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範文精選5篇

一整部記錄片看完,我感慨萬千。深刻的領悟到了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重要性,真正的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要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為實現中華名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下面是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築夢中國》觀後感

按照段8月份政治學習計畫的要求,我們組織車間幹部、職工看了歷史文獻紀錄片《築夢中國--中華民族復興之路》,該片共分:風雨如磐、中流擊水、正道滄桑、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發展新境、圓夢有時,計7集。

通過觀看學習我認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

因為這個夢想,凝聚和寄託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它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一種共同期盼。總書記的三個“我堅信”:我堅信,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我堅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周年之時,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會實現;我更堅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會實現”。中國夢是民族復興夢,總書記三個“我堅信”,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對實現夢想的渴望,顯示了中國共產黨對夢想的宣告,顯示了中華民族對夢想的執著。

在片中說起近代的中國,從鴉*戰爭開始,大清國的天朝夢就碎了,國門被列強的船堅炮利打開,自此中國開始了一段最讓人痛苦,最讓人心痛,最讓人不能忘記的噩夢!但是中華民族從未向噩夢屈服,中華民族始終堅信這噩夢終會醒來,會出現新的開始!一顆夢想的種子悄然種下,等待萌發的時刻。

多少英雄,多少勇士,開始了尋找打破噩夢,尋找新的強國夢。

從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自救,到戊戌變法的政治改革,再到辛亥革命的共和國,中華民族從未放棄過,但是確失敗了,他們為後來的勇士鋪開了一條新路,新的希望。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歷史證明了,中國共產黨的正確,從北伐戰爭,到全國抗戰,到解放戰爭。中國共產黨深深植於人民民眾中,汲取人民的力量,為人民做實事,得民心。

古語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了。從計畫經濟,到改革開放。無疑是中國人每一步的跋涉,離成功更近了,當中國人用短短35年的時間,全方位地推進市場化、工業化、城市化以及國際化進程。中國幾代人的強國夢,就要實現了,做為一名中國人、一名鐵路系統的職工,我也無不感到驕傲自豪。沒有夢想的民族是沒有歷史的,因為他們早已被歷史湮沒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堅忍不拔,在面對最痛苦的時期,我們頑強抗爭,我們發奮圖強,我們的中國夢不再是遙不可及。中華民族一定實現國家富強、和平、和諧,民族復興的夢想!

我是一名基層車間的支部書記,我要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把車間的安全抓好,承負起現階段管思想的重任,為鐵路建設出一份力,也為我們共同的中國夢增添力量,即使我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千千萬萬的普通人的合力是無限的。

我要以“三嚴三實”不斷要求自己,完善自我,以最飽滿的精神狀態、最奮發有為的進取精神、最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開拓創新,努力作為。只有同心共為,人人想發展之事、人人盡發展之力,才會凝聚起強大合力,推動哈局科學發展加快發展,實現再次騰飛“哈局夢”和個人、家庭幸福夢。

《死亡詩社》觀後感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位老師和他的學生之間的故事。

結局感人至深,落淚了。

尼爾喜歡演戲,父親卻一再要求他考哈弗學醫。從來沒有和孩子進行等位溝通,了解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和喜歡的東西。以一位長輩的口吻強勢要求孩子放棄自己的愛好去做自己強加給他的事情(真想一個巴掌甩過去)。尼爾妥協了。結果尼爾開槍自殺,父親和學校卻把責任推給了尼爾的老師,一位對學生們進行著心靈的啟發的好老師。

“我們不會讓你毀滅你的生活。(台詞)“殊不知家長的逼迫已經是對孩子的一種毀滅。“你擁有我從來沒有夢想過的機會,我不會讓你白白糟蹋。(台詞)”不知道多少家長以此為由進行著無形的殺人行動。

我想很多老師和家長應該都沒有想過,逼迫自己的學生或孩子去做他不喜歡、不願意做的事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利益至上的長遠目光我是真不知道該如何評價。可以理解他們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謀求好的發展而迫使他們急功近利的讀書學習。

但我更想說的是,工作並不是一輩子的事,活到八十歲的人七十歲退休也還有十年時間是脫離自己的工作的。而對生活的熱情和理解才是一輩子的。

“你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賺錢,賺很多錢,賺更多的錢。”聽到這樣的回答如何不讓人難過。

物慾已經超越精神世界而稱霸了嗎?那實在是人類的悲哀。

每年都有不計其數的新聞說到某某學校某學生跳樓自殺,可是卻從來沒有人想過深層原因。學習壓力大的背後是什麼,元兇就是這些自以為是為了學生和孩子好的家長和老師。為這些孩子的人生道路上有你們的陪伴而感到同情。

無法避免的是在求學路上遇到渣渣教育工作者。幸運的是,我的父母從來沒有強迫我學這學那,我的專業也是我自己喜歡和熱愛的。這是一件值得普天同慶的大事!

作為一名深受中國應試教育影響的學子,我可以深深的體會到,教育現狀無法改變的無奈和心酸。希望中國考試制度的改革能走上一條正確的道路,而不是在歪路上摸爬滾打數十年仍然駭人聽聞。

楚門的世界觀後感

這部電影描寫的是虛擬與現實的生活,裡面的主人公楚門從一出生開始就成為一個電視長劇的主角,而他自己卻渾然不知,他以為自己在像普通人那樣生活,可事實卻不是,他身邊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父母親、妻子、朋友、同學、同事等都不過是導員為他找來的專業演員,而他身邊所處的環境也一樣都是虛擬的包括日出、日落、大海、城市、海洋、打雷、下雨等等。

裡面的電視劇導演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很有創意,因為他打破常規,不按照一般的拍戲規則來拍,而是將裡面的主人公在不告知他的前提下把他放到戲裡面來,為他創造一個世界,讓“全世界”都圍繞著他一個人轉,這種純自然的,毫無做作的電視劇自然能吸引廣大的電視觀眾,這是一般電視劇不可能達到的。

然而導演的這種做法卻這是讓人難以接受,他在不徵求楚門的統一的情況下,為他擬造了一個世界,並強制性的把他置於其中,完全不顧及楚門個人的感受,完全不尊重楚門的人權自由,當代是法律的時代,他的做法按說是違法的,他侵犯了楚門的人生自由權。應該受到譴責。他無權決定別人的一生,他的這種做法完全是把自己理想的世界強加在楚門的身上,實際上他在在楚門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把他殺害了。

所幸的是在他覺得"生活"乏而無味的時候,一位被導演稱為患有精神病的金髮美女出現在了楚門的世界裡,或許是因為可憐楚門這悲慘的一生,或許是電影劇情發展的需要,這位美女的出現稱為他一生的轉折點,因為她是僅有的一個提醒他的人,將他從這個虛擬的生活中叫醒,並使他最終覺悟,努力掙脫,去找尋真正的世界、真正的生活。

在電影結束的時候,楚門是覺悟了的,他對著攝影機,真的向“上帝”罷演了。導演恐慌了,他將失去觀眾,他竭力挽留楚門,告訴他離開了導演控制的世界是很危險的,但楚門還是走出了那扇門,走向那個黑漆漆的未知世界,他說不管那個世界中等待他的是什麼,他都不在乎。他要找回那個失去的自我,那個自足圓滿、自由自在的本性。因為只有在那裡才有真正的屬於楚門的世界。

這部電影在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們深思。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也或許經常碰上不如意的事情,常常想要選擇逃避,卻又無處可逃。也有時候會遇上難以抉擇的時刻,左思右想,最後發現還是錯了。在這個時候我們會極度的羨慕楚門,因為事實上他什麼都可以不用擔心,因為所有的一切都已經被安排好了,他只需要跟著導演的拍子就可以無憂無慮的度過他的一生,沒有競爭,沒有憂慮,不用為生活而苦惱,不用擔心來自這繁複社會帶來的一切煩惱。而且自己的一舉一動還受到了廣大電視觀眾的熱切關注。這一切是多么的完美,或許有很多人會沉醉於其中,盡情的享受的一切。但是楚門卻並不如此,最後他翻然醒悟,毅然放棄這完美的一切,走出那扇門去尋找真正屬於他自己的生活!因為他知道只有在那扇門的外面才是真正屬於他的世界,無論多么危險,他要回歸現實,去尋找真正的自我。

楚門最後的選擇讓我了解到了無論現實給我們的什麼,我們都要勇敢的去接受。無論未來是否荊棘滿布,我們都要堅強的迎上去。只有經歷了這所有的一切才是真正的人生,我們才不會有所遺憾。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

人類從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走到科技高度發達的二十世紀用了幾千年的時刻。但要再退回石器時代,卻只要幾個狂人在短短几年時刻里的瘋狂行經。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裡人活著的好處變得極其單純——生存。

正是辛德勒的這份名單,承載了1100個猶太人的生命,使他們得以在德國納粹屠殺600萬猶太人的悲慘歷史中倖免。這是對整個猶太民族的功績,也是為所有納粹黨徒的贖罪。

描述二戰的電影我們都看過很多,但是如果要我們在記憶里找出最經典的,〈辛德勒的名單〉必在其數。一向用慣特技效果的史匹柏,卻在這部電影裡用灰白的底片和手提式攝影機重現了那一段令全人類痛心,不堪回首的歷史。這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黑白片以它的真實,它的感人,觸動了人類心靈的底線.當然也觸動了奧斯卡的評審們。

影片最感人處是片尾,當德國宣布投降,辛德勒在自己工廠里向工人們告別時的情景。我不可能在那裡大段的摘錄電影的對白,但只要是有心人,自然能夠找得到電影的劇本來看。我只抄錄下這一句話:"Itsayswhoeversavesonelifesavestheworld。"此是希伯來聖經中的一句:"它說,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了整個世界。"這一句話是那些為辛德勒所庇護的所有猶太人的一句肺腑之言。他們以自己最神聖的經文中的一句來讚頌他,一個德國人,一個納粹人。他們對他只有無盡的感激,沒有絲毫的民族仇恨。他們知道他與別的納粹黨徒不一樣。他有著仁慈的心,他有憐憫,有同情。在他散盡家財援救了1100多猶太人後,還在為自己未能再多救幾個人而感到痛心。當他在大雪中遠去時,他已被所有猶太人銘記於心。

回想一開始,辛德勒卻是一個地方上有名的納粹中堅分子,是一個善於利用各種關聯攫取最大利潤的投機商。他的工廠僱傭超多的猶太人不是為了要時他們獲救,而是正因德軍占領波蘭後,猶太人是最廉價的勞動力。這樣他才能聚斂更多的金錢。至於他如此的行為在客觀上保護了工廠里的猶太勞工作為戰需物資的生產者而免受屠殺毫不關心。他只思考自己一天能賺多少錢,他為計算有多少個工人在為他創造財富而歡心鼓舞。他感謝殘酷的戰爭,正因是戰爭才令他暴富。他面帶微笑,展開雙臂來歡迎猶太人,但心裡卻算計著這些人等於多少利益。然而即使是這樣,猶太人還是將他的工廠視作天堂,那裡能使他們在嚴酷的環境裡免於一死。

德軍的屠殺從來沒有中斷過。乾涸的血跡,腐臭的屍體,在城裡隨處可見。二十分鐘的屠殺場面足以使電影觀眾觸目驚心,更何況是當時身處其境,每時每刻都在經歷血腥的辛德勒。他被金錢掩埋的人性從靈魂最深處爆發。從此,他再不是一個為金錢泯滅良知的奸猾商人,而成為了一個無時不在想盡辦法利用自己手中的才貨來挽救儘可能多的猶太人的生命的正義之士。那可憐的猶太女生的父母;那一列車錯運往奧斯威辛的女工;還有他的猶太人會計……他商人的聰明才智與賭徒的行使作風在此時發揮了淋漓盡致的作用。使他即使在最危險的時刻,也能控制大局,轉危為安。

這部成功的電影所帶來的榮譽,不僅僅屬於史匹柏一個人。也屬於托馬斯·肯尼利,是他寫出如此優秀的小說;屬於連恩·尼森、本·金斯利(飾猶太人會計伊扎克)、拉爾夫·費內斯(飾德國軍官歌德)等等這些稱職的演員們。尤其是尼森對辛德勒這個人物的塑造,雖然他沒能奪得當年的奧斯卡獎,正因被“阿甘”奪走,但是他在這部電影裡的精彩演出絕對有影帝的風範。

時至今日,依然歷歷在目的是那個身穿紅衣的猶太小女孩,她是影片最鮮亮處,也成為觀眾心中的最灰暗處。

築夢中國觀後感

觀看了由中組部、中宣部、中央電視台和國家博物館聯合攝製的歷史文獻紀錄片《築夢中國》,我感觸很深。對我國近代百年的滄桑變化由衷的感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和我們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築夢中國》分“風雨如磐”“中流擊水”“正道滄桑”“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發展新境”“圓夢有時”共7集。每一集都是那么的主題鮮明突出,版塊脈絡清晰自然,敘事說理恢宏大氣,以事論理形神兼備。內容豐富凝鍊,史實性強。把握探路尋路、追夢築夢的歷史主線,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生動闡釋了中國夢的深刻。敘事生動感人,教育性強。解說思維嚴密、樸實生動,注重用典範文物和典範細節說話,一些故事細節令人難忘、發人深思、給人力量。

“風雨如磐”“中流擊水”這兩集主要向我們闡述了中華民族革命前輩是如何千方百計的尋找讓國家強盛,不受壓迫的方法。無論是清王朝的洋務運動、戊戌變法,還是資產階級的辛亥革命都沒能改變中華民族被壓迫的命運。

直到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催生了中國共產黨,1920xx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確定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中華民族復興之路走上了正確的道路。

毛澤東思想帶領中國共產黨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新中國,從此中華民族再也不受外國列強的壓迫了。看完這兩集讓我明白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中國走出困境,只有強硬的工農階級才能打破中國被壓迫的命運,才能實現中華名族的偉大復興。

“正道滄桑”“偉大轉折”這兩集向我們說明了新中國發展的艱難歷程。新中國剛剛成立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但是卻迎來了韓戰。美國嚴重威脅到了中國安全,毛主席做出了抗美援朝的戰略方針,在這場戰爭中中國志願軍打出了軍威,打出了國威。

把戰線維持在了“三八”先附近,迫使美國在停戰協定上籤字。從此中華民族真正在世界上站立起來了。此後,我國的工業以極快的速度發展起來,“兩彈一星”計畫的成功讓我們感到自豪。但是文化革命的十年動亂讓我國的工業及科研停止甚至倒退。1977年7月16日至21日,黨的十屆三中全會,恢復了鄧小平的黨政軍領導職務。從此新中國的發展道路迎來了一個偉大的轉折——改革開放。

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借鑑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事證明中國共產黨是最具有創新的政黨,雖然在發展的道路上遇到了些波折但還是能夠找到新的出路,走上正確的道路。鄧小平理論帶領中國共產黨找到了走中國人自己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開創了中國共產黨新的理論篇章。

“世紀跨越”“發展新境”“圓夢有時”這三集向我們展現了中國高速發展的面貌。1990年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切都離不開共產黨2屆領導班子的努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帶領中國走上了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道路。中國這二十多年來是經濟騰飛的二十年,雖然期間發生了國企改革的陣痛、1998年特大洪水、20xx年的非典、20xx年的汶川地震等事件,但是都被我黨的艱苦奮鬥精神給很好的克服了,中國經濟一直保持著高速發展的態勢。20xx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現場。習近平定義“中國夢”--實現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而且滿懷信心地表示這個夢想“一定能實現”。 中國夢是要讓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百年坎坷復興路,世紀滄桑強國夢。沒有夢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對美好夢想沒有堅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樣沒有前途。只有自強不息堅定夢想的奮鬥才會有當今強大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