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終點站觀後感精選五篇

幸福其實是個很簡單的事情,就像維克多一樣,擁有一個積極的陽光心態,並為自己最初的夢想或心愿不斷地去努力和爭取,即使最終得不到心中想要的結果,那也是一種幸福,因為在追求的過程中,那些你流下的汗水和淚水不都飽含著你的辛酸和快樂嗎?下面是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幸福終點站觀後感

初看到《幸福終點站》這部電影的名字,一直在猜測故事情節。以為是一個悲傷的結局,畢竟“幸福”到了“終點”了,還有什麼幸福可言呢?而真正看完這部電影才知道,原來所謂的“終點”就是幸福來臨了。起初對於名字的誤解或許就是思維慣式導致的吧。

這部電影開篇就涉及到了一些敏感的問題,比如說指責中國遊客製作了假的證件來矇混過關。這樣指名道姓的言論似乎欠缺考慮吧?劇本作者應該知道這樣的敏感問題不能這么公開發表吧?但是為什麼還是義無反顧的播出了?我想在這點上應該有生活中的原型,在這裡我們就不過多的說這個問題了。

拋開這些稍顯敏感的話題,我只是想大致的談談主角維克多的經歷以及我自己的一些看法感受。

電影一開始是比較搞笑的。由於維克多對英語只是粗略的了解,在與機場管理人員對話時,他幽默感十足。那時候他並不知道自己的國家因為戰爭已經內亂,在政治意義上他的祖國已經消失了。管理人員在與他解釋的時候,他還蒙然不知。

似乎意識到了什麼,他在返回機場候車廳的時候,看到機場電視裡關於他的國家的報導,即使他聽不懂英語,但從圖像上看到的一切也足以讓他明白自己的國家發生了戰爭,那一刻,他就像失去靈魂一般,那種焦急和恐懼狠狠地向他席捲而來,他不停的奔跑於機場之中,想證明什麼,在我看來,這樣或許能減輕一點他的不安。終於,他的心靈還是崩潰了,他接受了一事實。可想而知,當時他有多么的無助,在一個陌生的國家,語言不通,寸步難行,連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是個問題。

剛開始,機場的任何人都沒有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就連政府都不曾想要接受這個“麻煩”,他沒有辦法,他只能等,等自己的國家結束戰爭,等自己恢復身份,等有一天可以完成自己的諾言。

片中的好多情節都深深地打動著我:第一,當機場管理員需要維克多回答對自己的國家恐懼的時候,他毅然決然的說不,“這是我的祖國,我的家,我為什麼要怕”就是這么簡單的一句話,可以看出維克多對於祖國的熱愛是有多么的執著,沒有什麼能改變祖國在心中的地位,戰爭也好,政變內亂也好,祖國永遠是祖國,永遠是家。這種執念的力量是巨大的,沒有什麼可以改變。

第二,就是機場裡面的工作人員,也就是打掃衛生的老人以及其他兩位,他們一開始也是對維克多不待見,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慢慢接受了他,並和他一起相處,漸漸生出友誼之情。他幫助其中一位小伙子追求安檢的女孩,最終使他們兩個走到一起。這也是他的善良之處,雖然與他自己的利益相掛鈎。

第三,他的工作技能還是不錯的,無意間的展示倒是讓建築工人發現了他,解決了他的經濟問題。他不必在機場做服務,也不必求著機場裡那些店主來給自己一份工作。他靠著自己的能力,解決了自己的生活問題。這份精神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第四,由於“山羊”一詞,他徹底被機場裡的人所接受。他的“山羊”救了一個兒子的孝心,他的“山羊”成就了他被人接受的資本,他的壯舉深深烙印在機場各種工作人員的心裡。我們可以看到,對於這個社會,並不是完全的冷漠,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還是很溫暖的。

第五,當維克多被機場高官威脅時,將要對他最初認識的三個夥伴進行懲罰的時候,他為了保護自己的朋友,寧願放棄自己的承諾。他不願他們受到傷害,更不要說因為他。所以他放棄了,但是他的朋友卻為他犧牲了。只因為他的等待和承諾。讓他有更多的時間去完成自己的諾言。

直到後來,我們才知道維克多等待的只是一個諾言,他承諾過他死去的父親的諾言。在大家的幫助下,他最終完成了自己的承諾。

其中動人的情節很多,觸動人心的東西也不少。我只是簡單的說說我的看法,也許並不深刻,但這就是我初次看這部影片的感受。

幸福終點站觀後感

幸福是什麼?幸福是一種感受,一種讓人愉悅、讓身體舒暢的心理狀態。按老師的定義,幸福直接說就是人生重大的快樂,根本說就是人生重大需要、欲望和目的得到實現的極度快樂的心理體驗。簡單點說,幸福就是滿足。所以,知足就能常“樂”(幸福)。但是,人生旅途不總是一帆風順的,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遇到的挫折都只是墊腳石,我們只要懷有一個積極開朗的陽光心態和擁有堅定不移的信念就能夠到達幸福的彼岸,而在這個時候,需要做的就是撫平心中的浮躁,繼續努力和堅持不懈,因為幸福是需要耐心等待的。

在影片《幸福終點站》里,主人公維克多因為祖國突然發生暴力政變而失去了國家公民身份,所持護照失效,原本打算去紐約市收集薩克斯風演奏者班尼的簽名,以完成父親遺願的他,被迫滯留在了甘迺迪國際機場,哪裡都去不了。整個故事從頭到尾都集中在這個仿建的只有兩層半樓高的機場候機樓裡面,然而,恰恰是這個小小的候機樓就足夠充分地展現出了維克多身上的積極向上、包容感恩的心境和陽光心態。

維克多是一個積極學習,勇於面對困難的人。首先,在奔赴紐約之前,儘管他不怎么懂得說英語,可是為了完成他父親的夢想,他也硬著頭皮上了飛機,還準備了英語的筆記本來應付衣食住行。而到了紐約甘迺迪機場後,他被告知不能離開國際候機大廳時,不知道是語言不通還是他的樂觀心態的原因,他沒有惱怒沒有抱怨,坦然接受現實,還保持著待人的禮貌和真誠。面對著幾乎可以說是被“拘留”在候機大廳的窘迫境地,維克多一直保持著他的陽光心態,直面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並都一一地找到了辦法。沒有浴室,他就拿著毛巾直接在洗手間裡用水龍頭刷牙洗臉洗頭;沒有臥室,他就在67號門候機室里用工具給自己做了一張用兩排座椅拼成的“床”;沒有食物卷也沒有錢買食物,他就去收集乘客的手推車並歸還手推車放置處來換取硬幣。倘若沒有一雙善於觀察的慧眼和一個勤于思考的大腦,以及他那更重要的“不抱怨,不放棄”的心態,他怎么可能在這個候機大廳里“住”下來呢?我相信這在所有人看來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更不要說甘迺迪機場的移民局官員弗蘭克有多驚訝了。而且,維克多憑藉自己在粉刷牆壁上的創意和天賦,還在候機大樓里找到了一份薪酬不菲的工作。這些都很好地說明了維克多的樂觀心態和淳樸自然的品格。

學會等待讓維克多坦然面對任何困難。在維克多“住”在候機大樓的整整九個月中,他日復一日地耐心等待,沒有焦慮,沒有憂愁,因為他心中懷有堅定的信念,始終堅信祖國會有和平穩定的一天。愚昧般的堅持是維克多的一個亮點。在護照失效的情況下,維克多依然一次又一次地填表換來一個又一個拒絕簽證的印章。找工作時,等了一整天連洗手間都不敢去的電話居然被告知職位已經有人,但是他卻沒有顯現出泄氣的樣子,在回“住處”睡覺的途中偶遇一堵破牆,他便靈感大發給板牆塗漆和裝飾,而且還因此意外獲得了工作。我不由得想起了這句話:上帝總是青睞那些時刻準備著的人。

事實上,維克多的善良、同情心和奉獻精神也是讓人敬佩的。為了幫助一個素不相識的俄國人讓他把藥帶給生病的父親,他公然跟官員弗蘭克作對,相反,這也換來了機場所有員工的信任和欽佩。而在他的祖國恢復和平,他終於可以申請簽證去紐約的時候,弗蘭克卻用機場其它員工的工作來要挾維克多回國,毫無疑問,善良的維克多為了保護這些視為朋友的員工們的工作,只好放棄去紐約的承諾。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清潔工古普塔當時對維克多說的一番話,“你是在愚弄我們嗎?你讓我們相信你會走出這裡,相信你會和他們做鬥爭,你為什麼不和他們做鬥爭?回家去,告訴他們你沒有成功。你曾經離美國只有這么點距離,但是你連從這裡到這裡的勇氣都沒有。你是個懦夫。”員工們何嘗不知道維克多心中的苦衷,只是更不希望他坐飛機到這裡來等了整整九個月卻為了他們而放棄自己最初的心愿。然而,正是他的這種重情重義感動了所有機場的員工,甚至連原來為弗蘭克賣命的警官也站在了維克多的一邊,讓他安全地走出通向紐約的大門。這確實驗證了好人有好報的真理。儘管影片的最後維克多沒有和美麗的空姐艾米利亞在一起,這似乎是個遺憾,可是這更表現出了維克多勇於接受現實的品格,這其實也是他陽光心態的一部分。

擁有陽光心態的人不是沒有黑暗和悲傷的時候,只是他們追尋陽光的心靈不會被黑暗和悲傷遮蓋罷了。亞里士多德說,生命的本質在於追求快樂,使得生命快樂的途徑有兩條:第一,發現使你快樂的時光,增加它;第二,發現使你不快樂的時光,減少它。擁有陽光心態的人對生命的遠方充滿了期待,覺得自己是有能力而且也正在一步一步地朝著那個既定的方向去邁進,儘管在這個過程中有頓挫,有失敗,有不被人理解,即使是陷入常人無法遇到的窘境,他也能夠樂觀地看待所遇到的事情,找到前進的動力。並且,他們還會善於用積極的思維去思考,找到最簡捷的解決辦法。對於他們來說,一個存在的問題,就是十個解決辦法。

要擁有陽光的心態就要學會相信,相信希望才會有希望,相信太陽才會有燦爛的陽光,相信春天才會有鳥語和花香,相信晴天才能看到絢麗的彩虹。

擁有陽光心態,積極面對生活,這就是人生的幸福。

幸福終點站觀後感

《幸福終點站》是一部由史匹柏導演,湯姆·漢克斯主演的輕喜劇。故事發生在甘迺迪國際機場的航站樓內,講述主人公維克多前往美國途中祖國發生政變,政府被推翻,所持證件不被美國當局承認,被拒絕入境卻又不能回國,只能滯留在機場的故事。

當海關局主任告訴維克多他被拒絕入境,只能待在轉機大廳時,不懂英語的他還不明白這一切。當他置身於轉機大廳,看著電視上自己祖國戰亂的報導,看著來來往往、冷漠陌生的人群,一瞬間,他不禁感到茫然無措。其實,自從他下飛機的那一刻,他就成了一個沒國沒家的孤立的人,成了國際政治變化的犧牲品。在被扣機場期間,維克多只有兩個選擇:要么返回祖國,要么拿到有效證件移民進入美國。可是他的國家政變後,他持有的證件已經不被美國當局承認,返回祖國的航班也被無限期取消了,所以他遇到了被拒絕入境卻又不能回國的尷尬局面。

漢克斯說:“維克多的故事值得講述。仔細想一下,你會發現維克多的困境離現實並不遙遠。試想一個來自遙遠國度的人,出於種種原因,回國和入境的兩扇門都對他關閉了。我之所以喜歡這部劇本,是因為故事主人公非常明了造成困境的根源,知道他個人的力量根本無法改變現狀,於是他只能隨遇而安,儘可能更好地生活。”

確實如此,在國際政治變化中,個人的力量是如此渺小。無奈之下,維克多只能留在機場,睡在大廳的椅子上,在衛生間裡洗澡,靠把購物車放回原處賺錢生活。他擁有的只有自己不自由的身體和一個小皮箱,裡面裝著換洗的衣服、一把剃鬚刀、一份已經作廢的身份證明以及一個他視若珍寶的罐子。機場,從來就不是停留之地,人們或進或出。等待,似乎不可忍受,更何況是看似無窮無盡的等待。可就是這樣一個地方,維克多足足待了9個月。期間,他幫助沒有證明檔案的孝子為老父親拿到了救命的藥,幫助在機場工作的墨西哥小伙追到了心愛的姑娘,還因為出色的木工手藝進入機場的施工隊賺錢生活,甚至邂逅了愛情……儘管他的身體被困在機場裡,但他的情感卻是自由的。他沒有坐在那自嘆運氣不濟。對他來說,這個世界難以征服,但是他已經身處其中,只有為自己掙一個好生活。

生活,仿佛不曾在別處。

等待,成為了生活本身。等待心愛的姑娘,等待國家的穩定,等待去紐約完成父親生前的心愿——得到爵士樂57個大師簽名中的最後一個。故事結尾維克多拿著簽名坐在計程車上時,只說了一句“我要回家”,可是這9個月的經歷和感受相信不會就這么簡單地結束。

有時我想,人生不就是一座飛機場么。有關無關的人們進進出出,有些人會給你刁難,有些人會提供真心的幫助,有些人則會給你美好的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目的地,在到達目的地之前的過程就叫做等待。而當你學會堅信一定會到達目的地時,等待就變成一種幸福。

維克多的生活圍繞著一個承諾、一個等待展開,這一點他自己很清楚。電影中沒有給他太多遺憾,因為對於愛情來說,正如女主角自己所說的那樣,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之後送給約瑟芬的那個禮物——金色的掛墜,後面刻著一個“命”字。他獲得了艾米莉的愛情,可是他注定不能擁有她。而對於他死去父親的承諾,維克多實現了,在機場漫長的等待就是為了得到他父親崇拜的音樂大師的簽名。他在幾乎所有機場工作人員的歡呼聲中衝進了漫天大雪的紐約城,不是為了美國人口號中的自由,不是為了追求所謂的民主,只是為了完成一個本該完成的承諾。

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的某一些瞬間可能都會有一點像維克多,迷茫不知自己所處的位置,然後尋找。我不禁想到了《基督山伯爵》,在故事的結尾,大仲馬說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人類的一切智慧都包含在這4個字裡面——“等待”和“希望”!《幸福終點站》不正是對這句話做了很好地註解嗎?

第幸福終點站觀後感

人生中最可怕的事情是什麼?我認為:是等待。想像一下:一個人在漫長的等待中彷徨,把握不到未來,尋找不到出路,一切都淹沒在未知中,你能感覺到時間和生命在你手中無情地消逝,而你能做的,卻只有等待,那是一件多么令人不安的事情啊!而《幸福終點站》就是一部發生在等待中的故事。

影片《幸福終點站》描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來自東歐小國的維克多,去美國幫父親實現一個未了的夙願。從飛機起飛到在甘迺迪機場落地的這一段時間,他的國家發生政變,維克多因此突然成為了沒有國籍的人,無法入境,也無從出境;縱然紐約和美國就在數米之遙的門外,他仍然只能等在候機大廳里,直到身份明確。

這一等,便是9個月!

在這9個月的等待中,維克多一點沒有虛度;靠著自己的雙手,他在待改建的67號登機口給自己造了一個家;靠著自己的智慧,幫了一個買藥救父的俄羅斯人,撮合了一段姻緣,邂逅了一段浪漫,征服了一群原本拿他當笑話的人;當他離去的時候,這個初時語言不通的東歐人,已經讓整個機場為之感動。一百多分鐘的片子,除了最後的幾分鐘,幾乎都濃縮在極其有限的一個小空間裡---甘迺迪機場候機大廳.然而,就在這么小的一個候車大廳,維多克讓我們收穫了太多的感動,有愛國情的、友情的、愛情的。下面讓我們追隨影片的足跡,一起品讀影片展現給我們的愛國情、友情、愛情吧。

一、隻身遠赴重洋外,最難割捨是家國

維多克來自東歐的一個普通小國,然而,在富有的美國人面前,面對著富庶美國大地,談起自己的祖國時,他仍舊可以還不猶豫的舉起自己的大拇指,毫不猶豫的說聲“Good”,這是怎樣的愛國情懷,怎樣的國家自豪感。這樣一個愛國者,卻在異國他鄉、言語難通的時候,突然噩耗傳來,他的國家發生的巨變,他變成一個沒有國籍的人,這是怎樣一種衝擊啊。即便如此,當機場管理高層為了減少麻煩,詭計迭出,甚至創造機會,企圖誘使他“偷渡”美國去時,站在大廳的門口,望著數米之外繁榮的美國大地,他猶豫了。最後,他選擇了留在朝不慮夕的候機大廳。和美國相比,他的祖國只不過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國,平庸無奇,甚至還發生了政變,可是,那是他的祖國啊,有道是兒不嫌母醜,即使他的國家有種種不是,然而,卻絕不是美國可以比擬的。同時,讓我們痛心的是,我們居然在影片中看到一群衣著光鮮的中國人,僅因為美國的富有,他們放棄了自己的國家,拋棄了自己的民族,遠渡重洋,偷渡到美國去,。這樣的反襯,這樣的對比,讓人扼腕啊!

二、客居海外逢知己,肝膽相照兩崑崙

就在維多克獨在異鄉為異客,舉目無親,孤立無援的時候,他的苦苦支撐和堅忍不拔的精神感動了機場的每一個人,從平凡普通的清潔工,到機場的每一個商場工作人員、建築工人,所有有同情心、有愛心的人都被他深深地震撼了。在他最苦難的時候,建築工人給他的一頓飯,清潔工的一點幫助,給寒冷的機場帶來絲絲暖意;他約會的時候,朋友們或拿出多年前的壓箱底絕活,或者充當服務人員,給戀愛的他們帶來一點笑料,給他們奇特的愛情帶來絲絲甜蜜。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他也幫暗戀蓋章小姐的建築工人牽紅繩。可能,你會覺得這些都不算什麼,可是當看到老清潔工拿著掃把衝到著陸的飛機前面時,還有誰能不為之感動呢?誰也不知道,老實巴交的老清潔工是在印度忍受不了壓迫才傷人逃到美國來的,如果他被遣送回國,那么等待他的將是很長的監禁歲月。也因為如此,維多克寧願放棄他堅持了九個月的目標,寧願放棄他父親的遺願也要保老清潔工的周全。可是,就在維多克無奈準備登機前,就在他準備無功而返的時候,老頭子手裡拿著拖把,氣勢洶洶的衝到飛機前面,用他蹩腳的英語說了句“noonedietoday”,看起來很滑稽的一幕,又是多么真摯的畫面,老清潔工冒著可能被遣送回國的風險,用他的身體阻止了飛機的起飛,為維多克爭取多了一天的時間,他寧願用他幾年的監獄時光為代價為維多克實現夢想。在他身上,我感到友情難以承受之重。

當維多克要離開機場時,整個機場震動了,一個聲音在人群中傳遞,那個英語很蹩腳的傢伙要走了。當人們奔出店門,揮手相送的時候,有一種感動在空氣中慢慢醞釀,緩緩擴散。時間,在此刻定格,友誼,在這一個得到最深刻的闡釋。

三、他國邂逅真戀情,最難釋懷伊人心

影片最甜蜜的亮點,莫過於維多克和空姐艾米麗亞得愛情。同樣生活在等待中,維多克在等待中度過了一生難忘的九個月,艾米利亞卻在等待中度過十年。三十九歲,已是年華將逝的年齡,可是艾米利亞卻因為愛上了有婦之夫苦苦等到三十九歲。於是,當兩個等待中的人意外的走到一起時,火花在那一刻迸發,生命在那一刻照亮。從此,維多克苦苦尋找工作,只因為他要湊足請她吃意大利麵的錢。他精心準備,精雕細琢一件作品,等待著給艾米利亞一個驚喜。終於,在重逢的某一天,告訴她“走到拿破崙送給約瑟芬什麼禮物嗎?看,就是這個”,在那個時刻,艾米利亞的心在他的溫情中慢慢的融化了。可能很少有人會愛上被困在機場,無家可歸的落魄兒,可是艾米利亞就是個例外。一段患難中的愛情,一曲鏗鏘華麗的曲,一部優美絕倫的詩!

可惜,他們最後還是沒能走在一起,當維多克用殷切的眼神詢問她為何放棄時,艾米利亞無力的說“destiny(命運)”。於是,維多克結束他漫長的等待時,實現了此行的目的時,艾米利亞卻有開始了另一段更加漫長、更加無奈的等待。兩條匆匆交叉的直線有再一次分開,生命中的無奈,莫過於此。

細細地重溫了維多克的足跡,細細的品味了他的愛情、友情和愛國情,突然感覺到,等待,有時候也可以變得更美好。是的,等待中的你不能改變你的命運,但是,你可以改造等待的時光,就是因為維多克的不折不撓,人生中很可怕的等待卻在他面前展示出它美好的一面,而艾米利亞沒有勇氣挑戰命運,留給她的,只有痛苦的等待。所以,只要我們在等待中堅忍不拔的追求,永不放棄,我們有理由相信,生命的意義,有時候就在等待中實現。

幸福終點站觀後感

幾天前,我和室友們在園區觀看了電影《幸福終點站》,看完之後,感受很深。

據說導演史匹柏喜歡從真實中攫取靈感,辛德勒是真有其人,而《幸福終點站》也是來源於現實中的真人真事。

影片講述了來自東歐的維克多·納沃斯基(湯姆·漢克斯飾),為了實現父親的遺願——收集五十七個爵士音樂人的簽名而來到美國,沒想到在他前往美國的途中,他的家鄉就陷入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政變,因此美國政府臨時取消了他的國家公民的入境申請。本已踏上美國國土的他,只能帶著那本來自一個不存在的國家的護照滯留在甘迺迪國際機場,一直呆在機場的休息室里的他只有等待,等待著祖國戰爭結束的那一天。

在那段在機場滯留的日子裡,維克多一直在忍受著機場官員弗蘭克·迪克遜的折磨,迪克遜把維克多視為眼中釘,認為他是一個大麻煩,並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決他。但這並未給維克多製造太多的煩惱,他仍然自得其樂地在這樣一個狹小的空間裡生活,觀察這裡每天經過的人,發現不同人的生活、性情和癖好,與那裡的各色工作人員交朋友並分享他們各自的人生際遇,並且他還與空姐艾米利亞產生了一段浪漫的愛情。可以說,維克多在這個機場邂逅了美國的一切。最終他實現了父親的願望,但是失去了愛情。

影片中的98%的場面都在機場發生,從開始到結束不時的有充滿喜劇色彩的事情和讓人感動的事情發生,它留給了我們太多的驚訝。

劇中增肥以後、外表顯得落魄的漢克斯很好地刻畫了這個主人公的形象:有點無奈、自得其樂又多才多藝,其實挺喜歡維克多這個人物的。或許這個機場正是整個美國社會的縮影,在這裡,每天都會上演許多悲歡離合,各式各樣的人在這裡演繹著屬於自己的人生。維克多被困在這裡,他自娛自樂地享受著生活,這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美國就在門的另一邊,其實他只要邁出一步就可以到達他的目的地,可是他沒有這么做。他雖然很想快點去紐約,但是他知道什麼是違法的事情,他的內心還沒有受到機場官員的誘惑,他堅信他的等待,等待他的國家戰爭結束的那天,等待他可以光明正大,名正言順地進入紐約的那一天。正像他所說的,你不是蓋紅色的章就是蓋綠色的章,這說明我也有百分之五十的機會到美國,維克多的堅定和執著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

影片的結尾,計程車司機問維克多去哪裡?他說回家的一剎那,我的鼻子一陣發酸。為了一個承諾,失去了人身自由,在機場不僅等了九個月,最後還失去了剛擁有的愛情,現在他終於可以回家了,回到屬於他的幸福的地方。也許幸福的終點站就是人們最嚮往的地方吧。

維克多的經歷讓我非常感動,人生不是一成不變的,面對命運的變化,我們能做的就是努力去迎合,讓自己處於主動的地位,不要因為任何不好的事情而絕望。只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善於觀察,就一定會發現適合自己生存的方式。畢竟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時,必定會打開一扇窗。

在那些艱難的日子裡,主人公拚命去找一個又一個賴以生存下去的工作,他先靠擺放推車維持生計,然後又幾經波折,最後又被一個工程師看中成了建築工人。在此期間,那個機場官員多次從中作梗,而維克多毫不介意。同時他還幫助一個陌生人帶違禁藥品登上飛機去救他病危的父親,使乘客騷亂事件結束。

在劇中維克多的真誠、善良使他擁有了機場所有員工的友誼和尊敬。在機場,他痛苦並幸福著。

主人公很執著,他的執著使他有了九個月的機場生活,他的執著使他牽成了一個小伙子和一個女官員的愛情,也因為他的執著,最終他沒有跟女主人公在一起,可是他們都找到了各自的幸福終點站。影片最後只留下了讓一群意猶未盡,忍不住遺憾並感動的觀眾繼續想像的空間。

電影中有一個場景非常令人感動和震撼,當一位清潔工得知維克多因為自己而放棄去紐約時,這位花甲老人拿著一把拖把闖入了飛機場,向著一架在軌道上滑行的飛機步履蹣跚走去,最後,他舉起了拖把,頂在了飛機巨大的前輪上,而老人最後被警察帶走了。老人這么做是為了讓主人公不被機場官員要挾,能毫無顧忌的進入紐約。這件事間接告訴了我們在平時要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那么在我們需要幫助時,也會有人挺身而出。而老人的精神也是可敬的,他逃亡了20xx年是為了躲避七年的制裁,20xx年逃亡生涯肯定是苦的,但他忍受了下來。最後為了朋友對父親堅定的承諾,以及朋友對他的真誠,他毅然決然的選擇了牢獄生活,堅定而又祥和,偉大而又永恆。

可是在感動之後,又發現主人公為了實現對父親的承諾而付出的代價太大了,但是主人公樂意。我想這就是一種偉大的父子之情,是由堅守承諾體現出來的親情。

我覺得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電影,雖然它是一部喜劇,但是它通過講述一個人的故事,體現了電影的主題,同時告訴了我們許多道理。讓我們在感動的同時,進一步地了解那種人性的善良、執著和真誠。影片似乎也在間接告訴我們,只要真誠、善良的對待別人,對事物抱著堅定的態度,那一定會找到併到達屬於自己的幸福的終點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