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麗人》觀後感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也會有這樣的煩惱,見不願意見的人,出席不願意去的場合,講違心的話,有人說這就是生活,但這不會是任何人期盼的生活,所以我們也需要抗爭需要找到些能讓我們心靈放鬆,能讓它真正跳動的東西。下面是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美國麗人》觀後感

Lester被那些條條框框束縛過著日子,直到看到了Angela,而Angela卻是那種平凡的卻又憎恨這一切的人,她把自己偽裝的很好,甚至有些嫉妒那個不平凡的Ricky,而Ricky在別人眼中一直是個怪胎,一個不正常的人,而他卻能在自己不正常的世界裡正常的生活,而他的父親上校,努力讓自己表現得正常,卻最終還是把自己的不正常暴露了出來……

影片裡的人,一群人,可以說是整個社會的縮影,包含了各種人的狀態:正常人、不正常人、平凡的生活、不平凡的生活。如果排列組合,我們能得到4種不同的人生。不正常的人可以不願承認自己的不正常,努力嘗試過著正常人的生活,用規矩約束自己,或者接受不正常在不正常中過自己的生活。平凡的人可以憎恨平凡,努力裝作自己不平凡,或者承認自己的平凡,在平凡中創造不平凡……人生短暫,真的像一朵花一般,你可以讓它如American beauty一樣絢爛,也可以像一棵蔫白菜一樣。關鍵看你怎么澆灌它。

每一天都是你剩下的生命的新的一天,直到你死的一天。我們也許正常,過著平淡的生活,卻渴望著刺激。也許我們過著不平凡的生活,卻憧憬著平靜的人生……無論怎樣,至少我們有嚮往,如同Lester一樣,我們當然要為之努力。也許結果不盡如人意(像Ricky他爹一樣的失敗),但人生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這也許是唯一一件依據過程而打分的事了吧!

在影片的結尾,當Lester得知Angela並不是想和他XXOO,而是自己的偽裝時,他趴在那裡一動不動。是的,也許他沒能達成目標,因為這完全是虛幻的,但他回想過程時,他做回了自己,過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讓它開放為了American beauty,即使它即將逝,我想,可以無悔矣。

影片的結尾不可謂不完美,Carolyn沒有一時衝動;Ricky和Jane幸福的在一起;Angela重新認識了生命,繼續著嶄新的生活;至於Lester,他又再活了一次,雖然短暫,但誰能說他遺憾呢?而Ricky的父親,呵呵,這畢竟是人生,人生本來就不完美,對嗎?

覺得自己看完後的感受和其他人不同,因為人生經歷不同嘛。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你若同意我的感受,那么我很高興找到一個知己;你若不同意,那也無妨。電影這東西,本身就是見仁見智,何必非要分出對錯呢?

《美國麗人》——尋找生命之真

第一次見到這張海報時就被深深吸引了,少女潔白的肌膚,粉嫩的手執著玫瑰,透著股純美,卻也讓人對電影有著遐想。電影是在高中時看的,初看時不明白這是什麼牛片,不明白它與奧斯卡的那些瓜葛,但卻被電影深深吸引了,兩個小時聚精會神的看完了(除了提防限制鏡頭被老媽看見)。由於當時對電影的理解,只覺得電影勾人,卻說不出所以然來,但還是記住了這部片。開始小妹告訴我這是她最喜歡的電影之一時,我有些詫異,感覺這樣的電影超出了她的年紀,但正是她的話讓我憶起了自己初看時的那份悵惘,最近又翻出來重看了一遍,比初看時有了更多的體會。

電影的發展是一段尋找生活的過程,從最初的舞台劇般循規蹈矩的扮演生活到萊斯特尋找出路掙脫生活再到最後被打死,這其實也是我最喜歡的救贖的主題,屬於萊斯特的自我救贖。

1.何為死亡

“我四十二歲,再有不到一年就會死去。當然,那會兒我還不明白。但是從某種好處上說,我已經死了。”電影開始,萊斯特如此描述自己的現狀。想起那首著名的小詩《有的人》——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其實生死的界限究竟是什麼,是心臟停止跳動那一刻還是心靈之火再也燃不著的那一刻。很多人生命體雖然還活著,甚至還很年輕,但心靈卻如一潭死水般激不起半點漣漪,這樣的生算是真的活在當下么?人類最驕傲的是我們擁有思想,因此心靈的生相較於肉體的生對於我們似乎更重要。片中的萊斯特對生活毫無激情可言,每一天如提線木偶般完成既定的生活主角,扮演著好丈夫、好父親和好員工。應對強勢的妻子、缺乏感情的女兒和想炒掉自己的老闆演戲,一沉不變的生活讓他厭煩,使他對生活失去激情,所以從某種好處上他覺得自己已經死了。

電影中的其他人表面上對生活懷著激情,妻子總是不斷奮鬥做個地產強人、女兒想著隆胸,想著離開這個家追尋自己的生活、女兒的好友安吉拉一向做著模特夢,但他們也是在演戲,躲在背後,強人妻子會痛哭、反叛女兒也需要別人的愛、安吉拉更是靠著謊言塑造起自己的形象,這不算是生活,至少不是他們期盼的開心生活。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也會有這樣的煩惱,見不願意見的人,出席不願意去的場合,講違心的話,有人說這就是生活,但這不會是任何人期盼的生活,所以我們也需要抗爭需要找到些能讓我們心靈放鬆,能讓它真正跳動的東西。

2.反叛與救贖

萊斯特想到了改變,他決定掙脫現今如牢籠般困住他的生活,去尋找那些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他寫信大罵老闆,趕在老闆之前炒掉了那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他向妻子證明自己的需要和不滿,不再忍受她的驕橫與做作;他大膽追求女兒的好友安吉拉,不管女兒如何看低自己,他開始看重自己的形象,甚至跑去健身,以此來重塑自己的生活。對於生活,萊斯特是個大膽的反抗者,這讓我想到山姆·門德斯的另一部作品《革命之路》,那裡同樣住著一位想要革新的妻子,想要重塑自己生活的女人。

少女安吉拉燃起了萊斯特對生活的激情,透過她萊斯特找到了生活的完美之處,就像那些玫瑰花瓣,透露出勾人心魄的美麗,引得人為之做點什麼。其實憋開洛麗塔式的性幻想,它與安迪追求的自由是一樣的,需要為之努力去追求,還要抵住旁人的猜想,所以這是屬於萊斯特的救贖。

最後安吉拉理解了萊斯特,但萊斯特得知她還是處女時卻主動放下了,他開始明白自己追求的是精神世界的滿足,與肉體無關。坐在餐桌前與安吉拉侃侃而談的分明是個慈祥的父親,而不僅僅僅是個男人。其實他需要反叛的不是生活,只是想找回那些本該純真的感情,對女兒、對妻子最初的愛,人與人之間真誠的交流。

3.革新者的結局

電影最後,萊斯特看著以前全家人一齊拍的全家福,感嘆自己錯過的時光,但當他開始覺醒時卻被裡奇的父親打死。里奇的父親就是革新者的對立面,他古板,守舊,時刻在意旁人的眼光,正是因為這種刻板,在他表露自己的同性戀傾向被拒後才惱羞成怒殺人。其實某種程度上這也是革新者的成功,因為他里奇開始反抗自己的父親,而那位父親也開始撤下面具表露自己的真實感情。最後革新者被扼殺,但他體會到的是一種朝聞夕死的滿足感,他回顧自己的一生,想到的都是充滿真情,充滿愛的畫面,這正是他苦苦追尋的。

想起片中那個隨風飄揚的塑膠袋,相信大家初次見到時都會想到《阿甘正傳》哪根羽毛,但潔白的羽毛能讓你想到完美,被丟棄的塑膠袋要顯得更賤。片中安吉拉反覆說著一句話“當平凡人真慘”,小時候我們許過無數各種各樣的願望,但絕少是個平凡人。那個塑膠袋像個平凡人一樣,被外界環境推來阻去,自己也想過抗爭,但在大環境面前總也顯得無力,透過個體的力量反抗環境是頹然的。

雖然電影沒給出完美的結局,但萊斯特對美的追尋還是讓我相信,對待生活要存著激情,要敢於追求,永遠懷著顆火熱的心對待生活,用真情對待身邊的人。或許我們還是會有不得已的時候,但在我們心中還留了一方淨土,我們能夠去那裡尋找慰藉。

謹以此文送給小妹思思,我明白對生活的探求是不限年齡的,願你開心。

美國麗人影評精選

“少年愛上紅玫瑰,荒野上的玫瑰”,看完《美國麗人》,便想到這句歌詞,只但是少年換成中年人,愛上紅玫瑰的,是電影中四十歲的父親。愛上自己女兒的同學,真是一件尷尬的事情。但是對於父親來說,未免不是一件好事。感情給了他勇氣,使他最後辭掉了厭惡的工作,最後能夠不再唯唯諾諾地做人。雖然感情讓他最終死去,但是在死的瞬間,他的眼中反射出所有人生的亮點。“我為自己愚蠢而渺小的生活自豪”,他說。一個人如果能在死的時候說出這樣的話,即使算不上高大,至少也能夠問心無愧了。

四十是讓人沮喪的年紀,一切似乎都開始走下坡路。日復一日的工作,厭惡透頂的上司,不再相愛的家庭,相信很多人都和父親一樣,在那個年紀,經歷著人生荒涼冷漠的一段。這時候,美麗的女中學生突然出現了。父親對她的嚮往,不只是性的期盼,還伴隨著玫瑰的色彩。他想像著女孩躺在玫瑰大床上,躺在玫瑰的澡盆里,脫下衣服,胸前飛出無數的玫瑰花瓣。這些玫瑰的存在,使父親對女孩的情感,不僅僅僅是肉慾,也閃爍著一點與他年紀不相稱的浪漫。落寞與誘惑的組合,撩人如荒野上的玫瑰。

記得有誰說過,我們生活在一個碎片的時代。電影中的幾個人,就如同幾塊碎片,折射著現代生活的稀奇古怪:中年危機的父親。瘋狂追求成功的母親。感性而叛逆的女兒。冷靜而吸毒的男孩子。聽起來真是一個讓人喪氣的故事,但是導演卻將它處理成一部黑色幽默劇,幾乎每個場景都滑稽可笑,只是在笑過之後,嘴角會留一點乾巴巴的味道,也會有些莫名的傷感,從黑暗中慢慢包抄過來。這種感覺很象美國畫家EdwardHopper的畫面。他的畫色彩總是十分明快,只是畫上的人物,在明亮中顯得異常孤單。影片原名叫做AmericanBeauty,我覺得並不能簡單地翻譯做“美人”或“麗人”之類,beauty在那裡,泛指一切完美的東西。

每個人感受到的美是不同的。在電影中,父親迷戀年輕可愛的肉體;母親追求成功,哪怕僅僅是表面上的成功;而那兩個年輕人,則會坐在黑暗中,看白色的廢紙在風中飄舞15分鐘。這些美其實都是平等的,並沒有孰優孰劣之分。歸根結底,美是一種被打動的感覺。在我們對一切變得漠然的時候,美為我們帶給了一個情感的出口,讓我們忽然明白,原先自己也能夠生動地存在。

《美國麗人》得到了奧斯卡很多獎項的提名,我覺得它極有期望最終得獎。在一個越來越商業化的時代,在我們日益脫離理性的時候,看一部這樣的電影,能夠愉悅感官,同時又將我們推入到思考之中。畢竟,“思想的頭腦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恩格斯語),雖然這樣的美,在我們看來顯得比較鄭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