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教育片《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5篇_教師觀看《一生只為一事來》有感

《一生只為一事來》是第35個教師節的獻禮片,大家觀看這部影片有什麼心得感想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

--------堅守才有希望

周三那天去看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看後很受感動!影片講述的是支月英老師紮根鄉村教育,堅守鄉村教育的事。整部影片娓娓道來,沒有什麼豪言壯語,沒有什麼驚天之舉,很平實、很真實的把支老師的日常展現給大家。看似很平凡的每一天,最終匯聚成難能可貴的堅守,而這種堅守不是一年、兩年,而是整整39年,現在還在繼續堅守著!這種堅守也讓平凡變得不平凡起來!

由於她的堅守,讓淘小子(董大山等)、“笨孩子”等都走出大山;

由於她的堅守,讓鄉親們意識到教育的重要,讓多少“放牛娃”能去上學;

由於她的堅守,讓多少人(羅如意)、多少家庭擺脫困境;

由於她的堅守,讓商人董大山迷失的心又重新回歸,回歸純真、回歸美好,而不是一味地逐利;

由於她的堅守,讓大山裡的孩子、讓鄉親們堅信:堅守就有希望,讓他們充滿信心走向美好生活!

她愛孩子們,鼓勵讚賞他們,還和家長溝通怎么教育孩子,她的真愛真付出讓孩子有切身體會,讓他們懂事了成長了!觀看過程中,為淘小子們的惡作劇大家開心的笑,為支老師的堅守、為她的執著、為她的付出大家深受感動,有的人臉上現出晶瑩的淚花。這是感動的淚水、觸景生情的淚水,有人也許會說,看個電影,至於嗎?但這的確讓你控制不住,實在是有感而發,為這樣的師者、為這樣的老師感動、流淚正常,沒人笑話!

影片中大山深處的星空很美,風景很美,大家一致的想法是去旅遊非常好,但是長期生活在那裡的支老師,在當年她面對的是多么艱苦的環境啊!

看後,我個人的感覺,這部影片更真實、更感人,個人感覺比《老師好》更能觸動你的內心。這部電影帶來的感受也超出了我的預期,當時是為看而看,不像《老師好》是主動去看,但看後真的是一部好電影!現在看來,好電影的標準絕不能用票房去衡量,強烈推薦大家去看,費用自付,不給報銷啊,哈哈!

真實的支老師大家可以百度,以感動中國頒獎詞作為結尾吧!

你跋涉了許多路,總是圍繞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給孩子們的都是甜。堅守才有希望,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辮。

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

談不上熱愛,而立之年,迫於生計誤打誤撞做了一名教師,一名鄉村教師。從此,一生只為此事來。剛開始的堅守,靠的是年輕人的熱情和衝勁,一周28節課班主任的繁重工作也擋不住快樂的心。後來,身邊同事陸續去了更好的所在,按捺著搖擺的心,依然堅守在大山。到了如今知天命的年紀,其實已經不去想“堅守”這個詞了,因為它已然成了我的生活,我的使命,我的習以為常。只要心裡存了上山的路,那無論什麼都擋不住。

支月英老師說:再黑的夜,只要我們抬頭就有月亮。人生,可不就是在黑暗中執著的朝著那一束月光艱難前行嗎?這么多年的教學生涯,苦過累過,也都忘了。唯一記著的,是學校有學生,我得每天上班教書。其實一個老師那會有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跡,但能耐得住寂寞,一生只為這一事,便是最偉大的平凡了。

教室越來越好,學生越來越少。當同一個教室從坐滿70個學生逐漸變成7個學生,唯一沒變的是這一群片區教師的堅持。我們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我們堅持了才有希望。

站在山頂,遙望城裡閃爍的霓虹,恍惚中看到無數個羅如意向我們奔跑而來,脊樑挺得筆直,連辮子也甩成了一首歌……

山上的月亮特別亮,亮的沒人捨得哭。

教師觀影《一生只為一事來》心得感想

當天下午,相輝堂南堂座無虛席,細膩的場景畫面和真摯的師生感情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師生,大家紛紛被支老師紮根大山、犧牲自我的奉獻精神所深深感動,情到深處不少人落下了熱淚。

支月英老師從來到山上開始就不斷經受著考驗,艱苦的環境,調皮搗蛋的孩子,水土不服,都攔不住她上山教書育人的心,她犧牲了自己和家庭的相聚的時間,一直在堅持,為山裡的孩子帶來了人生的希望,我覺得這樣的鄉村教師實在是太難得了,讓人感動,敬佩!

——數學系學生 張彤

我也曾經自發為鄉村的孩子們舉辦愛心公益班,其間需要克服很多困難。我覺得支老師的感人之處在於能夠用一生去熱愛、用一世去堅持!這是值得教育者景仰的“堅守初心辦教育”的典範,也是復旦教職工應該學習和發揚的“紮根大地為師生”的精神!

——孫燕華老師

她在一個平凡的崗位,做著不平凡的事情,教書育人,堅守初心,為了山裡的孩子,她默默地燃燒自己,點亮了學生們的一生!電影放映時,我和周圍的許多老師幾度潸然淚下,感動不已,心中緩緩流淌著一股股暖流,也鼓勵著自己的前行,堅守初心,做一個溫暖的教育者!

——袁莉莉老師

一個心懷學生,植根深山的老師是散發熱量,無所畏懼的。觀影時,落淚者不在少數,只有這樣真實,鮮活,動人的事跡才能有發動人心的力量。支老師,您好。

——閆雨欣

20xx《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

為慶祝新中國七十華誕,弘揚新時代尊師風尚,在我國第35個教師節來臨之際,9月9日下午,九江國小組織全體老師到影院集中觀影《一生只為一事來》。

影片《一生只為一事來》以我省“全國模範教師”“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20xx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女教師支月英為原型創作拍攝。支月英在偏遠山村的講台旁堅守39年,從“支姐姐”變成了“支媽媽”,從“支媽媽”變成“支奶奶”,為大山深處的孩子帶去充滿希望的童年。

為慶祝我國第35個教師節,九江國小印發了《關於做好慶祝20xx年教師節的活動方案》,將觀影《一生只為一事來》等教師題材影片納入慶祝系列活動中進行師德教育,作為主題教育的一堂生動的“電影黨課”。

此生為師,終生無悔。這次觀影活動,對這次全體觀影人員來說是一次精神的洗禮、靈魂的升華。大家表示,要牢牢把握“四有”好老師的要求,向先進模範學習,主動對標對表,悟初心、守初心、踐初心,擇一事終一生,不為繁華。用實際行動寫好教育奮進之筆。

《一生只為一事來》觀看心得

“有些人,不是因為希望得到什麼而去堅持,而是因為愛,才不放棄。”

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已經結束,我的心中卻不能平靜,這句話一直縈繞在心頭,無法散去。

影片開頭偏黑白的色調一下子把我拉入了那個年代。我看見一位與我年齡相當的女孩兒,拋棄過往的舒適和未來的光明,固執地走上通往深山的“路”。看到她歷經冷漠和排斥後暗淡的面容,看著她離去後又不捨初心地猛然回首……

就是因為心中有這條“路”,所以不管離開多少次,都能回來。

19世紀的中國,教育的落後讓人難以想像,如果不是一位又一位“支教老師”出現,我們又如何能發展到現如今這樣的盛景!

在劇中,曾經的頑皮少年變成成功商人後,為了效益計畫剷除障礙,而在得知這個“障礙”就是教化他長大的國小後,他先是勸說自己的老師離開。被狠狠拒絕後經過很久的自我說服,他終於不顧反對地幫助了這個栽種希望的地方,不僅沒有拆除它,還籌集資金重建國小,讓它為更多窮苦孩子帶來希望。

在這裡,我們就能看到當今社會的矛盾所在。迅速發展的經濟讓一部分人富足起來,而他們不會想到,我們的國家中還有那么多、那么多的人在為一間教室,一本書發愁。這時,像這部電影所講述的一樣,自願下鄉的有志教師,和奉獻公益的成功商人一波一波不斷湧出,正是有了他們的貢獻,國家才因少年的強大而日漸繁榮!

《一生只為一事來》電影已經結束,可生活還在繼續。其實,每一位能夠擔得起“人民教師”稱謂的老師,都值得被銘記一生!

影片已足夠感人,可這竟然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難以想到,就真的有這么一個人,為了自己心中的“教育振興事業”,甘願去山村奉獻出自己的一生!