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電視劇《驚蟄》最新觀後感大全_看諜戰深海之驚蟄有感

《諜戰深海之驚蟄》根據海飛的小說《驚蟄》改編,講述了1941年上海淪陷時期,陳山因長相酷似軍統特工肖正國,被日本特務荒木惟意外看中,從此捲入一場腥風血雨的諜戰。而在張離的不斷影響下,逐漸認識到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責任,並毅然加入了共產黨的故事。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些觀後感,供大家參考。

20xx《驚蟄》觀後感

由張若昀、王鷗、孫藝洲、闞清子等主演的《諜戰深海之驚蟄》正在熱播,該劇講述了因酷似肖正國的陳山,被日本特務荒木惟相中後,捲入了一場血雨腥風的諜戰的故事。而陳山也一直想要見到自己妹妹陳夏。

陳山因為妹妹陳夏作為人質不得已與日本人合作,當然也一直在尋找機會解救陳夏,而就在陳夏生日的那天,陳山終於再次見到陳夏,而陳山也一直記得陳夏想要一台收音機作為禮物,所以再見面的時候,買了一台作為禮物,不過兩人見了面之後也沒有太多的溝通,共舞一曲之後,就沒有下文。

其實陳夏很聰明的,雖然在劇中戲份不多,但一直都起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可陳山提出一起走的時候,陳夏為什麼選擇不離開呢?

從剛開始,陳山對荒木惟的態度,再加上荒木惟時不時蹦出的日語,陳夏就已經知道了這一切都是日本人的計畫,而上海已經被日本占領,陳夏如果選擇與陳山一起逃跑,不但會陷入被追殺的境地,弄不好身邊人也會受到牽連。

其次陳夏一直相信自己哥哥的人品和能力,不會成為漢奸,所以就很清楚陳山留在上海不僅僅是為了陳夏,而是為了能解放上海做準備,所以陳夏為了保證自己哥哥的計畫不能出錯,所以才不會選擇和陳山一起走。

當然也有可能是被洗腦了,自願留下來,不過這點可能性比較小,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么陳山肯定會選擇魚死網破,強行將陳夏帶走,而荒木惟也很清楚,如果這么去做的話,反而得不償失。

而另一邊,周海潮也甦醒了,想到余小晚救他的另一面,就開始了猛烈追求,可余小晚的心中還是喜歡陳山,可這正好刺痛了周海潮的心,有可能接下來的周海潮還會再去陰一下陳山。

由於刺殺行動成功,導致荒木惟懷疑起自己身邊有了內鬼,所以就利用小三娘來刺探,而早就知道內幕的陳山,早就清楚了這是個圈套,所以就要想辦法擺脫嫌疑,而喬瑜好巧不巧就成為替罪羊最好人選,於是通過一系列的操作,使荒木惟的懷疑目標轉向了喬瑜,最後同情一下喬瑜,那么賣命,結果卻成為別人的靶子。

20xx《驚蟄》觀看有感

由王鷗、張若昀、闞清子、孫藝洲、王瀧正等人主演的電視劇《諜戰深海之驚蟄》劇情越來越神乎其神,但人物出現可愛的機率越來越大,有些矛盾也激化,比如余小晚和張離之間,不再是親人,而張離和陳山也有了隔閡。

不過岩姐要說的是另外一件事情,現實生活中也有類似的情況發生,明明沒有血緣關係的兩個人,卻神奇地相似,特別是外貌上,如果不說話,你很難分得清楚誰是誰。

在電視劇《諜戰深海之驚蟄》中也出現了這樣兩對神似雙胞胎,又不是雙胞胎的人。

第一對:肖正國和陳山,陰陽相隔。

肖正國和陳山的扮演者是同一個人,都是張若昀飾演的,但兩個人的性格完全不一樣。肖正國老實本分,對於妻子余小晚言聽計從;陳山聰明圓滑,對於愛人雖然體貼,但也有強悍的一面。

肖正國在第一集的時候就領便當了,接著出現的就是陳山,一個上海的小無賴,包打聽,為他爹和他妹妹陳夏,一直在努力賺錢,但都是辛苦錢。

但因為神似肖正國,被王瀧正飾演的荒木惟抓住,並且培養成為了肖正國,前往重慶做特務工作。

所以肖正國和陳山沒有見過,確切地說陳山見過肖正國的照片,還取代了他。並且陳山還成功俘獲了余小晚的芳心,這是肖正國做不到的,雖然他深愛余小晚,甚至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在思念她。

不過也因為肖正國死了,才成就了陳山,讓他認識了張離,也認識到自己的使命和責任。

第二對:喬瑜和劉芬芳,討喜可愛。

周璞飾演的喬瑜是一個特務,但本質上並不是壞的,他只是為了生存,甚至給日本人幹事也沒有全身心投入,有時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糊弄過去交差,糊弄不過去再想辦法。

在重慶的時候,和陳山打過交道,後來在上海,又和陳山一起幫助荒木惟做事,喬瑜警惕性很高,並不是廢物;暗中也幫助過陳山很多事情,並且照目前的劇情,很可能喬瑜最終該也會為陳山等人而死。

董可飛飾演的劉芬芳,是《諜戰深海之驚蟄》中最討喜的人物,算是搞笑擔當。雖然口口聲聲說是特工,但他卻沒有什麼特工的潛質。明確一點說,劉芬芳是陳山口中的特工,並且級別高,但那只是陳山口中的,有很大成分的。

劉芬芳特別討喜,說話辦事都讓人覺得搞笑,但同時又跟著緊張。他說“芬芳芬芳,遇事不慌”的時候,他戴上假牙接近余小晚的時候,他幫助陳山拿藥品的時候,總是給人一種緊張但又很有趣的感覺。

劉芬芳和喬瑜十分像,但兩人年紀還是有差距的,但兩個人各有各的可愛之處。

特別是劉芬芳,希望他的劇情多一點,並且結局好一些。

20xx《驚蟄》觀看體會

《諜戰深海之驚蟄》這部諜戰劇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感情戲多而且亂,不過這些亂亂的感情戲卻沒有影響到該劇的諜戰主題,反而讓特工們更人性化、平凡化。張若昀飾演的陳山有個深愛著他的余小晚,同樣他的哥哥陳河也不能比弟弟差,所以導演就安排了奇女子唐曼晴在他身邊。雖然到目前為止無法判定唐曼晴的真實身份,但她對陳河的感情絕對是真的。

唐曼晴的扮演者王婉娟在《麻雀》中就有不俗的表現,所以在《諜戰深海之驚蟄》這部號稱麻2的劇中增加戲份也是必然的,不過她也對得起導演的信任演技十分線上。唐曼晴在整部劇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很多地方的劇情都需要她來銜接。沒有她河山兄弟就沒有辦法會面,沒有她千田去電話局調通話記錄的情報就無法傳遞出來,只這兩個關鍵點就看出她的重要性,在以後的劇情中她肯定還會起重要作用。不過,從開播到現在唐曼晴的真實身份一直是個謎,觀眾也是有著各種猜測可是始終沒有實錘。唐曼晴第一次出場和特高課麻田課長走的很近,一度讓人猜測她是日諜,可後來的劇情卻否定了這種猜測。第二次出場唐曼晴卻是出現在陳河的身邊,要知道陳河的真實身份可是地下黨,這樣不免又讓人以為她是共產黨,結果又是錯了。直到目前,唐曼晴的身份依然無法確認,不過這也讓觀眾追劇的興趣更大了。

雖然,唐曼晴的真實身份無法確認,但她對陳河的感情絕對是真的,又一個可憐的痴情女人誕生。唐小姐表面的身份是上海名媛,不好聽的說就是周鏇於各種男人之間的交際花,從她和麻田的關係就能看出一二。往往這種接觸過很多男人的女人對感情更看重,一但她們愛上肯定會義無反顧的去追逐自己的愛,唐曼晴追求陳河就屬於這種情況。以唐曼晴的聰明程度她對陳河的真實身份肯定是有所猜測,而且她的猜測一定是準確的。明知道山有虎還偏向虎山行,唐曼晴就那隻執著的虎,即使把命搭上也會幫助陳河。在劍道館門前唐曼晴和喬瑜的對話就能看出這個女人的執著,為了陳河真是刀山上得火海也闖得。這完全是一種飛蛾撲火的真愛,不知道最後能不能換回陳河的回應,痴心的女人讓人心疼。

世界上最讓人難以捉摸的東西就是愛,它來無影去無蹤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出現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不愛了。唐小姐對陳河的愛可是轟轟烈烈的,寧可燃燒自己的生命也要去愛,不知道接下來的劇情會不會對這個愛有所交代。

20xx《驚蟄》觀看感想

驚蟄時節,春雷響起,生機盎然。

正在熱映的《諜戰深海之驚蟄》,就將“驚蟄”當做了最強烈的象徵:這是被逼當日本間諜的“陳山”得到允諾的自由日子,是這場日軍、國、共三方情報鬥爭的終點。或者,從某種角度來說,是《諜戰深海之驚蟄》試圖從類型劇里走出新路子的自信,尋找到新的生機盎然。

類型劇里類型多

在中國特殊的歷史背景下,諜戰劇始終是一個高熱話題。20xx年《潛伏》的大熱讓諜戰劇成為熱門類型劇,由此定義了“諜戰劇”的基本模式:以間諜(特務)活動和反間諜活動為主要線索,表現敵我雙方鬥智鬥勇。20xx年時間裡,諜戰劇已經成為中國電視劇中類型化程度最高、創作手段最為成熟的劇種之一。

和其他成熟的類型劇相似,諜戰劇現在也面臨著在大題材之下進行深入細分的選擇。近年來,數量眾多的諜戰劇開始從形式和內容等多方面進行了探索。《黎明之前》(20xx)、《懸崖》(20xx)、《偽裝者》(20xx)、《風箏》(20xx)等成為諜戰劇的經典之作,極大豐富了諜戰劇的題材選擇和表現形式,也迅速提高了觀眾群體的審美標準。“老戲骨+流量明星”的人員搭配、多面間諜或雙面人生的基本人設、“CP感”的塑造、製作更加精良等,成為明顯的特徵。

有學者認為,諜戰劇在類型的雜糅、視覺呈現方式、敘事特色等方面進行了強烈的改變,突出體現在敘事特徵的多元化、鏡頭語言的豐富、信仰的隱形表達、對個人主義的寬容和對歷史的反思,由此產生了男主人公走下神壇、女主人公不再是花瓶、反派有智商有掙扎、從個人到群體塑造等特點。這些特點從某種程度上與文藝創作“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高度吻合,體現了新時代電視劇產業鏈對光明的頌揚、人性的關注。

電視劇類型化創作是對觀眾期望的一種保證,是電視劇市場化和產業化發展的結果,也因此成為觀眾、市場與創作者達成的最大公約數。由於觀眾視角的日益重要,隨著技術的進步、審美的改變,中國的類型劇逐漸在“跨界”融合,不斷增添新元素,由此推動多元化變革,以突破來提升觀眾的滿足感。近年來,在網際網路語境下,多元文化價值在碰撞、融合,諜戰劇加入了情感、恐怖、刑偵等各方面元素,角色的生活化、個性化、不完美化成為主流。

《諜戰深海之驚蟄》正是在經過20xx年來高密度、多類型的諜戰劇沖刷後,中國電視劇人的又一次新探索。這一次,有了更不一樣的意義:《諜戰深海之驚蟄》入選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重點電視劇百日展播”劇目,代表了主流對其的認可。同時該劇在主鏇律影視作品的新類型創作道路上,不斷探索前進,無論是角色設定,還是演員表演,充分運用觀眾的語言和欣賞習慣進行鏡頭表達與風格呈現,使得主題感召力最大化爆發。在觀眾的熱烈討論中可以看到對劇情與價值觀高度認可,“不求胸懷天下濟蒼生,只願不負家國不負心。不論身在何處,陳山從來沒忘記自己是箇中國人。”“拋頭顱灑熱血,捐身軀照汗青。無數革命先烈的前仆後繼,英勇奮鬥,用青春和熱血換來了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我們青年一代應當守初心,擔使命,奮勇爭先,砥礪前行,用實際行動向烽火年代所有的無名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諜戰深海之驚蟄》不僅很好地傳播、宣揚正能量,也進一步深入培養著觀眾審美、夯實價值觀根基。

“驚蟄”里的豐富人像

《諜戰深海之驚蟄》是根據知名編劇海飛的同名小說《驚蟄》改編,以1941年的上海為背景,講述混跡社會底層的陳山因長相酷似軍統特工肖正國而被日本特務頭目荒木惟選中為打入重慶軍統內部的日本特工。陳山的家國意識、正義意識逐漸覺醒,在與共產黨員的感召下,逐漸堅定了共產主義信仰,在上海與重慶的雙城輾轉與三面間諜的身份轉換中,成長為真正的共產主義戰士。

應該說,《諜戰深海之驚蟄》這個故事比以往其他同類劇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有“局中局”“諜中諜”的既視感。主角“陳山”和別的同類劇主角具有類似的地方——“雙面間諜”(反動派特務與幕後英雄)、“反差人生”(從混混到地下工作者),又不一樣——在上海灘混混、日本間諜、軍統特務、我地下工作者的4種身份中輾轉,在與兩個女人的“CP塑造”中糾纏。

有沒有一種“韋小寶”的感覺?作為金庸收山之作的《鹿鼎記》,塑造出的“韋小寶”正是在塑造了無數國之大俠如郭靖、大氣男兒如蕭峰等一系列“大男人”之後的“小男人”,由此開闢出了金庸作品中獨一無二的人物設定。《諜戰深海之驚蟄》在人物線、情節線上也頗有《鹿鼎記》中“剪不斷理還亂”般的糾葛、游離行走於天地會和皇宮的驚險。

也正是在主角身上這種令人糾結、燒腦的身份轉變,和全劇豐富的情感線、諜戰線等緊密相連,極大擴展了客群視野。《諜戰深海之驚蟄》一劇從開篇就充滿了巨大的衝突和強烈的張力,而開篇快速凌厲的剪輯方式也帶動觀眾快速跟隨劇目前進。

諜戰與情感水乳交融的結合

近年來,人性化而不臉譜化、介於主鏇律與多樣化之間成為主鏇律作品擴大收視率、覆蓋率,獲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的重要選擇。因此,不同類型劇的互相滲透、融合,不同分類演員的互相映襯、扶持,成為電視劇創作的一個重要方向。藝術和商業有衝突,但並非不可調和。在滿足觀眾對於更高質量文藝作品需求的過程中,類型劇的融合也正是為了滿足不同細分領域觀眾的喜好,提高他們的獲得感。而網路年輕一代的觀眾對顏值、偶像、色彩等的關注,要遠遠大於對故事內容本身的追逐。從某種程度上說,消費主義影響了作品的創作去向。

個性化的藝術作品需要很多天才創作人員做艱苦、長期的思考和勞作,偶像化的藝術作品則容易將核心放置在愛情橋段上。“諜戰劇+情感劇”往往是“老戲骨+流量明星”的對應。在網際網路語境下,如今的年輕觀眾尤其是小女生的審美還是以“顏值”作為第一標準,喜歡小鮮肉、沉浸愛情橋段,她們對諜戰劇的喜好集中在偶像劇的魅力上。

《諜戰深海之驚蟄》在一眾劇集中,依靠對民族精神的細膩刻畫和對劇情的年輕化表達,成功吸引了大批觀眾目光。劇中對革命先烈進行了細膩刻畫,他們在烽火亂世中燃燒的青春,如同一聲驚雷,震醒了一代國人的民族大義,點燃了祖國的光明;也如同一道閃電,照亮了當代觀眾的熱血,傳承了不朽的革命精神。張若昀、王鷗、闞清子、孫藝洲等演技與人氣兼具的年輕演員,擔起本劇大梁,貢獻了出色的演技,還打造了“獻禮劇+流量”結合的新模式,更是吸引了大批年輕觀眾。張若昀、王鷗、闞清子、孫藝洲幾位青年演員,在演藝生涯中,已經通過不懈的努力和諸多深入人心的作品形象證明了自己的演技,也通過自己的演技積累了大批觀眾的喜愛,在網路輿論場既有“觀眾緣”,也有流量,更有討論度,幾位主演擔綱,天然地積累了更多關注。

其實縱觀“新中國成立70周年重點電視劇百日展播”的相關作品,雖然都是主鏇律作品,但其拍攝風格、故事情節都更傾向於拉近與年輕觀眾的距離,親和、平民化的視角,包括選用偶像演員出演、題材表現更熱血和年輕化。《諜戰深海之驚蟄》同樣如此,把懸疑、推理、文藝、言情、背叛、家國等各種元素混雜,但場景、人物和故事情節都很集中,主線索非常突出,在情節設計、人物刻畫上也比較極致,通過細節化的表現方式呈現故事,拷問人性,也拷問信仰。基本線上的表演讓年輕觀眾在滿足偶像劇欣賞的同時提高了對劇情本身隱藏著的家國情懷進一步彰顯。

20xx《驚蟄》觀看心得

這些年來,諜戰劇佳作迭出,一個劇出來萬人空巷,以為空前絕後、難以超越,沒想到後來者不斷繼續突破。這不,《諜戰深海之驚蟄》一出,又被觀眾熱議。

22日首播當晚,《諜戰深海之驚蟄》以破1.5%的收視率收視第一。開播以來,憑藉緊湊、精彩的劇情,《諜戰深海之驚蟄》收視率頻傳捷報,29日,CSM59城收視率破2,同時段排名遙遙領先,且全國網收視連續奪得衛視第一。與此同時,網路話題熱議度持續高漲,好評度攀升。

《諜戰深海之驚蟄》的熱播熱議,究其根本,其三個特點值得思考:

創作明暗點交織

個人認為,所有的主鏇律人物創作(包括先進典型報導),其實應該先思考人物的暗點。因為“找亮點容易,找暗點難”。沒有暗點,畫面一片高光,人物不夠立體;暗點多了,陰影面積太大,又容易誤造出反面效果。所以,找亮點不是本事,找到襯托英雄恰到好處的暗點才是高手,而《諜戰深海之驚蟄》便是上乘之作。陳山作為一個街頭小人物的出場——首先呈現了人物的暗點。接下來角色的出生入死,就是傳播的“小逆模式”了:即在輿論的傳播譜系裡,次主流輿論(“小逆模式”)在價值觀上是主流,在表現方式或性格語言等方面有小小的叛逆,就成為最容易傳播的類型。這也極大地契合了主要人物陳山的性格特徵。

劇情設計旗鼓相當

在以往的諜戰劇中,可能是普遍意義上的創作者太愛英雄了,恨不得把英雄角色塑造成無所不能。但沒有想到,物極必反,敵人一旦被描寫得不堪一擊,英雄就被貶值了。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所以,英雄的對立面必須塑造成滄海橫流中的典型代表。《諜戰深海之驚蟄》也踐行了這一點,在戲劇衝突與角色衝突上,沒有矮化敵人,通過描寫對手的強大,讓英雄不再是百戰百勝的“雲端人物”,而是在一次次考研和戰鬥中成長和強大起來,無形中拉近了觀眾和劇中人物的距離。

諜戰劇中的英雄要與敵人鬥智鬥勇,不僅拼智商、拼情商,而且過五關斬六將,不斷增加難度係數。這樣的過關設計,如果敵人全是傻弱軟,劇情根本無法展開與推進。所以我們在《潛伏》里看到李涯、吳站長、陸橋山,在《麻雀》里看到畢忠良,在《諜戰深海之驚蟄》里看到荒木惟、周海潮。這些橫流中看似了不得的敵人,恰恰襯托出余則成、陳深、陳山等英雄的不得了。

諜戰劇的傳播模式很像世界盃——每一集都像一場精彩紛呈的賽事,不能出線,否則就會出局,而且是死局。這也是諜戰劇令人慾罷不能的另一個原因。

人物性格形象的立體化塑造

《驚蟄》這部電視劇還有兩個特別有震撼力的要素:一個是英雄性格,一個是英雄形象。

所有的英雄,都具備一種“走在人流反向”的性格,這就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英雄氣概。這種性格,最動人的不是氣概,而是選擇。在生死關頭,英雄一定選擇走在死亡機率最大的方向;在舒適區與危險區,英雄一定選擇站在最不利於自己的位置;在自己與別人的幸福之間,英雄選擇的一定是把幸福讓給別人。就像陳山為了妹妹的性命安危,不顧自身捲入地下戰爭、被迫成為日本間諜;為了粉碎敵人的陰謀,處於三重身份、高壓緊張形勢下的他,視死如歸同各種敵對勢力作鬥爭;在個人命運與家國大義面前,戰勝回歸平靜的貪圖安逸之心,毅然決然選擇加入抗戰陣營。

諜戰劇在這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英雄氣概塑造中,特別得天獨厚。它不像一般的電視劇,敵人不是在英雄的對面,而是出現在英雄的周圍。正是這樣的對比,諜戰劇的英雄特別容易形成 “腳踏車理論”傳播現象。所謂“腳踏車理論”指的是這樣一種現象:如果一個發言人說,昨天我們槍殺了3000個伊拉克人與一個騎腳踏車的人,輿論的熱點一定是追向那個“騎腳踏車的人”。文學中的“眾人皆醉我獨醒”、合唱團里的領唱、樂隊的指揮、閱兵方陣里的領隊,都出現這種“騎腳踏車人”的傳播現象。四處皆敵人的諜戰劇英雄,就屬於這種騎腳踏車的人。

絕大部分諜戰劇,都是英雄主動自願打入敵人內部,但在《驚蟄》里,陳山卻是被動捲入“千萬人”之中,這就為情節的曲折與人物的變化埋下了值得期待的伏筆。最初,陳山因為酷似軍統特工肖正國而被日本特務荒木惟看中,荒木惟用陳山的妹妹陳夏威脅,陳山為了解救妹妹被迫成為日諜。這時陳山所展現的還是普通人面對親情會做的選擇。隨著劇情推進,陳山逐漸成長,他的民族大義和家國情懷也慢慢覺醒。這時的陳山不再甘當日諜,而是逐漸堅定信仰並找機會“反撲”,在面對荒木惟要求毒害飛虎隊隊員的時候,陳山經過掙扎,最終依靠自己的智慧,在保全自己的同時,保護了飛虎隊隊員。

這樣的出場設計,是諜戰劇少見的類型,即諜戰劇+成長劇。一般來說,諜戰劇的英雄一出場就是英雄,後來不過是他能力更加提升、信仰更加堅定、歷險更加豐富的過程,人物自我變化的空間有限。但一個街頭小人物的開始人設,讓《諜戰深海之驚蟄》中的角色有了成長的空間與曲折,產生了成長劇的看點與魅力。

為有犧牲多壯志,犧牲是英雄題材的標配。如果這個犧牲者是英雄自己或其摯愛的人,其震撼力就更加強烈。諜戰劇里的英雄,比別的題材英雄犧牲得更多,除了生命,還包括良心折磨、角色衝突、忍辱負重、隱姓埋名、甚至永遠挨罵,特別是不得不犧牲自己的愛情與親情,這樣的衝擊力更大。我們看到了《潛伏》里的犧牲,看到了《麻雀》里犧牲,《諜戰深海之驚蟄》里的犧牲會是什麼?是陳山和陳夏的姐妹親情?還是陳山和余小晚的“夫妻感情”?亦或是陳山和張離的惺惺相惜?從小人物成長起來的陳山,身上也背負了更多普通人可能遇到的抉擇和衝突。於無聲處聽驚雷,從細微處見真章,當英雄化身成我們身邊的陳山、張山、李山……他們最後的犧牲和抉擇變越發顯得可貴和高大。而這也是劇集吸引觀眾持續關注的核心要素。

頻上熱搜的《諜戰深海之驚蟄》,不僅有驚心動魄的諜戰情節,也展現了輕鬆的日常生活,種種嘗試,都在諜戰劇的創作中引領風向,為諜戰題材影視作品的創作提供了新樣板、新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