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劇《到愛的距離》觀後感

《到愛的距離》是由山影出品,簡川訸導演,李晨、靳東、潘虹、李佳、高鑫、張馨予、崔心心等實力派明星聯袂出演的一部醫療題材的都市行業劇。

該劇主要講述了以醫學院附屬院第一人民醫院的醫生為代表的醫務人員,如何在現實制約下努力恪守職業情操,堅守信仰並不斷向愛走近的故事。

專業的編劇,自然有別於諸多醫療題材劇。最起碼《愛》劇所描述的確鑿是一家醫院,表現的是真正醫生的生活,而不是打著“醫療”招牌的狗血故事。

本劇通過一幕幕急救場面,一起起突發事件,一個個真實的原型病例,突出患方對醫療方無可選擇的依賴與渴求。這種真實的需求與如今尚局限的醫療技術和有限的醫療資源的不平衡,引發造成了醫患之間的矛盾衝突。在這種矛盾衝突中,作為醫生的李睿、凌遠、韋天舒、郁寧馨、林念初、秦少白、蘇純他們,對於職業理想有著不同的理解和表現。當患者的需要與醫療資源不平衡時,他們有無奈、有掙扎、有不滿、有憤怒、有成長、有感悟,但最終還是以不同形式固守了信念與理想。

向來不太喜歡看電視劇的我,居然一氣將這部40集的電視劇看完,也算破紀錄了。說實話,最初看這部劇,是衝著山影衝著偶像靳東來的。

近些年,山影打造的電視劇,一部比一部火。在看了《偽裝者》、《琅琊榜》後,便喜歡上了山影,喜歡上了靳東、胡歌、王凱等男神。

一直都覺得《到愛的距離》,片名起的特別好。劇中,愛也是貫穿始終,同事之間的愛,父母子女間的愛,戀人之愛,夫妻之愛,但到愛的距離,有時候為零,有時候卻隔著很遠,遠到看不到。

劇中李睿,外科專業二組組長,教學主任,醫院最出色的青年才俊,其專業水平自不必說,為人剛正執拗,拒絕向現實生活中被絕大多數人抱怨卻又無奈接受的“潛規則”妥協,堅持一個醫生為病人所做出的一切決定,只應基於治病本身的需要,與患者的身份地位不應有任何關聯。

劇中凌遠:肝膽外科專家,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院長。醫術高超,理智冷靜,不主張醫生在對病人治療中,過分的投入感情。他說:“醫生與患者的關係,是提供服務與購買服務的關係”。作為院長,他反對宣揚道德來約束醫療行業的良性運行,認為嚴格的行業規範制度,以及與高強度勞動對等的收入,才是保證這個行業正常運行的關鍵。

劇中廖克難,婦產科主任,畢生都在秉承治病救人的理念,設身處地為患者及其家屬著想,卻成了當今醫療環境下的犧牲品。她跟凌遠院長說:“患者跟醫生之間永遠不是買包子和賣包子的關係。不論病人是窮人還是富人,在醫生面前永遠都是弱者。”

郁寧馨:普外科第一年住院醫生,某大型醫療器械公司董事長女兒,因院長凌遠為醫院創利,“破格”將高傲暴躁,成績並不優秀的她收入進院,並示意帶教老師縱容她的任性。

既然是行業劇,自然會涉及到一些敏感話題,如醫患糾紛,經濟效益等等。劇中,在涉及醫生職業道德底線標準的爭執中,作為醫生的李睿認為:醫生應該盡最大的可能救死扶傷;而作為院長的凌遠則強調:作為一個管理者,給每個患者公平享受醫療資源的權利才是醫生應當遵循與恪守的底線。

古往今來,人們對醫生的定位是華佗,是萬能的神仙。病人送到醫院,作為醫生的你,就得救活治好他。治好了,是你的本分,你的職責;治不好,就是草菅人命。

記得是20xx年非典的時候,我們科收治了一位涉嫌刑事案件(入室搶劫,沒抓到兇手)的腦挫傷、顱內血腫患者。忘了是手術後第3天還是第5天上,病情趨於穩定的患者,夜間2點,在常規靜點甘露醇時,突然死亡。家屬懷疑兇手買通了我們的值班護士,殺人滅口。

那時,我家住醫院附近,在接到院總值班打來的電話後,立馬趕到了病房。當時,我們的值班護士不知去向,值班醫生被家屬堵在醫生辦公室不讓出來,護士站、治療室,被家屬砸地一片狼藉……

到了科里不多會,我們科主任、醫務科主任,還有派出所的民警們都來了。我將死者同室的患者移出病房,安置到其他房間。在領導們與死者家屬溝通期間,我在病房裡負責病人。還好,家屬沒有阻礙我去為其他病人實施治療。

早晨8點不到,死者家屬就來了30多口人,花圈由病室擺到走廊不說,還把我們的護士站給堵了,不讓任何人出去。任由病房裡的鈴聲響個不停,他們也不允許你出去看病人,換液體。有一位家屬急了,站出來對著情緒高漲的死者家屬說:“有問題解決問題,你們不能把我們的病人也搭進去。”死者的兒子,上去就揪住那小伙子的衣領說:“找抽是吧?我們的病人死了,我tama的還管你”。

那是我親歷過的第一次醫鬧。那次醫鬧,持續了3天,死者的屍體一直就停放在病房裡,嚴重影響了我們的正常工作秩序。後來,如果不上上邊硬壓下來,恐怕還得鬧上幾天。

隨著非典疑似病人的增多,全國上下,眾志成城,抗擊非典,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名目干擾醫療秩序,否則依法論處。在這樣一種形勢下,死者家屬才將屍體弄走。後經法醫屍檢,患者死於急性心梗。

醫院是醫療救治機構,是治病救人的場所,也是死人最多的地方。很多時候,很多情況下,醫生既便是使出渾身解數,也是回天無力。要知道,有些事情,總是難以預料,有些併發症比如說再出血、肺栓塞、心梗等,死亡只許幾分鐘。可社會上,總是有那么一些人,對醫生給予的診斷和治療方案產生懷疑。

在《愛》劇中,因為多年前的一位卵巢癌患者再度手術終止妊娠,家屬便大鬧醫院,作為主治醫生的廖克難也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放棄還是堅守廖克難給出了最好的回答“力量有很多種,心平氣和的那一種最堅定”。

也許有人會說,你在醫院工作,當然得向著醫院說話。沒錯,我從來都是這樣。記得好多年前,在路過臨病區心胸外科時,看到走廊內擺放著花圈,病室內的門大開著,室內還設了靈堂,病床上已穿戴上送老衣的死者,沒有任何遮擋地躺在那兒,任過往行人回望瞻仰。我在想,這些家屬都是怎么了?為什不懂得尊重一下逝者。如此鬧騰,對死者不敬,對其他病人,也是不公。

隨著社會發展和物質生活的提高,人們對醫療需求和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醫療行為被當成了買賣關係,我花了錢,你就得治好我的病,一旦治不好或是人死了,醫患關係便會緊張化。這些年,職業醫鬧,蔓延全國,使得個別患者或家屬動機不純,揚言“想有錢,鬧醫院”,“待要富,告大夫”。

曾經,我們科收治過一位由外院轉來的高血壓腦出血病人。來的時候,病人已在外院做過手術,行過氣管切開,患者呈深度昏迷狀且已並發肺部感染。在我們搶救室治療一周后,由於氣管切開處套管摩擦,動脈小血管破裂出血死亡。家屬整了一幫子職業醫鬧,打著橫幅圍堵辦公樓。人死了,醫院就得賠賞,這是哪門子說法。要知道,很多情況下,醫生也是治得了你的病,卻救不了你的命。正如《愛》劇中那樣,凌遠拼盡全力,想給平安母子一個奇蹟,然而,手術後奇蹟並沒有出現,平安的母親還是去了。

我不是在做廣告,《愛》劇的確值得你一看。儘管劇中存在很多的虛假成分,好多環節不符合現實,也不合乎邏輯,譬如說,一遇到突發事件,救治場面,醫務人員就會慌亂成一團,毫無秩序。其實,現實中的任何一家醫院,都不會是這個樣子。

就說我在的醫院吧,凡有重大突發事件,都要啟動應急預案,且有嚴格的急救流程和訓練有素的急救隊員。所有相關人員,24小時開機,一旦疫情或是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急救隊員、科主任、護士長會在接到電話15—30分鐘,到達指定地點(電話當然是梯隊式層層下發)。

還記得20xx年在膠濟鐵路發生的“4.28”火車相撞事故嗎?那次突發事件,我們醫院在接到報警電話後,緊急啟動應急預案,派出第一批救治人員,火速趕往現場,其它人員趕往急診科待命。4.48分凌晨的車禍,我是在5點一刻接到的電話,待趕到急救中心時,第一批傷員還沒到。在救治、陪檢、分流、住院等環節,我覺得現實版的我們要比劇中完善很多,很多……

儘管,一下進來幾十個,上百個病人,我們都能有序地接診,分流。每個送到我們醫院的傷者,都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得到救治,所有傷員,一路綠色通道。有頭部傷的,由腦外科大夫查看病人後,我們直接推送至CT室檢查,需要住院的,護送至病房。所以,不像醫療劇中那樣,每次都是那幾個大夫,在跑來跑去。尤其是劇中最後,遇到那么大的疫情,不見衛計委領導和分管市長到場。看來,編劇朱朱可能沒有參與過重大疫情或是重大突發事件現場救治。否則,他就不會不知道,任何突發事件發生後,領導都是在第一時間出現。

有人說,《愛》劇是一部拍給還沒有對生活妥協,尚存熱血的人看的醫療劇。只有還會感動的人才會被愛和珍惜,只有心中熱血未涼的人才能見證奇蹟,才能感受世間冷暖。

在彈出的彈幕中,許多人都認為《愛》劇太過理想化,現實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好醫生。我不敢說我們生活中一定有很多這樣把自己整個生命都奉獻給醫學事業的醫生,但是我相信大多數醫務工作者都是為患者著想,至少在我在的醫院是這樣。當然,醫生裡面也有劉茂然一樣的敗類,任何行業裡邊都有。但我們不能因為一個人,而去否定整個行業的努力。

《愛》劇中,也有不少人覺得凌遠院長的管理方式是不是過於嚴苛,對同事也太過死板。對此,凌遠院長有過他的解釋:“讓每個患者都享有公平的醫療權利,是管理者的底線。”在他看來,只講人情的醫院根本無法正常運行,只講制度的醫院會死在刻板的制度里。只有人情與制度並存,工作與生活分開才能達到救死扶傷的真正目的。他說:制度的改善給患者帶來的實際意義絕不低於努力提高臨床水平。讓每一位患者不因潛規則而受傷,讓每一位家屬不因沒送紅包而提心弔膽,讓每一位醫生不因堅持而感到悲涼,是醫患關係解決的最終結果。

《愛》劇中,名演員陣容龐大,演技到位,不論是操作,還是給病人查體,手術室手術,都讓你覺得他們就是醫生,就連劇中的病人,都讓你覺得是本色演員或是SP病人出演的。

《愛》到最後,當“流行性出血熱”疫情來臨,醫院上下,所有醫護人員,包括後勤保障,全部投入其中,只有年邁的王副院長,危難之時,退縮下來。這讓人想起了抗擊非典時,也有個別醫護人員臨陣退逃,被永遠地吊銷了執業執照。大難面前,彰顯英雄本色

可以說,《愛》劇中,靳東飾演的凌遠院長,是一位極受人喜歡的院長。儘管他很霸道,對同事有那么點不近人情,但作為一院之長,他不可能只站在一個醫生的層面,去談理想和抱負,他要顧全到全院的利益,所以有些時候就不得不做一些犧牲。為了平息患者家屬的憤怒,他選擇了犧牲廖克難主任;為了保護李睿,他選擇了姑息劉茂然的違法行醫行為;所有人都在誤解他時,他選擇了默默地承受;當他感染病毒,無法參加疫情救治時,一線的醫護人員同樣誤解他。面對這些誤解,他並沒有去顧忌這對自己的名譽、利益會有什麼影響,而是堅持做好自己,用最小的損失換來最好的結果。

《愛》劇中潘虹飾演的廖克難主任,是大家公認的好醫生,也是該劇中受傷最重的醫生。她把患者看得太重了,以致將自己深陷到無休無止的醫患糾紛中,最後因冠脈造影檢查一拖再拖,延誤了病,再加上操勞過度,患者家屬過激的語言,使得再有一個月就可以退休的她,心臟病發作去世。

她一輩子都在堅持的理念就是:當患者有病,不懂病情時,我們應該面對該誰做主的問題替病人做主,不應該推卸責任。

人不能有執念。過於執著,受傷的往往是自己。《愛》劇中,廖克難主任是這樣,李睿與許楠同樣也是如此。李睿與許楠因為堅持了心中的執著,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這代價,就是要讓壞人繩之以法。

彈幕中有人說,乾醫生撈不著休嗎?怎么他們總是在加班做手術啊?現實生活中,醫護人員的確就是這樣,醫生值班,是24小時負責制。外科醫生就更不用說了,連台手術,連軸轉,哪有什麼上下班時間。值班、聽班、夜班,輪到你哪天休息就是哪天休息,排到你哪天上班就得哪天上班。你見過除夕夜,有關門的醫院嗎?

還好,國家衛計委又出台了一系列新改政策,加大加快了醫療改革步伐,國家也出台了懲治醫鬧相關法律條文,還老百姓一個良好的就醫環境。當然,做為救死扶傷的廣大醫務工作者,也請您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好務,相信《愛》劇中的醫患關係,定會得到改善。

林林總總的嘮叨了這么多,回頭一看,除了網上整來的圖片,其餘全是廢話。

【本文作者:翟慎曄 】

【微信公眾號:靜臥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