境界和純樸高尚情懷,進一步提升氣象職工樂於助人、服務社會的積極主動性、自覺性,在日常工作中,端正品行,克服不良行為和作風,做一個對人民對社會有用的人。

好人常慧珍觀後感250字

昨天,也是我來到祁縣的第二天,受四姨的邀請,一同去了一個書香氣很濃的國小校里參加了友聚成愛心家園組織的活動。我們穿著他們發的的紅色背心,觀看了一部樸實無華卻感人至深的電影《好人常慧珍》。

正如影名,這部電影採用的是倒敘的手法,是圍繞著常慧珍和她的家人展開的故事。電影中隨處可見的是導演的幽默,化妝師的用心,和幾名主演出色的演技。故事很樸實地貫穿了人一生要經歷的悲歡離合與生離死別,將每個角色的性格描繪地惟妙惟肖。

電影講述的故事發生在中國一個很普通的農村,故事最重要的主線是常慧珍如何同時用一雙肩膀擔起妻子,母親,兒媳婦,和村裡的婦女主任這些角色,竭盡一生用良心做事而不求回報,無私地撐起一個小家和無數個大家。從一開始丈夫的爭風吃醋,到自己不能懷孕引來的白眼議論,到後來婆婆去世後留給她照顧的傻孩子,還有為別人著想而遭來的不理解甚至嫉恨。令我印象最深的橋段便是常慧珍冒著大雨跪在婆婆的墳頭,苦苦哭訴為什麼做個好人那么難,得不到大家的理解。電影的特寫鏡頭從她的兩行熱淚轉向了婆婆墳旁的野花,它們在風雨中承受著飄搖吹打,卻又那么堅韌不拔。就像常慧珍本人一樣,無論生活無情地一次次打擊著她,她還是依然堅持做好人,相信善良,恪守她的人生信仰:將心比心。

做好人當然也是有好報的。在她和村里因為不滿她讓媳婦結紮的婆婆吵架時,她得到了村里人的支持;在她被人嫉妒而說壞話的時候,大家都幫她說話;在她生病住院後付不起醫療費時,有人默不作聲地替他們掏了錢。她的善行,都被村民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而她一生中最大的善緣,便是娶她的男子。從一開始傻呵呵的小伙子,和她一起經歷過無數風雨之後,也錘鍊成穩重的老大叔。在她的一生中一直關心她,幫助她,包容她,甚至遷就她。

作為一個孩子,最大的共鳴還是常慧珍的小兒子。因為自己的傻哥哥而被拖累,被欺負,得不到媽媽的理解,爸爸又總是由著媽媽。雖然我的人生經歷並不如此,但作為一個成人不久的九零後,也有很多次被母親暗示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偏愛過我的堂弟而大發脾氣過,有很多難以言說,不被理解的苦衷。每個長大了的孩子,無非也是經過了無數次的任性,無數次的妥協之後,也得到了包容和理解。就像影片最後的那樣,找到了自己的所愛,得到了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