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關於宋江功過觀後感5篇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講述了梁山108名好漢的故事,希望以下讀後感對您有所幫助!

《水滸傳》讀後感一

半個月,我終於把這本《水滸傳》囫圇吞棗的咽下了,不論是林衝風雪山神廟,還是武松血濺鴛鴦樓,不論是宋江三打祝家莊,還是吳用智取大名府……都讓我反饋出許多為人處事的大道理。

施耐庵以“忠義”為核心獨具匠心的用宋元時期的俚語塑造了著流傳千古的《水滸傳》它的風采和文理打造出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文學著作。《水滸傳》以林沖雪夜上梁山為起點,一點一點,一步一步,至梁山伯英雄排座次為頂點,此後有逐漸下降,至宋公明衣錦還鄉為終點,在這短暫的時間裡,《水滸傳》生動形象的展現出了一百零八位好漢上梁山的緣由:有的壽逼民反,有的是意氣相投有的是……還真實的反映出了宋末時期國家統治的黑暗:豎君昏庸無能,是奸臣巧弄權……

《水滸傳》栩栩如生的刻畫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每一個人物都張揚著其獨有的性格特點,如李逵臨終前的三聲“罷,罷,罷”,不僅添實了他有血有肉的身軀,也增添了他忠肝義膽的神色。如花榮、吳用,自縊在宋江和李逵的墓旁,這不僅寫出了他們視死如歸的勇敢,也寫照其義薄雲天的剛毅。如燕青出走前的一個笑容,不僅描繪了他清淡出塵的視野,也側面烘托出盧俊義對燕青的另一次刮目相看……比比皆是,吳用智取生辰綱是義,朱仝放宋江是義,武松怒殺潘金蓮和西門慶也是義……柴進、燕青深入方臘敵營是忠,魯智深、武松、劉唐等六人被喬道清所捉臨危不懼,誓死不降是忠,宋江歸順朝廷,還是忠……

水滸好漢們那一件件悲壯的故事,時而令我義憤填膺,時而令我泣涕如雨,時而令我應接不暇……真是梁山水滸已成夢,後人憑弔空牢騷啊……

《水滸傳》讀後感二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淵遠流長。在這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著不計其數的傳世巨著。《水滸傳》就是其中之一。

《水滸傳》一書講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單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武松,因為他是最富傳奇色彩的英雄,書中用了整整十回來集中講述武松的故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景陽岡打虎那一回,它裡面寫到:武松來到酒店,店家說:“三碗不過岡。”武松不管,還是喝了十五碗酒,聽說岡上有隻大老虎也不退縮,結果他醉了後還空手打死了老虎。可見武松是一個“如同天上降魔王,真是人間太歲神”的英雄。

《水滸傳》里值得學習的地方,那可太多了:機智勇敢、知錯就改、忠心耿耿、仗義疏財……然而《水滸傳》有一種精神最可貴,就是講義氣。雙鞭呼延灼、雙將董平、大刀關勝、玉麒麟盧俊義……這些好漢不都是因為宋江的義氣才上梁山的嗎?在平日裡,我們對朋友也要重情重義,這樣,友情才能長久。

水滸傳中的忠義之士的忠肝義膽對我有很深的影響,我要向他們學習。

《水滸傳》讀後感三

震驚與敬佩

——讀《水滸傳》有感

讀了《水滸傳》這本書,我非常震驚,非常敬佩。

《水滸傳》一書主要講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漢從聚義梁山伯,到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軍,最後殲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盡力。宋江在種種威脅利誘之下,仍然對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後,對高俅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

現在,相信很多人能做到"忠"但很少人能做到"義"。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捨生取義,難道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們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經麻木,奮鬥的激情已經被吞噬,他的靈魂被社會中醜惡的東西覆蓋了。

讀了《水滸傳》,我已被他們的行為所震驚,但也為之敬佩。

《水滸傳》讀後感四

讀了《水滸傳》這一本厚厚書之後,最大的感受便是書中的英雄們的那種豪情壯義,忠義兩全。《水滸傳》一書記敘了以宋江為頭的108好漢從被逼無奈聚義梁山泊,到被朝廷招安,再到為宋破遼兵,最後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在我腦海中印下了兩個字:忠、義。

一個“忠”字就包含了對自己的國家、親人、朋友的盡心竭力,鞠躬盡瘁。宋江在重重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只效忠於自己的國家,可謂是忠心耿耿;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後,面對高俅之子的調戲、凌辱寧死不屈,最後上吊自殺,這也是忠的表現。

“義”字包含了很多內容,108個好漢為兄弟赴湯蹈火,兩肋插刀,這就是義;為人民、國家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義。在108個英雄中,我認為最能做到“義”的是一個黑大漢,他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衝突,但是他路見不平就拔“斧”相助的精神,令那些喪盡天良的惡人們聞風喪膽。他有些野,一身魯莽莊稼漢和無業游民的習氣,動不動就發火,遇事不問青紅皂白,總是一說二罵三打,結果不是吃虧就是後悔,但是卻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願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他這一點讓我尤其感動。

當前,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所以我們也應該有義氣,擁有強烈的正義感,為了正義,為了真理能奮不顧身。

《水滸傳》讀後感五

《水滸傳》這本書講述了北宋末期,宋江、晁蓋等人建立水滸寨,與江湖好漢們結為兄弟,一同上山聚義。由於晁蓋在曾頭市中箭,宋江成為寨主。他們受了招安,向北宋朝廷投降。經過平王慶、田虎,消滅方臘後,一百零八位好漢僅剩二十七位。餘下的人卻被奸臣迫害,這隊轟轟烈烈的起義軍竟落了個悲壯的下場。

讀了《水滸傳》後,我認為宋江這個山寨之主 ,有一點做的不是很好。

宋江投降招安的綱領路線,不是一條好路線。

北宋小朝廷是一個十分昏庸腐敗的王朝。不僅這個“君”是昏君,天子的手下寵臣,還全都是奸臣,陷害忠良,重用小人。宋江若投降,後果就會使被奸臣陷害,只能落得一個“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若是像李逵一樣,嚷嚷著“奪位當皇帝”,以宋江的軍事力量,有可能成功,但他與方臘,卻不免會有一場惡戰。想當皇帝的,又會有好幾個,但皇帝位子只有一個。怎么辦?那就只好打!打到剩一個為止。然而,宋江卻沒有當皇帝的魄力,他便只好選擇了投降。投降又有什麼好處呢?無非就是想青史留名嘛!如果當好了皇帝,國泰民安,救民眾於水深火熱之中,百姓還會感激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