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科教說出你的愛觀後感視頻

山西電視台科教頻道首檔勵志、圓夢、情感類真人秀節目 ”傳遞正能量,共築中國夢《說出你的愛》圓夢趁現在,山西電視台科教頻道每周日晚21:50播出! 敬請關注!下面是整理的2篇關於說出你的愛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

【山西科教說出你的愛觀後感1】

人生充滿荊棘,而創業的路上更不乏困難與坎坷,成功說來容易,做起來就特別艱難。創業的前提是可以承受住失敗的打擊,現在的年輕人衝動,剛開始時轟轟烈烈,到最後卻壹敗塗地。俞敏洪曾經說過,要想創業就要不怕失敗,更不要過分,不要做腦殘的行為,要有一個正確而理性的創業理念。

楊峰,一個樸實的農村土娃,現今已成立自己的公司,在不斷的摔跤,慘敗中一步步走向成功。如今他站在了所有人都羨慕的成功高峰,這一切的成功都因他的創業之舉才得以實現。

老實的楊峰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條件並不差,也因是家中獨子,父母對他寄予厚望。上學期間,學習成績優異,多次獲得三好學生。大學期間,楊峰在努力專修功課的同時,利用空餘時間分擔一部分學費,當時是抱著跟所有大學生一樣的夢,走出學校,進入社會,闖出自己的一片天。然而生活是充滿意外與慘痛的,楊峰的父親在工地上受了傷,最終楊峰忍痛中止了他的學業。

沒有學歷沒有經驗的楊峰就像海面上的一片樹葉,渺小脆弱茫然。在離家很近的工廠找了一份體力活,每天重複著機械的生活。這樣的生活也讓楊峰漸漸麻木,失去了年輕的鬥志。

一次與父親談話改變了他的命運。父親說,你如果想要做什麼就去吧,不用擔心家裡。這幾句話雖輕,但在楊峰心裡卻有不一樣的分量。思索再三,最後楊峰決定放手一搏,自己創業試試。

接下來,楊峰找到了好兄弟,講明自己想創業的想法,希望得到他們提供的想法與支持,應人們需求與市場前景來看,楊峰幾人最終選擇了建材行業。正是這群好兄弟,有了他們的支持與幫助,楊峰前期進展得很順利。

成功青睞有準備的人,經過多次的考察與比對,往返於各大城市的楊峰經過多次實地考查與了解,最終決定加盟。而清大華研的“聯合多邦”石材是他尤為看重的。

說起聯合多邦石材,其實就取自天然的廢渣廢料、廢舊玻璃、石英粉、石英砂、河沙、普通石子等,所以能就地取材。有一種變廢為寶的感覺。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關鍵生產成本低,需求廣泛。“聯合多邦”擁有十三年歷史的北京清大華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旗下的著名註冊品牌,曾獲得“年度十大石材”美譽,信譽有保證,所以品牌可靠,讓平民百姓出身的楊峰也能做到真正放心。

“有需求就會市場”,正因為聯合多邦石材的性價比高,所以完全可以取代天然和傳統,是當今建築和裝修材料的首選。不僅安全環保、無放射性,而且還投資少、成本低。聯合多邦加工生產工藝簡單,方便操作,科技又環保。這個項目的發明專利技術轉讓費僅2萬元左右;最後,服務有保障,“聯合多邦”為投資者提供資深技術專家進行上門指導培訓,確保了楊峰的建廠成功。

思路決定出路,布局決定結局。生活是公平的,哪怕吃了很多苦,只要你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收穫。如今,楊峰的事業已經做的風生水起。清大華研圓了他的創業夢,讓他的生活因此而改變。

【山西科教說出你的愛觀後感2】

長治市屯留縣吾元鎮嶺村,地處屯留、沁縣、襄垣三縣交界,距離屯留縣城35公里,是個名副其實的偏僻小山村。全村400多人分布在10個自然村里,其中最小的自然村僅剩兩口人。

李拴州是嶺村唯一的村醫,看病、抓藥全靠他一人,他除了是24小時隨時待命的“免費120”,還擔負著村民健康信息與鄉鎮醫療信息上傳下達的使命。37年來,他靠著因病截肢僅剩的一條腿和一根鐵拐,從山巔到谷底,從年輕到衰老,為全村人的健康撐起了一把保護傘。

2024年春節前的一個晚上,張秀萍的兒媳不慎摔倒,左腿小腿骨折。張秀萍連忙給李拴州打電話,想讓他在衛生所等著,自己馬上背著兒媳去治療。“下著這么大的雪,你咋過來,你等著,我馬上過去!”還沒等張秀萍再張嘴,李拴州就掛了電話。當時,地上的積雪已有十幾厘米厚,天上還飄著雪花。在大門外等了十幾分鐘,張秀萍看到了李拴州的身影。他伸出鐵拐插入雪裡,把整個身體壓到左邊,右腳迅速抬起,帶起一片積雪,右腳重重地落地後又濺起一些積雪……

檢查後,李拴州用木棍為病人做了簡單固定。但她的腿還需要用石膏加固,李拴州的醫務所里沒有。“當時是年根,大晚上的去哪找車進城呀?”張秀萍急了。李拴州撐起鐵拐,邊往外走邊說:“我送你們去。”他從自己家開來三輪車,連夜把張秀萍和兒媳送到了十幾公里外的縣中心醫院。“拴州是個苦命人!”提到李拴州的病,張秀萍哽咽了。1976年冬天,十幾歲的李拴州被診斷患上骨肉瘤,去太原做了左腿截肢手術。後來李拴州的父親把他送到村裡的衛生所,給村醫當學徒。老村醫離開後,李拴州成了村里唯一的村醫。“白天黑夜,只要誰家有事,他一個電話隨叫隨到。碰到家裡困難的,他還貼錢給治。”張秀萍說。

李拴州一家三口的收入來源主要是6畝玉米地和國家每個月400元的公共衛生補助,加上衛生所微薄的收入,一年也掙不了10000元。在2024年,李拴州的妻子萬秋平被確診為宮頸癌,連續的放化療讓這個原本就拮据的家庭變得一貧如洗。今年12月5日,李拴州又被確診為肝癌。

他是醫生,更是親人

12月9日,記者在省腫瘤醫院見到李拴州時,他正在進行術前準備。病床前,一支殘破的鐵制拐杖格外引人注意。李拴州坐在病床邊,時間久了,他需要靠兩隻胳膊左右輕微交替,將身體撐起一些,好稍稍緩解壓在腰部的全身的重量。

弟弟李國洲說,這支拐杖是李拴州找人特製的。山路不好走,普通的木製拐杖用不了多長時間就壞了。後來,李拴州就找人,用老式腳踏車的橫樑為基礎,做了一支四斤多重的簡易鐵拐。在這大山之中,靠著一支鐵拐、一條好腿,他一乾就是37個春秋。“像這樣的鐵拐,我爸已經用折了四根!”李拴州的兒子李晉說,他的表情有些驕傲,但更多的是心疼。

1996年,李拴州買了一輛三輪機車,外出行醫方便了很多。十幾年下來,他用壞了三輛三輪車。奔波在山路上的李拴州,照顧的不光是鄉親們的身體,還有生活,就像鄉親們的親人一樣。胡根成老人是村裡的五保戶。他體弱多病,身邊又沒人照顧,李拴州就成了他的親人。1999年初秋的一個傍晚,李拴州估摸著要變天,馬上開上三輪車,向胡根成老人家駛去。路程還未過半,大雨傾盆而下。“咣當”一聲,沒等回過神來,李拴州就摔進田邊的地壟里,他的頭被磕在一塊石頭上,血流如注。“老人腿有風濕,腿腳不利索,我怕他曬在外頭的玉米收不回來。如果被雨泡了,這一年就白辛苦了!”李拴州說。

除了照顧鄉親們的身體和生活,每個月月初,李拴州還要跑一趟縣城,目的地只有一個——縣新農合醫療管理中心,為村民們辦理醫療費報銷事宜。鄉村公車幾乎是他進城的唯一方式。上車時,他一手抓住扶手,身體全部重力壓在鐵拐上,然後身子往前一紮,腿一縮,就借勢攀上去。這熟練的動作,是他一次次練出來的。

回家兩天,逐戶巡診

12月10日9點整,躺在醫院病床上的李拴州正做術前準備。面對即將進行手術的父親,李晉站在牆角里,表情很沉重。今年剛滿20歲的他,目前在長治市一家私人診所實習。對他而言,雙親患病已是天大的打擊,而高昂的醫療費用更把這個年輕人壓得喘不過氣。

手術是12月5日定下來的。主治大夫經過多方會診後,決定進行部分肝臟切除。得知這一訊息後,李拴州沉默了片刻,堅持要回家一趟。“我們以為他是不放心家裡,或者是手術前想回家待一段時間。可誰想到,一進家門放下行李,他就拄著鐵拐走家串戶去了!”李國洲說。

當時,李國洲想勸阻哥哥,李拴州卻說:“這有可能是我最後一次給鄉親們看病了!”回家的兩天時間裡,李拴州幾乎只做了一件事:挨家挨戶去村民家裡巡診。

東家的孩子有慢性胃炎,哪些東西以後儘量少吃;西家的老人心血管不好,家裡要注意準備哪些常用藥……兩天時間裡,李拴州一戶一戶地安頓著,似乎想把自己腦袋裡的醫術全留給鄉親們。

臨走前,李拴州把衛生所的鑰匙留在了家裡,並叮囑家人:“村里誰家需要配藥,就給我打電話,我告訴你們在哪放著!”

身邊人眼中的他

拴州是個好人,頭一號的好人!這么多年,村里老老少少有個病病痛痛全指望他了!” ——村民張秀萍

“我姐夫大半輩子都在幫助別人,他是全村人的救星。我想告訴他,雖然我姐姐在家也病著,但他不要太擔心,有我在,我會好好照顧她。” ——李拴州的妻妹萬小萍

“我以前不理解我爸,覺得他沒有為這個家做什麼;現在懂事了,我才意識到我爸是個多么了不起的人!” ——李拴州的兒子李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