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演員的誕生》觀後感

:《演員的誕生》是一個不錯的影片,大家對於這個影片有什麼感想么?下面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演員的誕生》的誕生,希望大家有所幫助!

《演員的誕生》觀後感 

很長一段時間有一個念頭揮之不去——袁莉參演的《演員的誕生》在20xx年底大出風頭。簡短的舞台劇莫名變成了半懸疑性質的連續劇,衝突不斷升級,劇情波譎雲詭;袁莉本人也由一個無足輕重的配角,一躍而成為了故事的主角。杜小月這一角色已經深入人心,但與此次女鬥士的角色所引起的關注度相比,可能真是“小巫見大巫”……這就頗有些魔幻現實的味道了。

我一直沒有搞明白,綜藝節目究竟是一種什麼性質的電視節目?如果當作虛構性質的節目,那么剪輯、醜化或者美化的處理應該都是可以接受的了;而袁莉要扮演一個失敗者的角色,所以被剪輯成所謂的“神經病”,也是沒什麼問題的,(只是這樣似乎是低估了觀眾們的智商)但她應該有權提前知道這樣的角色的設定。如果當作寫實的競賽類節目來看,就不應該有對結果的單一設定了,畢竟沒有真正的預言家;同時展示比賽過程中的公平公正公開,或許是至關重要的地方;然而就現有的“劇情”而言,這個節目的競賽過程黑幕重重,節目組對於競賽過程的展示可以說是一塌糊塗。而最有趣的地方在於,這個故事在沒有統一的編劇,沒有明確的導演的情況下,裹挾著大批大批的“演員”粉墨登場,讓人目不暇接——這樣的大陣容,這樣的大場面,這樣魔幻的劇情,可能連張藝謀、陳凱歌他們也感覺亞歷山大。這個故事的編劇究竟是誰?導演又是誰呢?推動劇情發展的矛盾究竟是什麼?

人設的矛盾,應該是推動故事情節展開的重要線索。人設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對人物角色的設定,整個事件中,人設的矛盾一直貫穿始終,首先是袁莉在錄製節目前,得到的人設是勝利者,是演技爆棚的實力派,然而在錄製的過程中卻陰差陽錯地成了失敗者,在這種帶有PK性質的程式設定下,袁莉有權利感到自己受了欺騙,也有權利生氣。幾經波折,看在80萬演出費的面子上,她慢慢接受了節目組給定的人設,但一定是以正常人的定位輸掉比賽的,畢竟“勝敗乃兵家常事”,參加帶有競賽性質的節目,自然要有人扮演失敗者的角色;然而節目組卻在未告知她的情況下,將各種錄製視頻進行了看似非常高明的剪輯——將她的落選合理化,既然在演技上不好做文章,那就在人設上做手腳,於是她就被混剪成了一個“神經病”,一個“神經病”輸掉比賽是多么正確呀。但這對於袁莉而言,“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她衝冠一怒將“黑幕”捅到了網上,整個故事才算正式慢慢醞釀著展開劇情了——

從娛樂圈大部分人的謹慎反應來看,這種“黑幕”在這個圈子裡是非常普遍的,袁莉“七傷拳”招式的曝光,也從側面證明了這一事實。但這個事實對於廣大觀眾而言,卻是不能習以為常、視而不見的,這完全是在欺騙觀眾的感情,侮辱觀眾的智商;所以他們比袁莉表現得更加憤怒,同時有俠女“杜小月”、公益大使袁莉人設的加持,應者雲集,很快就組成“正義盟軍”,展開了對節目組和某些評審的狂轟亂炸,一時間泥沙俱下,爛菜葉、臭雞蛋紛紛扔向了節目組,《演員的誕生》的收視率也應聲下跌——在電視節目追求收視率的情況下,很多人將這視為袁莉的勝利,可能也在為自己的“轉發”、“點讚”、“評論”、“吐槽”而感到興奮不已,並將這種“勝利”也視作自己的勝利,這是多么激動人心的事情呀。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的最後發出的號召——“全世界的無產者,聯合起來!”這些無足輕重的潛伏在電視前、電腦前、手機螢幕前的人,這些彼此相互不認識的人卻能眾口一詞地謾罵,這些彼此幾乎不溝通的人卻心有靈犀地聲討、抵制……顯示出了多么強大的力量啊!這不僅是袁莉的勝利,更是集體的勝利,是廣大觀眾的勝利,是“正義盟軍”的勝利……

伴隨收視率的下降,是點擊率的提高,“演員的誕生”成為熱詞,這究竟是一種勝利呢,還是種瓜得豆?至少經過這一次的科普,讓我這樣對於娛樂八卦幾乎絕緣的“吃瓜人”,知道了一些新名詞——“演員的誕生”、“戲精”等。在網路時代,就是這樣,刻意去抵制某種東西,往往最終變成了成就之。《演員的誕生》賺足了點擊率,為了挽救低落的收視率,稍作調整,換掉某些評審,節目仍在繼續演播,有足夠的錢總能找到來撐場子的人,誰還會和錢過不去嗎?這就是現實的真實邏輯。有意思的是,又有人將這作為一個重大的勝利——“宋XX晚節不保”、“袁莉最終贏了”……一個人晚節不保是值得額手稱慶的嗎?多一個人晚節不保,就成就了另一個人的勝利嗎?愛屋及烏,好人(勝利者)的人設,就什麼都好;惡屋及烏,壞人(失敗者)的人設,就什麼都不好。嗯,這就是現實的真實邏輯。那么節目組將袁莉這個“失敗者”設計成一個“神經病”,為什麼就不能接受了呢?這難道不是大家都在奉行的內在邏輯嗎?嗯,這就是集體的力量,是集體的勝利……

可能沒有人是為了欺騙人、愚弄人而撒謊,但謊言卻似乎充斥在整個故事當中。這能算是人心不古、人性險惡嗎?我一向不願以這樣的惡意來揣度現代社會的文明人,幾乎沒有人為自己被欺騙而憤怒的,但為什麼謊言又可以屢屢得逞呢?80萬的酬勞,袁莉接受了黑幕重重的秀場;更高額的酬勞,就有一群人願意站在那裡,喊著“不忘初心”的口號,說著“匠心打造”的宣言;我不否認,很多人都是滿腔熱情的投入到這件事中的,的確有自己的“初心”,也願意打造“匠心”——這些話在有些時候被聽到,真的顯得特別彆扭,我們能不隨隨便便就將一個嚴肅的詞玩壞嗎?所有人似乎都是無意識地參與到這一場大戲中,卻又都各懷心思,且都覺得是完全出於自己的“初心”,這是多么讓人不可思議的事情啊?每個人都成了演技爆棚的演員,或義憤填膺,或堅守正義,或自視清高(我屬於這一類)……

都被精湛的演繹著——《演員的誕生》就這樣誕生了。

作者:簫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