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讓孩子愛上學習觀後感【家長篇】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而孩子學習好,讀書好,各方面都是優秀的,下面是整理的關於家長觀看王金戰老師講座視頻怎么讓孩子愛上學習觀後感,歡迎閱讀參考!

怎么讓孩子愛上學習觀後感【家長篇】

今天早上,我和爸爸收看了人大附中王金戰老師的講座,講座的主題是《怎么讓每個孩子都愛上學習》,顧名思義,王老師演講的主題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學習成為一種樂趣,而不是負擔。 讓孩子愛上學習,學習中的興趣是最重要的。假如,一位學生喜歡奧數,你給他出很難的奧數題,他也會去做,就算做到汗流浹背,滿頭大汗,他還會堅持。相反,如果給他不喜歡的題做,他坐著不到十分鐘就會感到煩躁。十四歲之前,是智力定格期,做我們感興趣的事情,對於我們的發育非常重要。我們希望家長多讓我們學一些我們喜歡的東西,而不是強制性的去圍棋,書畫,音樂,舞蹈班什麼的。 還有,我們希望能得到家長更多的關心和鼓勵。雖然有時我們努力了,但仍然沒有做得更好,我們多么希望家長這時能給我們認可和鼓勵。這樣能增加我們的信心和勇氣。 另外,我們自己也要端正好學習態度,我們學習不是為了老師,也不是為了家長,我們是為自己而學習的。只有我們認真地學習,我們才能變得更加強大,長大以後才能更好地工作生活,才能報效祖國。 我們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自己的勤奮和努力,也離不開老師和家長的鼓勵和關心。

家長關於《怎樣讓每個孩子愛上學習》的觀後感

他有許多頭銜:校長、董事長、理事長……他有許多讓人咋舌的成績:所帶的一個班,有10名學生進入劍橋、牛津等世界名校,37人考進清華、北大……

但我最想說的是,王金戰是中國人民大學附中的數學老師,現在還擔任著高一、高二、高三3個年級各一個班的班主任。是《英才是怎樣造就的》、《中國英才家庭造》、《學習哪有那么難》3本書的作者。

5月24日、25日,應常州新華書店有限責任公司的邀請,王金戰老師來到常州,與家長、老師、學生面對面,分別在省常中、市一中、田家炳中學作了3場報告。

第一次見到王金戰老師“真人”,是5月24日上午在一中的報告會現場,當時我是以家長的身份去聽報告的。

對王老師的第一印象:長得很大眾,衣著樸素。一開口,國語不夠標準,也不慷慨激昂,演講時動作很少,就坐在那兒細細道來,沒有高深的理念,講的都是大白話。會場秩序很好,聽眾聽得很投入,互動很熱烈。

近距離接觸是5月25日上午採訪王老師的兩個小時了,王老師很坦誠地說了自己的許多觀點。讓我很感動的一個細節是,採訪開始前,他撥弄了一下手機,我以為是放到靜音狀態,其實他是關機了。因此採訪中,王老師一直很投入,倒是我們這些記者,因接電話分神了。

許多家長、學生都說看了王老師的書後很有收穫,聽了他的報告更有感悟了。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聽一下王老師的精彩觀點。

衡量成功人士的一個重要標準是:有沒有培養出一個成功的孩子

我認為權力、財富都是過眼煙雲,唯有孩子,才是你生命和事業的延續,因此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要看他有沒有培養出一個成功的孩子。當然,這個成功不僅是指成績,還要健康、陽光。

在當今社會,什麼職業都要有上崗證,唯有家長是無證上崗,在大家認可的順其自然中,成了家長,其實好多人不知怎么做家長,根本不稱職。好多家長個人事業紅紅火火,孩子教育得一塌糊塗,還總以工作忙、應酬多為藉口。其實如果孩子不成功,那么對家庭的陰影是永遠抹不去的,是再大的權力、再多的金錢也彌補不了的。

做家長的第一大責任是:要成為孩子心靈的導師,要做孩子的朋友

一次,和一位學生及其家長吃飯。席間,父親在我這個老師面前說孩子的不是,孩子馬上對父親說:“老哥,少說點吧。”父親反應很快:“噢,老弟,對不起啊。”當時大家都笑了。當然父子間哥弟相稱只是一種表象,實質是融洽的家庭氛圍。而我們現在不少孩子和父母之間缺少這種其樂融融。

常有家長說:孩子一回家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理都不理我們。家長也常會對孩子抱怨:我辛辛苦苦上班,供你吃供你穿,還花大錢讓你讀書,你這樣不知好歹,白養你了!

其實孩子需要交流,需要跟父母交流,為什麼拒絕呢?問題出自家長。家長靜下心來想想看:你有沒有把孩子當成朋友,有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問題,而不只是發號施令?

家長的作用,老師代替不了。孩子覺得負擔重,如果他跟家長無話不談,把憋在心裡的話說出來,負擔就減輕了。但是,現在好多家長一聽孩子說,就覺得淨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馬上不耐煩、訓斥,一下把孩子堵了回去,這樣,孩子的自尊心極易受損,以後,再想讓孩子跟你說心裡話,就很難了。

還有的家長講起孩子,開口就是這也不好,那也不好,把孩子說的一無是處。要知道,傷害孩子最深的是他最親近的人,家長有時恨鐵不成鋼的話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太深了,長期這樣,好好的孩子就成了差生了。

做家長的第二大責任是:成為孩子前程的設計師

去年高考成績出來後,一位朋友找到我打聽高校招國防生的事,當時我就把他說了一通,批評他太不關心孩子了。為了孩子的前程,家長應該早就作好準備了。我現在提個問題,在座的都是高中生的家長,你們可以想想你們了解多少,答不上來要補課了。現在高校的招生有許多政策,高考已不是華山一條路了,作為家長要了解,比如:保送生、自主招生、提前錄取、藝術特長生、國防生、小語種、體育特長生,委培生、定向生等等,這些你能說出個所以然嗎?如果不能,建議到各個學校的網站上查看一下,都有。

孩子長大後走什麼樣的道路?設計師是家長。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性格,定個培養方向。

我舉我女兒為例。我是為了女兒的成長才從青島調到人生地不熟的北京,進人大附中的。因為考慮到在青島考北大等一流大學難度大,而在北京相對容易,為了女兒,沒多考慮,就到了北京。到北京的第二天,我們一家三口就參觀了北大,女兒說:爸爸,這個學校好,我以後就讀北大了。我當時說:孩子,你有這個想法真好,我們就努力吧,以後上北大。其實我女兒的智力不超常,上北大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孩子有這個願望我要跟她一起努力,於是我決定讓她走藝術特長生的路,鋼琴、小提琴競爭激烈,我幫她選了中阮這個民族樂器,後來,女兒作為藝術特長生,同時被北大、清華、人大提前錄取。

教師的責任是讓學生愛上學習,學生學得輕鬆與否,關鍵在老師。有常州家長問我,減負後孩子不知做什麼,覺得時間很多,要改變這種現狀,關鍵也在老師

人大附中的學生每天早上8:00上課,下午3:30放學,沒有早晚自習,雙休、節假日均休息(講到這裡,會場發出驚嘆聲),人大附中的孩子學得不差,這是為什麼?拼教師!拼教師不是拼時間,拼加班加點,而是拼精心備課,拼課堂效率。在青島二中時,我每星期有13節數學課,在人大附中,每星期只有6節數學課,教學內容是一樣的,這就逼得我打破原來的一套,精心備課。

教師只有精心備課,學生才能學得輕鬆學得好,我現在不花四五個小時備一節課我不敢上講台。再比如國小低年級的學生有效注意力只有10分鐘左右,老師就必須把關鍵的知識在10分鐘內講完,其餘的時間帶著孩子做做遊戲,互動互動。如果把知識拉成30分鐘來講,學生肯定開小差,課堂效果肯定不好,學生很累,還掌握得不好,然後補課,這樣學生的負擔能不重嗎?

我是堅決反對校長、老師利用手中的權力,不停地補課,掠奪孩子們的時間,這其實是校長、老師對自身職務的放棄,這不是教育,這是生產隊模式,這對學生是一種摧殘。這樣的老師與其說他教了多少屆學生,不如說他摧殘了多少屆學生。

教師的責任是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渲染學科之美,講清學科規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在享受的過程中學習,自主地學,輕負擔高質量地學。人大附中的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就很強。

我覺得常州的減負工作抓得很好,確實要給孩子們一個寬鬆的成長環境。有家長問我,減負後孩子覺得無所事事,一下有那么多時間,不知道做什麼了,怎么辦呢?我認為這不是家長的責任也不是孩子的責任,關鍵在教師,教師要教會孩子愛上學習,教會孩子自主地學習。所以,教師要好好思考,如果改變這一現狀。

教師的成長分4期:經驗缺乏期、盲目自信期、反思期、專家型學者型期,我目前處在第三期

經過這么多年的教學積累,我覺得一個教師的成長可分為4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經驗缺乏期,這段時期剛從學校畢業,什麼也不懂,還不知怎么把握課堂應對學生,需要好好向老教師學習取經。

第二階段是盲目自信期,這時往往已教過兩三屆畢業班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了,覺得教好學生也不過如此,考試的那些題今年是這些明年不還是那些?這個時期敢冒犯所有的權威,覺得自己最有本事。許多老師往往就停留在這個階段固步自封。

第三個階段是反思期,當你真正聽到教育大家上的課,當你真正領略到教學的魅力,你會為自己曾經的淺薄感到羞愧,然後你會痛定思痛,會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會重新設計自己的的教學方式方法。我現在正處在反思期。

第四階段是教師的最高境界,成為專家型、學者型的大師,這是每位老師努力的方向,我也在向這個目標努力。

怎么讓孩子愛上學習觀後感【家長篇】

家長首先要知道孩子為什麼孩子不愛學習,因為家長的言傳身教非常重要,家長的態度和方法直接就影響了孩子對學習的態度,再就是周圍環境因素的一些原因也會影響到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家長應正確認識孩子不愛學習,通過正確的方法改變這種狀態,讓孩子愛上學習。

一、使孩子主動做功課

你的孩子很聽話,是一匹溫順的馬兒,但人們常常這么說“能夠把馬帶到河邊去,卻不能讓馬兒喝水”。的確,除非馬兒很渴,不然,即使能夠把它帶到水邊去,也不能讓他主動喝水。首先做作業的時間不宜過長,學習不可操之過急,列一個功課計畫表,先讓孩子做擅長的功課,刺激他,使他全力以赴。

二、使孩子聽話懂事

在與孩子溝通時,一定要認真聆聽他說話,讓他感到父母對他的重視與尊重,這樣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就會被樹立起來,他也會在與大人的談話中,認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表達自己的意見,這對孩子的理性思維習慣也有良好的幫助。平時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要用溫和的語調交談,及時讓孩子知道錯在哪裡,巧妙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與孩子打成一片,常常表達對孩子的信賴,不要指責遭到挫敗的孩子,多用讚賞的話肯定孩子,放大孩子的優點。

三、引導孩子自動自覺

有一種飽和原則,就是孩子們慣有的厭煩心情。雖然強烈的想擁有目的,也能夠體會把事情做完的樂趣,但是因為課程繁多在內心產生阻力,無法持續主動地去做事,如果把要求的水準降低,課業的份量減少,繼續培養孩子在低潮時的活力,那么他們在低潮過後,又會升起責任心,更主動地去做功課.

四、讓孩子學會管理情緒

青春期的孩子常對父母有所不滿,因為伴隨成長而來的自我要求,總和父母的規定互相衝突,父母必須要盡力克服這種過渡期困難,讓孩子順利地成熟長大.引導孩子宣洩不滿情緒,認真傾聽孩子的不滿心聲,別讓工作忙成為你的藉口,以民主方式處理孩子不合理要求,注意引導孩子的從眾心理,給孩子一個發泄的空間

五、如何使孩子熱愛學習 在填鴨式的教育模式下,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模式化的過程,甚至談不上喜歡不喜歡,不管孩子對學習有興趣還是沒興趣,都得坐在書桌前把課本一遍又遍地看,這也是一個讓孩子產生倦意的起因.多給孩子講一些勵志故事,用近期的學習目標來鼓舞孩子,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也很重要。改掉孩子三分鐘熱度的習慣 ,適量的運動可使孩子腦筋更靈活。

六、使孩子注意力集中

媽媽應當適度地調整功課進度,而不該守著既定的計畫,這樣方能得到兼籌並顧的績效,有些小孩甚至在一旁邊看書,一邊羨慕別人嬉戲玩樂,心中潛藏著不滿的情緒,更會影響他往後的讀書興趣. 七、讓孩子變消極為積極

人生可以沒有很多東西,卻唯獨不能沒有希望,有希望之處,生命就生生不息!對於孩子來說,要時時刻刻地鼓勵他們,不要讓他們產生消極情緒.找到孩子消極的內在原因,讓孩子公開宣布目標 , 良好生活習慣是保持積極心態的法寶,讓孩子多結交積極樂觀的朋友, 鼓勵孩子多做些新的嘗試 ,多表揚少批評更能使孩子積極上進。

八、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消除孩子的自卑感

生命的價值取決於我們自身!告訴孩子,人作為獨立的個體,是獨特的,並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讓孩子知道他存在的價值,增強他的信心,更加努力地創造自己的個性與未來。 告訴孩子他自己就是無價之寶,讓孩子做一些容易做的事情,弱化孩子的錯誤突出其取得的成績,重視孩子所付出的努力,責備孩子之前必先讚美,強化優點使孩子不斷的進取,用高目標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

消除自卑感和培養自信心,其實是一體兩面,兩者必須相輔相成,從“缺點意識”到全面否定,肯定語句要常用,與孩子說話也要講技巧,以具體的原因來舒解孩子心中的結,用話語剷除孩子的心理障礙,讓孩子閱讀世界偉人的傳記,讓孩子客觀面對成績優秀的同伴 , 改變孩子的立場讓他自律律人,孩子的缺點和優點可互換,用自言自語暗示孩子的缺點,不用權威來壓制孩子的反抗,鼓勵孩子多“不量力而為”, 孩子你能行。

讓孩子愛上學習,必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溫故知新,家長也需要正確引導,從一點一滴的行動中慢慢讓孩子愛上學習,這個過程使家長進步了,孩子也會愛上了學習了,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