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天堂》觀後感1000字作文

現實生活中的孤獨症,更像這個影片反映的,沒有那么多傳奇色彩,像雨人那樣的自閉天才是很少的。孤獨症的孩子從出生沒多久可能就和世界格格不入了,但他們只是活在另一個世界,他們其實單純善良。願這個世界有更多的關愛。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幾篇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海洋天堂》觀後感(一):那年歲月的鼓勵

《海洋天堂》也許是一部煽情的片中,卻勾起我悠悠的記憶,忍不住流淚。

不想對這部片子做什麼評價,只是想寫寫勾起的那段回憶。

內蒙古的冬天很冷,而就在那一年父親失去了做了多年的會計。一時沒有工作,只好給一家沙發廠當小工,沒有技術,只能做些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釘釘子。記不得一個月的工資是多少了,反正除去寄給正在讀大學的老姐數月的生活費後,勉強夠我和老爸解決吃飯。

那段日子別說我沒有了零花錢,有時班上收十塊八塊的雜七雜八的費用,老爸都得和鄰居借錢。拮据的日子,我們都沒有錢買取暖的煤炭,白天還好,中午吃完飯,老爸也不睡覺,就去廠子做工,我就睡在靠視窗的沙發上,暖暖的太陽曬著,很暖和。但是到了晚上,屋子裡冷的就像冰窖,我和父親簡直快把家裡能找到的被子和厚衣服都用上了,墊在下面三四床褥子,該在上面兩三床被子,包裹的嚴嚴實實,可還是不行,一晚上腳上總感覺裹了一層冰,總有溫不暖。後來感覺睡在炕上不行,我和老爸又移到了床上,依然冷得難受。那段時間,父親有點咳嗽,還在晚上偷偷將蓋在自己最外邊的被子搭到我的身上,而我卻常常背對著父親,不出聲,自私地享受著。

實在冷的不行了,我就不停地問父親什麼時候賣炭,父親搪塞說過兩天,我煩了就說,過兩天是過幾天啊?父親沒有言語什麼。工廠的人知道了,就讓父親把那些廢木料和鋸末裝回去燒,後來,我每天晚上放學第一件事就是和父親拿著六七個個麻袋裝廢木料和鋸末,這些東西不耐燒,不停地添,沒到睡覺就燒完了,但至少家有點暖氣了,持續不了多久,到了後半夜依然冷的要命。還在這樣的日子沒熬多久,父親終於買煤炭了。

過了年,父親找到了工作,繼續幹著他的老本行——會計,我們的生活終於出現了改觀。但那年的歲月至今銘刻。

《海洋天堂》觀後感(二):平凡而偉大的愛

《海洋天堂》是一部沒有任何商業噱頭,充滿悲憫之心的文藝片。

這是一個熙熙攘攘的世界,普通人無法感知自閉症(孤獨症)患者的落寞,更無法體驗家有自閉症兒女的焦慮和無助。聚焦於這樣一個題材,你會以為這是一部拿苦難勾眼淚的煽情片,或者是充滿想當然的自強不息的“勵志片”。它恰恰不是。電影以隱忍,克制的手法講故事,從頭到尾充滿了言之有物的細節和無處不在的愛意,但絕無顧影自憐和乞望他人的感覺。這是一部如此樸素的電影,即使父子倆到了山窮水盡的境地,影片也拒絕用好萊塢常用的大分貝音樂來刺激觀眾的淚腺。其實對於配樂大師久石讓來說,這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情。

影片講述海洋館工人王心誠得了肝癌,他的兒子大福是自閉症患者,年過二十而不能自理。為了給大福找到安身立命的所在,王心誠進行了最後的掙扎。片中一切遵循生活邏輯敘事,雖然這不是完全依憑現實的新聞片,但平視目光很誠摯,原生力量很洶湧。

李連杰靠利落身手和陽光笑容顛倒眾生,並不是一個以演技見長的演員,或者說他的演技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但是《海洋天堂》里,一切都發生了改變。花白的頭髮,蒼老的面容,單從外形上說,已經讓人相信這是一個不幸的父親在拚命為兒子鋪路修橋。他很好的詮釋了:處處受挫,隱痛難言,絕不搖尾乞憐,對進步緩慢的兒子百般忍耐,把對女鄰居柴嬸的感情深埋心底。李連杰是個熱心慈善的公眾人物,也是個能用愛心驅使表演的好演員。

文章也很棒。大福的世界是無人能夠進入的,某種程度上說,文章這次做了個特型演員。他神經質的擺手,偏執的把毛絨玩具放在電視上,眼神放空,聲音放低,走到哪裡都如入無人之境。

有人關注正常人的世界,有人關注自閉者的天空。文藝的草原因此而參差多態。更重要的是,電影有著非同一般的輻射力,影片每感動一個觀眾,就意味著自閉者多了一份潛在的關愛。

《海洋天堂》觀後感(三):最尋常的感動——電影《海洋天堂》

影片沒有悲愴,沒有悽惶,就仿佛大幅的內心世界一般,只有純淨和美好,即便是父親最無助的時候,這純淨也依然以難以忽視的姿態充斥著整個感官。

這是部難得的影片,以祥和的鏡頭講述著生命即將結束的父親為自閉症的孩子謀一個將來生存的空間。一開始悲觀過,悲觀到帶著孩子去跳海,期許一了百了,但“這孩子連閻王爺都不收”,能怎么辦呢?人便是這樣的,最悲觀的結局想過了,試過了,剩下的只能是積極的面對了,尤其是對這樣一個父親來說。

我看著兩鬢斑白的父親在等下為兒子的衣服一件件的縫上他的基本信息,眼淚止不住的落下。他眼見著自己的生命一天天地流逝卻找不到一家機構可以安置自己的孩子,那份焦急與無奈,是否也縫在了那衣服上?縱然無奈,卻依然默默地努力,這是一個平凡的父親,沒有太多的語言,只說“我是他爸,趕上了,沒辦法”。做為一個平凡的父親,他能給兒子的實在不多,除了二十年如一日的愛,便是在生命的盡頭替他安頓好以後的生活。

即便是這樣一個孩子,父親依然以他為驕傲,這就是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吧?是憑著對孩子的驕傲,所以他堅持教他一個人生活,從買東西付錢,到拿鑰匙開門,認錢,煮雞蛋、炒雞蛋,坐公車,拖地,自己脫衣服,這些看似簡單的生活瑣事,侵注著一個父親渴望孩子正常生活的期望,看到父親摟著兒子一起坐公車我哭了;看到父親在家一遍遍地教演習公交報站,我哭了;看見父親無奈地教孩子認錢,我哭了;看見父親抱著焦躁的兒子輕輕地拍他的背,我哭了;看見父親衝著怎么也學不會拖地的兒子發脾氣,然後又安慰他說“慢慢來”,我哭了。很長一段時間,我沒有因為一部電影這樣哭過了。原來我還會這樣的感動啊!

父親不希望自己走後兒子寂寞,拖著病體,裝扮成海龜,教兒子說,海龜就是爸爸。這是怎樣的愛啊,不僅要顧著孩子的生活,連他的精神寄託也照顧的周到,他努力為兒子創造一個溫馨祥和的世界,那世界沒有失去,沒有分離,只有海洋般的純淨、自由。

父親走後,看見兒子自己穿衣起床、學著父親的樣子把毛絨狗放在沙發上、煮蛋、坐公車、去海洋館、拖地、游泳,我由衷的感動,那是一個父親最大的欣慰了。他的孩子可以這樣正常的生活了。影片最後兒子抱著海龜一起游泳,很溫馨唯美的畫面,我卻徹骨的悲傷起來,兒子終究還是孤獨寂寞的,即便生活有靠,可是再沒有父親了啊。如果父親還在,如果可以抱著父親這樣一起游泳,生活該是多么的美好!眼淚縱橫,模糊了畫面。

這部電影可貴並不全在這父愛,而是從平凡而細微的細節處處展現著人間的真情,這真情在你我的生活中都不陌生。父親與兒子“旅遊”歸來,雜貨店老闆娘送來一碗菜;父親在工作時帶著兒子幾年如一日;父親的同事對兒子的寒暄關愛;那個影片中只聞其名未見其人的周大夫給父親送來的藥;不能幫助他們的馮校長替他們找來能幫忙的老校長;聽說他們情況的周校長幫他們聯繫福利機構;在父親開口請求時推辭的海洋館老闆在父親走後主動要求做兒子監護人之一……這點點滴滴的都是人間真情。平常生活中,我們總是把這世間的醜惡無限放大,用以抨擊人心不古、道德淪喪,並以此論證自己的愛心與良心未泯。若我們能用這抨擊的時間去發現一點類似這樣的真情,是否我們會覺得我們生活的世界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般糟糕?也許,醜惡不放大不足以引起人們的重視,但若能以更多的篇幅與精力去宣揚這細微之處的愛,我們的生活會更溫馨,不是嗎?

影片對男女之愛的解讀也獨到人心。雜貨店老闆娘對父親說,若真有那么一天我替你看著他,這是一個女人對一個男人最樸實真摯的情感;父親對老闆娘說,若是在一起,兒子便成了她的拖累,他作為父親被“拖累”是沒有辦法,趕上了,一個還有青春的女人有何必,這是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最真摯的真心。我們活到一定的年紀,都明白了生活最樸實本真的面目,就是這般的實在與平凡啊!甜言蜜語有盡時,柴米油鹽無盡頭。

我不知道該不該把玲玲和大福的感情歸為男女之愛,這感情太文藝了,是人與人交往中最純真的部分。玲玲讓大福看到世界中另一片美好,也許這美好不該出現在他的世界裡;大福讓玲玲感知這世界最純真與美好的角落。也許,玲玲在影片中出現只是想告訴我們,無論生活在怎樣的世界中,都可以有這樣一份美好吧!

最後,關於電影與演員

看慣了李連杰的動作片,看他的文藝片一點也不覺得突兀,反而覺得他就應該是那樣一個父親,就應是那樣一個平凡的中年人,這歸功於演員的演技,隱去他功夫片中凌厲的眼神與肢體的敏捷,隱去他的瀟灑帥氣與風流倜儻,他將一個有些靦腆平凡而老實,甚至有些卑微的中年人演繹到傳神,有些不敢相信他就是印象中帥到不行的中南海保鏢。

對於文章,我沒有太多的好感,他飾演的的莫小貝,讓我莫名的覺得太小男人,到後來的雪豹總覺得奶油氣太重,遠沒有想表達的那么撼動人心。但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他出色的表演,把一個自閉症孩子的至純演繹的傳神。

這是近幾年來我看過的最好的電影,無論大製作還是小製作,不在乎畫面的唯美,場面的恢弘,時裝的精緻,場景的考究,而是影片對於人間真愛的挖掘與宣揚。今日之中國,溫暖人心比任何感官的刺激、科技的運用都來得實際與不可或缺。看過宣傳的鋪天蓋地的《唐山大地震》,也震撼也感動,但比起那樣特殊的事件與背景刻畫出的人間之情,這樣的挖掘與宣揚更有意義。

推薦一看,這部能打動人心,讓人溫暖與深思的電影——《海洋天堂》,願那樣的天堂在你我心中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