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補習班》觀後感怎么寫 暑假熱映電影《銀河補習班》影評素材匯總

鄧超和俞白眉執導的《銀河補習班》成為了今年暑期檔的國產片獨苗,電影以父子情深為主線,將素質教育問題、航天救援和中國近三十年的社會變遷描繪出來,很受大家的歡迎。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於《銀河補習班》觀後感,歡迎大家來參閱。

《銀河補習班》觀看心得

這部片不是說就一個點突出誒,它就把家庭和學校之間的教育融合得很好,也講述了雖然都是父親對兒子的愛,但是方法如果不對,可能會用愛綁架了子女的一聲吧。

你得知道你的夢想是什麼,就像知道箭靶子在哪,然後才是去為你的夢想而努力,這樣知道箭靶子的每一次拉弓才有效。

And真的看到電影裡的演員就這樣活生生地從螢幕里走到你面前的時候,真的是特別特別驚喜了,大愛超哥了。

“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如果連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話,你每天拉弓有什麼意義?”

6月10日,由鄧超、俞白眉執導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銀河補習班》發布了一支教育主題預告,在這個高考剛剛結束的日子裡,激發了許多家長和孩子的共鳴。

面對不被老師看好的兒子馬飛(孫浠倫飾),父親馬皓文(鄧超飾)和教導主任閻主任(李建義飾)立下賭約,一場教育博弈拉開帷幕,父子兩人的成長之路就此開啟。

從預告片風格來看,這一次鄧超導演的作品終於不是喜劇了!大家可能還沒忘記鄧超前兩部導演作品《分手大師》《惡棍天使》,這一部的鄧超開始一本正經地演戲了。

理想的教育:銀河補習班

馬皓文是如何將馬飛培養成一個太空人的?這是電影的核心敘事線索,花費的時間最多,最濃墨重彩,也是電影片名的由來,所謂的“銀河補習班”,就是馬皓文對馬飛的補習。

馬飛小時候就被老師認為,腦子裡缺根弦。馬皓文入獄後,馬飛遭遇欺凌,媽媽和後爸忙於生意將他送到寄宿學校,馬飛更成了脫韁的野馬。他的成績班裡倒數第一,上課看金庸的小說,常常曠課,被教導處閻主任(李建義 飾)開除。

馬飛被開除時,正是馬皓文出獄之日。在前妻懇求閻主任無果後,馬皓文當著眾多師生的面,跟閻主任打一個賭,閻主任說如果馬飛期末考班級前10名就不開除他,馬皓文說:不是班級前10,而是年級前10。

這一刻非常燃,也構成了電影最大的懸念:馬皓文真的能讓班級倒數第一的馬飛進入年級前10嗎?

閻主任代表的是老一輩教育人,曾經歷苦難歲月,通過教育改變了命運,他們信奉的是應試教育那一套,分數至上,高考定終生。所以閻主任的教育“武器庫”里就那么幾樣:更多的作業+棍棒+激發羞恥感。他看不上壞學生,視馬飛為眼中釘。

馬皓文對教育的理解,與閻主任截然相反。雖然那是1997年,但馬皓文的教育方式遠遠超前於那個時代,哪怕今日看來,仍舊超前。

它首先是鼓勵式教育。不是激發孩子的恥感(像馬飛媽媽說的“這孩子就這樣了,沒救了”),而是由衷地相信孩子是個天才。馬皓文告訴馬飛,“你是地球上最聰明的孩子”,他說這句話的時候不是敷衍,而是眼裡含光,充滿信任和堅定,讓馬飛建立起自信。哪怕打賭后馬飛第一次考試是班級倒數第五,馬皓文都夸兒子很棒,跟原來的倒數第一比有進步了。

馬皓文一直告訴馬飛,“你是地球上最聰明的孩子”

它是一種以孩子興趣為主導,充分張揚孩子自主性的教育。馬皓文並未怎么督促馬飛學習,當馬飛問他,是睡覺還是看書時,他讓馬飛自己做決定。學校布置過多的作業,他也由著馬飛愛完成不完成,在馬皓文看來,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是最重要的,在他們學習能力最強的階段,每天過重的學習負荷,會讓他們失去對學習的興趣,產生疲乏感。

就像高考結束時,高三學生瘋狂撕書,紙片像雪花一樣落下,閻主任認為這是孩子們的一種釋放,馬皓文則質問道:如果高三的學習讓他們迫不及待地撕書,他們對學習是真的熱愛嗎?他們對學習還有熱情嗎?

當馬皓文問馬飛學習目標是什麼時,馬飛說“上清華北大”,馬皓文說不對啊,這是過程,並不是目標,以後想要做什麼才是那個答案。接著馬皓文就說出了“金句”,“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如果連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話,你每天拉弓有什麼意義?”

馬皓文理解的學習目的,不是為了一時的高考,孩子的興趣與目標才是學習的終點。因此哪怕期末考馬上到了,他還是帶著孩子“逃課”(請假被閻主任拒絕)半個月去看航天展。班主任小高(王西 飾)說期末考試是馬飛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馬皓文說:不,沒有什麼最重要的時刻。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應該是均勻地散布在他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期末考試,馬飛真的進入了年級前10,他對航天的熱愛,也促成了他的航天夢。

瑕疵

顯然,在教育觀念的分歧上,電影站在馬皓文的立場上。馬皓文與閻主任的幾次辯論,都是閻主任敗下陣來。電影也過度放大了閻主任的“不可理喻”,“神化”了馬皓文對馬飛教育的可行性。

換句話說,電影對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討論,是簡化的;其在對素質教育的倡導上,也過於理想主義了。一個最簡單的現實是:絕大多數平民父母,沒有馬皓文的思想和見地,他們疲於奔命,不像馬皓文能夠在1990年代末給孩子買得起近萬元的586電腦,有時間帶孩子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半個月旅行;而大多數孩子也資質平凡,不可能像馬飛那樣不怎么學習、不複習還能在一學期內從班級倒一進入年級前10。在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下,應試教育仍舊是普通家庭的最優選擇,你得先考出去,才有更多的自由選擇。

與此同時,電影對做作業、考試等的理解也非常狹隘,馬皓文拿蒸饅頭來對比複習看似有道理,實際略扯淡。反覆蒸的饅頭的確不好吃,但對於多數學習能力不強的孩子來說,的確得通過反覆的預習、複習和作業加強,提升對知識的理解。雖然馬皓文一直要馬飛學的是思想和方法,而不只是知識,但知識是思想和方法的前提,最基本的知識都掌握不牢靠,基礎不紮實,談何進一步的思想和方法?

導演太過於想當然,決定了《銀河補習班》對現實的影響力量非常有限。它將當下諸多教育問題,單純理解於教育觀念分歧,絲毫沒有觸及到教育背後複雜的國情,牽扯到城鄉二元、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教育的文化區隔、階層流動困難等因素。反倒有這樣一種嫌疑,將帶有社會問題性質的教育問題,推到了家長身上,成了家長的個人觀念問題。

任何一個被裹挾到教育競賽中的家長深有體會,多的是身不由己的時刻。就像電影中馬皓文的前妻叫嚷的,“馬飛不是你的實驗品”。沒有幾個家長敢拿孩子的未來做實驗。

教育的本質問題,不是相信不相信孩子那么簡單

觀念層面也影響了敘事層面。電影中的每一個角色,大多非常平面,他們一條線走到底,沒有什麼人性的猶疑。像馬皓文就是篤定他對馬飛的教育會成功,但聯想到他被冤枉、被損害的處境,他也未曾擔心馬飛長大後面對的是怎樣的一個世界。人物的平面化,服務的是敘事起承轉合上每一個轉折、每一份感動都能打到觀眾,在強大配樂的烘托下,電影某些橋段的確是催人淚下,非常好哭,但哭完了也就完了。

《銀河補習班》本可以更好的。三條線索如若相互影響,而不是彼此獨立,它是可以成為抵達現實問題的力作的。前文說到,第二條線索是電影最華彩的篇章,正是因為導演讓三條線索相互作用,“殘酷的現實”在拆解“宏大的夢”“理想的教育”,成年馬飛的自私打了馬皓文臉,讓我們窺見影響教育/現實某種更強大的力量。雖然導演這樣處理,也許只是單純的先抑後揚,讓父子倆感情上有一個升華而已。

勝在真誠

即便如此,《銀河補習班》仍是迄今鄧超、俞白眉合作執導的最好的一部電影。它有諸多瑕疵,卻也有一個可貴的優點:認真/真誠。

對待電影、拍攝電影的態度,很認真。電影的時間跨度很長,對1990年代的許多重大歷史節點都有所反映,比如1990年北京亞運會、1992年亞洲足球杯、1997年香港回歸、1998年大洪災,歷史場景還原得不錯。導演聰明地通過1990年代幾首耳熟能詳的歌曲串起整個故事,比如韋唯的《亞洲雄風》、毛阿敏的《渴望》、韓磊的《走四方》、劉歡的《彎彎的月亮》、陳明的《快樂老家》、張國榮的《當年情》等,懷舊氣息很濃。

電影對教育問題的反思,雖然稚嫩,但也非常真誠。這部分帶有鄧超、俞白眉各自的成長經驗,以及時下他們作為父親教育孩子的經驗。也因此,電影帶有鄧超的“階層局限性”。記得以前他說過,不給孩子上補習班,要讓孩子有個開心的童年云云。這個觀念對於鄧超這一階層的人來說,當然沒有錯了,但如果把它當做一個理念推廣到所有人的時候,就會流露出幼稚的一面。

而真誠,更體現在電影中的父子情上。電影雖以教育反思為“骨”,卻以父子情為“肉”;電影的一個宣傳語是,“獻給父親,送給孩子”,電影同樣帶有兩個導演身為兒子/父親的感情,飽含他們對各自父親和孩子的愛。父子情充盈了電影中的絕大多數細節,真切、細膩、動人、催淚。

應該承認,作為演員的鄧超比作為綜藝MC的鄧超有魅力多了,綜藝消耗了很多人對於演員鄧超的認知。這部電影立得住,一個根本原因在於鄧超令人信服地演繹了偉大的父親馬皓文,演繹出他對兒子無條件的“信”與“愛”。馬皓文的許多台詞是很雞湯,也很空的,但鄧超的肢體、表情、眼神包括台詞功底,讓這些略空大的東西落地了,馬皓文真是這么“信”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銀河補習班》觀後感

《銀河補習班》聚焦親職教育,鄧超更了解“學霸”

《銀河補習班》這支預告片主要針對的是親職教育,片中的父親馬皓文(鄧超飾)、兒子馬飛(孫浠倫飾)是一個單親家庭,而且相對貧困,兒子的目標就是上清華北大。但父親馬皓文鄭重向兒子指出:“清華北大只是過程,不是目的。”

這一段話就能看出,馬皓文不是一個常規的嚴父,他希望自己的兒子有更崇高和明確的理想,而不是單純為了考試和上學在奮鬥,那樣只會成為學習機器。在預告片中也能看到,馬皓文對兒子的教育充滿信心,並且敢和老師打賭,他能讓自己的兒子成為這個學校最優秀的學生。

這不禁讓人想起了鄧超在綜藝節目中總是自詡“學霸”,這部《銀河補習班》中,鄧超飾演的馬皓文渴望兒子成為學霸,希望他能夠一鳴驚人。但是,馬皓文不是那種讓孩子讀死書的父親,他在不斷地教導孩子學會獨立思考,明白自己人生的奮鬥目標,這樣的人生才會更有意義。所以,不管鄧超自己是不是學霸,但他真的懂得如何培養一名高分高能的“學霸”。

對於絕大多數家庭來說,如果家庭條件優越的話,父母一般會砸錢給孩子上補習班,一周七天,孩子可能要上英語補習班、繪畫補習班、數理化補習班,甚至可能還要上AI和編程補習班。別看上補習班累,一個班一年可能都要上萬的補習費,很明顯,培養一個學霸現在也要有一定的資金實力。

孩子如何成為學霸?親職教育+學校教育

如果家庭條件不好的呢?父母多數無法輔導孩子國中、高中的學業了,沒錢上補習班,就只能寄望於學校和孩子本身的刻苦了,現在大學錄取率高,上不了清華北大,上個二本三本還是可以寄望一下的。難道沒錢沒學歷的家庭,孩子就不能成為學霸了嗎?

馬皓文顯然是在親職教育上突破常規,他不強迫兒子讀死書,用心和兒子交流,給兒子指明奮鬥方向,鼓勵處在落後階段的兒子,而不是像很多家長一看到孩子學習成績落後就呵斥與嘲諷。這部電影是在強調親職教育的重要性,一個學霸的養成不能僅僅依靠學校的督促。

預告片中父親馬皓文有一句台詞:“你是爸爸的驕傲。”這句話比任何物質獎勵都有用,孩子本身有實力爭奪第一,他們心裡並不是渴望一個物質獎勵,獲得父母的認可,這才會讓他們感到無上榮光。馬皓文不斷在激發孩子潛能,呵護孩子、引導孩子,這樣的親職教育才是目前中國最稀缺的,鄧超抓住了教育問題的焦點。

一部教育成長電影,也能被鄧超拍得跌宕起伏。

《銀河補習班》是鄧超與俞白眉聯合導演的第三部電影,前兩部《分手大師》《惡棍天使》都是喜劇,這一回似乎是不走喜劇路線了,是現實題材。

在《銀河補習班》的這款預告片中,戲劇衝突強烈,馬飛和學校的衝突,還有馬飛和同學的矛盾,以及馬皓文與學校老師的衝突,還有馬皓文為了養育孩子的艱難工作,片中有個鏡頭疑似是馬飛跳樓的場景,非常震撼。簡而言之,這是一部有關人生逆襲的故事,被老師和同學無數次鄙視的馬飛,如何能夠成為這個學校里最好的學生?這樣的設定就很有趣了。

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家長教育至關重要!

另外,片中馬皓文和馬飛這對父子的生活雖然清貧,但也有歡聲笑語,片中甚至有飛機群的視覺奇觀,還有,片中還有馬飛遭遇水災的大場面,他爸爸站在河堤上努力給他鼓勁,大喊道:“你一定能出來!”毫無疑問,這絕不是一部簡單的教育成長電影,父親馬皓文是在把馬飛培養成一個堅強的男子漢,他不僅是學習好,而且身陷險境也能努力自救,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全方位素質教育,只是沒有多少家長能做到。

或許,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馬氏父子雖然家庭環境差,但是父子倆從來沒有放棄過對夢想的追逐,相信孩子是最棒的,這個信念很重要,並且要正確引導孩子成長。很多時候,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也取決於家長的教育。

《銀河補習班》觀後感

剛剛看完《銀河補習班》4點50的點映場,走在已經不再炙熱的路上,行人三三兩兩,思緒萬千。

本來對這個片名不敏感的,甚至有點反感,感覺四不像,但還是衝著鄧超去了,鄧超演戲還真的是有實力的,可惜他不適合演喜劇片,所以他的分手大師,惡棍天使我到現在都沒有完整看過,但他演的烈日灼心,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看過以後,你真是得承認他的演技真的不錯。

開頭的那一段跟我前段時間看過的俄羅斯科幻片《太空救援》很像,我甚至覺得導演肯定看過這部電影,無論是開頭還是最有解決太空飛船的問題幾乎都一樣,太空救援是太陽能電池板不工作了,而銀河補習班是插頭掉落了,都是歷經千辛萬苦解決了問題,我以為會陷入同樣的套路,但我錯了,中國特有的電影故事打動了我。

最近這段時間我給別人推薦電影基本上推薦的都是印度的電影,無論是摔跤吧爸爸,嗝嗝老師,起跑線,都是能夠正視社會負面現象而具有實際意義和正能量的電影,而中國這樣的則很少很少,要么就是無腦炒冷飯,要么是情情愛愛,要么就是為了錢而炮製的流水線電影,而銀河補習班正視了很多社會現象無論是人性還是教育,但這部影片始終在傳遞一種情感—父子情,始終傳遞著一種信念—要尋找和堅持自己喜歡的事情。

整部電影,我不記得我感動了多少次,但我記得我至少有兩次眼眶濕潤了。當1998年特大洪水作為電影背景出現時,你會有強烈的電影代入感,當鄧超飾演的爸爸在為了抵擋洪水的而建起的壩堤上聲嘶力竭的喊著兒子的時候,你真的會感覺他的急切;當解放軍因為洪峰要來把他拉下去的那一刻,他的無奈可以從他的身體順著泥水滑下去看出看來,他的肉體已經因為無助沒有力量了。可是他內心卻沒有放棄,拿過喇叭對著官兵說,再讓我說一句話,然後對著滾滾的洪水,用他不認輸的信念說著:兒子,看看你的身邊有沒有可以用的東西。反覆說著,就這樣反覆說著,一個暴雨,洪水肆虐的夜晚,一個拿著喇叭聲嘶力竭的父親,一個被困洪水,尋找父親,無助的孩子,這樣的畫面是殘酷的,但確是溫馨的。

雨水,淚水,汗水,這不是最帥的鄧超;但確實是最帥的爸爸。這一刻眼眶濕潤了,而後孩子聽見了爸爸的呼喊,冷靜了下來,當他劃著名門板,吹著哨子,亮著手電筒在滾滾洪水中出現的時候,我真的流下了眼淚,不知道為什麼,我相信,在拍攝這一幕的時候,超哥看著在洪水中出現的那微弱的手電筒燈光的時候,也會流淚。眼淚,不知不覺流出,也許這才是感情。

第二幕已是年老的鄧超偶然得知當年是因為他徒弟的陷害才會有大橋的倒塌,所以他很想能夠讓自己的“大橋”仍然存在,可是兒子卻因為領導的一番話,擔心他的前程,讓父親不要再繼續翻案,這個時候鄧超演技真的很好,詞語難以形容,台詞很符合情境,短又直擊人心。先是作了讓步,然後又說“爸,是驕傲的人,自從大橋倒塌之後,就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了,唯一的驕傲就是培養了你,現在這樣的驕傲也失去了”然後告訴兒子,人的一生,一定要建一座大橋,他的兒子那時並沒有明白建一座大橋是怎樣的意思,知道在太空上,飛船除了事,他才明白。當飛船解除故障,兒子平安落地,在沙漠裡期盼著父親卻沒看到,而這時父親走向他的時候,當兒子抬起頭,他們的眼睛相遇的時候,那一刻他們的內心也再沒有了間隙,兒子的一句“對不起,我也是第一次當兒子”不僅使父子的感情圓滿,也讓我的眼淚掉落了下來。

本片不僅感人,而且很多地方都有編劇或者導演對教育,對溝通的一些真實的理解,這些必須是真實走了心的才能打造出來的好劇本。比如對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興趣的理解,學習的理解,推的更高一點,還有本片對學習的理解。這也代表了一種社會現實,很多人認為學習就是在學校里學習文化知識,只是在學生時代的學習,本片從鄧超嘴裡說出了一句台詞,讓我記憶深刻。當那些高考考的很好的學生在校園裡撕書,扔書的時候,鄧超說:這就是學習的巔峰和意義嗎,學習是終生的。這個觀點太正了!!!我認同三千遍!

還有很多父親跟孩子處理關係細節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我記得在孩子每天夜晚進入夢鄉的時候,鄧超卻在為錢發愁,為自己這個驕傲的人所背負的大橋發愁,有一天,當孩子指著飛機圖片對爸爸說這說那的時候,爸爸發火了,大聲對孩子吼到“期末考試,能不能考好”孩子被吼蒙了,一把推開了爸爸。然後第二天,爸爸對孩子說:‘對不起,我第一次當爸爸。’這個時候,我想到了我自己。這才是一個爸爸應該做的事情,在思考和探索中做一個好爸爸。這讓影片的立意回到了現實,這才是真正的中國大片。

還有很多場面和台詞讓人記憶深刻,看來一刷是不行了。本片很多台詞和場景首尾呼應,但有個別有點生硬。另外我要吐槽下,長大後的兒子演技讓人看了很彆扭,稍微有點突兀。本片的票房和榮譽值得期待,也許會引起一波對學校教育或者對親職教育的關注。

超哥演技很棒,無論中年還是老年會讓你感覺真實,感覺舒服,期望這部片子大爆~

暑假觀看《銀河補習班》有感

那天去看了《銀河補習班》。

影片中鄧超演的爸爸,是一位橋樑設計師,有妻有子。因為設計了城市大橋,爸爸成為20xx年奧運會火炬手。就在距離火炬傳遞五分鐘,爸爸還在給兒子用足球改做地球儀。父愛,從開始就在蔓延。

爸爸一手抱著兒子,一手拿著火炬,自豪感洋溢在臉上。突然,大橋坍塌了!爸爸的設計出了問題,他從城市英雄成為過街老鼠。

爸爸進了監獄,媽媽跟爸爸在獄中辦理離婚手續。兒子跟媽媽和繼父生活,進了寄宿學校。七年後爸爸出獄,得知兒子要被學校開除,他跟校長打賭,不讓兒子住宿,自己給兒子補習,如果兒子成績成為級部第十名,學校就答應不開除兒子學籍。

像所有單身帶孩子的父母一樣,爸爸付出的艱辛有目共睹。只是作為一個出獄人員,生活更多了一些不易。他為了和兒子的生活,去工地做民工,去賣血。甚至,為了保護兒子被不良青年打傷。兒子看到爸爸那么勇敢,用紙條寫下:爸爸,像你一樣勇敢!不放棄

兒子愛上航天,想去看一場航模展。他不顧教導主任反對,從學校偷偷帶出兒子,一邊旅遊,一邊給兒子補課。航展的最後一天到達現場,卻沒票不能進入。爸爸找了附近山頭,讓兒子從最佳角度看了航展。那一刻,飛機模型呼嘯而過,父子倆歡呼雀躍,滿足幸福。

回來時遇到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爸爸累了,睡在車上。兒子懂得父親累了,下車泡麵時上錯車,父子失散。洪水緊逼,所有人撤退。爸爸哀求武警部隊人員,借用喇叭在風雨中呼喊:兒子,如果你能聽見,請你看看身邊有什麼可以用的東西。動動腦子,爸爸相信你會出來的!爸爸相信你!

兒子聽到了,並且按照爸爸說的做。終於脫險,父子團圓。

爸爸跟主任的打賭贏了,雖然中間有些周折:兒子的作文被主任打了零分,爸爸去跟校領導理論,為兒子爭得分數。兒子成績進了前十名。

兒子順利考上熱愛的航天專業。在參加重要項目時被領導提醒不要再有他爸爸上報紙的新聞了。

原來,這些年爸爸一直在為自己的事奔走。當年他的設計沒有問題。是有人偷梁換柱,才出現重大事故。爸爸說過:橋可以坍塌爸爸不能。他幾十次跑法院,被人冷臉冷遇,依然沒有放棄。在兒子入選可以完成航天任務時,他也收到法院的訊息,自己的案子有了明路。他一臉的喜悅想跟兒子分享,沒想到兒子卻冷冷地說了一句:爸爸,你的事就那么重要嗎?這么多年了,還有幾個人記得那件事?咱們可以不折騰了嗎?

爸爸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他說了一句話,刺痛我的心。他說:“這么多年,我的教育是失敗的。”他默默收好行李離開。邊走邊跟兒子說:以後你跟別人說起,就說我從進監獄你就跟我沒有關係了。

我想,影院裡也許有人聽到這句話,也許沒人在意。也許有人聽到有感覺,也許聽了心裡沒留下什麼痕跡。我卻為這句話心痛不已。父母與孩子,一路走來的付出總以為孩子能懂,父母傾盡所有為孩子圓夢,可有幾個孩子知道父母的夢想是什麼?父母還有哪些沒有實現的願望?或者,父母還有哪些夢想自己實現不了或許你可以幫他們實現?

所謂的孝順是什麼?只是問寒問暖嗎?只是有心無心地陪伴嗎?

爸爸一生背負罪名,想方設法為自己洗脫。兒子大了,卻把爸爸的心病那么輕描淡寫地一句話帶過,這世間還有什麼比這個不理解更悲涼的事呢?

什麼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真正的陪伴是你的驕傲也是我的驕傲,你的煩惱也是我的煩惱。你的願望我幫你實現,我的肩膀,你一樣可以依靠!

兒子乘火箭出發時,爸爸沒出現。家屬席位空缺。爸爸不願意打擾兒子,怕兒子受影響。飛行中出現意外,太空艙出現問題。兒子隨身帶去爸爸當年為他改制的地球儀。裡面有一張他當年寫給爸爸的紙條:爸爸:像你一樣勇敢,不放棄。他勇敢出艙,排除故障,順利返航。

回來時,爸爸來了。他的頭髮白了,背也有些駝。爸爸用一句玩笑冰釋前嫌,父子擁抱。

不好意思,還是劇透了。雖然國產劇有太多詬病,這部電影也同樣褒貶不一。挑毛病的事我不喜歡,我只是看出一個故事裡極力表達的父愛。對我來講,父愛母愛都是如此。只要有一點能力,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不止有父親,也有母親。一切為了孩子,幾乎是為人父母以後大部分父母的座右銘。只是,只是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被理解,都被善待。都能有人幫著實現自己的夢想,就像當年父母們為了幫孩子實現夢想不惜一切那樣。

願世間所有真愛,都被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