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電影《一生有你》觀後有感_《一生有你》觀後感範文大全

《一生有你》雖然有著跌宕起伏的劇情,和勵志暖心的故事,但總得來看,影片的風格,更似一曲清新又舒緩的散文詩,片中迭出的情感金句,讓人恨不得拿個小本本在影廳邊看邊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一生有你》觀後感,希望能幫到大家!

《一生有你》觀後感

音樂和電影,是焦不離孟的一對好兄弟,很多歌曲,隨著電影的問世變得家喻戶曉,有些電影,則因為歌曲的流傳而成為經典,還有一些音樂和電影,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比如說由盧庚戌執導的《一生有你》,由熟悉的鏇律去展開一個我們共同經歷過的時代,再由電影講述歌聲背後的故事,看完之後,有太多的感觸和感動在內心不由自主的油然而生。

《一生有你》之前就是一首有故事的歌,盧庚戌在1996年以自己的親身戀愛經歷為素材寫了這首歌,後來幾經修改,20xx年的時候發表在同名專輯之中,從此紅遍大江南北,膾炙人口多年,水木年華也憑這張專輯,一舉成為蜚聲樂壇的頂級民謠組合。

現在,電影《一生有你》把時光拔回到90年代,講述了歌曲誕生之前的故事。影片很巧妙的沒有從當年開始講起,而是以倒敘的手法,從現在的視角往回看,建立了時代的縱深感。保劍鋒飾演的中年歐洋,明明已經到了喝枸杞的年紀,卻偏偏放不下吉他和酒杯,嗓子也不復當年勇,用旁觀者的話說是把一個“好好的民謠之夜變成了更年期之夜”。隨著曾黎飾演的女製片人到來,在這個頹廢的夜晚,音樂和酒精的催發下,歌手講述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校園故事,在曲折和離奇的故事背後,卻出現了不同的結局,一時間真假難辨,如幻似真。

情景非常的真實,沒使用同類青春片常用的純情和雞湯濾鏡,那是一段很多80後都經歷過的青春時代,水木大學裡的一群建築系男生,照理來說應該滿腦子的數字和圖紙,可是他們卻都是活生生的陽光大男孩,從入學第一天起就開始尋找求愛的目標,有了目標以後就商智下線,開始不停的做傻事,只為撩得美人回頭一笑。就像歐洋為了打動方瑤的芳心,默認了自己是個民謠歌手,不得不臨陣磨槍,拿起吉他調好弦,寫上幾首歌來圓掉這個大話。

看似很荒唐,其實無比的真實,有過童子功的不算,凡是上了大學才開始彈吉他的,一百個是面至少有九十個不是為了音樂,而是為了找對象,正是這個單純的小目標,激發出了高曉松、老狼、沈慶、逯學軍、朴樹、許巍、郁冬、盧庚戌、李健等一大批才華橫溢的民謠歌手。雖然在功成名就以後,他們依然創作出大量優秀的作品,但是真正打動了一代人的歌,永遠是那些他們在校園時代或剛剛走出校園時的作品。

很多人說那是民謠的黃金時代,其實不如說那是一段青春的輕狂時代,被歐美文化打開的視野,港台流行音樂的啟發,舒適的生活和學習環境,網路時代到來前的巨大真空,讓年輕人擁有了創作和戀愛的衝動,把整個90年代變得生機勃勃,無比美好。

所以,《一生有你》中演繹的故事,每個同齡人都可以感同身受,得到共鳴。其實音樂和電影的共通之處就在於敘事色彩,盧庚戌作為一位出色的音樂創作人,首次執導電影也表現出了對故事的敏感和把控能力,歐洋和方瑤的故事像很多校園之戀一樣,不得不相忘於江湖,又像很多青春故事一樣,具有其獨特和不可複製性。

在影片的最後階段,幾次出人意料的反轉令人眼界大開,同時也不由得為之深思,假如當初做出不同的選擇,那么我們是否會擁有與現在絕然不同的結局呢,我們都是凡夫俗子,當看不到平行宇宙里的自己是否擁有幸福,但是盧庚戌用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了,這大概就是《一生有你》的奇妙之處吧。

《一生有你》觀看心得

“音樂,是我的夢想,而你,是我的信仰”

在影片《一生有你》中,愛音樂的工科大男孩歐洋,對女孩方瑤如是說。這個曾經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能擁有夢想的男生,在方瑤的幫助下,終於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一步步地完成著命運的逆襲和歲月的蛻變,也不得不讓人感嘆,愛情果然是青春的良藥,讓夢想迸發出炫目的光彩。

電影《一生有你》緣起於水木年華組合出道時膾炙人口的同名歌曲,優美的歌詞,悠揚的鏇律,深情的演繹,讓這首歌成為了打通校園民謠與流行音樂的跨界經典。歌曲《一生有你》的創作者盧庚戌曾經表示,這首歌的靈感來源於自己大學時期的一場夢,他在夢中與女友分手、哭著醒來,這個經歷便是歌曲中的“因為夢見你離開,我從哭泣中醒來”。雖然夢到分手而哭醒的,絕非盧庚戌一人,但大多數人卻並沒有這樣的才情與細膩,將這樣的經歷寫成歌曲,當然,更沒有這樣的耐心,在歌曲誕生二十年之後,又將它拍成了電影,盧庚戌可以。

《一生有你》已經是盧庚戌執導的第二部影片,在20xx年,由他執導的影片《怒放之青春再見》便已在全國公映,影片講述了一段70年代人的青春往事,他們在校園時怒放,走上社會後被生活打磨,然後再重新找回青春的故事。相對於“青春再見”的揮別,影片《一生有你》的主題,則更傾向於“青春你好”的回味。畢竟,很多事情並不能用一句“再見”而徹底告別,忘不了就是忘不了,《一生有你》也藉由這部影片告訴我們:忘不了就別忘了,青春里的遺憾,要和自我進行和解。

我們常說:“願有歲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頭。”,但是,現實生活中,又哪來那么多的永永遠遠的你情我願呢?再牢固的感情,也容易潰敗於流年,一段無疾而終的愛戀之後,是帶著怨念繼續行走,還是帶著感恩,等待下一段遇見呢?當然是後者,因為“雖無深情共白頭,幸有歲月可回首”就已經足夠。“一生有你”的釋義,在看過影片之後,我們可以從中解讀出:不求天長地久,只要曾經擁有。片中謝彬彬與徐嬌之間的情感便是這樣,那場在奔跑的青春中的相遇,改變了彼此,改變著時代,卻也難以抵抗被世界改變的命運。回憶,是對既往美好最佳的紀念。

《一生有你》雖然有著跌宕起伏的劇情,和勵志暖心的故事,但總得來看,影片的風格,更似一曲清新又舒緩的散文詩,片中迭出的情感金句,讓人恨不得拿個小本本在影廳邊看邊記,畢竟,影片中的許多橋段,都會讓觀者深覺似曾相識,那是因為,我們也都曾有類似的經歷,積澱在了青春歲月之中,《一生有你》又一次將那些已經塵封或者尚未釋懷的過去翻起,過往與影片的畫面一起,在交疊中,幻化出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愛情記憶。而你,是否也想對那個深刻於內心最深處的人說一句“好久不見”呢?

《一生有你》觀後有感

關於愛情想起一種說法,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經歷的愛情是獨一無二的,但其實每個人的戀愛經歷都差不多,都那樣,就那樣。但人在愛戀中肯定不會去想這些掃興問題的,青春年少時注定無疾而終的愛情,像日光下澈影影綽綽,照到一顆心上,反射出流麗的光。

由水木年華主唱盧庚戌執導,根據同名歌曲改編而來的電影《一生有你》,光聽名字已經能感受到撲面而來一股清新而懷舊的味道。“因為夢見你離開……”熟悉的音調鏇律一起,那些窸窸窣窣的青春追憶就像海浪席捲岩石一樣翻湧而來,少年情動是月出驚山鳥,內心升起的愛意是如此旺盛熾烈,甚至一不小心就驚動了自身。

於11月29日上映的電影《一生有你》,講述的是情竇初開的工科生歐洋對白衣飄飄的文藝校花一見鍾情,決定用吉他和歌聲告白心意並展開戀愛攻勢的故事。聽起來是不是有些熟悉?曾經的你我身上或許都有著歐洋的影子,對愛情的企盼是滿懷希望而熱烈的,表達愛的方式是有些笨拙卻真誠的。母胎單身沒經驗那就勇敢嘗試,不會彈吉他那就零基礎開始,關於愛情有什麼疑難困惑整個男生宿舍都幫著出謀劃策爭當神助攻,不得不說工科男生搞對象也像搞學習,熱火朝天齊心協力,攻堅克難絞盡腦汁只為奪取偉大勝利。

然而,這個看似熱血的逐夢求愛故事卻從一開始就是通過回憶視角來呈現的。故事裡的男主歐洋如今已成大叔,坐在酒吧里神態微醺,給一位對他的成名作《一生有你》感興趣的女子講歌曲背後的青春故事。凡此種種都指向了一個殘酷現實——青春歲月里的浪漫和情動都是過去式,並且是未完成時。在夢裡離開的那個人,最終還是沒有像童話完美結局那樣在一起。

青春里的那些缺憾其實也是人生的必修課吧。大膽告白無情被拒也好,小心翼翼暗戀也好,由於各種原因反正最後就是沒能走到一起也好,一顆心如果從沒有被愛刺傷過才最可悲,因為已經喪失了感知愛的能力。正值青春的少年肯定會被《一生有你》中那些令人忍俊不禁又真誠熱烈的求愛橋段深深打動,而有過一些戀愛經歷的人或許會對其中的回憶設定更有共鳴。

電影《一生有你》最後的驚喜小反轉其實也是有點暖的,給年少時的愛人起一個自己鍾意的名字,為原本無疾而終的愛情構想無數種生生不息的可能。有甜美回憶傍身,今夜做夢也會笑。

夢見你離開未必就一定要從哭泣中醒來,夢裡夢到一個人,醒來以後也不是非要見到他,也可以讓這個短夢再長一點,讓過去的一切都變成親切的懷戀。當然會有遺憾有感傷,關於過去的青春和逝去的愛情,但更多的是釋懷,是午夜夢回之後終於能夠跟當初的錯過和解,這也許就是這部《一生有你》的溫柔核心所在。

《一生有你》觀看感悟

水木年華的歌曲《一生有你》是發行於20xx年9月,那一年我剛上高一,猶記得背著隨身聽上下學的清晨和晚上,隨身聽里單曲循環的都是水木年華的歌。時隔20xx年,《水木年華》的作詞人也是唱作者盧庚戌把這首歌搬上了大銀幕,看電影的時候,時間仿佛回到了20xx年前,那一年,我們正年輕。

90年代應該是大陸校園民謠發展到鼎盛的時代,很多音樂人在這個時代創作出了很多經典歌曲,很多作品直至今日都無可替代,除卻耳熟能詳,更多的是帶給一代人的關於民謠的記憶。1996年高曉松與小柯的《青春無悔》,1999年朴樹的《NEW BOY》《我去20xx年》,20xx年水木年華的《一生有你》……這些傳唱度極高的民謠作品成為了那個時代獨有的記憶,無論是背著隨身聽的學生,還是拿著CD機的大人,應該都會記得20xx年前後校園民謠的鼎盛的樣子。

電影《水木年華》通過水木大學建築系男生歐洋與外語系女生方瑤的愛情故事,不僅呈現了青春時代愛情美好的樣子,更大的意義在於,盧庚戌用一部電影的時間把整個民謠時代鼎盛的模樣串聯了起來,片中從插曲到故事,到最終電影完結時對民謠音樂人們的致敬,處處都是回憶和感動。或許這是盧庚戌對自己創作歌曲的最好紀念,亦是給那個年代人們重回青春記憶的一部最好的電影作品。

“總有一個場景讓你似曾相識,總有一首歌讓你哭出聲來。”《一生有你》就是這樣一部電影。故事裡還原了民謠時代的經典原型故事和段落,透過謝彬彬飾演的歐洋和徐嬌飾演的方瑤,以及保劍鋒飾演的中年歐洋和曾黎飾演的袁靜,像“盜夢”一樣的兩條故事線,把觀者在回憶與現實之間拉扯。青春的記憶很美好,因為時間的流逝,甚至會生髮出許多當事人杜撰和想像的故事,由此,那些難以忘記的美好回憶便變得更加美好,誰也不想忘記。

片中保劍鋒雖然是客串角色,但是從他整個人的講述和狀態,可以想像到他是一位有過青春也注重生活體驗的人,很多人物的狀態拿捏的十分到位,整個人物形象就像一個蹩腳的中年人,是的,每一個在回憶青春的中年人大概都是那個樣子吧,講述過去的事,時而多情、時而憤怒,更多的是遺憾。可過去終究回不去了,但是在多年後可以慢慢的講出來,也算是了卻了一番心事。

70後和80後可以在電影中找到不少回憶,那些經典老歌的重現,那些民謠音樂人比如老狼、高曉松等人的出現,那些你熟悉的歌曲和當時跟你一起聽歌的人,多多少少會把你拉到回憶里走一遭。而90後和00後,更應該看一看《一生有你》,看看民謠時代的精神核心,片中所有出現的歌都是經典的令人回味的,片中人物的故事亦是悽美的刻骨銘心的。這部電影,總有一瞬間,會打動你。

《一生有你》觀看體會

讀高中的時候,水木年華的歌曲《一生有你》在校園裡風靡起來,大街小巷都飄著“多少人曾愛慕你年輕時的容顏,可知誰願承受歲月無情的變遷”的鏇律。這首歌的歌詞朗朗上口,感覺像是在訴說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故事中有愛情的美好,也有青春的遺憾與錯過。

如今,這首歌的幕後故事被改編成了同名電影,20xx年前風靡一時的歌曲將以另一種形式呈現出來與觀眾見面。作為一個知名IP,《一生有你》的電影改編並沒有僅拿歌曲當作一個噱頭,只是單純的消費這個IP,而是挖掘出了這首歌曲背後的故事,將這首歌的創作背景與主人公的情感經歷緊密結合起來,從而讓電影更具有真情實感,觀眾也有了更好的情感代入。

其實,當年在校園裡聽著《一生有你》這首歌的80後、90後觀眾,現在基本都已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事業與家庭。這部電影就是以一種追溯、回憶的方式來緬懷青春時期那段逝去的美好時光。影片開頭便是保劍鋒飾演的中年音樂人歐洋,經歷中年危機,家庭事業遭遇逆境,靠酗酒度日。早年的成名作《一生有你》被曾黎飾演的電影投資人看中,想改編成電影。歐洋便向她講述歌曲背後的故事。

這種用中年時期主人公回望青春的敘事方式來講述這個故事,對於聽著那首歌長大的觀眾來說,更有代入感。因為對於年輕觀眾來說,保劍鋒飾演的中年歐洋,就是他們中年時期的模樣,年少時意氣風發,懷揣夢想,中年之後遭遇現實撞擊,面臨著家庭與事業的各種危機。歐洋在講述年少時的夢想與愛情,就是觀眾在緬懷自己的青春

《一生有你》中有青春時期愛情的躁動不安與懵懂美好,也有各種不可言說的暗戀曖昧,遺憾與錯過。水木大學建築系男生歐洋,溫暖深情,一直愛著外語系的方瑤,因為方瑤,燃起了對音樂的夢想,為了愛情和夢想可以奮不顧身。然而遺憾和錯過,才是青春成長的必修課。電影分別從歐洋和方瑤的視角去呈現這個故事,給出了兩種不同的經過。就像片中方瑤回去找歐洋,站在電話亭中,手裡舉著電話,卻始終沒有說話,只剩下無聲的哭泣。有些遺憾,一旦錯過就真的失去了。

影片中最打動我的的一個鏡頭是,多年之後當曾經心愛的女生坐在歐洋對面的時候,他竟然沒有認出來。當最後得知真相之後,歐洋大笑了幾聲,笑聲中帶有些許苦澀、無奈以及傷感。曾經年少時愛的如此濃烈,如此刻骨銘心,20十年之後相遇竟然成為陌生人。這難免會讓人有些難以接受,但事實就是如此,青春里的故事,有多少人曾在你的生命里來了又路過,又有多少人終究只是一個過客。青春里總是會留下各種遺憾,要學會和自我進行和解。

當年一起和你聽《一生有你》的那個人去了哪裡?或許你們再也沒有遇到過,但電影《一生有你》算是對少年時光的一種回憶,對曾經追求夢想的感懷。看完電影,對記憶里的那個人,說句好久不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