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哪吒之魔童降世》有感 優秀《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3篇

在《哪吒》這部電影中,貫穿最多就是“偏見”,因為人的偏見,導致一龍王被困在魔鬼的世界中,人的偏見是很可怕的,同時人類的愚蠢之處就是並沒有去意識到自己的偏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觀《哪吒之魔童降世》有感,希望能幫到大家!

觀《哪吒之魔童降世》有感1000字

在我們的印象中,敖丙不過是一個打醬油的角色,出場沒幾分鐘就掛了。當年哪吒鬧海,把敖丙抽筋剝皮,氣得龍王要為兒報仇,前往陳塘關,要李靖交人。最後哪吒削骨還父削肉還母。

不過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看不到這樣“血腥”畫面,劇情跟觀眾所預設的有所出入,人設的安排也很巧妙——哪吒不刻板,敖丙不臉譜,其他人也有自己的閃光點。而在這裡要說的是哪吒和敖丙這兩個人。

劇情中,哪吒和敖丙的能力來源於同一顆靈珠,他們是命運共同體。哪吒本來是天選之子,他能夠得到靈珠之力,結果申公豹的移花接木,一顆魔丸,讓哪吒打從出生起就被貼上了妖怪的標籤。而申公豹拿著靈珠,餵養了敖丙,讓敖丙獲得了靈珠之力。

兩人陰差陽錯之下,成為對彼此的對立面,他們擁有極端的性格,哪吒異常暴躁,敖丙異常冷靜。但是就這樣的兩個人,不打不相識,在海邊踢毽子的畫面,讓人感慨萬千。哪吒說除了他娘親,敖丙是第一個陪他踢毽子的人。而敖丙拿出了小螺號,告訴哪吒,從今之後我們是朋友。

然而當敖丙得知哪吒就是他必須殺掉的人的時候,他猶豫了。敖丙是善良的,但是他的善良卻成為了龍王和申公豹交易的籌碼。為了家族,為了師傅,當他聽到眾人都在議論他們龍族全是小偷的時候,他黑化了。

可能有的人覺得,敖丙黑化的速度有點快。但其實並不快,因為敖丙很善良,善良到對簡單的是非對錯都分不清。而這樣子極端的善良,也容易衍生出惡,所以他決心要讓陳塘關的所有百姓陪葬。

而哪吒跟敖丙正好相反。因為天生怪力,加上出生的時候他露出了魔鬼的樣貌,陳塘關所有百姓都懼怕他,小孩子都會叫他妖怪。但是哪吒並不知道自己是妖怪,他只是感受到來自陌生人的惡意,對這份惡意,他很惱怒,所以每次有人叫他妖怪的時候,他會氣得動手打人。哪吒每次都會逃出去大鬧一場,如同熊孩子一般。

哪吒暴躁的性格,也正是對應了他擁有“極端”的惡,當他失控的時候,會不分青皂白亂打人,在圖里修煉的時候,哪吒滅妖完全可以不顧百姓的安危,而他給出的理由是都不是真人。但是當他真的遇到妖怪的時候,他的表現卻很不一樣。海夜叉在逃跑的時候,擄走了小妹妹,按照哪吒的性子,直接噴火就完事了,但在緊要關頭,他收住了,因為還有小妹妹在妖怪手裡。

哪吒的惡來源於魔丸,但他也能夠克制住自己的惡念。在大戰敖丙的時候,他知道乾坤圈能夠抑制魔丸的能力,所以將其束縛在手上。這一次,他沒有六親不認,也沒有失去理智,為了拯救蒼生,他使出了渾身的力量。

最後敖丙跟哪吒身死,魂魄還在。這樣不知算是喜還是悲的結局,也讓人沉思。實際上,哪吒和敖丙就是命運的共同體,他們代表陰陽兩極,代表事物的對立面,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十足的惡。

哪吒觀後感1600字

昨晚看了《哪吒之摩降世》很有感觸,全篇大概都是在以心理學文學哲學角度教育角度看待這部電影,這是一步蠻良心的製作。

一:人往往不知道自己是有偏見的,同時你的認知局限限制你看待這個世界

對於偏見的認識,因為我很少看電影,對國內的電影市場其實抱有消極的態度,尤其是上次看了《掃毒2》之後,很失望,雖然揭示了一點商大佬的虛偽一面,表面上是為了老百姓國家的利益宣傳打擊毒品,其實背地裡的毒品交易市場就是的他們所操控掌握,因此慈善只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並不是為了真的慈善目的,只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時。影片沒有深挖,只是點到為止時,同時整部影片都是在炫技,對國產劇很失望。

在心中的一個小偏見,而《哪吒》這部電影,打破了我內心的一個偏見,其實國產劇還是在進步,沒有讓人失望到底的地步。

當然在娛樂消費時代,不管是物質還是精神都是滿足人們的消費,哪怕它沒有深度意義,只要讓人們開心,那么這個目的就達到了。

所以不管是新聞還是娛樂事件都是成了一體娛樂娛樂。

這是不可否認的大部分的事實。

在《哪吒》這部電影中,貫穿最多就是“偏見”,因為人的偏見,導致一龍王被困在魔鬼的世界中,人的偏見是很可怕的,同時人類的愚蠢之處就是並沒有去意識到自己的偏見。

確實如此,我們雖然看似是物質世界,但是大部分的還是比較唯心,你我總是在自己的認知局限範圍內去看待一些事情,很多的事情總是的狹隘片面的去思考,而只有一些智慧之人才會能夠去反問自己我這么去思考是對的嗎?沒有對於自我的懷疑,就沒有的對於的這個世界更加客觀的認識,人們總是習慣於將一些人或者事情定義為什麼樣的,你是什麼樣的,這個事情是什麼樣的,而不是說從很多的角度去看待一個問題。突然想起了國小時學習的這古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很符合我們人性的描寫,你沒有立體的從多角度去看待一個事物就是因為你只是在一個小的部分,你深陷在你的思維局限中。

二:拘泥於從別人的角度看自己,同時父母的認知,親職教育對一個影響很大

我們總是從別人的角度認識自己,哪吒也是,當別人說他是惡魔時,他也會說自己是惡魔,它會受到人們的看法影響,當然你我都是社會之物,我們想要得到人們的認可,想要走近人群,但是現實時,人群中的一些思想並不是一定是對的,尤其是偏見,輿論,是對人心傷害很大。當人性被傷害到一定程度時,它就變成惡魔,所以不要試探人性,人性是不能試探的,因為人就是善與惡的交界,一旦過了,你會想不到的後果,而哪吒更是完美的呈現了人性的惡的一面,你傷我那我就傷給你看。結果他發揮威力想要殺人。同時人性的是有教化的一面,愛與教育能夠引人為善,這就要說到哪吒的父母的作用了。哪吒母親,她很了解哪吒,知道哪吒其實渴望被人接受,當他鬧時她說出了哪吒的心理創傷,而不是用中國傳統式的一聲不吭的打罵教育,哪吒母親很了解哪吒,把哪吒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看待,在中國傳統的教育中,是很少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總是覺得孩子還小,沒有自我意識,什麼都不懂,其實孩子很多的都是懂的,還有一個印象比較深的是,哪吒媽媽陪她踢毽子,哪怕哪吒再怎么胡鬧,但是還是會去踢毽子,同時哪吒在說她媽媽忙著斬妖除魔忽略對他的陪伴時,她媽媽會立馬反省自己,而不是以大人的口吻教育孩子說,你老媽,我那么辛苦,你居然還這么說我,真是不知道好歹。

三,擺脫別人的眼光就是不斷的做自己,自己命運自己說的算

同時在哪吒的教育中還有一個就是他父親的角色,他父親,是一個比較嚴厲,但是也有獨立思想的一個人,首先拋開對哪吒的愛不說,就是在教育這一塊,對哪吒得人生方向的指引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教導哪吒“你的命運是在你手中,哪怕你的生世是魔鬼但是你的人生你說了算。”這對於個人的意識的覺醒,尤其是人生的選擇這是至關重要的,這是一個父親對於孩子的人生方向的智慧的指引。再次父母恩愛,所以在愛的環境中,哪吒感受到了愛。所以他戰勝了自己的命運,敢於惡勢力搏鬥。

當然還有亦敵亦友的分析,對於人性的抉擇方面,也在刻畫,我個人覺得還是蠻深入的,尤其是丙熬的選擇,充滿著現實意義,當然哪吒跟丙熬身心善良一起打敗惡勢力,這就是最好的結局。

當然丙熬的刻畫不是很豐富,但是對於電影也差不多了。

這部電影,你可以看到中國的教育進步,以及心理的刻畫,以及讓人性方面很多的東西,這是一部讓人讚嘆的作品。讓人受益匪淺,引人深思。

觀《哪吒之魔童降世》有感

啊啊啊啊啊就是看完電影的我真實寫照,當時的震撼和劇情沉浸中的情緒是很難措辭形容的,就是滿腔爆棚的喜歡卻無法言說的感覺,真的是看完才會懂。不諳宿命定性的魔丸與背負家族使命的靈珠,看起來一切發展和結局都早已注定,所以世人的評斷和看法也就無所謂是貼上的標籤了,哪吒成為了眾所期待的“妖怪”,我們無法挪開每個人心裡關於成見的大山。之前影視作品裡哪吒不是專橫跋扈就是頑劣悲情,似乎人設就是不讓爹媽省心的熊孩子。然而這部電影裡,更多為我們講述了哪吒成長背後的故事,那份對愛的渴望和對認可的嚮往,他雖然不是標準的好孩子,可“好孩子”的標準又是誰界定的呢?

說完哪吒的發展我們談談另一點就是影片對敖丙的改編,我們熟知的傳說故事,敖丙也是稱霸一方的惡童,兩個人各有各的劣根性卻又彼此不容,終於落得了抽筋削骨各自悲慘的下場。如果真的有絕對的善惡,那么這部電影也如此發展我並不奇怪,很慶幸的是在放大了哪吒心路歷程故事線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敖丙身上的壓力,至純至善的靈珠本性讓他心懷正義,然而妖族的身份卻龍族和他無法逃離鎮壓的命運,命運不公說的是人性,也說的是世間。某種意義上,魔丸靈珠當真同病相憐,踢毽吹螺的兄弟情讓硬漢落淚卻說沙子迷了眼,最後一戰面對天劫義無反顧的助力,是支援更像是他們的救贖。

除了哪吒敖丙、影片對李靖夫婦的表現和龍族描寫的改動讓我更多了一份思索,我們總談原生家庭的影響和標籤化社會的人格塑造對自身成長的改變,究竟“天下是否真無不是之父母”,“爹媽都是為你好”到底好在哪等熱門話題在這部電影裡以劇情的方式得以呈現,對父母的叛逆是情感溝通的阻塞,對百姓的欺壓更多是尋求關懷的手段,儘管用錯了方式,與天庭的帷幄間犧牲的一切,無法熄滅內心嚮往的自由,一切的形式,我們究竟反抗的是不盡完美的現實嗎?然而現實不會改變,我們應該去打破的,是身上的標籤,去勇於看見自己,我們要面對的,其實永遠只是自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