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建國大業》觀後感作文兩篇

20xx年是中國建國70周年,小編重溫了一遍《建國大業》感慨良多,下面小編就來分享2篇關於建國大業的觀後感吧,趕緊過來看看吧!

電影《建國大業》觀後感1

這部影片又把我拉回到了那段崢嶸歲月,那段光明與黑暗並行的艱難歲月,希望與絕望交叉相容的鮮紅的歲月。

那時候,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還未來得及消散,飽受戰亂的中國便陷入了前途未卜的迷茫中,到底中國的未來是怎樣的,該如何發展,我們又該何去何從?對此,國共兩黨在決定中國命運的話題上並沒有達到共識,於是,不露聲色,鬥爭為綱,那激烈角逐的,被鮮血染紅的猩紅年代就此拉開帷幕。

“這是某集團的無恥,恰是李先生的光榮,李先生賠上了一條性命,我們要換來一個代價,正義是殺不完的,因為---真理永遠存在。”聞一多意識到了隱藏在國民黨背後的專制的一黨執政的本質,本著理想的英雄主義及激昂的愛國主義,在國家危難人心渙散的時刻,他做了深刻而又沉重的演講,他心下瞭然,這是他最後一次的演講了,但他依然站了出來,呼籲民主,並且訓斥“搞一黨專政的人是不會有好下場的”,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然後,一切都不可阻止的發生,血污和黑暗以及更多的血污和黑暗。

電影中馮玉祥打著燈籠,照見了穿越回去的鬼。而蔣經國少年意氣,滿腔熱血,勢必整治上海經濟,找到了罪魁禍首孔家,這是國家與私利的較量,而最終,老蔣說“後院不能起火”,“國民黨的腐敗已經到了骨頭裡了,反貪腐,要講求時機,講求分寸,反,則亡黨;不反,則亡國。難啊。”這是國民黨面對四大家族的無奈與悲哀,此番話字字扎在了蔣經國的心底,憤恨,不甘心,甚至絕望,他終於意識到了一個事實“黨和國都已經在危難的邊緣了。”腐敗,家天下,官商勾結,封建專制,這些鬼在中國的歷史中穿行,從一個朝代跨越到了另一個朝代。到最後,老蔣無力回天,千里之堤毀於蟻穴,說“國民黨是敗在自己手裡的。”

反觀之,那個怕主席沒吃早飯,不顧炸彈在身邊呼嘯而過的危險,逃命途中又返回廚房犧牲的炊事班班長老郭,那個將北平城樓當成地主家大院的城牆的小戰士,那個在閱兵式上代表活著的,死了的紅軍老戰士向毛主席敬禮的老兵,他們是多么可愛的人,在戰亂紛飛的年代依舊天真無邪,依舊深深地熱愛著人民,祖國,中國共產黨。

最讓我為之動容的是中央的四位領導人在得知淮海戰役勝利之後,開心的像孩子一樣,手舞足蹈,他們暢快痛飲,每個人臉上都紅彤彤的,還唱著《國際歌》。高喊“英特耐雄納爾,就一定要實現。”這是多么單純的夢想和誓言,他們有著如此博愛而純潔的理想,他們一生拼盡全力都在為達到這個誓言而奮鬥。這種無私奉獻的英雄主義所帶來的,我突然覺得,我們根本無法體味,無法體味在那個動亂的年代裡,那初升的像紅太陽一般的中國共產黨帶給人民的是怎樣的希望,一切的沉重也許現在在我們的嘴裡只剩下輕薄和嬉鬧,而這些沉重,卻又沾染著爺爺輩的體溫和鮮血。

電影《建國大業》觀後感2

自1949年至今中國已建國69年,中國一直弘揚愛國奮鬥精神,這是一份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在任何艱難困苦的環境中,為何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民能堅持不懈的奮鬥?那是深深的愛國情在心裡流淌,那是融入血液的精神脊樑。

在基層工作中,尤為需要我們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堅定為國建功立業的信念。目前,我國很多地區都還沒有脫貧,人民生活疾苦。在這裡,不需要我們上戰場,沒有拋頭顱、灑熱血的豪情壯志;不需要我們上天入地,沒有航天、潛水等領域的千斤重擔;但我們卻是時時刻刻與老百姓打著交道,時時刻刻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克服基層艱苦條件,紮根基層,埋頭苦幹,為民眾辦實事、實辦事、事辦實,就是我們力所能及的,就是在將我們愛國熱情於我們的工作中發酵,傳遞給我們服務的每一位民眾。基層工作者中不斷湧現出優秀基層幹部,像王傳喜、余靜、龍書伍、和勛、李秋蓮等,他們艱苦奮鬥,不忘初心,本著服務人民的理念,為民眾創造更美好的生活,在他們的工作崗位上建功立業,發光發熱!

如果我們每一個人在自己身處的各行各業中,都能繼承這種精神財富,何愁大業不成?前進路上沒有一馬平川的坦途,“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春風起,春潮湧,歷經艱辛曲折,艱苦奮鬥拼搏,迎接我們的新時代。

我國已經全面進入社會主義建設的關鍵時期,實現“兩個一百年”和民族復興偉大中國夢的目標也步入決戰階段。前進的途中,必然會有很多曲折。因此,在這樣的緊要關頭,全國上下不僅要凝神聚力,更要大力弘揚“紅色精神”,以不畏艱難的堅定信念推進強國富民的偉大事業。用“紅色精神”之鈣,為廣大熱血青年強筋壯骨恰逢其時,大有必要。

我們黨在領導中國革命的偉大實踐中,創造了豐富的紅色資源和精神之鈣,有倡導“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有“不怕艱難險惡”的長征精神,有“改變作風,提高素質”的延安精神,有“艱苦奮鬥、勇於開拓”的北大荒精神,有“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公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

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沒有挖掘,再豐厚的精神財富也難有價值;沒有發揚,再偉大的精神血脈也難以傳承。“紅色精神”的傳承、發展離不開載體,只有讓“紅色精神”可知、可看、可感,才能讓青年一代真正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在慶祝建黨95周年之際,要充分弘揚優秀革命精神,教育青年一代當好“紅色精神”的傳承者。要密切關注85後、90後的思想動態,了解青年人的心理特點與興趣愛好,創新宣傳方式,吸引他們的眼球。可以利用網路陣地,通過“微電影”、公眾號、有獎競答等活動,讓“紅色精神”走進青年一代的視野;利用紅色影視作品,如《建黨大業》《建國大業》《根據地》等,教育感化青年人,重塑人生觀、價值觀;利用“紅色旅遊”,整合鄉村游、民俗游、休閒度假游等資源,增強紅色文化旅遊的“可玩”“可參與”度,形成地域特色鮮明的紅色文化旅遊品牌,讓紅色文化基因融入青年人的血脈,成為社會發展的“內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